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言不由衷——西奥多•达林普尔/著吴万伟/编译
并非每个献身理性的人本身都是理性的:这是富有说服力的、勇敢好斗的无神论者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最近得到的教训。如果说他吃尽苦头或许有点夸张,因为他遭遇的痛苦根本无法同1920年代和1930年代前往莫斯科的外国共产主义者的苦难相提并论,但他仍然以不愉快的亲身经历得到这个教训。这些人痛苦地了解到野蛮和愚昧的行为并非主要出于利润动机,更不要说是唯一的动机了。
道金斯为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开办了一个网站,但是他很快注意到网站上很多跟帖评论都是跑题的,要么是纯粹的闲扯,要么是辱骂性的言论。所以他宣布要对发表在网站上的内容进行适当控制,这是他的权利,因为毕竟是他自己的网站。审查不是无法发表某些东西而是禁止某些东西的发表,两者根本不是一回事,虽然有时候人们未必认识到其中的差异。
他发表该声明后得到的劈头盖脸的恶毒咒骂让他大吃一惊,那种激愤的程度令人惊恐,有人骂他是“化脓的老鼠”的直肠。对这种咒骂,他的回应相当克制,令人钦佩:
使用如此过分的语言对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作出如此过激的反应,这些人的心理肯定存在一些问题。
其实,笔者自己有时候也是这种谩骂的接收者,如果能对仅在虚拟世界存在的东西说接收的话。网络上任何深奥难解的话题都可能激起那些不赞同作者观点的人的无情怒火。实际上,有时候人们觉得受这种愤怒驱使而导致的失态的人身攻击和使用恶毒语言或许是我们社会表达不同意见的主要形式,至少那些在网络上跟帖评论的人是如此。
比如,我就因为写了有关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双和萧伯纳的文章而遭到令人不愉快的谩骂。首先承认我写的东西并非和声细语的,实际上在那些非常喜爱这些作家的人看来,我的言论简直就是对他们的猛烈攻击。这里,我并不是在为自己辩护。虽然在我的文章中可能出现错误,但是我的论证至少是理性的,也就是说我的观点是得到来自他们著作的证据支持的。我常常大段引用他们的原话就是希望避免被人指控我的引用脱离了上下文。
这里没有必要重复我说过的关于这些作家的话,我只想举个例子。我指出萧伯纳从来不相信疾病的菌源说(这可能是医学科学的最伟大进步),他认为这是一种幻觉。他指控人类的两个最伟大的恩人巴斯德(Pasteur)和李斯特(Lister)(如果人们愿意承认有恩人的话)是江湖骗子,说他们根本不懂科学方法,不像萧伯纳,应该是懂科学的。这是萧伯纳很荒谬也很典型的错误判断,虽然他从来没有承认过自己错了。实际上,他在晚年仍继续重新发表对人家的排傍。
我怀疑他拥有一种对抗者心态,即假定真理肯定是人人都支持的观点的对立面,而不是智者心态,即假定真理或许是人人都支持的观点的对立面。
从我收到的跟帖的质量来看,你或许假定我曾经谴责过拉丁美洲儿子的母亲的道德品质,没有一个人在跟帖中指出(至少在这些话题上)我引用的语录有问题或脱离了上下文,或歪曲了他们作品的整体性,或忽略了他们的好品质等,我自己也相信没有犯这些错误。我本来认为跟帖应该是讲道理的,但事实并非如此,我得到的只是辱骂,有些话不堪入耳,很多内容都是下流的脏话。
这些侮辱和谩骂并非来自没有受过教育的人。这并不奇怪,因为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不大可能关心萧伯纳有关菌源说的理论是什么,他们需要考虑其他更加现实的问题。只有读过萧伯纳作品的人才会在乎这些东西,而当今时代,恐怕只有大学里的人才会这样做吧。
实际上,大部分谩骂,甚至那些最下流的脏话都出自大学教授之口。他们说我写的东西如此肆无忌惮、如此考虑不周、如此用心叵测,任何人都懒得去反驳。另一方面,他们又觉得应该教训一下文章作者,不能轻易放过他。我不知道我这个胡乱写点东西的人是否应该为自己竟然引起大学教授们的关注而感到荣幸,我的文章竟然引来他们对我发出“污秽的毒液”(并非都来自小学校,有些还来自名牌大学)。
这些攻击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言论中包含的极端的仇恨,不是鄙视也不是轻蔑,而是仇恨。
就好像这些作者长了脓疮正等待爆发,只不过碰巧针对我爆发了而已。我是爆发的场合并非爆发的起因。那么,起因到底是什么呢?
