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愿,守住内心的安宁。
昨见到老爸,因为这个学期没有回过家,见到他很是幸福。他来学校看了我的自习桌,看了食堂,看了校园里每个都有同学背书的角落。
问:闺女,苦不苦?
答:苦。
问:后悔不?
答:不,一点都不。
我告诉他,大学已然上了三年,对于5年才毕业的医学生不长也不短,但是这样的3年过去了,对学生来说却是影响很大的。究竟还有多少人可以拍着胸脯说,三年来我还在做着我最初想做的事,还在坚持着当初的坚持。我告诉爸爸,我可以。并且三年里我看了许多书,解决了很多我从初中起就有的困惑,因而,对于大学,我很满足。你可以说是我的家庭给我的多,可以说我有物质基础去追求远不可及的,这些都不是我会否认的。可我也看到许多和我一样有条件的在好几年前就放弃了自我,并且很多别人眼中没条件的最终坚持了自我。一切,皆在个人吧。生活中,网络里,总能遇到很多很多同样在坚持的,便觉得自己不孤单了。
周国平的《各自的朝圣路》里写道,当一个人被信仰问题困惑时,他已经是个有信仰的人了。我还记得某夜,我看着这句话,欣喜而狂。不是卖弄自己看了多少书,因为一个人真的看的永远地远远的少于想看的,但这样可以让我久住于一个不同于泰医的世界,安然而不退缩。前几天在校内上看到有个投票,问你爱不爱泰医,我进去了,一个选项“是”一个选项“否”,然后想了想又退出去了,没有投。真的不知道这个答案。想当初刚刚来泰医,也是抱着很大的希望来的。为了坚持自己的理想,为了一直追求的那些,放弃了更多爸给的更现实的选择,无比艰难地劝服家里人,到了这儿。可是忙过一小段时间之后,便觉得开始失望了,泰医的“登攀精神”,让我愈发发现它的许多诟病,但,它终将精神幻化成了口号,我不喜欢。恨过,大概也悔过,但是我不是恨他人,也不是悔自己。一个人的选择,本身就很困难,谁能知道未来的哪天它是带着你走向远方还是拉下地狱呢。可是后来,我明白了,境由心生。像高中的语文老师告诉我的“既来之,则安之”,这个安,绝非是去放弃自己的执着,而是安于此地此刻。周围的环境,可以是你最在乎的,但又可以是你最忽略的,永远不要苛求世人太多。后来我也不恨泰医了,甚至有时很喜欢它,偶尔地还会以它为荣。但更主要的,是它让我发现,当你与世界格格不入的时候,你必须去寻求一个切入点,因为你改变不了环境,但又决不能理所当然地去改变自己,那样太不负责任了,这个切入点,可以是它的一草一木,可以是它的图书馆,也可以是你猛然地内心悸动。所以我只能说我不恨了,但不代表我爱。我不是个好学生,逃过课,放肆过,还跟老师对着干过,成绩也不是特别特别的好,但我也相信,自己不是个坏学生,这个方面,这就够了。
爸说成长了,但心理、生活和工作上负担可能更沉了,家里人不希望你被这些牵绊。我又何尝不知,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有时候,必须放下一些,才能更好地前行。不可兼得的有许多,我只愿我心安宁。纯粹主义和中庸睿道,不该是冲突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坚持的纯粹,这个世界才有了前进的推动力。
问:闺女,苦不苦?
答:苦。
问:后悔不?
答:不,一点都不。
我告诉他,大学已然上了三年,对于5年才毕业的医学生不长也不短,但是这样的3年过去了,对学生来说却是影响很大的。究竟还有多少人可以拍着胸脯说,三年来我还在做着我最初想做的事,还在坚持着当初的坚持。我告诉爸爸,我可以。并且三年里我看了许多书,解决了很多我从初中起就有的困惑,因而,对于大学,我很满足。你可以说是我的家庭给我的多,可以说我有物质基础去追求远不可及的,这些都不是我会否认的。可我也看到许多和我一样有条件的在好几年前就放弃了自我,并且很多别人眼中没条件的最终坚持了自我。一切,皆在个人吧。生活中,网络里,总能遇到很多很多同样在坚持的,便觉得自己不孤单了。
周国平的《各自的朝圣路》里写道,当一个人被信仰问题困惑时,他已经是个有信仰的人了。我还记得某夜,我看着这句话,欣喜而狂。不是卖弄自己看了多少书,因为一个人真的看的永远地远远的少于想看的,但这样可以让我久住于一个不同于泰医的世界,安然而不退缩。前几天在校内上看到有个投票,问你爱不爱泰医,我进去了,一个选项“是”一个选项“否”,然后想了想又退出去了,没有投。真的不知道这个答案。想当初刚刚来泰医,也是抱着很大的希望来的。为了坚持自己的理想,为了一直追求的那些,放弃了更多爸给的更现实的选择,无比艰难地劝服家里人,到了这儿。可是忙过一小段时间之后,便觉得开始失望了,泰医的“登攀精神”,让我愈发发现它的许多诟病,但,它终将精神幻化成了口号,我不喜欢。恨过,大概也悔过,但是我不是恨他人,也不是悔自己。一个人的选择,本身就很困难,谁能知道未来的哪天它是带着你走向远方还是拉下地狱呢。可是后来,我明白了,境由心生。像高中的语文老师告诉我的“既来之,则安之”,这个安,绝非是去放弃自己的执着,而是安于此地此刻。周围的环境,可以是你最在乎的,但又可以是你最忽略的,永远不要苛求世人太多。后来我也不恨泰医了,甚至有时很喜欢它,偶尔地还会以它为荣。但更主要的,是它让我发现,当你与世界格格不入的时候,你必须去寻求一个切入点,因为你改变不了环境,但又决不能理所当然地去改变自己,那样太不负责任了,这个切入点,可以是它的一草一木,可以是它的图书馆,也可以是你猛然地内心悸动。所以我只能说我不恨了,但不代表我爱。我不是个好学生,逃过课,放肆过,还跟老师对着干过,成绩也不是特别特别的好,但我也相信,自己不是个坏学生,这个方面,这就够了。
爸说成长了,但心理、生活和工作上负担可能更沉了,家里人不希望你被这些牵绊。我又何尝不知,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有时候,必须放下一些,才能更好地前行。不可兼得的有许多,我只愿我心安宁。纯粹主义和中庸睿道,不该是冲突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坚持的纯粹,这个世界才有了前进的推动力。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