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满的落幕——《哈利波特》
今天去电影院看了《哈利波特7下》,至此《哈利波特》系列就算圆满的落幕了。
十一年,从第一本书,到这最后的一部电影(当然了,不知道后世会不会有人翻拍),一共十一年的时间,我从一个十岁的儿童,变成了一个二十一岁的青年,可以说,哈利始终在我身旁。
还记得我与《哈利波特》邂逅是在一次逛西单图书大厦的时候,那也是我印象中第一次进图书大厦,10岁的时候,正是一个孩子最皮最淘气的时候,哪有心静下来看书呢!但是正是这一次偶然的进图书大厦,让我看见了《哈利波特》,它就放在了下了电梯的一个显著的展位上,当时已经有了前三本,我看着《魔法石》的封面,一个男孩儿骑在一个扫把上,接一个仗着翅膀的球,远处还有一只独角兽在奔跑,我承认当时我以为是漫画来着,我拿起来,翻开来,发现都是字又放了回去,然后开始在图书大厦里闲逛,但是心里总是三番四次的想起那个封面,在那个展位前徘徊。最终我让我妈给我买了这三本书,当然,我妈觉得我可能没有毅力看完,但我还是高高兴兴的。
《魔法石》的内容深深的吸引着我,罗琳写的这第一本书无疑是成功的,因为它能深深的抓住一个孩子的心,从第一次魔法的展现,邓布利多用点灯器收走了路灯,到海格的出现把坏表哥达理的屁股上变出个猪尾巴,再到对角巷那些神奇的魔法商店,那个时候我被深深的吸引了,无法自拔。
我忘记了当时是怎么看完这前三本哈利波特的,10岁的我,留给我的印象就是个淘气包,但我就是看完了,并且看明白了这三本书。我知道了,这个故事还没有完结,这个叫J.K罗琳的女士还在写,并且第四本很快就会面世。
我要感谢哈利,它把我带进了书籍之中,在等待《火焰杯》的时候,我又买了很多别的书来看,从此我喜欢上了阅读!
《火焰杯》可以说让我对《哈利》系列的爱达到了一个顶点,因为魁地奇世界杯,因为三强争霸赛,让我知道了魔法世界的辽阔,让那时正爱冒险的我,找了一种心灵上的契合!当然了,这本书也是系列的转折点,因为伏地魔复活了,《哈利》系列由此转入黑暗史。
可以说《凤凰社》、《混血王子》是系列的铺垫篇,为了最后的大决战而铺垫,告诉读者一些应该知道的,也埋下了许多伏笔!在这里罗琳让哈利担当更多,这正是那个时候我在成长的过程中也必须学到的一种名为“责任”的可贵的品质。
记得《混血王子》我晚上六点多拿到书,八点多吃完饭,开始看,看到凌晨三点看完了,那是我头一次那么疯狂的去看一本书,至今让我感叹,《哈利》的魅力真大!
《死亡圣器》的时候正直高三,但是我还是偷偷的把这最后一本看完了……哈哈!!书的结束,不代表《哈利》系列的终结。
《哈利波特》系列电影,让抽象变为具象,让我们领略了魔法世界,让我们这些外国读者,尤其是中国的读者,看到了霍格沃兹到底是怎样一种英式城堡建筑,魔法世界里面是怎么样的瑰丽神奇,尤其要感谢Daniel Radcliffe, Emma Watson, Rupert Grint三位的精湛表演,陪伴我们长大、让我们见识到了“真实”的三人组!
今天随着最后一部影片结束,镜头缓缓的拉进,荧屏缓缓的变黑,我有一种转瞬即逝的失落感,当我站起身来的时候,我笑了,因为很好,很圆满!
感谢J.K.ROWLING,为我们全世界哈迷带来这精彩的魔法世界、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永恒的记忆!
哈利波特,一个大难不死的男孩,魔法界的奇迹,他是唯一从阿瓦达索命咒下活下来的人。他的一生注定不凡!《哈利波特》系列的主角,我们爱哈利不仅仅因为他是主角,还因为他同我们一样,功课不怎么样,毛病缺点也很多,同我们一样,他正义、勇敢,富有冒险责任,勇于担当!并且在故事中,他逐渐了明白了爱的真实含义!
