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记得
一个人的涵养,不在心平气和时,而是心浮气燥时;一个人的理性,不在风平浪静时,而是众声喧哗时;一个人的慈悲,不在居高临下时,而是人微言轻时;情侣间的尊重,不是闲情逸致时,而是观点相左时;夫妻间的恩爱,不在花前月下时,而是大难临头时。-----陈道明
心理学研究发现,态度往往不能决定行动,反而是行动有时候决定了态度。人们总是为自己的懒惰寻找各种理由和借口,但从来不曾因此受到鼓舞而立即投身行动。所以,要改变自己的心态,就不能期望用心态去改变心态,而必须是用行动去改变心态!当你沉浸在正在做的事情中时,你会发现,你能完全掌控自己
人性弱点:1不愿为朋友的成功鼓掌,却愿为陌生的悲惨捐助。2不愿为强者的坚持援手,却愿为弱者的妥协流泪。3不愿为规则的执行所累,却愿为潜规则的适应受罪。4不愿为共同的利益奋斗,却愿为社会的不幸怒骂。5不愿为长远的发展谋福,却愿为眼前的小利冒险。
1,压力最大的时候,效率可能最高。2,最忙的时候,学的东西可能最多。3,最惬意的时候,往往是失败的开始。4,寒冷到了极致时,太阳就要光临。5,少说多做,句句都会得到别人的重视;多说少做,句句都会受到别人的忽视。6,宽容不是软弱而是融合。
【普京语录】1.没有实力的愤怒毫无意义,2.如果你不准备动武,就不要拿起武器,3.真正的男人要不断想办法,而真正的女人要不断挣扎,4.运气是为白痴准备的,5.一旦遭人欺负,瞬间就应当进行回击。瞬间!6.如果在厕所追上恐怖分子,拎着裤腰带也要把他们干掉,7.我偶尔也有颓废,但从来不装样子。
读书不动脑? 读书不动脑,就是让别人思想的马儿在你思维的草坪上随意践踏
【处世心理】我们常低估自己,努力要展示给别人自己希望成为的样子,比如优雅高贵,但是,如果我们在心里却并不这样看待自己,那么在别人眼中,我们还是和自己内心认为的一样平凡。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这个过程也许会有坎坷,不过,一旦能发自内心地接受自己的样子,我们会感觉到生命更完整,更美好。
[村上春树]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去过自己另外的生活。你要听话,不是所有的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尊重别人的理想。不要用自己的价值观来评判别人。
1、听别人说话的时候,眼神不要游移。
5、不揭别人的短。
7、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2、最后一个进门要记得随手关门。
3、洗了手不要乱甩,水甩到别人身上很不礼貌。
4、递刀具给别人时要递刀柄那一端。
6、帮别人倒茶倒水后,壶嘴不要对着别人。
【哈佛图书馆馆训】
1.现在睡觉的话,会做梦;而现在学习的话,会让梦实现。
2.我无所事事的度过了今天,是昨天死去的人们所期望的明天。
3.学习不是人生的全部,但学习都征服不了,那你还能做什么?
4.今天不想走,明天就要跑了。
5.此刻睡觉的口水将变成明天流下的泪水。
“不要为明天忧虑,天上的飞鸟,不耕种也不收获,上天尚且要养活它,田野里的百合花,从不忧虑它能不能开花,是不是可以开得和其它一样美,但是它就自然的开花了,开得比所罗门皇冠上的珍珠还美。你呢,忧虑什么呢? 人比飞鸟和百合花贵重多了,上帝会弃你不顾吗?”
