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雨(夜亚生日贺文)CP:Muller/Lahm
标题来自安东尼奥·班德拉斯同名电影。
轰炸机松鼠 夏季雨
雨水将至。
天与地之间充斥着厚厚的热气,果冻一般颤抖,躁动,挣扎着离开,却无处可逃。学生们从教室里涌出,刹那开启了整个世界的喧嚣。层云密布的远景上各种花色样式的服饰流过,飞扬的神采发出橘黄色的柔光。好像从天而降,学校的每个角落瞬间都是叽叽喳喳的学生,在艺术系前的广场排舞,在走廊席地温书,在南洋杉下私语,在咖啡馆里互相打招呼。
最火爆的地方当属足球场。学校不同院系各自组队,按淘汰制举行杯赛。许多人一下课就往这里赶,凑热闹观战,也为自己院系加油。这不过是学校第三届英式足球赛,因为在这片土地上橄榄球才是大众口味。所幸,诸多欧洲学生以及交换生成功的使英式足球风行一时。
这场比赛已经进行到下半时,比分是2:2平。中场争抢激烈异常。红衣7号突破成功,几名队友立刻向对方后场深入。白衣21号边卫滑铲断球,随即快速带球,晃过对方球员后将球给出。10号队友吸引三名对方后卫,拉出空挡,继而传给已经跑在门前的己方前锋。高大的前锋一记头槌,球擦过守门员的手入网。
“好球!”观众爆发出一阵喝彩。托马斯·穆勒也兴奋得振臂叫好。他就站在边线前,清楚的看到了这次配合。他还是新生,入选物理系足球队后也才训练过几回。物理系的比赛还没有开始,他有些紧张,这么漂亮的配合不是每支队伍都能打得出。
穆勒的目光扫到组织这次进攻的21号。他和队友庆祝完毕,脸上还挂着孩童般单纯炽烈的笑容。他抿了抿嘴,像是要克制,而快乐的火苗在他的眼中跳跃,欢笑从弯弯的眼角冒出来,从脸颊溢出来,在唇边绽放开来,他笑得像从不知晓忧愁。穆勒内心因为这样的笑容柔软了一块。他默默念叨瘦小边卫球衣上的名字,音节短促,收尾干脆,一如方才的铲断。拉姆的身形和姿态无不让人联想到挺拔的树苗,抽枝长叶,散发着清新的气息。他奔跑的速度非常快,多数时间都是一副专注忘我的表情,拼抢的时候甚至有些扭曲,不过这使穆勒感到非常亲切。足球是世界的语言,穆勒毫不费力就理解了拉姆。
比赛结束,比分维持在2:3。场上队员握手,拥抱,整理东西,比职业球员更加一丝不苟。
“我们什么时候会和化学系比赛?”穆勒问身旁的同学。
“如果我们赢了传媒,化学赢了法律。”
“啊?可这是化学对经济啊。”
“这可是研究生队呀,研究生和本科生没有一起比赛。”
穆勒无语地望着拉姆,他正和门将兴高采烈的说着什么。研究生……还真没看出来,说是大学生都很过分了。
人群散尽。空气愈加溽热沉重。熹微迷蒙中,月白的路灯亮了起来。
穆勒恋爱了。他和丽莎通过各自的朋友认识,第一次见面对彼此没有多少好感(他嫌她任性爱发火,她嫌他刻薄还傻笑)。第二次、第三次也是这样。之后又有不少误会和纷争,聚在一起就会吵得不可开交,然而他们总会因为各种理由不得不呆在一块。当学校林荫道落满金黄,丽莎开始挽着穆勒的胳膊去电影院。圣诞节的时候穆勒用暑期打工的钱买了对情侣项链,将半颗心形状的饰物吊在颈上。
和丽莎在一起,就像打开装满彩色水果硬糖的盒子,甜甜的果香扑鼻而来,无法预知不可捉摸。约会时穆勒习惯提早到达,站在树底下四下张望,脚尖在地上划来划去。丽莎很少踩着点赶到,迟到几分钟、十几分钟都是常态。穆勒看到她提着裙摆急急忙忙跑上前来,内心涌起一阵甜蜜,那些慌慌张张的道歉他根本不在意,因为之后会有绵长的亲吻。他们有说不完的话,她说什么他都感兴趣,而他本来就话多。一切都令穆勒开心,除了他从不知道挑选那些亮晶晶的小饰品(耳环,戒指,手链,随便什么)需要反复戴上,取下,在镜子前照个不停,他的评论还必不可少。他们也有意见相左的时候,穆勒通常不会坚持多久。丽莎喜欢的都好。
复活节的时候穆勒先带丽莎回Pahl父母家里,之后随丽莎去看望她的父母。他们第一次见对方的家人,紧张得不行。穆勒的父母对丽莎非常客气,在到达次日驱车领他们到附近的公园烧烤,这是穆勒小时候最喜欢的活动。穆勒熟练的往吱吱作响的焦红肉块上涂抹酱汁,暖融融的风轻柔拥抱,他想起夏日公园里的白衬衣,宽檐帽和碎花长裙,草地上的蚂蚱,以及跑前跑后胖乎乎的小狗。时不时有熟识的人停下来和他的父母打招呼,寒暄一番后向丽莎友好致意。穆勒从烤肉架上抬起头,骄傲而幸福地微笑,一支巴伐利亚小调在脑海中悠悠奏响。
去丽莎父母家的前一天晚上,穆勒偷偷询问母亲对丽莎的看法。
“精力充沛,人也聪明勤快,很明显能让你快乐。”看到穆勒笑出满脸褶子,她补充到:“不过你们还都是小孩,只顾着玩。什么时候也该谈谈你们将来的打算。”