罗恩韦斯莱,哈利的死党、最亲密的战友、三人组之一,我喜欢他,这是哈利里面我最喜欢的角色,喜欢他甚至超过哈利,因为比哈利来说他更与我们相似,有些略微的胆小、慌张、傻里傻气,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他永远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赫敏格兰杰,哈利的死党、最亲密的战友、三人组之一,罗恩的妻子,最伟大的女巫,她聪慧、机灵,学习很好,但不古板,富有冒险精神!简直是哈利和罗恩的“救星”(哈哈哈),喜欢她其实很大成分上归功于Emma Watson的精湛表演!
《哈利波特》系列,J.K罗琳要给我们宣扬的是一种大爱,友情是她着重描写的!
三人组,是让人羡慕的,坚若磐石的一种感情,他们也有过别扭,但是往往很快就和好如初,他们是最亲密的战友,总是互相扶持,我想如果缺失其中任何一个,最后的使命都无法达成,正是这三个性格不太相似,但能做到互相补充的人,结合起来,威力无穷,斩魂器,除伏地魔!我们在现实中不就渴望有这样的伙伴在身边么!
纳威隆巴顿,卢娜•洛夫古德,哈利的朋友、战友!除了三人组之外,还有这样的友情支持着哈利,才使得哈利才最后关头战胜伏地魔!
《哈利波特》系列之所以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我认为作者罗琳抓住了,广大的儿童和青年在成长中的特点,从喜欢瑰丽的魔法传奇,到越来越多增加的责任和一些成长上的问题,到每个人都渴望得到的“爱”!而我们愿意这样长久的追随这个系列,正是我们从中找到了我们自己的影子!
如今,随着最后一部影片的落幕,《哈利波特》系列结束了,但我们永远会记得,我们的那段岁月中,有这样的一个故事陪伴着我们!我想,如果将来我有了孩子,我会引导他去读这个故事!因为抛却其他所有,这个故事也是超好看的!!!
十一年,从第一本书,到这最后的一部电影(当然了,不知道后世会不会有人翻拍),一共十一年的时间,我从一个十岁的儿童,变成了一个二十一岁的青年,可以说,哈利始终在我身旁。
还记得我与《哈利波特》邂逅是在一次逛西单图书大厦的时候,那也是我印象中第一次进图书大厦,10岁的时候,正是一个孩子最皮最淘气的时候,哪有心静下来看书呢!但是正是这一次偶然的进图书大厦,让我看见了《哈利波特》,它就放在了下了电梯的一个显著的展位上,当时已经有了前三本,我看着《魔法石》的封面,一个男孩儿骑在一个扫把上,接一个仗着翅膀的球,远处还有一只独角兽在奔跑,我承认当时我以为是漫画来着,我拿起来,翻开来,发现都是字又放了回去,然后开始在图书大厦里闲逛,但是心里总是三番四次的想起那个封面,在那个展位前徘徊。最终我让我妈给我买了这三本书,当然,我妈觉得我可能没有毅力看完,但我还是高高兴兴的。
《魔法石》的内容深深的吸引着我,罗琳写的这第一本书无疑是成功的,因为它能深深的抓住一个孩子的心,从第一次魔法的展现,邓布利多用点灯器收走了路灯,到海格的出现把坏表哥达理的屁股上变出个猪尾巴,再到对角巷那些神奇的魔法商店,那个时候我被深深的吸引了,无法自拔。
我忘记了当时是怎么看完这前三本哈利波特的,10岁的我,留给我的印象就是个淘气包,但我就是看完了,并且看明白了这三本书。我知道了,这个故事还没有完结,这个叫J.K罗琳的女士还在写,并且第四本很快就会面世。
我要感谢哈利,它把我带进了书籍之中,在等待《火焰杯》的时候,我又买了很多别的书来看,从此我喜欢上了阅读!