1.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
2.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3.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
4.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5.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6.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7.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曾国藩
每天晚上疲劳地坐到椅子上时,才感觉真真切切过了一天。人生最重要的并不是努力,而是方向。压力不是有人比你努力,而是比你牛叉几倍的人依然比你努力。即使看不到未来,即使看不到希望,也依然相信自己错不了,自己选的人错不了,自己选的人生错不了。(其实错了又怎样,人生走过怎会不错)第二天叫醒我的不是闹钟,其实还是梦想。
孔子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索罗斯
1、索罗斯的核心思想。
索罗斯说:可以用两个相对简单的命题说明我的核心思想。一个是,在参与者有思维能力的前提下,参与者对世界的看法永远是局部的和扭曲的。这就是"谬误性"。另一个是,这些扭曲的观点可以影响参与者所处的环境,因为错误的看法会导致错误的行为。这就是"反射"原理。比如,把吸毒成瘾者当罪犯对待,他们就会做出犯罪行为。因为这会导致对吸毒问题的错误理解,而妨碍对吸毒成瘾者的适当治疗。另一个例子,把政府看成坏政府则容易使政府变坏。两个命题其实都是常识,所以当评论我的人说我讲的不过是显而易见的事,他们说得对,但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对。我的命题的有趣之处,在于它们还没有被广泛认识接受。
2、索罗斯的核心理念。
我认为社会活动与自然现象在结构上大不相同。在自然现象中,一组现象与另一组现象之间存在着一条因果链。然而在人类活动中,事件发生的过程则要复杂的多,其中不仅涉及事实,也涉及参与者的观点,此外,各参与方的互动结果也成为因果链条中的因素。人类活动的任何时刻都存在事实与观点之间的双向联系:一方面,参与者希望了解当前情况(包括事实和观点);另一方面,他们还希望对当前情况施加一些影响(这同样包括事实和观点)。认知功能和操控功能之间的互动侵入了因果链,导致因果链不能从一组事实直接导引到下一组事实,而是反映出参与者的观点,同时,也对这些观点施加了影响。由于这些观点不是对事实的回应,因此在事件过程中产生了不确定性因素,而这在自然现象中是不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同时影响到事实和观点,而自然现象也不一定是由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科学定律决定的。例如,韦纳•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的不确定性原理(又名测不准原理,Heisenberg’s uncertainty principle)并没有说明量子粒子或波的行为是符合决定论的,而只断言其行为是无法确定的。在社会活动中,也存在类似的不确定性法则。
3、索罗斯三变量。
从索罗斯过去思想中引发出来的观点,形成了他对盛衰循环反射性分析的基础。基于这些思想,索罗斯替自己总结了一些投资信条,比如写出一些名言:“市场总是偏向一边或另一边。”“市场可以影响市场所预期的世界。”并且,他从其中分析出三个环环相扣的变量:第一个是基本趋势,就是影响或造成股价变动的趋势,这种变动可能被投资人看出来,也可能在没有人察觉的情况下运作;第二个因素是主要偏差,它表现在股价的涨跌上;第三个因素是股价本身。索罗斯指出,股价由另外两个因素决定,但是同时也会影响基本趋势与主要偏差。
A片中的心理学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拉上了房间的窗帘,打开DVD,放进去一张光盘……
这个中年人是一家公司的经理,曾经在酒桌上迷迷糊糊地跟一个客户提起过自己长这么大还没看过A片,没想到客户还把这局酒后的话记在了心理,特意托人从日本弄来了几张原装、高清、无码、无水印的DVD……
DVD开始播放了,刺激的画面和娇嫩的声音让这个中年人有一点紧张,就颤颤巍巍地拿起了一根烟,这时房间的门突然开了,这个中年人的女儿冲了进来,冲着这个中年人大喊:“我爸爸出车祸了!”
看到这里如果我告诉你这不是从哪个恐怖小说里节选下来的片段,而是一个完全合乎逻辑的故事,你会相信吗?
你可能会觉得那个人不就在屋里吗,为什么他女儿会说他出车祸了呢?
【注意】 在这里你先做了一个假定——那个人是“他”。你再回故事里面看看,有什么确凿的证据表明那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是男性,有谁规定过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就不能当经理、抽烟、喝酒、看A片的?
你做的这些判断就是来自于你对性别的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简单地说就是对某一群体的概括。人们为了避免过多的认知负担而把某一群体的普遍特点抽象并概括出来,从而错误地认为这一群体的每一个个体都具有这些特点。
刻板印象造成了我们认知里的许多偏见,比如女生会把许多对男性的刻板印象带到自己的男朋友身上,一个女生骂她的男朋友的时候经常会说:“你们男人怎么都那么无耻啊!”或者是先对自己的男朋友进行个体的攻击,再泛化到对男性这一群体的攻击,比如“你怎么这么无耻啊,你们男人都这样。”于是女人就给男人贴上了很多标签,比如三心二意,不负责任;而男人也会给女人贴上很多标签,比如喜欢无理取闹,贪图物质享受等等。
为了避免刻板印象带来的消极影响,我们应该要就事论事,就人论人,要记住同一群体之间不同个体的差异要远远大于不同群体之间的平均差异,不要过度的泛化和迁移,就像论语里讲得“不迁怒”。
好了,故事看完了,一开始就认为这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是男的童鞋,请举手!!
