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你要把我和谁扯在一块
记者:你不是教过拉丁文?
弗罗斯特:我是教过。我一度离开大学,后来又回去念,当时想如果把全付心力放在希腊文、拉丁文和哲学上的话,就忍受得了学院教育。我那些年就是这么过的。
记者:我的意思是说,你读他的作品时,有没有觉得什么——
弗罗斯特:相近的地方?哦,你不能那么说。有一次他对我说:“你写实物。”我回他说:“你写古董。”他出下一本诗集时,送我一本,里面题着“又见古董”。他心平气和地接受我的话。不,我跟他并不相近。我们是朋友,却距离遥远。我不知道你要把我和谁扯在一块。
记者:你们讨论过其他的作家?
弗罗斯特:我第一次遇见他的时候,他崇拜的是罗宾逊和德拉梅尔。后来他不再欣赏德拉梅尔,我想他把罗宾逊也丢了。我们在一起时只谈一些小诗。有几个星期我和他走得很近。他的方式使我着迷。他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人很粗鲁,就像威利·惠斯特勒一样。·我想他是受惠斯特勒的影响。他们学法国拳。庞德还带我去看波西米亚式的生活。
记者:桑塔亚那当时是不是很吸引你?
弗罗斯特:不,并不特别吸引我,我一直想知道他真正的意思是什么,他的方向如何,结果又如何,想了多少年了。我私底下并不认识他。我在大学时很少跟别人有私交。我有点——走自己的路。但是我崇拜他。他出口成章,值得一听,就像他文章的风格一样。但是,我一直不知道,他真正的意思。多年后我才在他的文章中发现一切都是虚幻,而虚幻又分为真的和假的两种。我认定假的虚幻就是真理:负负得正。
记者:话是不错,但是很多崇拜你的人,反对他强调你诗中的“黑暗”或“恐怖”。
弗罗斯特:是的,那天他也吓了我一跳。他站在我旁边,讲完之后紧跟着轮到我上台。他在庆生会上讲那些话,吓我一跳——他的话没有伤到我,但是起先我以为是在攻击我。后来他拿我跟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和劳伦斯比较,把我搞得满头雾水。那两个人跟我有什么关系?把我跟索福克勒斯比,我心里可能还高兴,但是把我跟劳伦斯比,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不过,那也没什么关系。当时我马上就要起来朗诵,因此心里有点为难,到底朗诵什么诗来印证他的说法。这种感觉对我来说挺新鲜的。他的东西我读的不多,那篇论文更是没读过——我是不读评论的,在我房里你看不到杂志。
记者:我刚才想说的是,也许诗奖的数目远超过值得得奖的诗人。在这种情况之下,庸才岂不也被硬推了出来?岂不使得大家更难辨认真正的好作品?
弗罗斯特:有人问过我这个问题,我说我不知道一个人需要经过多少不顺心的事,才能在世界上有点成就。而且,你不知道怎么去评量。心理学不能告诉你谁需要马鞭、谁需要马刺才能赢得竞赛。我不知道别人是不是这么想:我把诗看成是表演,把诗人看成是有本领的人,就像运动员一样。诗人是表演者,你在诗中可以做的事很多。比喻、语调随时在变。我对怎么把句子放进三四个诗节里总是很感兴趣。我不愿意把所有的句子一成不变地放入诗节里。每首诗就像表演上的某种成就。有人说诗是才智的精髓。一定要有才智才行。我还要说的就是,每个念头,不管和诗有没有关系,都是联想的功劳:眼前的事物勾起你心底的事,你几乎不知道自己知道那些东西。把这个和那个摆在一块,就成了。
记者:你看过狄伦·托马斯的一份原稿,他把所有的韵脚先列出来,然后再写。那显然不是你说的表演吧?
