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去看中国奥运日全食?
怎么去看中国奥运日全食?
首发于松鼠会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547.html
这一周媒体最热闹的话题,除了即将到来的北京奥运会,恐怕就要数即将于8月1日星期五发生的“奥运日全食”了。
本次日全食的全食带开始于加拿大北部,掠过格陵兰岛,从北极圈内穿过,经俄罗斯新西伯利亚,从中俄蒙交界处阿尔泰山区(18点59分)沿中蒙边境到内蒙、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最后日落时分结束于河南漯河(19点21分)。太阳最高高度33.5度,在中国境内高度最高25度。本次日全食的食分是1.039,也就是月面直径比太阳要大一些,食分大于1也是有用的,因为太阳周围还有日冕,日食对于研究人员来说是个好机会。
不过一定要注意,上述数据均是指“全食带”,也就是太阳全黑的情况。日食从开始(称为初亏,first contact)、全食开始(食既,second contact,既就是进餐完毕)、日食最高潮(食甚,mid totality)、全食结束(生光,third contact)到最后全过程结束(复圆,fourth contact),这个总过程经历两个小时。以号称“奥运日食最佳观测地”的哈密市伊吾县和巴里坤县为例,初亏时间是18点08分,复圆时间是20点04分。
再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全食带之外的地区无法见到“黑太阳”,但全国大部分地区(除台湾及东南少数海岛)都可以见到日偏食,而且食分(月面遮掩太阳表面直径的比例)在0.7以上。全食带之外的朋友们一定不要放过这次难得的观测机会。以北京为例,初亏从18点17分开始,这时的太阳高度还很高,城区都可以看得见太阳。(严重提醒:不要直接看太阳,绝对不可以拿望远镜直接看太阳,望远镜的强大聚光能力会瞬间致盲!观测太阳需要带遮光效果良好的墨镜,望远镜则需要质量优良的遮光片。推荐用投影方法进行观测。)食甚时19点10分,此时达到最大食分0.917,也就是太阳直径只剩下8.3%,只有一条优美的弧线还亮着。由于北京日落时间是19点28分,因此19点之后太阳高度就很低了,需要在没有高楼遮挡西边视野的开阔地才能看得见太阳。
其他地区的情况可以上网查日食的时刻表,在这里推荐NASA日全食报告http://eclipse.gsfc.nasa.gov/eclipse.html,NASA的Espenak和Anderson两位先生会为每次日全食发布详尽的报告,并亲自到全食带踩点,选择最佳观测地点。也可以查看北京天文馆新推出的奥运日食网站http://www.eclipse2008.cn/,上面提供第一手的日食资讯。
NASA日全食报告中附有详尽的全食带地图(虽然我看上面的地名跟国内出版的地图有些对不上),还有一张日食地图,为了方面各地的朋友,我们就来重点解释一下这张地图。(见我的豆瓣相册)
由于月球自西向东穿过日面,所以我们看到的日食总是从太阳西边缘开始,同时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结果,月球投下的阴影也从西向东扫过地面,西边总是比东边先看日食开始,北京就比天津要早1分钟。(因为月食是发生在月球表面上,对能够看到月亮的各地都是同时的。)
图中深蓝色的就是全食带,只有这一区域内的人才能看到日全食。全食从加拿大北部开始,穿越北极和俄罗斯,到达中国。全食带很长,但很窄,宽度一般只有200公里,本次的有400公里,看来老天对奥运还是很优待的。综合天气、交通等观测条件来说,又以新疆哈密、甘肃酒泉、嘉峪关为最优,世界各地的“日全食症”患者们早在两年前就开始踩点订房间了,今年涌到哈密的观测者有好几万人,这对当地的接待条件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深蓝色区域之外平行的湖蓝色线就是食分线,0.9表示此线上可以看到日偏食最高潮的时候月球遮挡住太阳直径的90%,依此类推,直到0.0也就是日食区域的南北界线。比如北京就在0.9食分线附近,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在0.7以上。那些误以为看不到日食的朋友注意了,不要白白放过这机会哦。
红色线条则表示日食开始、食甚和结束的情况。根据标注最东侧的红线,也就是从朝鲜海峡和台湾海峡这条线上,非常不幸,太阳落山的时候,日食正好开始。朝鲜半岛、东北东部和我国华北、东南沿海稍微幸运一些,可以看到日食的开始部分,但无法看到日食的高潮——食甚。北京的位置正好在日落时食甚线的西边,观测条件理想的时候可以看到(但此时太阳高度只有2度,基本不可能),这同样适用于中国腹地,从东北直到云贵,这里都无法看到日食结束,这种情况天文上称为“带食而没”。
