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化世界的遗产
在中文语境中,每当我们谈起希腊化世界时,总是强调希腊文明对欧洲历史的影响。但是,“希腊化”,即Hellenistic的本义就是“说希腊语的”,换言之,希腊化的内涵不仅在文化方面,而更为复杂,并且在政治、地理领域造成了更深远的影响。
在文化方面,希腊化的影响更多地只是停留在范式的、官方的、古典的层面上。罗马人所学习的就是希腊文化的范式,诸如戏剧、史诗等古典写作,但是其作品的内涵则是地地道道的拉丁化的,其思想核心是对实力的渴望、对利益的计量和暴发户式的享乐主义。至于那些拥有完全不同的精神世界的罗马人,他们之所以模仿借鉴那些旨趣大为不同的希腊人的古典范式,原因非常简单,罗马人作为后来者,除了希腊文化范式外,没有其他可以继承的传统。
而在托勒密、塞琉古等海外王朝,希腊人作为少数民族,必须利用希腊文化作为凝聚同族人的工具,这就很好的解释了“运动场”建筑在这些地区大行其道的原因。归根结底,在那里希腊文化代表的是统治者的、上层的、少数精英的、古典的文化,而当地的原著民们则保持着自己的文化传统,所以除了留下的遗址外,希腊文化的真正影响相当有限。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基督教的兴起。
在我看来,希腊化世界留给后世最大的遗产其实更多地体现在政治制度方面。在亚历山大帝国崩溃后,各个割据王国和分裂地区为了自身的利益,创设了各自不同的制度。此前,伯罗奔尼撒半岛长期是民主制与僭主制的斗争;在东方,阿契美尼德波斯王朝的总督辖地制度长期僵化,后来的征服者亚历山大大帝在其有限的岁月中基本照搬了这套制度。与之相比,希腊化世界的政治变革简直算得上天翻地覆。
安提柯的马其顿王国保持了一个比较传统的政治样式,即腓力二世开创的独裁政治。不过由于长年混战而导致的王权衰弱,贵族议事制度得到了较好的保留。
托勒密的埃及,它最突出的特点是中央集权和重商主义的糅合。考虑到希腊人在埃及的少数民族身份和崇高的经济社会地位,可以说托勒密埃及更像一个“经济殖民王国”。托勒密王室成功地把自己变成了埃及土地的主人,无论土地被怎样分配,其所有权始终在王室手中。就整个埃及的情况而言,托勒密王朝对财富的热爱几乎到了令人乍舌的地步,只要有能个征税与获利的地方,就决不会被放过。相反,除非影响到国家的获利前途——比如探索努比亚、与塞琉古争夺叙利亚,或是为自身安全考虑,托勒密埃及缺少扩张的野心。一个有力的旁证就是中央政府的活动集中在“亚历山大里亚”城,无论是王室、贵族还是中央政府官员都很少离开这座北方的都市。托勒密的经济殖民制度不可避免地会衰落,但这不是制度本身的错误。因为托勒密王室获得的财富根本没有再投资的渠道,多数被挥霍在奢侈品上,而过分强调享受不可避免地使中央政权变得羸弱不堪。所以如果没有资本扩大再生产的渠道,经济殖民制度只能沦为空谈;反之,如2000年后的大英帝国则近乎完美地利用了这套制度。
塞琉古王朝继承了亚历山大征服的几乎所有的东方土地,除了失守的印度;同样它也继承了东方复杂的民族关系和文化。与亚历山大不同,塞琉古的安条克们从来就不抱民族融合的幻想,他们清楚地分开希腊人和当地人,用希腊文化凝聚本民族,对于外族,则借助于官僚机构和军队强令他们接受。塞琉古王朝的核心圈子是效忠于国王的“伙友”,在地方上,通过分封土地的手段吸引移民,并由西向东建立起一整条的“希腊城市链”。没有比“军事殖民”更贴切的词来描述塞琉古王朝的制度和行为模式了,而它的分封制度则包含了后来封建国家的缩影。
在“希腊”本土,各个被削弱的城邦建立了“阿卡亚同盟”和“埃托利亚同盟”,这些同盟内部的国家通过互相赠予公民权,发展出了联邦政府的概念。
最后,希腊化世界留下了一份地理世界的遗产。整个希腊化世界的地理边疆几乎与后来的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高度一致,这个由巴尔干东欧、近东和中东组成的世界,成了后来狭义西方世界的最熟悉的陌生人。