丽莎的姐妹开车来接他们,七嘴八舌问了穆勒不少问题,从他父母各自的家庭一直到他学校的功课,不到半天对穆勒简直要比他自己还要了解。丽莎坐在他身旁,笑咪咪地看他手忙脚乱,偶尔补充一两句话。他在丽莎的父母家也受到很好的款待,似乎很快得到了认可,因为第二天丽莎的父母邀请亲戚密友到家中聚餐,将他作为女儿的男朋友介绍给大家。丽莎穿着红色和米色相间的裙装,俨然女主人的样子忙进忙出。
也许是心情使然,所有事物都笼罩着明丽的辉光,进展得顺风顺水。夏季学校杯赛开始前穆勒当选系足球队的队长,尽管这一年物理系没有捧杯。他的学业平均起来不好也不坏,但几位专业课老师对他评价颇高。穆勒自己也是信心十足,踌躇满志地看着他的幸运女神在半空徐徐展开金色的羽翼。
雨水时至。
红陶砖的屋顶上,雨滴踩着西班牙手板跳起细碎急促的舞步。水珠儿在桃树的绿叶上越聚越多,狭长的叶子不堪重负般一个欠身,断了线的珍珠就从半空坠下,碎成万瓣晶莹。几丝翠亮的风拂面而过,叹息般的迷失在迷蒙的雨帘里。
物理系的客座教授克莱默先生即将回德国,学期末时请几位得意门生聚餐,订在la Bistecca,一家专营自助餐的阿根廷餐厅。门口陈列着无数葡萄酒的巨大玻璃橱窗令穆勒赞叹不已,而真正的惊喜是后头的buffet。番茄片托着的炸鱼,拌洋葱的柠檬生鱼片,海螺壳盛的小龙虾和瑶柱肉;烤肉、香肠都是现烤的,你告诉厨师要哪种,厨师从架子上切了放进烤炉;有做一人份的小披萨,可以自选配菜,出炉后会有侍者送到你的餐桌上;旁边的窗口还可以要到日式寿司,配有正宗的芥末酱!穆勒打定主意下次要带丽莎来这里。
佳肴美酒,宾主俱欢。克莱默教授微醺之际,打趣要把这些学生都挖到德国母校,还特意冲穆勒点点头:“托马斯,特别是你,我的眼睛会盯住你。”他把手放在眼前比了个夸张的手势,所有人都笑了。
在巧克力喷泉前,穆勒心不在焉地把菠萝草莓西瓜通通往竹签上串。所有竹签上的水果和棉花糖都浇上了巧克力酱,他转身准备离开时,才发现旁边站着个人,也不知道等了多久。穆勒忙不迭道歉,赶忙让出巧克力喷泉,对方也礼貌的回以微笑。
他没有马上认出拉姆,等他想起来后又站在那里盯着人看。拉姆疑惑的转脸过来,以为他还需要更多巧克力酱。“嗨,我看过你踢球……”穆勒很难掩饰异常的举动,慌乱开口又是这样一句话,浑身血液直涌上脸来。他硬着头皮继续道,“学校的杯赛,你踢得真不赖。”
“哦,谢谢。”拉姆又惊讶又尴尬,但很快恢复冷静,腾出了右手。“菲利普· 拉姆,你是……?”
“托马斯·穆勒,物理系二年级。”他们的手很快地握了一下,穆勒觉得耳朵烫得要烧起来了。
“希望有机会能和你踢上几场球。”
拉姆笑了笑,说:“我明天就要离开美国了。”
“哦……那祝你旅途愉快了。”
“谢谢,很高兴认识你。”
就餐大厅已经到了。他们告别后回到各自的座位。拉姆的就在不远处,他对面坐着个浅金色头发的男子,远远地朝拉姆笑,那微笑叫人觉得有蜜色阳光从心底洒出。拉姆应该是和同伴分享了刚刚的经历,他往穆勒这边瞧了瞧,又扭头和拉姆说话,言笑晏晏。穆勒闷闷的将甜点往口里送,巧克力酱裹着棉花糖,甜得腻人。他的老师同学见他话变少了,以为是醉酒头晕,也不大在意。
从la Bistecca出来,雨还淅淅沥沥下着。希尔德布兰去了车库,拉姆站在餐厅门口向周围熟悉的景色告别。这条路他来往了上百次,闭上眼也能清楚勾画出来。不远处是Olive Park,以数千株橄榄树得名,而他中意的是公园里头的水塘。小希也很喜欢这里,每次来都会蹲在塘边喂鸽子,他就一旁看着。塘中岛上有个喷泉,灰色的石料已经浸渍得发黑,装饰的石雕面目模糊,水流细细,缠缠绵绵天荒地老。有天傍晚他独自在公园里逛,迷了方向,又找不到人问路,一抬头,看到树丛后露出的圣母教堂的十字架。他朝教堂走去,如蒙大赦一般。拉姆以为对这座城市不会有太多怀念,临别时才发现记忆不知何时储存得满满落落。
他想起在餐厅里和他说话的青年。小希听了他的描述后,取笑他又多了一个爱慕者,还半真半假的替他可惜不能再多呆一阵子。他是真心遗憾,倒不是多想结识那人,只是对方“奇迹般”出现,像是这个城市对他最后的挽留。
小希第二天下班后会送他去机场。他们在机场相识,又将在同一地点分开。拉姆会认识小希,要感谢双方父母繁复异常的人际网络。有次小希开玩笑说,自从带了块写着PHILIPP LAHM字样的牌子到机场接人,他就认领了拉姆。拉姆嘴上抗议,心里知道实情不差。
因为有父母之命,小希每隔几个星期就把拉姆喊出来“改善伙食”。一开始气氛挺别扭,拉姆自觉不算内向,就是慢热矜持,同学怎么样室友怎么样实验室有什么趣事完全不会主动讲,小希只好讲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有一天小希没话找话的问拉姆喜欢上橄榄球没有,他还咬着叉子,先笑了起来。
