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与摄影
两位玩了多年胶片现在又玩数码和PS的老摄影师,两个人都从事着美术教学和绘画的工作,请看看他们对PS的看法:
第一位老师:怎样看待ps?
我的理解,Ps对于摄影人来说,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过去的暗房技术和照片处理技术,也是摄影的后期工作。在胶卷(胶片)摄影时代,当摄影者完成前期工作,按下快门之后,并不能看到胶卷感光后的潜影,必需经过在暗室冲胶卷、洗照片的工序后,才能看到照片上的景物。冲胶卷、洗照片、修整照片都是摄影的后期工作。掌握了摄影前期和后期的常规工作,才称得上会摄影了。在这些方面如果能解决一些常见问题,并且能通过暗房技术得心应手地让照片影像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可以称得上摄影师了。
那时的后期处理和现在一样,也要按自己或顾客的主观意识调整影调和反差;有意让照片的某个地方清晰或模糊、加深或减淡;添加或移去景物;矫正变形或扭曲影象;清除脸上斑点;全景接片;仿制各种绘画艺术效果等等。为达到这些目的,大多采取以下技术:改变显影定影配方中的药物比例、调节显影液的温度或浓度、增减显影时间、底片涂红加色、底片减薄或加厚、底片叠放、中途曝光、多次曝光、影调分离、局部遮挡、呈影板倾斜、相纸拱起或凹下、相纸当胶卷、选择相纸型号、用玻璃透视变形、明胶片起伏变形,化学调色或着色、照相油彩和透明水色着色等等。由于没有现在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制作时相当费工费力。现在的ps就是对落后的暗室工作的彻底解放!所以我欢呼:“ps 好得很!大家都来学习这门现代技术,理直气壮地p啊!”
胶片摄影时代,从来没有人否定照片的后期处理工作。绝大多数的优秀摄影作品都是经过后期加工处理了的。那么,为什么现在有相当多的人反对ps呢?可能有如下原因:
1、那个时候摄影的人没有现在这么多,不是专业摄影师很难了解暗室工作,暗室工
作又是人们看不到的,人们以为后期工作是常规工作,不可能象画画一样可以随意改变影像。尤其是彩色胶片时代,绝大多数摄影者不可能有后期工作的条件,他们按下快门后,剩下的事都是交给扩印店去做,获得的照片都是常规的扩印片,加上很多人没有实践黑白摄影,根本没有暗室技术的观念,以为客观是什么样子,图像就应该是什么样子,ps歪曲了客观事实,是在作假。
2、中国人都反对社会上的作假现象,特别反对假新闻,好像处理了照片就是做了假新闻照片,尤其是出了“周老虎事件”后,很多人处理照片就神经过敏了。
3、很多人以为优秀摄影作品都是昂贵的高档相机拍出来的,不知道有时候是靠后期技术处理的结果。
4、当然也不排除有的人自己不会ps,看到别人的作品比他的好,就不服气,说别人不是靠真本领拍出来的,他比别人的拍摄本领过硬些。
现在一些玩数码相机的人也反对ps,是他们根本不知道摄影有前期工作和后期工作,更不知道数码相机本身就是一个ps工具,从数码角度来说,相机ps和电脑ps 本来就是一回事,都是电子原理。因此,为了让我们得到优秀的摄影作品,大家都来学习ps吧。最后提醒大家,没有美术基础的人只有先学美术基础,才能事半功倍。学美术基础并不一定要练绘画基本功,关键是理解。它比学ps技术更容易,(练功不容易,但不需要练功)。很多摄友的ps水平很高,秘密就在于他们有美术基础
第二位老师:我对PS理解和看法
摄影是反映大自然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事物变化的一个瞬间的固定影像。
在摄影活动中,我们一般把准备照相机器材(包括相机、胶卷、反光板或反光伞、灯光等)、寻找或确立拍摄主题、拍摄物体直至下快门曝光这个阶段称之为“摄影前期”,但这不是摄影的完全过程,它只完成了整个摄影步骤的一半甚至不到一半。
因为还有另一半的摄影步骤并没有完成。
这个特性在胶片时代特别明显。