《火焰杯》可以说让我对《哈利》系列的爱达到了一个顶点,因为魁地奇世界杯,因为三强争霸赛,让我知道了魔法世界的辽阔,让那时正爱冒险的我,找了一种心灵上的契合!当然了,这本书也是系列的转折点,因为伏地魔复活了,《哈利》系列由此转入黑暗史。
可以说《凤凰社》、《混血王子》是系列的铺垫篇,为了最后的大决战而铺垫,告诉读者一些应该知道的,也埋下了许多伏笔!在这里罗琳让哈利担当更多,这正是那个时候我在成长的过程中也必须学到的一种名为“责任”的可贵的品质。
记得《混血王子》我晚上六点多拿到书,八点多吃完饭,开始看,看到凌晨三点看完了,那是我头一次那么疯狂的去看一本书,至今让我感叹,《哈利》的魅力真大!
《死亡圣器》的时候正直高三,但是我还是偷偷的把这最后一本看完了……哈哈!!书的结束,不代表《哈利》系列的终结。
《哈利波特》系列电影,让抽象变为具象,让我们领略了魔法世界,让我们这些外国读者,尤其是中国的读者,看到了霍格沃兹到底是怎样一种英式城堡建筑,魔法世界里面是怎么样的瑰丽神奇,尤其要感谢Daniel Radcliffe, Emma Watson, Rupert Grint三位的精湛表演,陪伴我们长大、让我们见识到了“真实”的三人组!
今天随着最后一部影片结束,镜头缓缓的拉进,荧屏缓缓的变黑,我有一种转瞬即逝的失落感,当我站起身来的时候,我笑了,因为很好,很圆满!
感谢J.K.ROWLING,为我们全世界哈迷带来这精彩的魔法世界、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永恒的记忆!
哈利波特,一个大难不死的男孩,魔法界的奇迹,他是唯一从阿瓦达索命咒下活下来的人。他的一生注定不凡!《哈利波特》系列的主角,我们爱哈利不仅仅因为他是主角,还因为他同我们一样,功课不怎么样,毛病缺点也很多,同我们一样,他正义、勇敢,富有冒险责任,勇于担当!并且在故事中,他逐渐了明白了爱的真实含义!
罗恩韦斯莱,哈利的死党、最亲密的战友、三人组之一,我喜欢他,这是哈利里面我最喜欢的角色,喜欢他甚至超过哈利,因为比哈利来说他更与我们相似,有些略微的胆小、慌张、傻里傻气,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他永远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赫敏格兰杰,哈利的死党、最亲密的战友、三人组之一,罗恩的妻子,最伟大的女巫,她聪慧、机灵,学习很好,但不古板,富有冒险精神!简直是哈利和罗恩的“救星”(哈哈哈),喜欢她其实很大成分上归功于Emma Watson的精湛表演!
《哈利波特》系列,J.K罗琳要给我们宣扬的是一种大爱,友情是她着重描写的!
三人组,是让人羡慕的,坚若磐石的一种感情,他们也有过别扭,但是往往很快就和好如初,他们是最亲密的战友,总是互相扶持,我想如果缺失其中任何一个,最后的使命都无法达成,正是这三个性格不太相似,但能做到互相补充的人,结合起来,威力无穷,斩魂器,除伏地魔!我们在现实中不就渴望有这样的伙伴在身边么!
纳威隆巴顿,卢娜•洛夫古德,哈利的朋友、战友!除了三人组之外,还有这样的友情支持着哈利,才使得哈利才最后关头战胜伏地魔!
《哈利波特》系列之所以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我认为作者罗琳抓住了,广大的儿童和青年在成长中的特点,从喜欢瑰丽的魔法传奇,到越来越多增加的责任和一些成长上的问题,到每个人都渴望得到的“爱”!而我们愿意这样长久的追随这个系列,正是我们从中找到了我们自己的影子!
如今,随着最后一部影片的落幕,《哈利波特》系列结束了,但我们永远会记得,我们的那段岁月中,有这样的一个故事陪伴着我们!我想,如果将来我有了孩子,我会引导他去读这个故事!因为抛却其他所有,这个故事也是超好看的!!!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