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十记 - 地铁
You must take the A Train
To go to Sugar Hill way up in Harlem
If you miss the A Train
You'll find you've missed the quickest way to Harlem
Hurry, get on, now, it's coming
Listen to those rails a-thrumming (All Aboard!)
Get on the A Train
Soon you will be on Sugar Hill in Harlem
- "You Must take the A train" by Duke Ellington
我脑子里揣着这首歌,跑到纽约坐地铁。想象着地铁里面到处充满了大隐于市的艺术大师。就算碰不到艾灵顿,至少也能碰到谭盾吧?就算连谭盾也碰不到,至少还有热情好客的纽约人,他们呼朋引伴,载歌载舞,把坐地铁也搞的跟过节似的 - take the A train! take the A train! 结果发现“艺术高于生活”这话说的真高明。纽约的地铁里的确布满了形形色色的流浪艺人,操各种器具,摆各种姿态,盘踞在热闹地段,在地上摆一顶帽子敛钱。一开始我还有游客情致,偶尔停下来听一耳朵,一周后就已经视而不见,两周后基本上就骇而疾走了。
早听说上下班高峰的地铁挤得厉害。单是挤也就罢了,纽约地铁的挤是色味俱全的挤,是各种古龙水和各种体味争相斗法,欲盖弥彰的味道 -用我弟弟的话说,就是“香臭香臭的”。出地铁口的瞬间,就像《无极》里面那个万牛奔腾的特写镜头--人是一团一团的奔腾,连身形都看不清。被挟裹其中,想着自己就是这一团东西中间的一个小东西,不由悲从中来。这种心情,和古人登临怀古时的心情异曲同工。不过古人的沧然涕下是感叹天地之大,人之渺小。
70多年前,二战让美国发了世界财,纽约港正当年,是既有野心又有理性的新贵,预见到新楼新桥之外,要想让这个城市真的变成西方不败,灯红酒绿,蠢蠢欲动上一百多年,就得想办法让从四面八方涌来的三教九流混到一起打包运输送到需要人手的各个地点,让他们为新楼新路新桥添砖添瓦添丁。那是个多好的时代啊,Billy Strayhorn 给 Elington 的乐队打工,每天从匹兹堡和纽约之间奔波,连坐地铁的时候心情都是雀跃的。估计那时候的乘客也都和他一样意气风发。真的是呼朋引伴,载歌载舞地去 “Take the A train"。
70年多年后,纽约明显地老了,但是灯红酒绿依然,蠢蠢欲动依然。还是有三教九流从四面八方涌来,他们见过更大的世面,不再为“take the a train"雀跃,壮行的战歌也变成了”empire state of new york" - if you can make it here, you can make it anywhere in the world! 他们紧绷着扑克脸,对这个魅惑的老城一边诅咒,一边赞叹。70年间,纽约从舞台变成道具,从道具变成背景。
隆冬的某天,坐地铁回家,象往常一样屏息闭目。突然听到有人惊叫:看!圣诞树!幽暗的隧道里有一处龛窿,有人在那里放了一株细小的圣诞树,上面还点缀了红红绿绿的饰物。老朽的地铁,颇有种“白发戴花”的洒然。
To go to Sugar Hill way up in Harlem
If you miss the A Train
You'll find you've missed the quickest way to Harlem
Hurry, get on, now, it's coming
Listen to those rails a-thrumming (All Aboard!)
Get on the A Train
Soon you will be on Sugar Hill in Harlem
- "You Must take the A train" by Duke Ellington
我脑子里揣着这首歌,跑到纽约坐地铁。想象着地铁里面到处充满了大隐于市的艺术大师。就算碰不到艾灵顿,至少也能碰到谭盾吧?就算连谭盾也碰不到,至少还有热情好客的纽约人,他们呼朋引伴,载歌载舞,把坐地铁也搞的跟过节似的 - take the A train! take the A train! 结果发现“艺术高于生活”这话说的真高明。纽约的地铁里的确布满了形形色色的流浪艺人,操各种器具,摆各种姿态,盘踞在热闹地段,在地上摆一顶帽子敛钱。一开始我还有游客情致,偶尔停下来听一耳朵,一周后就已经视而不见,两周后基本上就骇而疾走了。
早听说上下班高峰的地铁挤得厉害。单是挤也就罢了,纽约地铁的挤是色味俱全的挤,是各种古龙水和各种体味争相斗法,欲盖弥彰的味道 -用我弟弟的话说,就是“香臭香臭的”。出地铁口的瞬间,就像《无极》里面那个万牛奔腾的特写镜头--人是一团一团的奔腾,连身形都看不清。被挟裹其中,想着自己就是这一团东西中间的一个小东西,不由悲从中来。这种心情,和古人登临怀古时的心情异曲同工。不过古人的沧然涕下是感叹天地之大,人之渺小。
70多年前,二战让美国发了世界财,纽约港正当年,是既有野心又有理性的新贵,预见到新楼新桥之外,要想让这个城市真的变成西方不败,灯红酒绿,蠢蠢欲动上一百多年,就得想办法让从四面八方涌来的三教九流混到一起打包运输送到需要人手的各个地点,让他们为新楼新路新桥添砖添瓦添丁。那是个多好的时代啊,Billy Strayhorn 给 Elington 的乐队打工,每天从匹兹堡和纽约之间奔波,连坐地铁的时候心情都是雀跃的。估计那时候的乘客也都和他一样意气风发。真的是呼朋引伴,载歌载舞地去 “Take the A train"。
70年多年后,纽约明显地老了,但是灯红酒绿依然,蠢蠢欲动依然。还是有三教九流从四面八方涌来,他们见过更大的世面,不再为“take the a train"雀跃,壮行的战歌也变成了”empire state of new york" - if you can make it here, you can make it anywhere in the world! 他们紧绷着扑克脸,对这个魅惑的老城一边诅咒,一边赞叹。70年间,纽约从舞台变成道具,从道具变成背景。
隆冬的某天,坐地铁回家,象往常一样屏息闭目。突然听到有人惊叫:看!圣诞树!幽暗的隧道里有一处龛窿,有人在那里放了一株细小的圣诞树,上面还点缀了红红绿绿的饰物。老朽的地铁,颇有种“白发戴花”的洒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