拍过胶卷的朋友们都明白,胶卷有黑白与彩色之分,还有正片和负片之分,这里先不谈黑白胶片,在彩色胶片,每种颜色在胶卷中都有一个单独的层:红光在胶卷的红色感光层中形成潜像;绿光在胶卷的绿色感光层中形成潜像;而蓝光则在胶卷的蓝色感光层中形成潜像。这种影像之所以称为“潜像”,是因为这时我们还看不到真正的影像,我们装好胶卷直到按下快门,并没有完成整个摄影任务,因为我们仅完成了让胶片感光这个初期步骤,如果我们这时候打开胶卷盒拉出胶片,自然是什么影像也看不到的,当然除了初学者外谁也不会这么傻。
胶片曝光完成后的另一半工作是什么?当然是冲印了,黑白胶片的冲印相对彩色胶片来说比较简单(其实真正冲印黑白片也并不简单,只是设备和技术相对彩色来说比较简单),除了黑白胶片我们可以自己完成外。现代彩色胶片需要比较复杂的设备和专业技术,由于我们绝大部分人的资金、精力和技术有限,因此只能把胶片交给专门的冲印店和专业技术人员来完成。所以,在胶片尤其是彩色胶片时代,我们并不能称之为是完全意义上的摄影师,因为再成功的彩色照片必然有专业冲印人员的功劳。这一半工作我们一般称之为后期处理阶段。
所以,一个完整的摄影过程是由前期和后期组成的,这两个过程缺一不可,难道不是这样吗?
谁都知道安塞尔•亚当斯是摄影大师,他的区域曝光控制法至今仍具有指导意义,但很少人知道亚当斯是位真正的后期大师,他曾对采访的记者说:我30%的精力放在前期拍摄,70%甚至80%的精力放在后期暗房,亚当斯一生都在不停地试验各种药水,企图找到更好的显现影像的方法。
安塞尔•亚当斯在逝世前几年已经准确预言了数码照相机将成为摄影主流器材,他在 1981年3月写下的一段话:“我渴望新的观念和技术,相信电子影像将会是下一代的主流。这种系统将会有其固有且不可忽视的结构特征和自身规律,未来的用户和艺术家,将为此孜孜以求地探索,仍会致力于理解和控制它们”
亚当斯认为:摄影活动更重要的阶段是在后期处理,可以肯定,假如亚当斯还活在今天,必然也是一位数码摄影的后期处理大师。
我从小学时就参加了少年宫摄影班,后来断断续续,连续发烧是在文革结束以后,自己的第一部相机是海鸥双反,玩胶片相机的历史也有三十年了,可以说对传统相机充满了深厚的情感,收藏了几大箱的传统相机和镜头。
但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了新技术不断改革和创新的时代,摄影与摄像不以任何人意志为转移进入数码时代,这是由于感光载体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无论是CCD、 CMOS或X3,都是利用感光二极管进行光电转换,将图像转换为数字数据,实际上数字化研究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开始了,现在摄影使我们可以做到即拍即看,目前无论那一种数码照相机,我们只须按下快门,立即就能看到完整的正片影像,似乎我们已经掌握了摄影的完整过程,摄影的门槛也大大降低了,随便一个不识字的老太太也能拿出数码小相机到处拍摄,而且效果也不错,我们迎来了一个真正全民摄影的时代,这在胶片时代是不可想象的,这要归功于数码照相机研发的成功和成本的降低。
但请不要忘记,其实数码相机制造商早就在芯片内预先储藏了一整套处理优化数码信号的方案,它以极快的运算速度处理你拍摄的每一幅照片。
比如:几乎所有数码相机在色彩功能上都设置有标准、中度、鲜艳,还有棕色、怀旧、胶片等等效果,在锐度功能上设置加锐、极锐,在图片效果上甚至还有边框装饰等,这些效果的处理也可以在后期软件中完成,它们实际上就是一种后期处理。
只有RAW文件格式的图片是一堆原始的、未经相机任何处理的数字信息数据(摄影界习惯称之为“数码底片”)。所以经常有人在网上发帖询问:“为什么RAW格式拍摄的照片还不如JPEG漂亮?”原因就在于后者实际上经过了相机生产商家在机内预置软件的优化处理。
事实上,无论你采用那一种文件格式拍摄,它们都并不能完美无缺地忠实展现大自然的光线、色彩和影像,目前的自动白平衡只对正常色温有效,在高色温和低色温下几乎总有偏差甚至失效,总之,数码照相机在多数时候拍摄的仍然是有缺陷的影像。
原因何在?根本性的原因由于现代数码感光材研发和制造技术还不成熟,还存在不少尚未解决的问题,有些问题还比较严重,还在不断深入研发和攻克之中。