“没有,蒂莫,我喜欢足球。”
找到共同爱好,他们的话一下子多了起来。很快他们的活动项目多了一项,在小希家看球赛。收看德甲联赛没有争议,可支持的俱乐部不同,难免互相示威和斗嘴,吵吵嚷嚷严重扰民,幸好小希的室友多半时候不在。由于时差,他们在午后看电视,然后随便喝点速溶咖啡,漫不经心聊会儿天。偶尔他还会陪小希到附近的超市采购,不过最多也就是推推购物车而已。
五月份暑假一开始拉姆就回德国了。“能在本国看世界杯,这种事情怎么能错过。”
期盼已久的世界杯揭开帷幕,拉姆从不知道德国有这么多球迷。那个夏天似乎没有雨季,笼罩在一种耀眼的金色里。满街都是穿各色球衣的人,当然德国白袍居多,黑红金的装饰到处都有。他们的球队也不负众望,表现出色。沉浸在狂热情绪中,拉姆没有忘记找了个周末晚上给小希打电话。他猜到美国气氛总会有些冷淡,但当小希说他的美国室友有天甚至问“最近球赛很多啊”时,他还是忍不住惊讶。拉姆想象小希一个人窝在沙发上看球的样子,窗帘拉上了以遮挡下午的骄阳,房间里透着橘红色的光,闷热得让人不想动。在简要描述了德国的氛围后他说,“我真希望你在这里。”
“我也希望你在这里。”小希这么说,然后很快转到别的话题。
挂上电话后拉姆意识到其实他们只向对方展示了一个小小的侧面。他的学业社团活动仍然不大对小希讲,小希的工作他也懒得过问。至于两个人看球或吃饭的日子,想起来像是厚重充实的什么东西,细细数去似乎也就是那么几个下午。
他是要回慕尼黑的。如果一个人的初恋可以交给一座城市,他的早已给了慕尼黑。他的家乡,他生长的地方,他的梦想萦绕之所。小希的车开到他公寓楼下,他下了车朝车窗挥手。恼人的毛毛雨惆怅飘下,两年的时光就此落幕,第二天机场送别只是个仪式。夏天的主题是开始也是结束。
雨霁云消,长日载阳,暑气渐积。尔后风起,雨下如注,如此循环。
夏日多么短暂,喜悦和悲伤的日子拍着雪白的翅膀呼啦啦飞过,剩下躁热的血液提醒我们,曾经发生过那么多。
穆勒移开遮住眼睛的帽子,看树叶在青空中黛色的剪影。柔软的草叶从身下的毯子钻出。
然后就记起有次和丽莎逛街,路过一家花店。丽莎挑了一大束银灰的情人草,细小的花朵密密匝匝,拢在一起倒也可观。又随手拈了几朵玫瑰,说是玫红和灰色很衬她的公寓。到了家才发现花瓶太小,容得下情人草,玫瑰只好被请到床头柜上了。丽莎有些沮丧,他没太在意,侍弄花花草草本来就是女孩子事情。
这会儿想起来他才悟到很多事情都有因果。生活有了其他首要的考虑,爱情便得退居次位。如果向爱情妥协就等于放弃自我,这样的爱情怕是也不会长久。
丽莎留在美国当全职模特,穆勒回到德国,跟随克莱默教授继续学业。无法同行,那就给彼此祝福。
很长一段时间他见不得任何与丽莎有关的东西。相片,信件,礼物,触目就是灼烧的痛,压在旧行李箱底,搁在Pahl父母家里,舍不得丢弃。
几年后穆勒整理从小到大的各种物品,才重新发现行李箱里的收藏。熏风卷起白纱窗帘,光线被切割出许多皱褶。穆勒久久静坐, 一件件捡起端详端详,绿玻璃般的眼睛里有柔和的笑意。最后他把这些东西和过去的考试卷成绩单放在一起收好。
命运指点他前往慕尼黑,他在这里结识了毕生挚爱。
菲利普·拉姆有些烦躁。原来的室友为了海滩和阳光去了巴塞罗那自治大学,房东(光电研究所里的老师)经同事介绍,又给找了个新室友,今天就要来看房子了。虽然各自房间都有卫浴,共享的空间只是客厅和厨房,但他可不希望来的是个不讲卫生的邋遢鬼。托马斯·穆勒,这个新来的人,据说是错过了申请学生宿舍的时间,不得不物色公寓。
门铃响了,他打开铁门,站在门口的瘦高的年轻人不知所措的看着他,然后露出一个形象全无的笑容。
“你好,你是穆勒吧,请进。”
穆勒走马观花绕了一圈就对公寓表示满意,再次印证了拉姆心目中关于新室友是马大哈的评价。
“我们就要成为室友了,”穆勒充满期待,“我真高兴啊。”
“很好。”拉姆看了眼穆勒,移开眼神。“你搬过来后我会告诉你去超市和去学校的路。”
穆勒当天下午就搬了进来。
有穆勒作室友也不错,拉姆想。他有非常清澈的绿眼睛,还有夸张的,毫无保留的笑脸。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坦荡无垠的旷野,不藏不掖无遮无碍,走上前去步步踏实,无需担心会一脚踩空。
但除了请穆勒吃了顿晚饭,带他去了趟最近的超市和当了回学校地接导游外,也没有多少机会和新室友接触。拉姆有博士课程,还是助教,一开学忙得恨不得在实验室打地铺住下。回到公寓也是关在房间里,偶尔为了烧水冲咖啡或吃点东西钻出来,看到穆勒门缝底下透出的一线灯光才知道他在。
直到周末,拉姆才在客厅看到穆勒。
“早上好,托马斯!第一周过得好吗?”
