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感別經時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
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
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
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
璧清就要赴美研修了,溽暑難耐,心下另是一番淒淒切切,等到了緊要關頭,忍忍心,只能在甬地,無所作為地打開舊日璧清特特傳來我聽的兩支新白舊曲,一支是那《前世今生》,而另一支便是也曾柔軟地熨帖過我的女兒情事的《悲情面具》,只是,現下聽來,一字一句,莫不是如錐剜鑽入心深處,綿綿泛出艱酸之恨。
究竟,自那如注暴雨的堅忍離別之後,我與璧清,究竟還是錯陌地不曾相見,儘管,山水迢迢,吾居甬地,君安杭域,儘管,吾日精耕耘籽,君夜輾轉為文,儘管,吾碌碌費食,君勤勤勞神,儘管,兩地錯陌,紅塵滾浪,翻覆愕然,但,依舊是那兩相女兒心事,清夜月輝,涼風吹襟之時,依稀是那往日裏與君執手夜談宴宴,千秋萬事浮華榮辱只在髫鬟丫雛口中肆意揚開,倒也顧不得那鬥轉星移,娥眉沉西了。
璧君果毅敏銳,與紅塵常俗之女迥異,但只心下綿細綢軟處,亦遠遠出於尋凡女子。記得某日與璧君同遊金華大佛寺,山門外頭見一野漢著羅盤之戲,君一時聽得來興,癡癡立聽,而餘隻負手四圍,自覓山水古跡之幽,不消半柱香辰,君從山門處來尋我,蘊了歡欣之色,念念不絕的便是那“雖止女兒形容,偏蘊男兒氣度”之句,於今想來,璧君自應深羨那巾幗大家氣度,而絕棄嬌俏循俗之態,故而平素行事處友亦大有英敏決斷之色。
如此一來,餘與璧君,倒是像極了剛柔兩極的人物,倏然念及宣師來,那個英氣逼人博學雜收的民俗學教授來了。宣師,名諱炳善,師大民俗學副教授,韶年而學養深淵,亦是璧君的薦引,得識宣師,嘗茗果對酌,山長水闊似地攬古追今,憶昔流年似水,鑒察今人今事,軒窗明幾,十二欄杆,銀箏款按,窗外的浮華燈影,幾前的零羅果餞,師生聚樂之誼,至今未敢拂卻於胸,還記得末了,同步於金華人靜燈闌的街市,宣師負手歎歎,璧君與餘,一動一靜,真雙合姝女。畢業至今,已有二年有餘,而餘每念及宣師,自會想起那臨末微笑地告別,還有便是三人茶話之會,而我與璧君,也蘊著當時學生的小小驕傲,仰慕著他,宣師的這句感歎,也便從此訂在我和璧君的人生軌跡上,身雖遙散,心裏卻是莫失莫忘的不離不棄。
畢業是在六月,而我則在五月時便於璧君告別了,因為當時工作的關係,雖然後來亦回學校處理了大量班級內外的事宜,但終究因為書院的工作而遺憾地放棄了盛大的畢業典禮,只是自我安慰一番,大夥兒的畢業證書均由我蓋章過手而出,也便算消散了這一長長憾意了。五月之別,心底幽幽,只是自己知道那便是我倆大學四載最後的告別了,卻是沒有絲毫的傷懷,當日暴雨傾泄,璧君打傘相送,初夏的雨點,打濕了周身,但心卻分外堅強著,或許是因為璧君的情誼。車站一別,揮袖而去,眼角戀戀,許是璧君深情的淚水為我的衣袖所遮,那四載相守,到底還是為地域所隔了啊。
一邊還在感歎著,一邊我與璧君都已經進入了各自人生的另一階段。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
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
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
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
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
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
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
璧清就要赴美研修了,溽暑難耐,心下另是一番淒淒切切,等到了緊要關頭,忍忍心,只能在甬地,無所作為地打開舊日璧清特特傳來我聽的兩支新白舊曲,一支是那《前世今生》,而另一支便是也曾柔軟地熨帖過我的女兒情事的《悲情面具》,只是,現下聽來,一字一句,莫不是如錐剜鑽入心深處,綿綿泛出艱酸之恨。
究竟,自那如注暴雨的堅忍離別之後,我與璧清,究竟還是錯陌地不曾相見,儘管,山水迢迢,吾居甬地,君安杭域,儘管,吾日精耕耘籽,君夜輾轉為文,儘管,吾碌碌費食,君勤勤勞神,儘管,兩地錯陌,紅塵滾浪,翻覆愕然,但,依舊是那兩相女兒心事,清夜月輝,涼風吹襟之時,依稀是那往日裏與君執手夜談宴宴,千秋萬事浮華榮辱只在髫鬟丫雛口中肆意揚開,倒也顧不得那鬥轉星移,娥眉沉西了。
璧君果毅敏銳,與紅塵常俗之女迥異,但只心下綿細綢軟處,亦遠遠出於尋凡女子。記得某日與璧君同遊金華大佛寺,山門外頭見一野漢著羅盤之戲,君一時聽得來興,癡癡立聽,而餘隻負手四圍,自覓山水古跡之幽,不消半柱香辰,君從山門處來尋我,蘊了歡欣之色,念念不絕的便是那“雖止女兒形容,偏蘊男兒氣度”之句,於今想來,璧君自應深羨那巾幗大家氣度,而絕棄嬌俏循俗之態,故而平素行事處友亦大有英敏決斷之色。
如此一來,餘與璧君,倒是像極了剛柔兩極的人物,倏然念及宣師來,那個英氣逼人博學雜收的民俗學教授來了。宣師,名諱炳善,師大民俗學副教授,韶年而學養深淵,亦是璧君的薦引,得識宣師,嘗茗果對酌,山長水闊似地攬古追今,憶昔流年似水,鑒察今人今事,軒窗明幾,十二欄杆,銀箏款按,窗外的浮華燈影,幾前的零羅果餞,師生聚樂之誼,至今未敢拂卻於胸,還記得末了,同步於金華人靜燈闌的街市,宣師負手歎歎,璧君與餘,一動一靜,真雙合姝女。畢業至今,已有二年有餘,而餘每念及宣師,自會想起那臨末微笑地告別,還有便是三人茶話之會,而我與璧君,也蘊著當時學生的小小驕傲,仰慕著他,宣師的這句感歎,也便從此訂在我和璧君的人生軌跡上,身雖遙散,心裏卻是莫失莫忘的不離不棄。
畢業是在六月,而我則在五月時便於璧君告別了,因為當時工作的關係,雖然後來亦回學校處理了大量班級內外的事宜,但終究因為書院的工作而遺憾地放棄了盛大的畢業典禮,只是自我安慰一番,大夥兒的畢業證書均由我蓋章過手而出,也便算消散了這一長長憾意了。五月之別,心底幽幽,只是自己知道那便是我倆大學四載最後的告別了,卻是沒有絲毫的傷懷,當日暴雨傾泄,璧君打傘相送,初夏的雨點,打濕了周身,但心卻分外堅強著,或許是因為璧君的情誼。車站一別,揮袖而去,眼角戀戀,許是璧君深情的淚水為我的衣袖所遮,那四載相守,到底還是為地域所隔了啊。
一邊還在感歎著,一邊我與璧君都已經進入了各自人生的另一階段。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
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
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
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