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什么吧
从6.15写完上一篇日志,将近沉寂了半个月。一个学期学的东西要在半个月跟上,并映射在考卷上的分数不能低,临时抱佛脚加开夜车就成了必然选择。这学期的收尾工作做的还不错,大部分科目都有预期的发挥,除了计算机笔试挖下了一个难以填补的大坑。努力半个月挂在计算机这门上,确实有点小遗憾。
放假时间是7.1----8.27。大部分人在昨晚点完名,早上收拾行装就看不到人了。执勤留守人还有30个,7.4---7.7。不过很快世界也会清净了。大一大部分回家,大二还留着4个人,大三由于要考公务员,觉悟比我们高了一个质量级,暑假自愿留学校补习申论。人都走后的学校才显得空旷幽静,资源利用集中在少数人手真,这种感觉梦寐以求。暑假之所以留校第一个原因是考驾照,也是别人问完为什么留这最好的搪塞理由。深层次一点是我看到了太多不足,无论是在胆量,语言表达组织,学识上都差的太远,没时间睡觉的人迟早会得病,我就类似于这种情况,在学期中并没能好好利用时间,于是就想用闲暇时间弥补,我想更多的还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没有利用时间的本事只能拿其他时间来填坑,让别人看到我是多么刻苦,其实效率之低也只有自己知道。
昨天早上考完试,考完试应该是很愉快的。但事实却不是如此。小夏真的是长大了,开始吊人了,喜欢吊人的自己也迟早会被吊,不是他的问题,是我自己自作自受。菜根潭里反复强调过的一点心要静,要看的开。大道理谁都明白,但欲望上的追求和年纪尚浅资历不足的缺陷,在太多事情上让我不淡定。如果这一切是个学习的过程,好吧我接受。
昨晚没有出去上网,呆寝室了。看了两部电影,一部是天堂,另一部是地狱。<<渺渺>>下在我的移动硬盘太久了,想想看应该是在高二升高三之间的那个夏天,看过了<<蓝色大门>>于是一口气找了好些台湾的青春片。只是不知道时间跨度这么大。这部电影很棒,台湾人是不是都这么友善,说话这么有韵味。看过台湾青春片觉得那里的人都是单纯而诚挚的,为了验证这一想法,去台湾的理想从未改变。渺渺是个蛋糕达人,还是敏感怕鸡爪的日本交换生,小爱天性活泼,喜欢做蛋糕却做得一团糟。渺渺正好弥补了小爱在方方面面的不足,而小爱也为羞涩的渺渺搭载了一个平台。忧郁老板自责于"男朋友"小贝的死。渺渺喜欢忧郁老板,小爱喜欢渺渺。最后她们/她们都失恋了。渺渺半年的交换生时间体会了恋爱的感觉,小爱和渺渺的冰火九重天没有得奖,虽然那一团窜升的火焰,在编导的"救火救火"声中结束,但这是个值得铭记的夏天。<<渺渺>>的意义在于为我们干涩的青春,浓墨重彩的填上了一笔,虽然这一笔只有1小时23分钟那么短暂,但它确实存在,而我们已经乐在其中。
另一部是地狱<<黑鹰坠落>>。上世纪90年代真实发生的事件,影片的纪实手法既有真实感,又兼具视觉冲击感。最后的伤亡结果令我相信这是一场屠杀。美国努力把美式名主带到异国他乡,异国他乡的人并不领情,相比较什么民主,面包大炮反而更重要。什么民主最后也不过是各扫门前雪。1000多名索马里人伤亡,24名美军阵亡。不成比例的伤亡数字,都让我觉得索马里人民都是移动靶子。如果换到全球某国政治宣传的话这片名应该改为"人民的伟大胜利"。打仗伤害最深的永远不是战争双方而是夹在中间的无辜百姓。影片两个地方比较印象深刻。一个是个小孩失手干掉他爹;另一个是索马里老头抱着死去的孩子,无视全副武装的美军径直从车队中间穿过。影片的配乐也很棒,悠长的乐声把这场战争的悲剧拉的更长。
放假时间是7.1----8.27。大部分人在昨晚点完名,早上收拾行装就看不到人了。执勤留守人还有30个,7.4---7.7。不过很快世界也会清净了。大一大部分回家,大二还留着4个人,大三由于要考公务员,觉悟比我们高了一个质量级,暑假自愿留学校补习申论。人都走后的学校才显得空旷幽静,资源利用集中在少数人手真,这种感觉梦寐以求。暑假之所以留校第一个原因是考驾照,也是别人问完为什么留这最好的搪塞理由。深层次一点是我看到了太多不足,无论是在胆量,语言表达组织,学识上都差的太远,没时间睡觉的人迟早会得病,我就类似于这种情况,在学期中并没能好好利用时间,于是就想用闲暇时间弥补,我想更多的还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没有利用时间的本事只能拿其他时间来填坑,让别人看到我是多么刻苦,其实效率之低也只有自己知道。
昨天早上考完试,考完试应该是很愉快的。但事实却不是如此。小夏真的是长大了,开始吊人了,喜欢吊人的自己也迟早会被吊,不是他的问题,是我自己自作自受。菜根潭里反复强调过的一点心要静,要看的开。大道理谁都明白,但欲望上的追求和年纪尚浅资历不足的缺陷,在太多事情上让我不淡定。如果这一切是个学习的过程,好吧我接受。
昨晚没有出去上网,呆寝室了。看了两部电影,一部是天堂,另一部是地狱。<<渺渺>>下在我的移动硬盘太久了,想想看应该是在高二升高三之间的那个夏天,看过了<<蓝色大门>>于是一口气找了好些台湾的青春片。只是不知道时间跨度这么大。这部电影很棒,台湾人是不是都这么友善,说话这么有韵味。看过台湾青春片觉得那里的人都是单纯而诚挚的,为了验证这一想法,去台湾的理想从未改变。渺渺是个蛋糕达人,还是敏感怕鸡爪的日本交换生,小爱天性活泼,喜欢做蛋糕却做得一团糟。渺渺正好弥补了小爱在方方面面的不足,而小爱也为羞涩的渺渺搭载了一个平台。忧郁老板自责于"男朋友"小贝的死。渺渺喜欢忧郁老板,小爱喜欢渺渺。最后她们/她们都失恋了。渺渺半年的交换生时间体会了恋爱的感觉,小爱和渺渺的冰火九重天没有得奖,虽然那一团窜升的火焰,在编导的"救火救火"声中结束,但这是个值得铭记的夏天。<<渺渺>>的意义在于为我们干涩的青春,浓墨重彩的填上了一笔,虽然这一笔只有1小时23分钟那么短暂,但它确实存在,而我们已经乐在其中。
另一部是地狱<<黑鹰坠落>>。上世纪90年代真实发生的事件,影片的纪实手法既有真实感,又兼具视觉冲击感。最后的伤亡结果令我相信这是一场屠杀。美国努力把美式名主带到异国他乡,异国他乡的人并不领情,相比较什么民主,面包大炮反而更重要。什么民主最后也不过是各扫门前雪。1000多名索马里人伤亡,24名美军阵亡。不成比例的伤亡数字,都让我觉得索马里人民都是移动靶子。如果换到全球某国政治宣传的话这片名应该改为"人民的伟大胜利"。打仗伤害最深的永远不是战争双方而是夹在中间的无辜百姓。影片两个地方比较印象深刻。一个是个小孩失手干掉他爹;另一个是索马里老头抱着死去的孩子,无视全副武装的美军径直从车队中间穿过。影片的配乐也很棒,悠长的乐声把这场战争的悲剧拉的更长。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