“嗨,菲利普!”他冲拉姆笑,几缕卷发贴着额角。拉姆顿生错觉,好像过去的一个星期都在怀念这笑脸。“不像我希望的那么好,不过也没什么可抱怨的。”穆勒捧着个马克杯倚着门框看拉姆准备早餐。“搞定选课以后应该会好些。”
“有没有觉得变回大一新生啊?说起来还有很多社团可以参加。”拉姆边说边往面包片上抹巧克力酱。
“我正想问你呢,你周末有什么活动吗?”
结果拉姆约上平常一起吃喝玩乐的几个朋友去学校踢足球,就在化学实验楼前面的小空地。“不介意我带上新室友吧……说是大学时当过系足球队队长,还得过学校杯赛冠军……当然了,才开学一周哪那么容易交到朋友啊。”
“好小子,门将都不知道要朝哪个方向去!”安德烈和穆勒击掌。拉姆的玩伴都是好脾气的一类,发现穆勒竟真是个不错的中场,能传能射又不粘球后就更加友好了。正如八卦将女人紧密维系,打上一架,或玩一场游戏于增进男人间的友谊同样有益。穆勒的个性和球技很容易吃得开。拉姆收回目光,一丝浅笑挂在嘴角。
“我没有给你丢脸吧。”穆勒抛了个媚眼,脸上汗水和着灰土,头发湿嗒嗒的,杀伤力仍是有的。
拉姆笑了,“你很棒啦。”
“半点真诚都没有啊你!”
行将日落,道旁树拖着长长的黑影,白晶菊和天竺葵低低摇曳,行人和车辆匆匆来往,街道两侧建筑的灰色立面披着浅橙的光芒壮美异常。空气因热烘烘的水汽而沉郁,夏天还没有过去。
一个星期一个星期飞快滑走。穆勒很快就有了自己的朋友,他喜欢把拉姆介绍给他们,还邀请他参加他们的活动。拉姆跟这帮年轻人出去过几次,和他们谈话很有意思,他在感叹年轻人精力充沛的同时也意识到,许多令他们纠结不已的问题已经被自己远远抛在身后。
拉姆的朋友,穆勒的朋友,渐渐的都成了他们的朋友。穆勒是一个很活跃的人,到哪里哪里就有欢笑。
有一天穆勒从房间出来,拉姆正坐在沙发上出神,听到声响警觉地抬头,一副不知身在何处的样子。
“菲利普?”他注意到拉姆面前的速溶咖啡和喝水的杯子。
“哦,我正准备冲咖啡。”拉姆起身取水壶,不小心撞着了沙发脚,发出钝响。
“……你还好吧?”什么地方不对头。穆勒坐到沙发的另一边耐心地等拉姆开口。
“如果你一定要知道的话,”拉姆经不起死磕,“我们系的一位博导被举报和学生有‘不正当’关系。在网上一搜学校化学系教授就可以看到,那位学生的博文已经被转载得到处都是。”从拉姆的讲述中,穆勒了解到是本校学生写博客,披露自己被要求潜规则以交换博士学位。“学校正在调查我们系的师生,我下午也刚刚受到询问。”拉姆搅动咖啡,动作太大,褐色的水珠飞溅出来。穆勒见状,伸手接过水杯,替他慢慢搅着。
“你看起来一点也不信这个故事。”穆勒问。
“难以置信。我并不太了解那位老师,仅从平常的接触看,他不是那种人。”
“那个学生你认识吗?”
拉姆摇头表示不知道。“我知道是有些品行不正的教员。网站上常常都有报道不是吗?但扯上那位温厚的老师,我难以想象……如果不是真的,那个学生为什么要写这样的博客呢?”
“当然,”穆勒想了想,说,“这些事通常都很遥远,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身上是难以接受。如果他是清白的,总会洗尽污名。你在这烦恼也无济于事。”
“我知道。”拉姆接过穆勒递给他的咖啡,捧在手里扁着嘴继续发呆。
望着他紧锁的眉头,穆勒思索片刻,有了主意。
拉姆被硬拖去陪穆勒看《阿凡达》。站在寒风里等了半个多小时,才买到票进了电影院。如果忽略电影院里怪异的气味和某人抱着的爆米花,一切都挺美好。从电影院出来,拉姆脑子里塞满了潘多拉星球和蓝色的大眼生物,心情明显有好转,他们又顺道去了附近的酒吧喝了两杯。待到要回家,街上的人已经很少了,剩下商店招牌和道旁的路灯不知疲倦的亮着。
“真走运,早几个星期的话我们只能看《新月》了。”
“嗯,我早就想看《阿凡达》了。”
“你知道吗,3D电影的效果其实是因为……”
“闭嘴托马斯,我也知道……”
穆勒讪讪把话吞了回去,可又突然笑了起来。拉姆也跟着无声的笑了,不知道为什么,大概是酒精的作用。他搜索大脑寻找一句可以解释当前情形的话,跑出的却是不着调的“在隆冬时节,我心中却是不可战胜的盛夏,”一定是和穆勒相处太久思维短路了。
“我第一次看见你的时候,”穆勒的声音有些异样:“你也是这样笑着。”
台词颇为微妙了,拉姆回想起当初发现门口站着个傻瓜的情形,挑起眉毛。但穆勒的神色是他从未见过的柔和。
“不是开学前在公寓门口的那次。比那更早,你不会知道。那是某个夏日,快要下雨的时候……”
他们心里都藏着一个夏天。蓝色的雨季无可避免,但它终究还会带来生机不是吗? 而色彩奔流涡卷方圆,烈烈扬扬光芒万丈的,是他们的夏天。我们的夏天。