我敢肯定,这些教授并不是以用笔写信的传统方式表达感情,他们在网上发帖的那些用语也不会用在写给报纸的稿件中,当然他们也从来没有期待会把这些言论公开发表。在网络出现之前,或者在网络能够如此方便地普遍使用前,我常常收到邮局寄来的读者来信,评价我的文章。虽然不能说从来没有收到谩骂的信,但这些谩骂者大部分是个别的怪人,红墨水写出来的报纸地址或者信封切成两半再用透明胶带密封起来的信件往往就是线索,说明它们是表达激烈反对意见的信。
但是,信中对我所写内容的大部分批评是讲道理的,还维持着起码的礼貌。有点令人懊恼的是,我必须承认批评我的人有时候是正确的,我出了差错,或在事实上,或在逻辑上,或者(最糟糕的)在语法上。但是我可以用下面的话为自己开脱,或安慰自己,任何一个像我这样勤奋写作的人有时候犯错误是难免的。
随着网络的到来,批评的口气发生了变化,批评变得更尖刻,更针对个人,更多仇恨。不仅仅是因为我犯了错误,我肯定是个邪恶之人,很可能拿了某些臭名昭著的机构的赏钱,在为人家效力(我们中很少有人不是受雇于别人的,没有谁绝对清高)。
当然,我现在没有资格从我收到的批评口气的变化得出结论:网络让世界充斥着空前的仇恨。有可能是曾经给报纸上的文章作者写信的人沉默了,而那些发出贬低和侮辱性电邮的怒火中烧的个人被压制得不准出声,但我怀疑这种说法。
网络促成的即刻跟帖意味着人们能够用从前不能或不大可能实现的方式发泄心中的郁闷。与拿起笔来写信,更不要说把信送到邮局寄出的麻烦相比,坐在电脑前发送骂人的电邮或者在网络上跟帖实在轻松多了。从物质性上看,信件比电邮更可能少一些放纵。
现在的问题是,人们能够轻易地表达愤怒、恼火、沮丧、仇恨是不是好事?我认为,我们遭遇到经典立场和浪漫立场间的冲突。
按照浪漫主义者的说法,自我表达本身是好事,不管表达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实际上,这些人很可能相信任何不能找到外泄出口的情感都将向内积聚,从而给无法表达情绪的人造成毒害。最好把新生儿勒死算了,一了百了。
持经典主义立场的人并不同意这个说法。相反,他认为有些话最好还是不要说出来。他用不作评价的自由来抗衡言论自由的价值。他相信习惯性的言论不仅不能减少愤怒反而可能增加愤怒。
现在,读者应该清楚,在这两种观点中,笔者认为哪种更正确一些。不克制愤怒的习惯可能让你稍一受到刺激就容易发火。几乎人人都知道,哪个愿意下工夫自我检讨呢?发泄愤怒往往能带来很大的乐趣,尤其是在你认为是表现正义感的时候。
我听到想象中的对话者的反驳:“这么说,你赞成网络审查了?”我知道这是有些人的反应方式。当我指出有证据显示,那些在电子媒体暴力的耳濡目染中长大的孩子比不接触这些东西的孩子更容易有暴力倾向时,总有人反唇相讥:“那么,你是赞成网络审查了?”我总是徒劳地指出电子媒体造成暴力和审查之间没有严格的逻辑关系,因为人们可能认为审查比造成的暴力更邪恶。毕竟,没有人会因为汽车事故想禁止人们使用汽车。任何速度都不能保证绝对安全,或保证不造成致命的事故。不能因为我们不軎欢审查,就对电视、电影上的暴力等不良影响熟视无睹。实际上,这么做是一种自愿的自我审查,或许是最糟糕的那些东西。
