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
是什么?
是一棵树,孤独而绝美的一棵。在天地间,一种绰约的姿态。
音乐起,Faye Wang自树下缓缓而来,七彩衣,神情慵然。“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她独有泠然而破碎的声线,仿佛在不经意间道破天机,那些世间浓的、淡的,化不开的痴缠。
网路上遇见绿儿,她眼里突然有了泪,只因那一句“一树一树的花开”。Faye依旧唱着,声音在房间内低低漫开。窗外,是这一季持续而绵密的雨。这样的夜晚,容易引发某一种情绪。夜越深,越有一吐为快的冲动……浅酌,我的眼神是不是足够真诚?
彼时我迷恋席慕容那棵开花的树。不知疲倦地等在路边,从前世到今生,只为看你一眼,再多看你一眼。会是路边的梧桐?落花纷飞。夜夜吟颂寂寞沙洲冷。
而我对你的依赖,是否一个女子对安全感无限期的追逐,以及某一种气味的眷念。不知名的崇拜。或者,一些些的不自信。一如少时与父亲的亲密。
……
女子间的相惜,在我讲那一段纠结的情绪,某个反复的场景。绿儿,在某个春日,千山万水地来看我。那夜的泪水早已风干。她浅浅笑着。在断桥旁,在孤山下,与我细说那些年少往事。二十余载,光阴斗转。多Amazing!
拥有共同回忆的人是非常可贵的。从未想过,有这般隽永的一种关系。原来,我们已经认识那么久了。如此漫长的时光。漫长到足够白头,足够掩埋一切,足够一路流浪去往南半球……若湖水有知,她是不是也如你我一般,长长长长地叹息一声?为你我,亦或为湖边旧时风月。
我喜爱此刻的自己,深深浅浅的绿,与白衣的你相映成趣。漫步湖边,如千百年前春光里那两条迤逦的蛇。那,亦是雨天。柳色清新。断桥是传奇,雨是传奇,那些似是而非的回忆亦是传奇……所以,你坚持留那一张雷峰塔的老照片,缅怀,或是不可言说的某种情绪。
临水照花,雨丝,以及落英片片。水面,那面目渐渐变了。绿,益发深了,一种明丽而浓烈的颜色,孔雀蓝。那人,脸微微上扬,一种睥睨人间的清冷。是她,我的张。年少成名,半生流离。她的故事本就是一个传奇。
她的矛盾性格,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她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是名门之后,贵府小姐,却骄傲的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怜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背后的“可怜”,但实际生活中却显得冷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但她自己无论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独标孤高。她在文章里同读者拉家常,但却始终保持着距离,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红大紫,一时无二,然而几十年后,她在美国又深居浅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挚爱的张,爱她的绝美文字。尤其这一本《传奇》。
张爱玲《传奇》,1944年8月15日初版。上海“杂志社”印行,平装。
收录:《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心经》、《花凋》、《年轻的时候》、《倾城之恋》、《金锁记》、《封锁》、《琉璃瓦》。
再版时加入了一篇《传奇·再版的话》。1947年出版《传奇增订本》时加收了五个短篇,分别是:《红玫瑰与白玫瑰》、《留情》、《鸿鸾禧》、《桂花蒸·阿小悲秋》、《等》,另有前言《有几句话与读者说》和跋语《中国的日夜》。
我不厌其烦的收录有关于张任何细碎的片段,只缘内心所感。是的,那些文字,它们在枕边,静静伴我,度过一个个失眠夜。你的《沉香屑》,你的《流言》,你的《半生缘》……而此刻我,只想这样,与你静静相对,无言,胜有言。我想,你懂得。所以你的眼神不再犀利。所以嘴角微扬,蕴了笑意。
……
所以我不喜欢人们用这样的字句形容你,烟视媚行。相较,我更喜欢那一句,劈面惊艳。如迎面一巴掌,直教痛出眼泪,至于艳不艳的倒在其次了。
正如你写,在阳台上听说父亲要再娶的消息,当时便有冲动把那个女人从楼上推下去。决绝而真实。
正如你写,迫不及待想要长到16岁,梳爱司头,穿高跟鞋,吃粽子等一切难以消化的东西……
你天真纯粹,故你是传奇。
不忍想你后半生的颠沛流离,所以,那一本《沉香》,买来以后,一直没有翻过。据说,有几帧照片,是关于你是身外物,睡袍、或者风衣……是的,任意关于你的细枝末叶都沾了传奇的边,少不得拿来炒作一番。而我,就想,汇聚所有关于你的物事,酝酿一段我所参悟的传奇。
当我们平静时,我们仰望传奇。
当我们不再拥有传奇,平静就是最好的表达。
而你都是独特的,唯一的。
是一棵树,孤独而绝美的一棵。在天地间,一种绰约的姿态。
音乐起,Faye Wang自树下缓缓而来,七彩衣,神情慵然。“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她独有泠然而破碎的声线,仿佛在不经意间道破天机,那些世间浓的、淡的,化不开的痴缠。
网路上遇见绿儿,她眼里突然有了泪,只因那一句“一树一树的花开”。Faye依旧唱着,声音在房间内低低漫开。窗外,是这一季持续而绵密的雨。这样的夜晚,容易引发某一种情绪。夜越深,越有一吐为快的冲动……浅酌,我的眼神是不是足够真诚?