轰炸机松鼠 夏季雨
雨水将至。
天与地之间充斥着厚厚的热气,果冻一般颤抖,躁动,挣扎着离开,却无处可逃。学生们从教室里涌出,刹那开启了整个世界的喧嚣。层云密布的远景上各种花色样式的服饰流过,飞扬的神采发出橘黄色的柔光。好像从天而降,学校的每个角落瞬间都是叽叽喳喳的学生,在艺术系前的广场排舞,在走廊席地温书,在南洋杉下私语,在咖啡馆里互相打招呼。
最火爆的地方当属足球场。学校不同院系各自组队,按淘汰制举行杯赛。许多人一下课就往这里赶,凑热闹观战,也为自己院系加油。这不过是学校第三届英式足球赛,因为在这片土地上橄榄球才是大众口味。所幸,诸多欧洲学生以及交换生成功的使英式足球风行一时。
这场比赛已经进行到下半时,比分是2:2平。中场争抢激烈异常。红衣7号突破成功,几名队友立刻向对方后场深入。白衣21号边卫滑铲断球,随即快速带球,晃过对方球员后将球给出。10号队友吸引三名对方后卫,拉出空挡,继而传给已经跑在门前的己方前锋。高大的前锋一记头槌,球擦过守门员的手入网。
“好球!”观众爆发出一阵喝彩。托马斯·穆勒也兴奋得振臂叫好。他就站在边线前,清楚的看到了这次配合。他还是新生,入选物理系足球队后也才训练过几回。物理系的比赛还没有开始,他有些紧张,这么漂亮的配合不是每支队伍都能打得出。
穆勒的目光扫到组织这次进攻的21号。他和队友庆祝完毕,脸上还挂着孩童般单纯炽烈的笑容。他抿了抿嘴,像是要克制,而快乐的火苗在他的眼中跳跃,欢笑从弯弯的眼角冒出来,从脸颊溢出来,在唇边绽放开来,他笑得像从不知晓忧愁。穆勒内心因为这样的笑容柔软了一块。他默默念叨瘦小边卫球衣上的名字,音节短促,收尾干脆,一如方才的铲断。拉姆的身形和姿态无不让人联想到挺拔的树苗,抽枝长叶,散发着清新的气息。他奔跑的速度非常快,多数时间都是一副专注忘我的表情,拼抢的时候甚至有些扭曲,不过这使穆勒感到非常亲切。足球是世界的语言,穆勒毫不费力就理解了拉姆。
比赛结束,比分维持在2:3。场上队员握手,拥抱,整理东西,比职业球员更加一丝不苟。
“我们什么时候会和化学系比赛?”穆勒问身旁的同学。
“如果我们赢了传媒,化学赢了法律。”
“啊?可这是化学对经济啊。”
“这可是研究生队呀,研究生和本科生没有一起比赛。”
穆勒无语地望着拉姆,他正和门将兴高采烈的说着什么。研究生……还真没看出来,说是大学生都很过分了。
人群散尽。空气愈加溽热沉重。熹微迷蒙中,月白的路灯亮了起来。
穆勒恋爱了。他和丽莎通过各自的朋友认识,第一次见面对彼此没有多少好感(他嫌她任性爱发火,她嫌他刻薄还傻笑)。第二次、第三次也是这样。之后又有不少误会和纷争,聚在一起就会吵得不可开交,然而他们总会因为各种理由不得不呆在一块。当学校林荫道落满金黄,丽莎开始挽着穆勒的胳膊去电影院。圣诞节的时候穆勒用暑期打工的钱买了对情侣项链,将半颗心形状的饰物吊在颈上。
和丽莎在一起,就像打开装满彩色水果硬糖的盒子,甜甜的果香扑鼻而来,无法预知不可捉摸。约会时穆勒习惯提早到达,站在树底下四下张望,脚尖在地上划来划去。丽莎很少踩着点赶到,迟到几分钟、十几分钟都是常态。穆勒看到她提着裙摆急急忙忙跑上前来,内心涌起一阵甜蜜,那些慌慌张张的道歉他根本不在意,因为之后会有绵长的亲吻。他们有说不完的话,她说什么他都感兴趣,而他本来就话多。一切都令穆勒开心,除了他从不知道挑选那些亮晶晶的小饰品(耳环,戒指,手链,随便什么)需要反复戴上,取下,在镜子前照个不停,他的评论还必不可少。他们也有意见相左的时候,穆勒通常不会坚持多久。丽莎喜欢的都好。
复活节的时候穆勒先带丽莎回Pahl父母家里,之后随丽莎去看望她的父母。他们第一次见对方的家人,紧张得不行。穆勒的父母对丽莎非常客气,在到达次日驱车领他们到附近的公园烧烤,这是穆勒小时候最喜欢的活动。穆勒熟练的往吱吱作响的焦红肉块上涂抹酱汁,暖融融的风轻柔拥抱,他想起夏日公园里的白衬衣,宽檐帽和碎花长裙,草地上的蚂蚱,以及跑前跑后胖乎乎的小狗。时不时有熟识的人停下来和他的父母打招呼,寒暄一番后向丽莎友好致意。穆勒从烤肉架上抬起头,骄傲而幸福地微笑,一支巴伐利亚小调在脑海中悠悠奏响。
去丽莎父母家的前一天晚上,穆勒偷偷询问母亲对丽莎的看法。
“精力充沛,人也聪明勤快,很明显能让你快乐。”看到穆勒笑出满脸褶子,她补充到:“不过你们还都是小孩,只顾着玩。什么时候也该谈谈你们将来的打算。”