所以,在我看来,人们在公开场合发表言论的便捷性至少有可能让人们变得脾气更坏,更缺乏教养。它把人们从习惯的压制中释放出来,帮助人们突破心理上的障碍。这甚至给人们的智慧造成影响,因为侮辱他人,比思考真正有杀伤力、巧妙而又智慧的话要容易得多。给道金斯教授写信说,人们感到“突然有一种渴望,想抓一把钉子塞进你的喉咙里”要比清楚明白地解释他为什么错了要容易得多,如果他真错了的话。
而且,还有一个事实,人们能够在网络上使用虚拟的地址相互攻击,相互都不知道对方是谁。
如果它是问题的话,我认为现在还没有简单的解决办法。正如我亲身经历的那样,文学教授是最糟糕的攻击者,如果这是真实的,未来确实令人担忧。如果那些给年轻人讲课的人都不能控制自己,都不能把不同意见限制在共同的文明礼仪范围内,我们还能指望年轻人什么呢?
考虑到我们言论正确的局限性,或许我们应该回顾一下不朽的斯威夫特在他的诗《斯威夫特教长之死》末尾所说的:
但,恶意从来不是他的目的;
他鞭挞恶行却不说出名字。
没有哪个人会感到怨恨,
他针对的是千万人。
他憎恨那些毫无意识的人,
那些把嘲笑称为幽默的人。
当然,问题是在他那个世纪,他和其他作家都没有说到做到。
译自:ThankYouforNotExpressingYourself,byTheodoreDalyrmple。
网址:http://www.newenglishreview.org/custpage.cfm/frm/58706/sec_id/58706
《社会学家茶座》总第36辑
道金斯为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开办了一个网站,但是他很快注意到网站上很多跟帖评论都是跑题的,要么是纯粹的闲扯,要么是辱骂性的言论。所以他宣布要对发表在网站上的内容进行适当控制,这是他的权利,因为毕竟是他自己的网站。审查不是无法发表某些东西而是禁止某些东西的发表,两者根本不是一回事,虽然有时候人们未必认识到其中的差异。
他发表该声明后得到的劈头盖脸的恶毒咒骂让他大吃一惊,那种激愤的程度令人惊恐,有人骂他是“化脓的老鼠”的直肠。对这种咒骂,他的回应相当克制,令人钦佩:
使用如此过分的语言对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作出如此过激的反应,这些人的心理肯定存在一些问题。
其实,笔者自己有时候也是这种谩骂的接收者,如果能对仅在虚拟世界存在的东西说接收的话。网络上任何深奥难解的话题都可能激起那些不赞同作者观点的人的无情怒火。实际上,有时候人们觉得受这种愤怒驱使而导致的失态的人身攻击和使用恶毒语言或许是我们社会表达不同意见的主要形式,至少那些在网络上跟帖评论的人是如此。
比如,我就因为写了有关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双和萧伯纳的文章而遭到令人不愉快的谩骂。首先承认我写的东西并非和声细语的,实际上在那些非常喜爱这些作家的人看来,我的言论简直就是对他们的猛烈攻击。这里,我并不是在为自己辩护。虽然在我的文章中可能出现错误,但是我的论证至少是理性的,也就是说我的观点是得到来自他们著作的证据支持的。我常常大段引用他们的原话就是希望避免被人指控我的引用脱离了上下文。
这里没有必要重复我说过的关于这些作家的话,我只想举个例子。我指出萧伯纳从来不相信疾病的菌源说(这可能是医学科学的最伟大进步),他认为这是一种幻觉。他指控人类的两个最伟大的恩人巴斯德(Pasteur)和李斯特(Lister)(如果人们愿意承认有恩人的话)是江湖骗子,说他们根本不懂科学方法,不像萧伯纳,应该是懂科学的。这是萧伯纳很荒谬也很典型的错误判断,虽然他从来没有承认过自己错了。实际上,他在晚年仍继续重新发表对人家的排傍。
