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百花里(2001年旧文)
在邮箱的“发件箱”里发现不少旧文,幼稚极了。也有道理还站得住的,比如这篇,只是现在不会觉得这值得一说了。
曾在百花里
刘铮
十月号的《万象》杂志上有一组关于布鲁姆斯伯里集团的文章,有些事情是以前不知道的,于是认真地读了一遍,读过后却不免感到一丝遗憾。
布鲁姆斯伯里集团可能是英国最后一个像样的文艺沙龙,领袖群伦的居然是弗吉尼亚·伍尔芙这样一个弱女子,常客里面又包括著名的经济学家如凯恩斯者,这应该都使一般人有些好奇。偏偏我这个人最乏情趣,对布鲁姆斯伯里这群人的风流故事一点都不起劲,所以上次去那里也没有探寻往迹的意思,不过布鲁姆斯伯里离大英博物馆很近,周围的书店又多,因此在那儿盘桓过一个下午。记得当时走累了,坐在公园的长椅上掏出面包来啃,冬季的空气相当清冷,面包入口凉冰冰的,至于具体是在哪个公园却完全没有印象了。布鲁姆斯伯里这个名字太长,赵毅衡先生说依英文该是花镇,以前董桥先生在文章中是译作百花里的,文雅妥帖,音义都兼顾到了。只可惜我曾在百花里,却没有听过百花的消息,也许让人扫兴了罢。
现在要谈的是我那一丝遗憾。杂志上的文章以巧思连缀起一串轶闻,看起来像是一幅幅玲珑的侧影,颇能传神似的,其实那些东西在我看来不过是流光浮沫罢了,虽然未必即是郢说杜撰,但究竟无关大体。说起来,布鲁姆斯伯里集团的作品我并不很看重,觉得他们的文章如同得了贫血症,总有点苍白。然而我觉得有一个原则是不可移易的,就是了解一个文人还是要先从他的文章开始。不肯低头读其著作的,都是想抄捷径,也只有没出息的人才不得不抄捷径。
如果光读赵毅衡先生的文章,你就只会知道克莱夫·贝尔是个登徒子,还可能跟自己的小姨子伍尔芙有染。你不知道他是优秀的艺术评论家,不清楚他有过哪些成就,说到底你压根对这个人一无所知。我对克莱夫·贝尔也不了解,只读过他的一本小书《文明》。他说:“文明究是假于人手、不很自然的东西。进步与衰颓也往往是一回事情的两种说法。”(Civilization is something artificial and unnatural. Progress and Decadence are interchangeable terms.)我看这话正好可以拿来形容布鲁姆斯伯里文化的弱点。宋玉也写过《登徒子好色赋》,我们不要以为一眼就能把这些登徒子看透了,他们写过了不起的文章。
曾在百花里
刘铮
十月号的《万象》杂志上有一组关于布鲁姆斯伯里集团的文章,有些事情是以前不知道的,于是认真地读了一遍,读过后却不免感到一丝遗憾。
布鲁姆斯伯里集团可能是英国最后一个像样的文艺沙龙,领袖群伦的居然是弗吉尼亚·伍尔芙这样一个弱女子,常客里面又包括著名的经济学家如凯恩斯者,这应该都使一般人有些好奇。偏偏我这个人最乏情趣,对布鲁姆斯伯里这群人的风流故事一点都不起劲,所以上次去那里也没有探寻往迹的意思,不过布鲁姆斯伯里离大英博物馆很近,周围的书店又多,因此在那儿盘桓过一个下午。记得当时走累了,坐在公园的长椅上掏出面包来啃,冬季的空气相当清冷,面包入口凉冰冰的,至于具体是在哪个公园却完全没有印象了。布鲁姆斯伯里这个名字太长,赵毅衡先生说依英文该是花镇,以前董桥先生在文章中是译作百花里的,文雅妥帖,音义都兼顾到了。只可惜我曾在百花里,却没有听过百花的消息,也许让人扫兴了罢。
现在要谈的是我那一丝遗憾。杂志上的文章以巧思连缀起一串轶闻,看起来像是一幅幅玲珑的侧影,颇能传神似的,其实那些东西在我看来不过是流光浮沫罢了,虽然未必即是郢说杜撰,但究竟无关大体。说起来,布鲁姆斯伯里集团的作品我并不很看重,觉得他们的文章如同得了贫血症,总有点苍白。然而我觉得有一个原则是不可移易的,就是了解一个文人还是要先从他的文章开始。不肯低头读其著作的,都是想抄捷径,也只有没出息的人才不得不抄捷径。
如果光读赵毅衡先生的文章,你就只会知道克莱夫·贝尔是个登徒子,还可能跟自己的小姨子伍尔芙有染。你不知道他是优秀的艺术评论家,不清楚他有过哪些成就,说到底你压根对这个人一无所知。我对克莱夫·贝尔也不了解,只读过他的一本小书《文明》。他说:“文明究是假于人手、不很自然的东西。进步与衰颓也往往是一回事情的两种说法。”(Civilization is something artificial and unnatural. Progress and Decadence are interchangeable terms.)我看这话正好可以拿来形容布鲁姆斯伯里文化的弱点。宋玉也写过《登徒子好色赋》,我们不要以为一眼就能把这些登徒子看透了,他们写过了不起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