丽莎的姐妹开车来接他们,七嘴八舌问了穆勒不少问题,从他父母各自的家庭一直到他学校的功课,不到半天对穆勒简直要比他自己还要了解。丽莎坐在他身旁,笑咪咪地看他手忙脚乱,偶尔补充一两句话。他在丽莎的父母家也受到很好的款待,似乎很快得到了认可,因为第二天丽莎的父母邀请亲戚密友到家中聚餐,将他作为女儿的男朋友介绍给大家。丽莎穿着红色和米色相间的裙装,俨然女主人的样子忙进忙出。
也许是心情使然,所有事物都笼罩着明丽的辉光,进展得顺风顺水。夏季学校杯赛开始前穆勒当选系足球队的队长,尽管这一年物理系没有捧杯。他的学业平均起来不好也不坏,但几位专业课老师对他评价颇高。穆勒自己也是信心十足,踌躇满志地看着他的幸运女神在半空徐徐展开金色的羽翼。
雨水时至。
红陶砖的屋顶上,雨滴踩着西班牙手板跳起细碎急促的舞步。水珠儿在桃树的绿叶上越聚越多,狭长的叶子不堪重负般一个欠身,断了线的珍珠就从半空坠下,碎成万瓣晶莹。几丝翠亮的风拂面而过,叹息般的迷失在迷蒙的雨帘里。
物理系的客座教授克莱默先生即将回德国,学期末时请几位得意门生聚餐,订在la Bistecca,一家专营自助餐的阿根廷餐厅。门口陈列着无数葡萄酒的巨大玻璃橱窗令穆勒赞叹不已,而真正的惊喜是后头的buffet。番茄片托着的炸鱼,拌洋葱的柠檬生鱼片,海螺壳盛的小龙虾和瑶柱肉;烤肉、香肠都是现烤的,你告诉厨师要哪种,厨师从架子上切了放进烤炉;有做一人份的小披萨,可以自选配菜,出炉后会有侍者送到你的餐桌上;旁边的窗口还可以要到日式寿司,配有正宗的芥末酱!穆勒打定主意下次要带丽莎来这里。
佳肴美酒,宾主俱欢。克莱默教授微醺之际,打趣要把这些学生都挖到德国母校,还特意冲穆勒点点头:“托马斯,特别是你,我的眼睛会盯住你。”他把手放在眼前比了个夸张的手势,所有人都笑了。
在巧克力喷泉前,穆勒心不在焉地把菠萝草莓西瓜通通往竹签上串。所有竹签上的水果和棉花糖都浇上了巧克力酱,他转身准备离开时,才发现旁边站着个人,也不知道等了多久。穆勒忙不迭道歉,赶忙让出巧克力喷泉,对方也礼貌的回以微笑。
他没有马上认出拉姆,等他想起来后又站在那里盯着人看。拉姆疑惑的转脸过来,以为他还需要更多巧克力酱。“嗨,我看过你踢球……”穆勒很难掩饰异常的举动,慌乱开口又是这样一句话,浑身血液直涌上脸来。他硬着头皮继续道,“学校的杯赛,你踢得真不赖。”
“哦,谢谢。”拉姆又惊讶又尴尬,但很快恢复冷静,腾出了右手。“菲利普· 拉姆,你是……?”
“托马斯·穆勒,物理系二年级。”他们的手很快地握了一下,穆勒觉得耳朵烫得要烧起来了。
“希望有机会能和你踢上几场球。”
拉姆笑了笑,说:“我明天就要离开美国了。”
“哦……那祝你旅途愉快了。”
“谢谢,很高兴认识你。”
就餐大厅已经到了。他们告别后回到各自的座位。拉姆的就在不远处,他对面坐着个浅金色头发的男子,远远地朝拉姆笑,那微笑叫人觉得有蜜色阳光从心底洒出。拉姆应该是和同伴分享了刚刚的经历,他往穆勒这边瞧了瞧,又扭头和拉姆说话,言笑晏晏。穆勒闷闷的将甜点往口里送,巧克力酱裹着棉花糖,甜得腻人。他的老师同学见他话变少了,以为是醉酒头晕,也不大在意。
从la Bistecca出来,雨还淅淅沥沥下着。希尔德布兰去了车库,拉姆站在餐厅门口向周围熟悉的景色告别。这条路他来往了上百次,闭上眼也能清楚勾画出来。不远处是Olive Park,以数千株橄榄树得名,而他中意的是公园里头的水塘。小希也很喜欢这里,每次来都会蹲在塘边喂鸽子,他就一旁看着。塘中岛上有个喷泉,灰色的石料已经浸渍得发黑,装饰的石雕面目模糊,水流细细,缠缠绵绵天荒地老。有天傍晚他独自在公园里逛,迷了方向,又找不到人问路,一抬头,看到树丛后露出的圣母教堂的十字架。他朝教堂走去,如蒙大赦一般。拉姆以为对这座城市不会有太多怀念,临别时才发现记忆不知何时储存得满满落落。
他想起在餐厅里和他说话的青年。小希听了他的描述后,取笑他又多了一个爱慕者,还半真半假的替他可惜不能再多呆一阵子。他是真心遗憾,倒不是多想结识那人,只是对方“奇迹般”出现,像是这个城市对他最后的挽留。
小希第二天下班后会送他去机场。他们在机场相识,又将在同一地点分开。拉姆会认识小希,要感谢双方父母繁复异常的人际网络。有次小希开玩笑说,自从带了块写着PHILIPP LAHM字样的牌子到机场接人,他就认领了拉姆。拉姆嘴上抗议,心里知道实情不差。
因为有父母之命,小希每隔几个星期就把拉姆喊出来“改善伙食”。一开始气氛挺别扭,拉姆自觉不算内向,就是慢热矜持,同学怎么样室友怎么样实验室有什么趣事完全不会主动讲,小希只好讲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有一天小希没话找话的问拉姆喜欢上橄榄球没有,他还咬着叉子,先笑了起来。
“没有,蒂莫,我喜欢足球。”