我怀疑他拥有一种对抗者心态,即假定真理肯定是人人都支持的观点的对立面,而不是智者心态,即假定真理或许是人人都支持的观点的对立面。
从我收到的跟帖的质量来看,你或许假定我曾经谴责过拉丁美洲儿子的母亲的道德品质,没有一个人在跟帖中指出(至少在这些话题上)我引用的语录有问题或脱离了上下文,或歪曲了他们作品的整体性,或忽略了他们的好品质等,我自己也相信没有犯这些错误。我本来认为跟帖应该是讲道理的,但事实并非如此,我得到的只是辱骂,有些话不堪入耳,很多内容都是下流的脏话。
这些侮辱和谩骂并非来自没有受过教育的人。这并不奇怪,因为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不大可能关心萧伯纳有关菌源说的理论是什么,他们需要考虑其他更加现实的问题。只有读过萧伯纳作品的人才会在乎这些东西,而当今时代,恐怕只有大学里的人才会这样做吧。
实际上,大部分谩骂,甚至那些最下流的脏话都出自大学教授之口。他们说我写的东西如此肆无忌惮、如此考虑不周、如此用心叵测,任何人都懒得去反驳。另一方面,他们又觉得应该教训一下文章作者,不能轻易放过他。我不知道我这个胡乱写点东西的人是否应该为自己竟然引起大学教授们的关注而感到荣幸,我的文章竟然引来他们对我发出“污秽的毒液”(并非都来自小学校,有些还来自名牌大学)。
这些攻击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言论中包含的极端的仇恨,不是鄙视也不是轻蔑,而是仇恨。
就好像这些作者长了脓疮正等待爆发,只不过碰巧针对我爆发了而已。我是爆发的场合并非爆发的起因。那么,起因到底是什么呢?
我敢肯定,这些教授并不是以用笔写信的传统方式表达感情,他们在网上发帖的那些用语也不会用在写给报纸的稿件中,当然他们也从来没有期待会把这些言论公开发表。在网络出现之前,或者在网络能够如此方便地普遍使用前,我常常收到邮局寄来的读者来信,评价我的文章。虽然不能说从来没有收到谩骂的信,但这些谩骂者大部分是个别的怪人,红墨水写出来的报纸地址或者信封切成两半再用透明胶带密封起来的信件往往就是线索,说明它们是表达激烈反对意见的信。
但是,信中对我所写内容的大部分批评是讲道理的,还维持着起码的礼貌。有点令人懊恼的是,我必须承认批评我的人有时候是正确的,我出了差错,或在事实上,或在逻辑上,或者(最糟糕的)在语法上。但是我可以用下面的话为自己开脱,或安慰自己,任何一个像我这样勤奋写作的人有时候犯错误是难免的。
随着网络的到来,批评的口气发生了变化,批评变得更尖刻,更针对个人,更多仇恨。不仅仅是因为我犯了错误,我肯定是个邪恶之人,很可能拿了某些臭名昭著的机构的赏钱,在为人家效力(我们中很少有人不是受雇于别人的,没有谁绝对清高)。
当然,我现在没有资格从我收到的批评口气的变化得出结论:网络让世界充斥着空前的仇恨。有可能是曾经给报纸上的文章作者写信的人沉默了,而那些发出贬低和侮辱性电邮的怒火中烧的个人被压制得不准出声,但我怀疑这种说法。