心理学研究发现,态度往往不能决定行动,反而是行动有时候决定了态度。人们总是为自己的懒惰寻找各种理由和借口,但从来不曾因此受到鼓舞而立即投身行动。所以,要改变自己的心态,就不能期望用心态去改变心态,而必须是用行动去改变心态!当你沉浸在正在做的事情中时,你会发现,你能完全掌控自己
人性弱点:1不愿为朋友的成功鼓掌,却愿为陌生的悲惨捐助。2不愿为强者的坚持援手,却愿为弱者的妥协流泪。3不愿为规则的执行所累,却愿为潜规则的适应受罪。4不愿为共同的利益奋斗,却愿为社会的不幸怒骂。5不愿为长远的发展谋福,却愿为眼前的小利冒险。
1,压力最大的时候,效率可能最高。2,最忙的时候,学的东西可能最多。3,最惬意的时候,往往是失败的开始。4,寒冷到了极致时,太阳就要光临。5,少说多做,句句都会得到别人的重视;多说少做,句句都会受到别人的忽视。6,宽容不是软弱而是融合。
【普京语录】1.没有实力的愤怒毫无意义,2.如果你不准备动武,就不要拿起武器,3.真正的男人要不断想办法,而真正的女人要不断挣扎,4.运气是为白痴准备的,5.一旦遭人欺负,瞬间就应当进行回击。瞬间!6.如果在厕所追上恐怖分子,拎着裤腰带也要把他们干掉,7.我偶尔也有颓废,但从来不装样子。
读书不动脑? 读书不动脑,就是让别人思想的马儿在你思维的草坪上随意践踏
【处世心理】我们常低估自己,努力要展示给别人自己希望成为的样子,比如优雅高贵,但是,如果我们在心里却并不这样看待自己,那么在别人眼中,我们还是和自己内心认为的一样平凡。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这个过程也许会有坎坷,不过,一旦能发自内心地接受自己的样子,我们会感觉到生命更完整,更美好。
[村上春树]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去过自己另外的生活。你要听话,不是所有的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尊重别人的理想。不要用自己的价值观来评判别人。
1、听别人说话的时候,眼神不要游移。
5、不揭别人的短。
7、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2、最后一个进门要记得随手关门。
3、洗了手不要乱甩,水甩到别人身上很不礼貌。
4、递刀具给别人时要递刀柄那一端。
6、帮别人倒茶倒水后,壶嘴不要对着别人。
【哈佛图书馆馆训】
1.现在睡觉的话,会做梦;而现在学习的话,会让梦实现。
2.我无所事事的度过了今天,是昨天死去的人们所期望的明天。
3.学习不是人生的全部,但学习都征服不了,那你还能做什么?
4.今天不想走,明天就要跑了。
5.此刻睡觉的口水将变成明天流下的泪水。
“不要为明天忧虑,天上的飞鸟,不耕种也不收获,上天尚且要养活它,田野里的百合花,从不忧虑它能不能开花,是不是可以开得和其它一样美,但是它就自然的开花了,开得比所罗门皇冠上的珍珠还美。你呢,忧虑什么呢? 人比飞鸟和百合花贵重多了,上帝会弃你不顾吗?”
