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爱看字的人这样挑着说
前天看到有人在推桃花石上书生关于林燕妮的评论,很不喜欢。第一印象是,太刻薄,不厚道。把个曾经风光的才女晚景奚落的让人酸倒大牙,感觉是正青春年少英气逼人的小姑娘嘲笑扭捏着不愿服老的老太太的浅薄无知状。一个跟帖的人说的好:一方面不愿意放下身段去读任何一本林写过的书,一方面又从她的言行面相和衣着打扮来判断她的文艺档次。又显得自己有多高深么?即使写来只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看法,在评论人物时,态度再detached点,可能目光会更广远。我也很喜欢黄沾,看黎戈跟帖说:黄死,林说关我屁事。很悻悻的样子。从常人的感情出发,曾经的恋人离开世界了,或者应该会表达一下温情和留恋。不过从热恋到决裂,当事人也完全可能有其他的感觉,旁人怎么能完全了解。林直接表达,反而真实。从另外的角度想,人到老年,一个个要跟世界说白白,今天是他,明天就是我,有什么好大惊小怪。反而是预设的温情模式思维僵化。用这个来判断林,除了满足常人对她的臆测,又有什么好说明的?
其实,如果我的父母会像她那样追求不老,追求年轻,想精彩的多活,作为晚辈,我会很开心,也会很自豪。
我也考虑,如果笔触没有那么“刻薄,尖刻”,是不是就会写不出好评论,可能有的时候,作家要靠这个给自己信心也说不定。入眼不舒服的评论是,把评论当做个人秀的专场那样,与其说是评论着其他人的创作,论述相关的观点,倒更像是接了人家的话茬,大肆的倾泻自己的情绪。但是这又是很主观的标准,很难明确。也可能是我的水平和层次问题。
不过豆瓣上的评论人,看过的不多,目前为止最喜欢的是意闲和Nulland.
其实,如果我的父母会像她那样追求不老,追求年轻,想精彩的多活,作为晚辈,我会很开心,也会很自豪。
我也考虑,如果笔触没有那么“刻薄,尖刻”,是不是就会写不出好评论,可能有的时候,作家要靠这个给自己信心也说不定。入眼不舒服的评论是,把评论当做个人秀的专场那样,与其说是评论着其他人的创作,论述相关的观点,倒更像是接了人家的话茬,大肆的倾泻自己的情绪。但是这又是很主观的标准,很难明确。也可能是我的水平和层次问题。
不过豆瓣上的评论人,看过的不多,目前为止最喜欢的是意闲和Nulland.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