网络促成的即刻跟帖意味着人们能够用从前不能或不大可能实现的方式发泄心中的郁闷。与拿起笔来写信,更不要说把信送到邮局寄出的麻烦相比,坐在电脑前发送骂人的电邮或者在网络上跟帖实在轻松多了。从物质性上看,信件比电邮更可能少一些放纵。
现在的问题是,人们能够轻易地表达愤怒、恼火、沮丧、仇恨是不是好事?我认为,我们遭遇到经典立场和浪漫立场间的冲突。
按照浪漫主义者的说法,自我表达本身是好事,不管表达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实际上,这些人很可能相信任何不能找到外泄出口的情感都将向内积聚,从而给无法表达情绪的人造成毒害。最好把新生儿勒死算了,一了百了。
持经典主义立场的人并不同意这个说法。相反,他认为有些话最好还是不要说出来。他用不作评价的自由来抗衡言论自由的价值。他相信习惯性的言论不仅不能减少愤怒反而可能增加愤怒。
现在,读者应该清楚,在这两种观点中,笔者认为哪种更正确一些。不克制愤怒的习惯可能让你稍一受到刺激就容易发火。几乎人人都知道,哪个愿意下工夫自我检讨呢?发泄愤怒往往能带来很大的乐趣,尤其是在你认为是表现正义感的时候。
我听到想象中的对话者的反驳:“这么说,你赞成网络审查了?”我知道这是有些人的反应方式。当我指出有证据显示,那些在电子媒体暴力的耳濡目染中长大的孩子比不接触这些东西的孩子更容易有暴力倾向时,总有人反唇相讥:“那么,你是赞成网络审查了?”我总是徒劳地指出电子媒体造成暴力和审查之间没有严格的逻辑关系,因为人们可能认为审查比造成的暴力更邪恶。毕竟,没有人会因为汽车事故想禁止人们使用汽车。任何速度都不能保证绝对安全,或保证不造成致命的事故。不能因为我们不軎欢审查,就对电视、电影上的暴力等不良影响熟视无睹。实际上,这么做是一种自愿的自我审查,或许是最糟糕的那些东西。
所以,在我看来,人们在公开场合发表言论的便捷性至少有可能让人们变得脾气更坏,更缺乏教养。它把人们从习惯的压制中释放出来,帮助人们突破心理上的障碍。这甚至给人们的智慧造成影响,因为侮辱他人,比思考真正有杀伤力、巧妙而又智慧的话要容易得多。给道金斯教授写信说,人们感到“突然有一种渴望,想抓一把钉子塞进你的喉咙里”要比清楚明白地解释他为什么错了要容易得多,如果他真错了的话。
而且,还有一个事实,人们能够在网络上使用虚拟的地址相互攻击,相互都不知道对方是谁。
如果它是问题的话,我认为现在还没有简单的解决办法。正如我亲身经历的那样,文学教授是最糟糕的攻击者,如果这是真实的,未来确实令人担忧。如果那些给年轻人讲课的人都不能控制自己,都不能把不同意见限制在共同的文明礼仪范围内,我们还能指望年轻人什么呢?
考虑到我们言论正确的局限性,或许我们应该回顾一下不朽的斯威夫特在他的诗《斯威夫特教长之死》末尾所说的:
但,恶意从来不是他的目的;
他鞭挞恶行却不说出名字。
没有哪个人会感到怨恨,
他针对的是千万人。
他憎恨那些毫无意识的人,
那些把嘲笑称为幽默的人。
当然,问题是在他那个世纪,他和其他作家都没有说到做到。
译自:ThankYouforNotExpressingYourself,byTheodoreDalyrmple。
网址:http://www.newenglishreview.org/custpage.cfm/frm/58706/sec_id/58706
《社会学家茶座》总第36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