所以数码影像仍然需要与胶片时代一样,对数字信息数据进行后期优化处理,数字影像是利用电脑软件进行后期处理,而美国人创建的Photoshop就正是一款全球最著名的数字图形图像编辑软件,由于它功能实在是太强大了,引发了世界印刷界的一场巨大变革,成为了全球图形图像的标准软件,我们俗称为“PS”把软件,这是这款软件把我们从过去“暗无天日”胶片暗房中解放出来,与胶片时代昂贵复杂的冲印设备不同的是,“PS”软件是我们普通人经济都能够达到的条件,只需你有符合基本条件的电脑和安装了图像处理软件,就可以开始学习和进行数字影像后期处理工作。当然世界各国还有许多能够处理数字照片的软件,尼康、佳能、富士等都有自己的图像处理软件,国内也有很著名的“光影魔术手”,所有这些软件都有一个目的,就是让数字照片或经过扫描的胶片数字照片变得更加完美和更加接近自然与真实。
尽管有了很优秀的软件,但处理的结果如何?是否能达到理想的境界,这与我们掌握软件的水平和操作数字后期处理技术水平密切相关,同样一幅原始的数字影像,不同后期技术水平的人来处理,就会得出完全不同的效果,这好比一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不同熟练程度和操作水平的人来使用,其效果也会存在巨大的差距。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人要研发Photoshop等数字图像处理软件,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提高数字后期处理技术的根本原因,谁都想把图像处理得更加漂亮,更加接近和忠实于自然。
事实上,欧美国家的数码摄影作品、包括最严谨最保守著称的《国家地理》的照片,没有一幅不是经过了后期精心处理的,这得得益于他们是发明者,起步早,摄影师文化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入门进阶较快。在欧美国家,数字后期处理早已形成一个受人尊重的职业,与摄影师一样拥有专业职称并享有很早报酬。很多著名摄影师都有专门后期处理专家。
而我国数码摄影、数字图像后期起步和普及都不过十来年,如果你现在对数码影像后期处理得不够好或很难看,甚至比不处理还要难看,这是我们入门学习阶段的自然过程,没有必要嘲笑他们,更不要责怪和排斥数码后期处理软件工具,既然大家已经认识到数字后期处理的重要性,而且我们都在努力学习过程中,有理由相信:随着深入学习和不断的经验累积,我们的后期处理技术一定会越来越好,直到你有一天称赞一幅优秀的数码照片时,根本没有觉察出来它已经进行了后期处理。
至于数码合成等创意性照片,那是数字影像处理的另一个领域,那种方法已经超出了摄影的范围,摄影内容仅仅是素材而已,那是一种天马行空的自由和思想,“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无论在胶片时代或现代数码摄影时期,如果你完全不懂暗房冲印或数字后期处理技术,就没有资格称自己是一位标准摄影师或摄影爱好者,这是谁都明白的一个基本道理。
如果你对某一件事物没有完全彻透的研究、分析和比较,就不要轻易地武断地否定或肯定这件事物,这是一个十分浅显易懂的道理,但偏偏有人就喜欢对自己并不了解或完全不了解的事物下肯定或否定的结论,这只能暴露出自己的浅薄与无知。
我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凡是极力反对数码后期的人有两种情况。一是过去传统胶片的顽固守望者,他们一般年纪较大,比较保守和怀旧,确实已经很难要求他们与日俱进,我们不能对这些老前辈要求过高,这是完全能够理解的;二是有一些根本不懂或不太懂摄影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巧的人,这一部分人稍一遇到困难就极易打退堂鼓,自然也不愿意刻苦学习或努力钻究后期技术,结果就发展成为PS的反对者。
形成相反的有趣现象是:纵观国内外绝大多数PS高手,多半也都是对摄影前期拍摄技术和技巧很熟练甚至是很精通的高手。
只有懂得和熟练掌握摄影前期技术和技巧,才能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后期处理,进而才能掌控摄影完整过程,享受到摄影所带来的快乐感与成就感。
http://forum.xitek.com/showthread.php?threadid=538953
第一位老师:怎样看待ps?
