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的生活---记大理之行
从大理回来有段时间了吧,那里的一切我似乎都不能忘怀,偶尔把美好拿出来回忆,然而我知道有些记忆,还是放在心底深处吧..
蓝蓝的天,青青的水,淡淡的飘着云雾的苍山,在夕阳的照射下,仿佛仍有无尽的光芒可以折射;微光的泛着丝丝涟漪的洱海,伴着清风的吹拂,点点的浪头打过来,轻俏温柔,不着边际,打动着你的心;背着小背篓的傣族姑娘,挑着水果担子的白族老人,挎着菊色布包的肥头大耳和尚,热闹的古城人民路,迷人的山中小屋,吹口琴的卖艺人,还有那个云之南的亲人...我深深爱着那里的一切,是的,一切。
云南,是比较穷的吧,昆明巫家坝国际机场甚至比不上无锡机场的豪华,西站更是鸟不生烟,江浙随便一个小镇都有的自动检票窗口都未有,仍旧是人工查票。长途车在山间绕来绕去,昆明去大理的公路两旁,满目尽是山林,层层峦峦的山峰只是看不到尽头, 干旱的田野里遍长熏衣草,开满馨香紫得发蓝的花朵。村落一般都在半山腰稍平坦的地方,几户也许是几十户人家, 大都瓦房或两层木屋,门外挂着的是干玉米,辣椒之类吧,远远看去像。不难猜测,山中居民要花多久走完那崎岖蜿蜒的山路进镇买东西,孩童得花多久绕那十八弯,甚至爬过几个山头,淌过几条山涧,到达私塾读书。可是,可是,一路,竟没有悲伤,没有痛苦,夕阳西沉,只见两只黄牛在田野里斗得满头是血,农人笑呵呵,赶着他们一前一后回家去。山的北面,只是些许的荒凉和冷清,然而有爱...
大概4个小时的车程,到了大理下关,那里又是另一番景象,大抵可以用繁华来形容吧,也有江浙的高楼大厦,真的要好好赞扬一番敝国的劳动人民,在海拔2000多米的高度上建了这样一座城市。下关的出租车师傅操着浓重的大理口音普通话:“姑娘,你可别小咱看大理人,大理人有钱呢”。那是多么骄傲的口吻啊。想到这,我也不禁一笑。
再20分钟的车程,到了目的地---大理古城。是古城,是古城,就是那个古南诏国和大理国的都城,就是段誉段公子的出生地,就是陈凯歌的大型神话剧《希夷之大理》的制作及首演地,我曾看过那个耗资超2亿的水库,只能感叹陈大导演的烧钱能力。然而古城就那样静静地依偎在苍山下,洱海边,仰仗苍山的雄浑苍穹,吸收洱海的轻俏空灵,于是古城是霸气而又温柔的吧,一如某人。
古城的生活是平静的。很像古诗写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有游人是繁忙而纠结的,一如我。古城最著名的就是那条长约1500M的人民路,热热闹闹,街两旁都是各式的特色小店。在那里,做任何事情,都伴随着大声喧闹,每个人都在向你微笑,这是个自由的地方...在古城,你随意遇到的人物,也许在上海,北京,在台北,香港,甚至国外,他们曾是成功的生意人,也许会是作家,画家,设计师,有着人人惊羡的工作以及不菲的收入,但是他们选择了来到大理,生活在他们喜爱的环境里,淡泊宁静,与世无争...当然这就是大理独特的魅力,如此这般吸引人. 在这里,空气里的每个分子都被填满了自由和安宁,站在苍山脚下,大口大口呼吸,甚至那样我才意识到我是活着的,生命时光在流淌着,一如那山中的小溪,虽曾急促,但沿途依旧拥抱着每颗小草和每粒卵石; 光着脚丫,在洱海边戏水,仿佛回到了童年,快乐无与伦比的轻松。只是突然几声炮雷,雨点落了下来,仿佛是一切只是虚弱的梦境。
那里的朋友说,很多人来了大理就不走了,甚至很多是毅然决然把返程票撕毁,定居在这里,一呆就是十多年。当然,我不否认,我也曾有那样的冲动,但不行,起码现在不行,我有爹娘,我是独子,我有自己的责任...于是在红豆未红之前,在思念未果,在雨季未停……
把衣服洗了,把时间校准,把行囊卷起来,带着思念回忆离开。去昆明的火车鸣笛的时候,我知道我的眼圈是红色的,然而并没有留下泪水,当然我把另一样宝贵的东西留在了大理,在那个小咖啡馆的阳台上...不知道是否有人知道,只是想着也许哪年再去,不晓得它是否仍会在,一如当初。
因为无法忘记才会怀念吧,因为不舍才会更加珍惜吧。于是,我选择了自己要的生活, 一个人过着平静的自由的生活,简单而快乐。
现在,仍然工作,只是下班回家,路过那个胖胖的山东大嫂的酒馆,会打些酒回家,一个人,喝到微醉,然后听着很舒服的歌,练练字,写写文章,看看书,真的很好,仿佛还在大理一样。
还是最爱某人说过的那句话:“只有生活在低处,自由才在高处”...