找到共同爱好,他们的话一下子多了起来。很快他们的活动项目多了一项,在小希家看球赛。收看德甲联赛没有争议,可支持的俱乐部不同,难免互相示威和斗嘴,吵吵嚷嚷严重扰民,幸好小希的室友多半时候不在。由于时差,他们在午后看电视,然后随便喝点速溶咖啡,漫不经心聊会儿天。偶尔他还会陪小希到附近的超市采购,不过最多也就是推推购物车而已。
五月份暑假一开始拉姆就回德国了。“能在本国看世界杯,这种事情怎么能错过。”
期盼已久的世界杯揭开帷幕,拉姆从不知道德国有这么多球迷。那个夏天似乎没有雨季,笼罩在一种耀眼的金色里。满街都是穿各色球衣的人,当然德国白袍居多,黑红金的装饰到处都有。他们的球队也不负众望,表现出色。沉浸在狂热情绪中,拉姆没有忘记找了个周末晚上给小希打电话。他猜到美国气氛总会有些冷淡,但当小希说他的美国室友有天甚至问“最近球赛很多啊”时,他还是忍不住惊讶。拉姆想象小希一个人窝在沙发上看球的样子,窗帘拉上了以遮挡下午的骄阳,房间里透着橘红色的光,闷热得让人不想动。在简要描述了德国的氛围后他说,“我真希望你在这里。”
“我也希望你在这里。”小希这么说,然后很快转到别的话题。
挂上电话后拉姆意识到其实他们只向对方展示了一个小小的侧面。他的学业社团活动仍然不大对小希讲,小希的工作他也懒得过问。至于两个人看球或吃饭的日子,想起来像是厚重充实的什么东西,细细数去似乎也就是那么几个下午。
他是要回慕尼黑的。如果一个人的初恋可以交给一座城市,他的早已给了慕尼黑。他的家乡,他生长的地方,他的梦想萦绕之所。小希的车开到他公寓楼下,他下了车朝车窗挥手。恼人的毛毛雨惆怅飘下,两年的时光就此落幕,第二天机场送别只是个仪式。夏天的主题是开始也是结束。
雨霁云消,长日载阳,暑气渐积。尔后风起,雨下如注,如此循环。
夏日多么短暂,喜悦和悲伤的日子拍着雪白的翅膀呼啦啦飞过,剩下躁热的血液提醒我们,曾经发生过那么多。
穆勒移开遮住眼睛的帽子,看树叶在青空中黛色的剪影。柔软的草叶从身下的毯子钻出。
然后就记起有次和丽莎逛街,路过一家花店。丽莎挑了一大束银灰的情人草,细小的花朵密密匝匝,拢在一起倒也可观。又随手拈了几朵玫瑰,说是玫红和灰色很衬她的公寓。到了家才发现花瓶太小,容得下情人草,玫瑰只好被请到床头柜上了。丽莎有些沮丧,他没太在意,侍弄花花草草本来就是女孩子事情。
这会儿想起来他才悟到很多事情都有因果。生活有了其他首要的考虑,爱情便得退居次位。如果向爱情妥协就等于放弃自我,这样的爱情怕是也不会长久。
丽莎留在美国当全职模特,穆勒回到德国,跟随克莱默教授继续学业。无法同行,那就给彼此祝福。
很长一段时间他见不得任何与丽莎有关的东西。相片,信件,礼物,触目就是灼烧的痛,压在旧行李箱底,搁在Pahl父母家里,舍不得丢弃。
几年后穆勒整理从小到大的各种物品,才重新发现行李箱里的收藏。熏风卷起白纱窗帘,光线被切割出许多皱褶。穆勒久久静坐, 一件件捡起端详端详,绿玻璃般的眼睛里有柔和的笑意。最后他把这些东西和过去的考试卷成绩单放在一起收好。
命运指点他前往慕尼黑,他在这里结识了毕生挚爱。
菲利普·拉姆有些烦躁。原来的室友为了海滩和阳光去了巴塞罗那自治大学,房东(光电研究所里的老师)经同事介绍,又给找了个新室友,今天就要来看房子了。虽然各自房间都有卫浴,共享的空间只是客厅和厨房,但他可不希望来的是个不讲卫生的邋遢鬼。托马斯·穆勒,这个新来的人,据说是错过了申请学生宿舍的时间,不得不物色公寓。
门铃响了,他打开铁门,站在门口的瘦高的年轻人不知所措的看着他,然后露出一个形象全无的笑容。
“你好,你是穆勒吧,请进。”
穆勒走马观花绕了一圈就对公寓表示满意,再次印证了拉姆心目中关于新室友是马大哈的评价。
“我们就要成为室友了,”穆勒充满期待,“我真高兴啊。”
“很好。”拉姆看了眼穆勒,移开眼神。“你搬过来后我会告诉你去超市和去学校的路。”
穆勒当天下午就搬了进来。
有穆勒作室友也不错,拉姆想。他有非常清澈的绿眼睛,还有夸张的,毫无保留的笑脸。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坦荡无垠的旷野,不藏不掖无遮无碍,走上前去步步踏实,无需担心会一脚踩空。
但除了请穆勒吃了顿晚饭,带他去了趟最近的超市和当了回学校地接导游外,也没有多少机会和新室友接触。拉姆有博士课程,还是助教,一开学忙得恨不得在实验室打地铺住下。回到公寓也是关在房间里,偶尔为了烧水冲咖啡或吃点东西钻出来,看到穆勒门缝底下透出的一线灯光才知道他在。
直到周末,拉姆才在客厅看到穆勒。
“早上好,托马斯!第一周过得好吗?”