我的理解,Ps对于摄影人来说,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过去的暗房技术和照片处理技术,也是摄影的后期工作。在胶卷(胶片)摄影时代,当摄影者完成前期工作,按下快门之后,并不能看到胶卷感光后的潜影,必需经过在暗室冲胶卷、洗照片的工序后,才能看到照片上的景物。冲胶卷、洗照片、修整照片都是摄影的后期工作。掌握了摄影前期和后期的常规工作,才称得上会摄影了。在这些方面如果能解决一些常见问题,并且能通过暗房技术得心应手地让照片影像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可以称得上摄影师了。
那时的后期处理和现在一样,也要按自己或顾客的主观意识调整影调和反差;有意让照片的某个地方清晰或模糊、加深或减淡;添加或移去景物;矫正变形或扭曲影象;清除脸上斑点;全景接片;仿制各种绘画艺术效果等等。为达到这些目的,大多采取以下技术:改变显影定影配方中的药物比例、调节显影液的温度或浓度、增减显影时间、底片涂红加色、底片减薄或加厚、底片叠放、中途曝光、多次曝光、影调分离、局部遮挡、呈影板倾斜、相纸拱起或凹下、相纸当胶卷、选择相纸型号、用玻璃透视变形、明胶片起伏变形,化学调色或着色、照相油彩和透明水色着色等等。由于没有现在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制作时相当费工费力。现在的ps就是对落后的暗室工作的彻底解放!所以我欢呼:“ps 好得很!大家都来学习这门现代技术,理直气壮地p啊!”
胶片摄影时代,从来没有人否定照片的后期处理工作。绝大多数的优秀摄影作品都是经过后期加工处理了的。那么,为什么现在有相当多的人反对ps呢?可能有如下原因:
1、那个时候摄影的人没有现在这么多,不是专业摄影师很难了解暗室工作,暗室工
作又是人们看不到的,人们以为后期工作是常规工作,不可能象画画一样可以随意改变影像。尤其是彩色胶片时代,绝大多数摄影者不可能有后期工作的条件,他们按下快门后,剩下的事都是交给扩印店去做,获得的照片都是常规的扩印片,加上很多人没有实践黑白摄影,根本没有暗室技术的观念,以为客观是什么样子,图像就应该是什么样子,ps歪曲了客观事实,是在作假。
2、中国人都反对社会上的作假现象,特别反对假新闻,好像处理了照片就是做了假新闻照片,尤其是出了“周老虎事件”后,很多人处理照片就神经过敏了。
3、很多人以为优秀摄影作品都是昂贵的高档相机拍出来的,不知道有时候是靠后期技术处理的结果。
4、当然也不排除有的人自己不会ps,看到别人的作品比他的好,就不服气,说别人不是靠真本领拍出来的,他比别人的拍摄本领过硬些。
现在一些玩数码相机的人也反对ps,是他们根本不知道摄影有前期工作和后期工作,更不知道数码相机本身就是一个ps工具,从数码角度来说,相机ps和电脑ps 本来就是一回事,都是电子原理。因此,为了让我们得到优秀的摄影作品,大家都来学习ps吧。最后提醒大家,没有美术基础的人只有先学美术基础,才能事半功倍。学美术基础并不一定要练绘画基本功,关键是理解。它比学ps技术更容易,(练功不容易,但不需要练功)。很多摄友的ps水平很高,秘密就在于他们有美术基础
第二位老师:我对PS理解和看法
摄影是反映大自然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事物变化的一个瞬间的固定影像。
在摄影活动中,我们一般把准备照相机器材(包括相机、胶卷、反光板或反光伞、灯光等)、寻找或确立拍摄主题、拍摄物体直至下快门曝光这个阶段称之为“摄影前期”,但这不是摄影的完全过程,它只完成了整个摄影步骤的一半甚至不到一半。
因为还有另一半的摄影步骤并没有完成。
这个特性在胶片时代特别明显。
拍过胶卷的朋友们都明白,胶卷有黑白与彩色之分,还有正片和负片之分,这里先不谈黑白胶片,在彩色胶片,每种颜色在胶卷中都有一个单独的层:红光在胶卷的红色感光层中形成潜像;绿光在胶卷的绿色感光层中形成潜像;而蓝光则在胶卷的蓝色感光层中形成潜像。这种影像之所以称为“潜像”,是因为这时我们还看不到真正的影像,我们装好胶卷直到按下快门,并没有完成整个摄影任务,因为我们仅完成了让胶片感光这个初期步骤,如果我们这时候打开胶卷盒拉出胶片,自然是什么影像也看不到的,当然除了初学者外谁也不会这么傻。
胶片曝光完成后的另一半工作是什么?当然是冲印了,黑白胶片的冲印相对彩色胶片来说比较简单(其实真正冲印黑白片也并不简单,只是设备和技术相对彩色来说比较简单),除了黑白胶片我们可以自己完成外。现代彩色胶片需要比较复杂的设备和专业技术,由于我们绝大部分人的资金、精力和技术有限,因此只能把胶片交给专门的冲印店和专业技术人员来完成。所以,在胶片尤其是彩色胶片时代,我们并不能称之为是完全意义上的摄影师,因为再成功的彩色照片必然有专业冲印人员的功劳。这一半工作我们一般称之为后期处理阶段。
所以,一个完整的摄影过程是由前期和后期组成的,这两个过程缺一不可,难道不是这样吗?