1.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
2.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3.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
4.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5.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6.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7.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曾国藩
每天晚上疲劳地坐到椅子上时,才感觉真真切切过了一天。人生最重要的并不是努力,而是方向。压力不是有人比你努力,而是比你牛叉几倍的人依然比你努力。即使看不到未来,即使看不到希望,也依然相信自己错不了,自己选的人错不了,自己选的人生错不了。(其实错了又怎样,人生走过怎会不错)第二天叫醒我的不是闹钟,其实还是梦想。
孔子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索罗斯
1、索罗斯的核心思想。
索罗斯说:可以用两个相对简单的命题说明我的核心思想。一个是,在参与者有思维能力的前提下,参与者对世界的看法永远是局部的和扭曲的。这就是"谬误性"。另一个是,这些扭曲的观点可以影响参与者所处的环境,因为错误的看法会导致错误的行为。这就是"反射"原理。比如,把吸毒成瘾者当罪犯对待,他们就会做出犯罪行为。因为这会导致对吸毒问题的错误理解,而妨碍对吸毒成瘾者的适当治疗。另一个例子,把政府看成坏政府则容易使政府变坏。两个命题其实都是常识,所以当评论我的人说我讲的不过是显而易见的事,他们说得对,但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对。我的命题的有趣之处,在于它们还没有被广泛认识接受。
2、索罗斯的核心理念。
我认为社会活动与自然现象在结构上大不相同。在自然现象中,一组现象与另一组现象之间存在着一条因果链。然而在人类活动中,事件发生的过程则要复杂的多,其中不仅涉及事实,也涉及参与者的观点,此外,各参与方的互动结果也成为因果链条中的因素。人类活动的任何时刻都存在事实与观点之间的双向联系:一方面,参与者希望了解当前情况(包括事实和观点);另一方面,他们还希望对当前情况施加一些影响(这同样包括事实和观点)。认知功能和操控功能之间的互动侵入了因果链,导致因果链不能从一组事实直接导引到下一组事实,而是反映出参与者的观点,同时,也对这些观点施加了影响。由于这些观点不是对事实的回应,因此在事件过程中产生了不确定性因素,而这在自然现象中是不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同时影响到事实和观点,而自然现象也不一定是由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科学定律决定的。例如,韦纳•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的不确定性原理(又名测不准原理,Heisenberg’s uncertainty principle)并没有说明量子粒子或波的行为是符合决定论的,而只断言其行为是无法确定的。在社会活动中,也存在类似的不确定性法则。
3、索罗斯三变量。
从索罗斯过去思想中引发出来的观点,形成了他对盛衰循环反射性分析的基础。基于这些思想,索罗斯替自己总结了一些投资信条,比如写出一些名言:“市场总是偏向一边或另一边。”“市场可以影响市场所预期的世界。”并且,他从其中分析出三个环环相扣的变量:第一个是基本趋势,就是影响或造成股价变动的趋势,这种变动可能被投资人看出来,也可能在没有人察觉的情况下运作;第二个因素是主要偏差,它表现在股价的涨跌上;第三个因素是股价本身。索罗斯指出,股价由另外两个因素决定,但是同时也会影响基本趋势与主要偏差。
A片中的心理学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拉上了房间的窗帘,打开DVD,放进去一张光盘……
这个中年人是一家公司的经理,曾经在酒桌上迷迷糊糊地跟一个客户提起过自己长这么大还没看过A片,没想到客户还把这局酒后的话记在了心理,特意托人从日本弄来了几张原装、高清、无码、无水印的DVD……
DVD开始播放了,刺激的画面和娇嫩的声音让这个中年人有一点紧张,就颤颤巍巍地拿起了一根烟,这时房间的门突然开了,这个中年人的女儿冲了进来,冲着这个中年人大喊:“我爸爸出车祸了!”
看到这里如果我告诉你这不是从哪个恐怖小说里节选下来的片段,而是一个完全合乎逻辑的故事,你会相信吗?
你可能会觉得那个人不就在屋里吗,为什么他女儿会说他出车祸了呢?
【注意】 在这里你先做了一个假定——那个人是“他”。你再回故事里面看看,有什么确凿的证据表明那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是男性,有谁规定过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就不能当经理、抽烟、喝酒、看A片的?
你做的这些判断就是来自于你对性别的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简单地说就是对某一群体的概括。人们为了避免过多的认知负担而把某一群体的普遍特点抽象并概括出来,从而错误地认为这一群体的每一个个体都具有这些特点。
刻板印象造成了我们认知里的许多偏见,比如女生会把许多对男性的刻板印象带到自己的男朋友身上,一个女生骂她的男朋友的时候经常会说:“你们男人怎么都那么无耻啊!”或者是先对自己的男朋友进行个体的攻击,再泛化到对男性这一群体的攻击,比如“你怎么这么无耻啊,你们男人都这样。”于是女人就给男人贴上了很多标签,比如三心二意,不负责任;而男人也会给女人贴上很多标签,比如喜欢无理取闹,贪图物质享受等等。
为了避免刻板印象带来的消极影响,我们应该要就事论事,就人论人,要记住同一群体之间不同个体的差异要远远大于不同群体之间的平均差异,不要过度的泛化和迁移,就像论语里讲得“不迁怒”。
好了,故事看完了,一开始就认为这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是男的童鞋,请举手!!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