第二次《爱与意志》阅读与讨论笔记(08/14)
活动:倾听倾谈-《爱与意志》罗洛梅
参与:Vivi、城市游魂、大宝、船长、swallowww、Gladys、老赵。
阅读内容:
* 冷漠的出现 ( 第一章:导言:我们的分裂性世界)
* 性之狂野(第二章:性与爱的悖论)
讨论内容:
A
提到“市民围观凶手刺杀妇女而无所作为” “有人欲跳楼时,围观人群极力怂恿撺掇”等社会现象,作者认为“社会有这样一种确定的趋势:人们将冷漠作为一种生活态度的状态、并成为了个性状态”。
讨论1:vivi提到目前中国,有很多类似的现象,感觉就像在重演作者记录的美国的那个阶段。大宝认为这个是学习和模仿,大家认为这是规律。
讨论2:大宝认为围观而不作为的人,并不一定冷漠,内心可能是有触动或行动的欲望的。真正冷漠的是那些毫不关心的人。
讨论3:大宝认为冷漠是绝望后的结果。大家讨论下来,觉得冷漠和绝望是相互影响的,包括冷漠也是逐步形成的。这个后面罗洛梅有谈到说持续地以冷漠应对后,冷漠就成为一个常态了。再就是外在的体系环境也有很大关系,比如早几年的南京彭宇案(http://baike.baidu.com/view/1380384.htm),一审判决彭宇需要赔偿,这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没人愿意再帮助街头遇到困难的人了。
注:Vivi说彭宇案二审双方和解了,但这个事情处理的非常低调(见秘而不宣的调解”)
讨论4:由动车追尾等重大事件中,从大家不同的反应中,讨论哪些属于冷漠现象以及原因。大宝:确实很难有作为;船长的观点:非暴力不合作;Vivi:我们就是体制,应该从我们自己做起;老赵:举了北京网友吉四六参选人大代表的事情,觉得这就是一种积极的应对方式。
B
“冷漠和精神的痛苦,是对感觉的退缩,它可能开始于情感淡漠,那是一种有意而为的冷漠与无动于衷” “冷漠正如弗洛伊德所谓死亡本能一样,起初是逐渐将自己排除出去,直至最终发现生命本身已经逝去”
讨论1:老赵:冷漠的确是可以减少痛苦感,但是会付出损害感受力的代价,结果就是对快乐和愉悦的体验也丧失了,从而对生活充满了无意义感。 这个观点源自TED的演讲脆弱的力量 (上一次梅推荐的)。 冷漠是抑郁症的一个典型症状。
讨论2:swallowww:“死亡本能”是人最原始的那种毁坏冲动、攻击本能或侵犯本能,会通过各类体育项目得到排解和表达。 <a href="http://www.hudong.com/wiki/死亡本能">互动百科:死亡本能 </a>
C
“冷漠与暴力存在着一种辩证关系。生活在冷漠中导致了暴力的产生。而暴力(如上述事件)又加深了冷漠。暴力是用以填充无关系所导致的真空的最终的破坏性的替代物”
讨论1:近几年出现的连续杀人案件,多少有这个因素在。
D
冷漠有其必要性和建设性 冷漠能“使人不遭受重大伤害而得以在挫败中生存的方式,尽管长期忍受这种状态,人们会因时间的流逝而受到伤害。”
“建设性的精神分裂的人反抗不断蚕食的技术所带来的精神空虚,不让自己被它掏空”
讨论1:船长:在工作中的确有同样的体会,对于那些并不符合内心意愿、但工作中又不得不遵从和执行的工作,“建设性的分裂”是个很合理的应对方式。
E
“冷漠是意志与爱的丧失,是表明它们无关紧要,是对责任的放弃。在充满压力的混乱时期,这是必须的”,是合理的。“而现在,与正常的精神分裂态度相比,冷漠则导致了空虚...生存能力降低。” “最重要的还是我们要为爱与意志这冷漠的主要受害者寻求新的基础”
讨论:船长:一直以为爱是基础,但从这里来看,还应该有更根本和基础的东西。
这是个好问题,我们继续看看罗洛梅后面会怎样寻求这“新的基础”吧。
F
大家自己对冷漠的体会如何,又是怎样应对的?