谁都知道安塞尔•亚当斯是摄影大师,他的区域曝光控制法至今仍具有指导意义,但很少人知道亚当斯是位真正的后期大师,他曾对采访的记者说:我30%的精力放在前期拍摄,70%甚至80%的精力放在后期暗房,亚当斯一生都在不停地试验各种药水,企图找到更好的显现影像的方法。
安塞尔•亚当斯在逝世前几年已经准确预言了数码照相机将成为摄影主流器材,他在 1981年3月写下的一段话:“我渴望新的观念和技术,相信电子影像将会是下一代的主流。这种系统将会有其固有且不可忽视的结构特征和自身规律,未来的用户和艺术家,将为此孜孜以求地探索,仍会致力于理解和控制它们”
亚当斯认为:摄影活动更重要的阶段是在后期处理,可以肯定,假如亚当斯还活在今天,必然也是一位数码摄影的后期处理大师。
我从小学时就参加了少年宫摄影班,后来断断续续,连续发烧是在文革结束以后,自己的第一部相机是海鸥双反,玩胶片相机的历史也有三十年了,可以说对传统相机充满了深厚的情感,收藏了几大箱的传统相机和镜头。
但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了新技术不断改革和创新的时代,摄影与摄像不以任何人意志为转移进入数码时代,这是由于感光载体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无论是CCD、 CMOS或X3,都是利用感光二极管进行光电转换,将图像转换为数字数据,实际上数字化研究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开始了,现在摄影使我们可以做到即拍即看,目前无论那一种数码照相机,我们只须按下快门,立即就能看到完整的正片影像,似乎我们已经掌握了摄影的完整过程,摄影的门槛也大大降低了,随便一个不识字的老太太也能拿出数码小相机到处拍摄,而且效果也不错,我们迎来了一个真正全民摄影的时代,这在胶片时代是不可想象的,这要归功于数码照相机研发的成功和成本的降低。
但请不要忘记,其实数码相机制造商早就在芯片内预先储藏了一整套处理优化数码信号的方案,它以极快的运算速度处理你拍摄的每一幅照片。
比如:几乎所有数码相机在色彩功能上都设置有标准、中度、鲜艳,还有棕色、怀旧、胶片等等效果,在锐度功能上设置加锐、极锐,在图片效果上甚至还有边框装饰等,这些效果的处理也可以在后期软件中完成,它们实际上就是一种后期处理。
只有RAW文件格式的图片是一堆原始的、未经相机任何处理的数字信息数据(摄影界习惯称之为“数码底片”)。所以经常有人在网上发帖询问:“为什么RAW格式拍摄的照片还不如JPEG漂亮?”原因就在于后者实际上经过了相机生产商家在机内预置软件的优化处理。
事实上,无论你采用那一种文件格式拍摄,它们都并不能完美无缺地忠实展现大自然的光线、色彩和影像,目前的自动白平衡只对正常色温有效,在高色温和低色温下几乎总有偏差甚至失效,总之,数码照相机在多数时候拍摄的仍然是有缺陷的影像。
原因何在?根本性的原因由于现代数码感光材研发和制造技术还不成熟,还存在不少尚未解决的问题,有些问题还比较严重,还在不断深入研发和攻克之中。
所以数码影像仍然需要与胶片时代一样,对数字信息数据进行后期优化处理,数字影像是利用电脑软件进行后期处理,而美国人创建的Photoshop就正是一款全球最著名的数字图形图像编辑软件,由于它功能实在是太强大了,引发了世界印刷界的一场巨大变革,成为了全球图形图像的标准软件,我们俗称为“PS”把软件,这是这款软件把我们从过去“暗无天日”胶片暗房中解放出来,与胶片时代昂贵复杂的冲印设备不同的是,“PS”软件是我们普通人经济都能够达到的条件,只需你有符合基本条件的电脑和安装了图像处理软件,就可以开始学习和进行数字影像后期处理工作。当然世界各国还有许多能够处理数字照片的软件,尼康、佳能、富士等都有自己的图像处理软件,国内也有很著名的“光影魔术手”,所有这些软件都有一个目的,就是让数字照片或经过扫描的胶片数字照片变得更加完美和更加接近自然与真实。