“嗨,菲利普!”他冲拉姆笑,几缕卷发贴着额角。拉姆顿生错觉,好像过去的一个星期都在怀念这笑脸。“不像我希望的那么好,不过也没什么可抱怨的。”穆勒捧着个马克杯倚着门框看拉姆准备早餐。“搞定选课以后应该会好些。”
“有没有觉得变回大一新生啊?说起来还有很多社团可以参加。”拉姆边说边往面包片上抹巧克力酱。
“我正想问你呢,你周末有什么活动吗?”
结果拉姆约上平常一起吃喝玩乐的几个朋友去学校踢足球,就在化学实验楼前面的小空地。“不介意我带上新室友吧……说是大学时当过系足球队队长,还得过学校杯赛冠军……当然了,才开学一周哪那么容易交到朋友啊。”
“好小子,门将都不知道要朝哪个方向去!”安德烈和穆勒击掌。拉姆的玩伴都是好脾气的一类,发现穆勒竟真是个不错的中场,能传能射又不粘球后就更加友好了。正如八卦将女人紧密维系,打上一架,或玩一场游戏于增进男人间的友谊同样有益。穆勒的个性和球技很容易吃得开。拉姆收回目光,一丝浅笑挂在嘴角。
“我没有给你丢脸吧。”穆勒抛了个媚眼,脸上汗水和着灰土,头发湿嗒嗒的,杀伤力仍是有的。
拉姆笑了,“你很棒啦。”
“半点真诚都没有啊你!”
行将日落,道旁树拖着长长的黑影,白晶菊和天竺葵低低摇曳,行人和车辆匆匆来往,街道两侧建筑的灰色立面披着浅橙的光芒壮美异常。空气因热烘烘的水汽而沉郁,夏天还没有过去。
一个星期一个星期飞快滑走。穆勒很快就有了自己的朋友,他喜欢把拉姆介绍给他们,还邀请他参加他们的活动。拉姆跟这帮年轻人出去过几次,和他们谈话很有意思,他在感叹年轻人精力充沛的同时也意识到,许多令他们纠结不已的问题已经被自己远远抛在身后。
拉姆的朋友,穆勒的朋友,渐渐的都成了他们的朋友。穆勒是一个很活跃的人,到哪里哪里就有欢笑。
有一天穆勒从房间出来,拉姆正坐在沙发上出神,听到声响警觉地抬头,一副不知身在何处的样子。
“菲利普?”他注意到拉姆面前的速溶咖啡和喝水的杯子。
“哦,我正准备冲咖啡。”拉姆起身取水壶,不小心撞着了沙发脚,发出钝响。
“……你还好吧?”什么地方不对头。穆勒坐到沙发的另一边耐心地等拉姆开口。
“如果你一定要知道的话,”拉姆经不起死磕,“我们系的一位博导被举报和学生有‘不正当’关系。在网上一搜学校化学系教授就可以看到,那位学生的博文已经被转载得到处都是。”从拉姆的讲述中,穆勒了解到是本校学生写博客,披露自己被要求潜规则以交换博士学位。“学校正在调查我们系的师生,我下午也刚刚受到询问。”拉姆搅动咖啡,动作太大,褐色的水珠飞溅出来。穆勒见状,伸手接过水杯,替他慢慢搅着。
“你看起来一点也不信这个故事。”穆勒问。
“难以置信。我并不太了解那位老师,仅从平常的接触看,他不是那种人。”
“那个学生你认识吗?”
拉姆摇头表示不知道。“我知道是有些品行不正的教员。网站上常常都有报道不是吗?但扯上那位温厚的老师,我难以想象……如果不是真的,那个学生为什么要写这样的博客呢?”
“当然,”穆勒想了想,说,“这些事通常都很遥远,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身上是难以接受。如果他是清白的,总会洗尽污名。你在这烦恼也无济于事。”
“我知道。”拉姆接过穆勒递给他的咖啡,捧在手里扁着嘴继续发呆。
望着他紧锁的眉头,穆勒思索片刻,有了主意。
拉姆被硬拖去陪穆勒看《阿凡达》。站在寒风里等了半个多小时,才买到票进了电影院。如果忽略电影院里怪异的气味和某人抱着的爆米花,一切都挺美好。从电影院出来,拉姆脑子里塞满了潘多拉星球和蓝色的大眼生物,心情明显有好转,他们又顺道去了附近的酒吧喝了两杯。待到要回家,街上的人已经很少了,剩下商店招牌和道旁的路灯不知疲倦的亮着。
“真走运,早几个星期的话我们只能看《新月》了。”
“嗯,我早就想看《阿凡达》了。”
“你知道吗,3D电影的效果其实是因为……”
“闭嘴托马斯,我也知道……”
穆勒讪讪把话吞了回去,可又突然笑了起来。拉姆也跟着无声的笑了,不知道为什么,大概是酒精的作用。他搜索大脑寻找一句可以解释当前情形的话,跑出的却是不着调的“在隆冬时节,我心中却是不可战胜的盛夏,”一定是和穆勒相处太久思维短路了。
“我第一次看见你的时候,”穆勒的声音有些异样:“你也是这样笑着。”
台词颇为微妙了,拉姆回想起当初发现门口站着个傻瓜的情形,挑起眉毛。但穆勒的神色是他从未见过的柔和。
“不是开学前在公寓门口的那次。比那更早,你不会知道。那是某个夏日,快要下雨的时候……”
他们心里都藏着一个夏天。蓝色的雨季无可避免,但它终究还会带来生机不是吗? 而色彩奔流涡卷方圆,烈烈扬扬光芒万丈的,是他们的夏天。我们的夏天。
-
银陌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8-24 18:2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