我尝试用一句话来总结希腊化世界对历史的影响——“它把思想送给西方,却把身体留在了东方”。
在文化方面,希腊化的影响更多地只是停留在范式的、官方的、古典的层面上。罗马人所学习的就是希腊文化的范式,诸如戏剧、史诗等古典写作,但是其作品的内涵则是地地道道的拉丁化的,其思想核心是对实力的渴望、对利益的计量和暴发户式的享乐主义。至于那些拥有完全不同的精神世界的罗马人,他们之所以模仿借鉴那些旨趣大为不同的希腊人的古典范式,原因非常简单,罗马人作为后来者,除了希腊文化范式外,没有其他可以继承的传统。
而在托勒密、塞琉古等海外王朝,希腊人作为少数民族,必须利用希腊文化作为凝聚同族人的工具,这就很好的解释了“运动场”建筑在这些地区大行其道的原因。归根结底,在那里希腊文化代表的是统治者的、上层的、少数精英的、古典的文化,而当地的原著民们则保持着自己的文化传统,所以除了留下的遗址外,希腊文化的真正影响相当有限。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基督教的兴起。
在我看来,希腊化世界留给后世最大的遗产其实更多地体现在政治制度方面。在亚历山大帝国崩溃后,各个割据王国和分裂地区为了自身的利益,创设了各自不同的制度。此前,伯罗奔尼撒半岛长期是民主制与僭主制的斗争;在东方,阿契美尼德波斯王朝的总督辖地制度长期僵化,后来的征服者亚历山大大帝在其有限的岁月中基本照搬了这套制度。与之相比,希腊化世界的政治变革简直算得上天翻地覆。
安提柯的马其顿王国保持了一个比较传统的政治样式,即腓力二世开创的独裁政治。不过由于长年混战而导致的王权衰弱,贵族议事制度得到了较好的保留。
托勒密的埃及,它最突出的特点是中央集权和重商主义的糅合。考虑到希腊人在埃及的少数民族身份和崇高的经济社会地位,可以说托勒密埃及更像一个“经济殖民王国”。托勒密王室成功地把自己变成了埃及土地的主人,无论土地被怎样分配,其所有权始终在王室手中。就整个埃及的情况而言,托勒密王朝对财富的热爱几乎到了令人乍舌的地步,只要有能个征税与获利的地方,就决不会被放过。相反,除非影响到国家的获利前途——比如探索努比亚、与塞琉古争夺叙利亚,或是为自身安全考虑,托勒密埃及缺少扩张的野心。一个有力的旁证就是中央政府的活动集中在“亚历山大里亚”城,无论是王室、贵族还是中央政府官员都很少离开这座北方的都市。托勒密的经济殖民制度不可避免地会衰落,但这不是制度本身的错误。因为托勒密王室获得的财富根本没有再投资的渠道,多数被挥霍在奢侈品上,而过分强调享受不可避免地使中央政权变得羸弱不堪。所以如果没有资本扩大再生产的渠道,经济殖民制度只能沦为空谈;反之,如2000年后的大英帝国则近乎完美地利用了这套制度。
塞琉古王朝继承了亚历山大征服的几乎所有的东方土地,除了失守的印度;同样它也继承了东方复杂的民族关系和文化。与亚历山大不同,塞琉古的安条克们从来就不抱民族融合的幻想,他们清楚地分开希腊人和当地人,用希腊文化凝聚本民族,对于外族,则借助于官僚机构和军队强令他们接受。塞琉古王朝的核心圈子是效忠于国王的“伙友”,在地方上,通过分封土地的手段吸引移民,并由西向东建立起一整条的“希腊城市链”。没有比“军事殖民”更贴切的词来描述塞琉古王朝的制度和行为模式了,而它的分封制度则包含了后来封建国家的缩影。
在“希腊”本土,各个被削弱的城邦建立了“阿卡亚同盟”和“埃托利亚同盟”,这些同盟内部的国家通过互相赠予公民权,发展出了联邦政府的概念。
最后,希腊化世界留下了一份地理世界的遗产。整个希腊化世界的地理边疆几乎与后来的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高度一致,这个由巴尔干东欧、近东和中东组成的世界,成了后来狭义西方世界的最熟悉的陌生人。
我尝试用一句话来总结希腊化世界对历史的影响——“它把思想送给西方,却把身体留在了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