Gladys:在单位里,对同事普遍关心的事情,都不care,也觉得挺好。就是对“私奔”这事情不了解,有点儿OUT。
swallowww:现在整天价朝九晚五,有时会觉得自己就像个机器零件一样。
Vivi':处理好个人和环境的平衡关系,主动采取一些措施,比如上班干活的时候放U2的歌
城市游魂:上班加班下班,度处理好,要有自己的东西。再就是跳槽到V的单位也是个办法。
城市游魂:对自己负责,哪怕只是面对一个苹果。无论你认为这个苹果是好的,或是坏的,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至少你给出了一个自己的意见。
船长:参加读书会就挺好(说到点子上了,加5分)
八卦内容补课:关于私奔这件事:
- 感情是我的软肋 —私奔事件后独家专访王功权
- 王功权 拯救与逍遥
G
性之狂野:在维多利亚时期,人们对性还是避而不谈的;但到了现在,性已经无处不在。
讨论1:
船长:这也是一种压抑后的反弹。真正正常要80后做了父母才行,也就是说还有20年
大宝:这方面也是在学习和模仿西方社会;
大家:这也是规律。
老赵:象丽江,很多店家对外宣传的噱头就是“艳遇之都”
Vivi:在有一个大的爆发和反弹后,大家就会慢慢失去过多的关注而归于平常。举了一个南美国家的例子,说明性服务合法化后,“性”反倒逐渐从铺天盖地到逐渐消退了。
-------------------------
Update:
- 修正城市游魂所举的苹果的例子(F)
- A 增加讨论项4
- 增加G “性之狂野”
参与:Vivi、城市游魂、大宝、船长、swallowww、Gladys、老赵。
阅读内容:
* 冷漠的出现 ( 第一章:导言:我们的分裂性世界)
* 性之狂野(第二章:性与爱的悖论)
讨论内容:
A
提到“市民围观凶手刺杀妇女而无所作为” “有人欲跳楼时,围观人群极力怂恿撺掇”等社会现象,作者认为“社会有这样一种确定的趋势:人们将冷漠作为一种生活态度的状态、并成为了个性状态”。
讨论1:vivi提到目前中国,有很多类似的现象,感觉就像在重演作者记录的美国的那个阶段。大宝认为这个是学习和模仿,大家认为这是规律。
讨论2:大宝认为围观而不作为的人,并不一定冷漠,内心可能是有触动或行动的欲望的。真正冷漠的是那些毫不关心的人。
讨论3:大宝认为冷漠是绝望后的结果。大家讨论下来,觉得冷漠和绝望是相互影响的,包括冷漠也是逐步形成的。这个后面罗洛梅有谈到说持续地以冷漠应对后,冷漠就成为一个常态了。再就是外在的体系环境也有很大关系,比如早几年的南京彭宇案(http://baike.baidu.com/view/1380384.htm),一审判决彭宇需要赔偿,这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没人愿意再帮助街头遇到困难的人了。
注:Vivi说彭宇案二审双方和解了,但这个事情处理的非常低调(见秘而不宣的调解”)
讨论4:由动车追尾等重大事件中,从大家不同的反应中,讨论哪些属于冷漠现象以及原因。大宝:确实很难有作为;船长的观点:非暴力不合作;Vivi:我们就是体制,应该从我们自己做起;老赵:举了北京网友吉四六参选人大代表的事情,觉得这就是一种积极的应对方式。
B
“冷漠和精神的痛苦,是对感觉的退缩,它可能开始于情感淡漠,那是一种有意而为的冷漠与无动于衷” “冷漠正如弗洛伊德所谓死亡本能一样,起初是逐渐将自己排除出去,直至最终发现生命本身已经逝去”
讨论1:老赵:冷漠的确是可以减少痛苦感,但是会付出损害感受力的代价,结果就是对快乐和愉悦的体验也丧失了,从而对生活充满了无意义感。 这个观点源自TED的演讲脆弱的力量 (上一次梅推荐的)。 冷漠是抑郁症的一个典型症状。