尽管有了很优秀的软件,但处理的结果如何?是否能达到理想的境界,这与我们掌握软件的水平和操作数字后期处理技术水平密切相关,同样一幅原始的数字影像,不同后期技术水平的人来处理,就会得出完全不同的效果,这好比一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不同熟练程度和操作水平的人来使用,其效果也会存在巨大的差距。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人要研发Photoshop等数字图像处理软件,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提高数字后期处理技术的根本原因,谁都想把图像处理得更加漂亮,更加接近和忠实于自然。
事实上,欧美国家的数码摄影作品、包括最严谨最保守著称的《国家地理》的照片,没有一幅不是经过了后期精心处理的,这得得益于他们是发明者,起步早,摄影师文化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入门进阶较快。在欧美国家,数字后期处理早已形成一个受人尊重的职业,与摄影师一样拥有专业职称并享有很早报酬。很多著名摄影师都有专门后期处理专家。
而我国数码摄影、数字图像后期起步和普及都不过十来年,如果你现在对数码影像后期处理得不够好或很难看,甚至比不处理还要难看,这是我们入门学习阶段的自然过程,没有必要嘲笑他们,更不要责怪和排斥数码后期处理软件工具,既然大家已经认识到数字后期处理的重要性,而且我们都在努力学习过程中,有理由相信:随着深入学习和不断的经验累积,我们的后期处理技术一定会越来越好,直到你有一天称赞一幅优秀的数码照片时,根本没有觉察出来它已经进行了后期处理。
至于数码合成等创意性照片,那是数字影像处理的另一个领域,那种方法已经超出了摄影的范围,摄影内容仅仅是素材而已,那是一种天马行空的自由和思想,“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无论在胶片时代或现代数码摄影时期,如果你完全不懂暗房冲印或数字后期处理技术,就没有资格称自己是一位标准摄影师或摄影爱好者,这是谁都明白的一个基本道理。
如果你对某一件事物没有完全彻透的研究、分析和比较,就不要轻易地武断地否定或肯定这件事物,这是一个十分浅显易懂的道理,但偏偏有人就喜欢对自己并不了解或完全不了解的事物下肯定或否定的结论,这只能暴露出自己的浅薄与无知。
我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凡是极力反对数码后期的人有两种情况。一是过去传统胶片的顽固守望者,他们一般年纪较大,比较保守和怀旧,确实已经很难要求他们与日俱进,我们不能对这些老前辈要求过高,这是完全能够理解的;二是有一些根本不懂或不太懂摄影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巧的人,这一部分人稍一遇到困难就极易打退堂鼓,自然也不愿意刻苦学习或努力钻究后期技术,结果就发展成为PS的反对者。
形成相反的有趣现象是:纵观国内外绝大多数PS高手,多半也都是对摄影前期拍摄技术和技巧很熟练甚至是很精通的高手。
只有懂得和熟练掌握摄影前期技术和技巧,才能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后期处理,进而才能掌控摄影完整过程,享受到摄影所带来的快乐感与成就感。
http://forum.xitek.com/showthread.php?threadid=538953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