弗罗斯特:那很可怕。应该是往前思索,感觉自己一直处理得不错,表现出一些自己的心意,着重的是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思绪。那时诗就开始了。年轻人想知道指引诗人的是什么?但是我告诉他们,这和感觉有个笑话要来时一样。你看见某个你经常开他玩笑的人沿街走来,你有种感觉从心底升起,准备在擦身而过时讲些东西。这些念头是从哪里来的?是沿街走来的他给你的意图。当他们想知道有失灵感的事时,我告诉他们灵感大半是意图。
弗罗斯特:我是教过。我一度离开大学,后来又回去念,当时想如果把全付心力放在希腊文、拉丁文和哲学上的话,就忍受得了学院教育。我那些年就是这么过的。
记者:我的意思是说,你读他的作品时,有没有觉得什么——
弗罗斯特:相近的地方?哦,你不能那么说。有一次他对我说:“你写实物。”我回他说:“你写古董。”他出下一本诗集时,送我一本,里面题着“又见古董”。他心平气和地接受我的话。不,我跟他并不相近。我们是朋友,却距离遥远。我不知道你要把我和谁扯在一块。
记者:你们讨论过其他的作家?
弗罗斯特:我第一次遇见他的时候,他崇拜的是罗宾逊和德拉梅尔。后来他不再欣赏德拉梅尔,我想他把罗宾逊也丢了。我们在一起时只谈一些小诗。有几个星期我和他走得很近。他的方式使我着迷。他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人很粗鲁,就像威利·惠斯特勒一样。·我想他是受惠斯特勒的影响。他们学法国拳。庞德还带我去看波西米亚式的生活。
记者:桑塔亚那当时是不是很吸引你?
弗罗斯特:不,并不特别吸引我,我一直想知道他真正的意思是什么,他的方向如何,结果又如何,想了多少年了。我私底下并不认识他。我在大学时很少跟别人有私交。我有点——走自己的路。但是我崇拜他。他出口成章,值得一听,就像他文章的风格一样。但是,我一直不知道,他真正的意思。多年后我才在他的文章中发现一切都是虚幻,而虚幻又分为真的和假的两种。我认定假的虚幻就是真理:负负得正。
记者:话是不错,但是很多崇拜你的人,反对他强调你诗中的“黑暗”或“恐怖”。
弗罗斯特:是的,那天他也吓了我一跳。他站在我旁边,讲完之后紧跟着轮到我上台。他在庆生会上讲那些话,吓我一跳——他的话没有伤到我,但是起先我以为是在攻击我。后来他拿我跟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和劳伦斯比较,把我搞得满头雾水。那两个人跟我有什么关系?把我跟索福克勒斯比,我心里可能还高兴,但是把我跟劳伦斯比,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不过,那也没什么关系。当时我马上就要起来朗诵,因此心里有点为难,到底朗诵什么诗来印证他的说法。这种感觉对我来说挺新鲜的。他的东西我读的不多,那篇论文更是没读过——我是不读评论的,在我房里你看不到杂志。
记者:我刚才想说的是,也许诗奖的数目远超过值得得奖的诗人。在这种情况之下,庸才岂不也被硬推了出来?岂不使得大家更难辨认真正的好作品?
弗罗斯特:有人问过我这个问题,我说我不知道一个人需要经过多少不顺心的事,才能在世界上有点成就。而且,你不知道怎么去评量。心理学不能告诉你谁需要马鞭、谁需要马刺才能赢得竞赛。我不知道别人是不是这么想:我把诗看成是表演,把诗人看成是有本领的人,就像运动员一样。诗人是表演者,你在诗中可以做的事很多。比喻、语调随时在变。我对怎么把句子放进三四个诗节里总是很感兴趣。我不愿意把所有的句子一成不变地放入诗节里。每首诗就像表演上的某种成就。有人说诗是才智的精髓。一定要有才智才行。我还要说的就是,每个念头,不管和诗有没有关系,都是联想的功劳:眼前的事物勾起你心底的事,你几乎不知道自己知道那些东西。把这个和那个摆在一块,就成了。
记者:你看过狄伦·托马斯的一份原稿,他把所有的韵脚先列出来,然后再写。那显然不是你说的表演吧?
弗罗斯特:那很可怕。应该是往前思索,感觉自己一直处理得不错,表现出一些自己的心意,着重的是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思绪。那时诗就开始了。年轻人想知道指引诗人的是什么?但是我告诉他们,这和感觉有个笑话要来时一样。你看见某个你经常开他玩笑的人沿街走来,你有种感觉从心底升起,准备在擦身而过时讲些东西。这些念头是从哪里来的?是沿街走来的他给你的意图。当他们想知道有失灵感的事时,我告诉他们灵感大半是意图。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