彼时我迷恋席慕容那棵开花的树。不知疲倦地等在路边,从前世到今生,只为看你一眼,再多看你一眼。会是路边的梧桐?落花纷飞。夜夜吟颂寂寞沙洲冷。
而我对你的依赖,是否一个女子对安全感无限期的追逐,以及某一种气味的眷念。不知名的崇拜。或者,一些些的不自信。一如少时与父亲的亲密。
……
女子间的相惜,在我讲那一段纠结的情绪,某个反复的场景。绿儿,在某个春日,千山万水地来看我。那夜的泪水早已风干。她浅浅笑着。在断桥旁,在孤山下,与我细说那些年少往事。二十余载,光阴斗转。多Amazing!
拥有共同回忆的人是非常可贵的。从未想过,有这般隽永的一种关系。原来,我们已经认识那么久了。如此漫长的时光。漫长到足够白头,足够掩埋一切,足够一路流浪去往南半球……若湖水有知,她是不是也如你我一般,长长长长地叹息一声?为你我,亦或为湖边旧时风月。
我喜爱此刻的自己,深深浅浅的绿,与白衣的你相映成趣。漫步湖边,如千百年前春光里那两条迤逦的蛇。那,亦是雨天。柳色清新。断桥是传奇,雨是传奇,那些似是而非的回忆亦是传奇……所以,你坚持留那一张雷峰塔的老照片,缅怀,或是不可言说的某种情绪。
临水照花,雨丝,以及落英片片。水面,那面目渐渐变了。绿,益发深了,一种明丽而浓烈的颜色,孔雀蓝。那人,脸微微上扬,一种睥睨人间的清冷。是她,我的张。年少成名,半生流离。她的故事本就是一个传奇。
她的矛盾性格,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她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是名门之后,贵府小姐,却骄傲的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怜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背后的“可怜”,但实际生活中却显得冷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但她自己无论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独标孤高。她在文章里同读者拉家常,但却始终保持着距离,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红大紫,一时无二,然而几十年后,她在美国又深居浅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挚爱的张,爱她的绝美文字。尤其这一本《传奇》。
张爱玲《传奇》,1944年8月15日初版。上海“杂志社”印行,平装。
收录:《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心经》、《花凋》、《年轻的时候》、《倾城之恋》、《金锁记》、《封锁》、《琉璃瓦》。
再版时加入了一篇《传奇·再版的话》。1947年出版《传奇增订本》时加收了五个短篇,分别是:《红玫瑰与白玫瑰》、《留情》、《鸿鸾禧》、《桂花蒸·阿小悲秋》、《等》,另有前言《有几句话与读者说》和跋语《中国的日夜》。
我不厌其烦的收录有关于张任何细碎的片段,只缘内心所感。是的,那些文字,它们在枕边,静静伴我,度过一个个失眠夜。你的《沉香屑》,你的《流言》,你的《半生缘》……而此刻我,只想这样,与你静静相对,无言,胜有言。我想,你懂得。所以你的眼神不再犀利。所以嘴角微扬,蕴了笑意。
……
所以我不喜欢人们用这样的字句形容你,烟视媚行。相较,我更喜欢那一句,劈面惊艳。如迎面一巴掌,直教痛出眼泪,至于艳不艳的倒在其次了。
正如你写,在阳台上听说父亲要再娶的消息,当时便有冲动把那个女人从楼上推下去。决绝而真实。
正如你写,迫不及待想要长到16岁,梳爱司头,穿高跟鞋,吃粽子等一切难以消化的东西……
你天真纯粹,故你是传奇。
不忍想你后半生的颠沛流离,所以,那一本《沉香》,买来以后,一直没有翻过。据说,有几帧照片,是关于你是身外物,睡袍、或者风衣……是的,任意关于你的细枝末叶都沾了传奇的边,少不得拿来炒作一番。而我,就想,汇聚所有关于你的物事,酝酿一段我所参悟的传奇。
当我们平静时,我们仰望传奇。
当我们不再拥有传奇,平静就是最好的表达。
而你都是独特的,唯一的。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