蓝蓝的天,青青的水,淡淡的飘着云雾的苍山,在夕阳的照射下,仿佛仍有无尽的光芒可以折射;微光的泛着丝丝涟漪的洱海,伴着清风的吹拂,点点的浪头打过来,轻俏温柔,不着边际,打动着你的心;背着小背篓的傣族姑娘,挑着水果担子的白族老人,挎着菊色布包的肥头大耳和尚,热闹的古城人民路,迷人的山中小屋,吹口琴的卖艺人,还有那个云之南的亲人...我深深爱着那里的一切,是的,一切。
云南,是比较穷的吧,昆明巫家坝国际机场甚至比不上无锡机场的豪华,西站更是鸟不生烟,江浙随便一个小镇都有的自动检票窗口都未有,仍旧是人工查票。长途车在山间绕来绕去,昆明去大理的公路两旁,满目尽是山林,层层峦峦的山峰只是看不到尽头, 干旱的田野里遍长熏衣草,开满馨香紫得发蓝的花朵。村落一般都在半山腰稍平坦的地方,几户也许是几十户人家, 大都瓦房或两层木屋,门外挂着的是干玉米,辣椒之类吧,远远看去像。不难猜测,山中居民要花多久走完那崎岖蜿蜒的山路进镇买东西,孩童得花多久绕那十八弯,甚至爬过几个山头,淌过几条山涧,到达私塾读书。可是,可是,一路,竟没有悲伤,没有痛苦,夕阳西沉,只见两只黄牛在田野里斗得满头是血,农人笑呵呵,赶着他们一前一后回家去。山的北面,只是些许的荒凉和冷清,然而有爱...
大概4个小时的车程,到了大理下关,那里又是另一番景象,大抵可以用繁华来形容吧,也有江浙的高楼大厦,真的要好好赞扬一番敝国的劳动人民,在海拔2000多米的高度上建了这样一座城市。下关的出租车师傅操着浓重的大理口音普通话:“姑娘,你可别小咱看大理人,大理人有钱呢”。那是多么骄傲的口吻啊。想到这,我也不禁一笑。
再20分钟的车程,到了目的地---大理古城。是古城,是古城,就是那个古南诏国和大理国的都城,就是段誉段公子的出生地,就是陈凯歌的大型神话剧《希夷之大理》的制作及首演地,我曾看过那个耗资超2亿的水库,只能感叹陈大导演的烧钱能力。然而古城就那样静静地依偎在苍山下,洱海边,仰仗苍山的雄浑苍穹,吸收洱海的轻俏空灵,于是古城是霸气而又温柔的吧,一如某人。
古城的生活是平静的。很像古诗写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有游人是繁忙而纠结的,一如我。古城最著名的就是那条长约1500M的人民路,热热闹闹,街两旁都是各式的特色小店。在那里,做任何事情,都伴随着大声喧闹,每个人都在向你微笑,这是个自由的地方...在古城,你随意遇到的人物,也许在上海,北京,在台北,香港,甚至国外,他们曾是成功的生意人,也许会是作家,画家,设计师,有着人人惊羡的工作以及不菲的收入,但是他们选择了来到大理,生活在他们喜爱的环境里,淡泊宁静,与世无争...当然这就是大理独特的魅力,如此这般吸引人. 在这里,空气里的每个分子都被填满了自由和安宁,站在苍山脚下,大口大口呼吸,甚至那样我才意识到我是活着的,生命时光在流淌着,一如那山中的小溪,虽曾急促,但沿途依旧拥抱着每颗小草和每粒卵石; 光着脚丫,在洱海边戏水,仿佛回到了童年,快乐无与伦比的轻松。只是突然几声炮雷,雨点落了下来,仿佛是一切只是虚弱的梦境。
那里的朋友说,很多人来了大理就不走了,甚至很多是毅然决然把返程票撕毁,定居在这里,一呆就是十多年。当然,我不否认,我也曾有那样的冲动,但不行,起码现在不行,我有爹娘,我是独子,我有自己的责任...于是在红豆未红之前,在思念未果,在雨季未停……
把衣服洗了,把时间校准,把行囊卷起来,带着思念回忆离开。去昆明的火车鸣笛的时候,我知道我的眼圈是红色的,然而并没有留下泪水,当然我把另一样宝贵的东西留在了大理,在那个小咖啡馆的阳台上...不知道是否有人知道,只是想着也许哪年再去,不晓得它是否仍会在,一如当初。
因为无法忘记才会怀念吧,因为不舍才会更加珍惜吧。于是,我选择了自己要的生活, 一个人过着平静的自由的生活,简单而快乐。
现在,仍然工作,只是下班回家,路过那个胖胖的山东大嫂的酒馆,会打些酒回家,一个人,喝到微醉,然后听着很舒服的歌,练练字,写写文章,看看书,真的很好,仿佛还在大理一样。
还是最爱某人说过的那句话:“只有生活在低处,自由才在高处”...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