讨论2:swallowww:“死亡本能”是人最原始的那种毁坏冲动、攻击本能或侵犯本能,会通过各类体育项目得到排解和表达。 <a href="http://www.hudong.com/wiki/死亡本能">互动百科:死亡本能 </a>
C
“冷漠与暴力存在着一种辩证关系。生活在冷漠中导致了暴力的产生。而暴力(如上述事件)又加深了冷漠。暴力是用以填充无关系所导致的真空的最终的破坏性的替代物”
讨论1:近几年出现的连续杀人案件,多少有这个因素在。
D
冷漠有其必要性和建设性 冷漠能“使人不遭受重大伤害而得以在挫败中生存的方式,尽管长期忍受这种状态,人们会因时间的流逝而受到伤害。”
“建设性的精神分裂的人反抗不断蚕食的技术所带来的精神空虚,不让自己被它掏空”
讨论1:船长:在工作中的确有同样的体会,对于那些并不符合内心意愿、但工作中又不得不遵从和执行的工作,“建设性的分裂”是个很合理的应对方式。
E
“冷漠是意志与爱的丧失,是表明它们无关紧要,是对责任的放弃。在充满压力的混乱时期,这是必须的”,是合理的。“而现在,与正常的精神分裂态度相比,冷漠则导致了空虚...生存能力降低。” “最重要的还是我们要为爱与意志这冷漠的主要受害者寻求新的基础”
讨论:船长:一直以为爱是基础,但从这里来看,还应该有更根本和基础的东西。
这是个好问题,我们继续看看罗洛梅后面会怎样寻求这“新的基础”吧。
F
大家自己对冷漠的体会如何,又是怎样应对的?
Gladys:在单位里,对同事普遍关心的事情,都不care,也觉得挺好。就是对“私奔”这事情不了解,有点儿OUT。
swallowww:现在整天价朝九晚五,有时会觉得自己就像个机器零件一样。
Vivi':处理好个人和环境的平衡关系,主动采取一些措施,比如上班干活的时候放U2的歌
城市游魂:上班加班下班,度处理好,要有自己的东西。再就是跳槽到V的单位也是个办法。
城市游魂:对自己负责,哪怕只是面对一个苹果。无论你认为这个苹果是好的,或是坏的,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至少你给出了一个自己的意见。
船长:参加读书会就挺好(说到点子上了,加5分)
八卦内容补课:关于私奔这件事:
- 感情是我的软肋 —私奔事件后独家专访王功权
- 王功权 拯救与逍遥
G
性之狂野:在维多利亚时期,人们对性还是避而不谈的;但到了现在,性已经无处不在。
讨论1:
船长:这也是一种压抑后的反弹。真正正常要80后做了父母才行,也就是说还有20年
大宝:这方面也是在学习和模仿西方社会;
大家:这也是规律。
老赵:象丽江,很多店家对外宣传的噱头就是“艳遇之都”
Vivi:在有一个大的爆发和反弹后,大家就会慢慢失去过多的关注而归于平常。举了一个南美国家的例子,说明性服务合法化后,“性”反倒逐渐从铺天盖地到逐渐消退了。
-------------------------
Update:
- 修正城市游魂所举的苹果的例子(F)
- A 增加讨论项4
- 增加G “性之狂野”
-
fr@nk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8-15 09:19:10
-
猪大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8-15 01:18:28
-
🌋 in Trieste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8-14 22:1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