兰州以西则可以看到日食的全过程,日落之前日食就会结束。一位老先生向我描述日全食发生时的情况,刚开始还不觉得有什么,但临近食既,也就是全食开始的时候,由于日全食发生太阳本体完全被遮挡,“天空突然变黑了,温度迅速下降,一阵冷风刮起来,鸟雀都以为天黑了,匆匆忙忙往回赶,牛羊也焦躁地叫起来”,日全食的感觉跟偏食的感觉时完全不一样,难怪有那么多“日全食症”患者常常不远万里追逐日全食的脚步。这种日落前发生全食,在天文上还有一个名称叫做“天再昏”,也就是等于经历了两次黄昏,与之对应的则是“天再旦”,如果日出后不久就发生日全食,相当于经历了两次日出。“天再旦”的闻名是跟夏商周断代联系在一起的,我国古书《竹书纪年》中记载,西周“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即在郑国(今山西华县)发生了清晨的日全食。考古学家们为了这次日全食的发生具体日期争论不休,这不是天文学家们计算不准,而是因为地球自转有着不确定因素,经常会“跑调”,这里就不展开了。
与食分线垂直的,是月球阴影的中心线,也就是食甚的行进路线。对于中国来说,食甚总是发生在19点以后了。
奥运日全食已经成为奥运之前的媒体狂欢,跟随数万爱好者西去的,包括了央视、科学网、新浪、搜狐、腾讯各大门户网站的记者们,大都会提供网上直播,因为某种原因无法亲自体验的朋友可以通过电视或网络收看,不过希望大家碰到天象时第一反应不要是“哪个频道?”:)
亲近大自然,亲近天空,追寻我们儿时的梦想吧。
最后仍要严重提醒所有要观测日全食的朋友们(通过网络看直播的就没关系了),一定一定一定要注意安全。尤其是使用望远镜时,主要滤光片要安装牢固,防止突然滑落,或者用投影法观测时,一定要派专人看住,防止小朋友或不知情的人凑到跟前去看,非常危险,会在瞬间烧伤眼睛,无法挽回。
感谢:
NASA日全食报告制作人F. Espenak、J. Anderson
首发于松鼠会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547.html
这一周媒体最热闹的话题,除了即将到来的北京奥运会,恐怕就要数即将于8月1日星期五发生的“奥运日全食”了。
本次日全食的全食带开始于加拿大北部,掠过格陵兰岛,从北极圈内穿过,经俄罗斯新西伯利亚,从中俄蒙交界处阿尔泰山区(18点59分)沿中蒙边境到内蒙、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最后日落时分结束于河南漯河(19点21分)。太阳最高高度33.5度,在中国境内高度最高25度。本次日全食的食分是1.039,也就是月面直径比太阳要大一些,食分大于1也是有用的,因为太阳周围还有日冕,日食对于研究人员来说是个好机会。
不过一定要注意,上述数据均是指“全食带”,也就是太阳全黑的情况。日食从开始(称为初亏,first contact)、全食开始(食既,second contact,既就是进餐完毕)、日食最高潮(食甚,mid totality)、全食结束(生光,third contact)到最后全过程结束(复圆,fourth contact),这个总过程经历两个小时。以号称“奥运日食最佳观测地”的哈密市伊吾县和巴里坤县为例,初亏时间是18点08分,复圆时间是20点04分。
再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全食带之外的地区无法见到“黑太阳”,但全国大部分地区(除台湾及东南少数海岛)都可以见到日偏食,而且食分(月面遮掩太阳表面直径的比例)在0.7以上。全食带之外的朋友们一定不要放过这次难得的观测机会。以北京为例,初亏从18点17分开始,这时的太阳高度还很高,城区都可以看得见太阳。(严重提醒:不要直接看太阳,绝对不可以拿望远镜直接看太阳,望远镜的强大聚光能力会瞬间致盲!观测太阳需要带遮光效果良好的墨镜,望远镜则需要质量优良的遮光片。推荐用投影方法进行观测。)食甚时19点10分,此时达到最大食分0.917,也就是太阳直径只剩下8.3%,只有一条优美的弧线还亮着。由于北京日落时间是19点28分,因此19点之后太阳高度就很低了,需要在没有高楼遮挡西边视野的开阔地才能看得见太阳。
其他地区的情况可以上网查日食的时刻表,在这里推荐NASA日全食报告http://eclipse.gsfc.nasa.gov/eclipse.html,NASA的Espenak和Anderson两位先生会为每次日全食发布详尽的报告,并亲自到全食带踩点,选择最佳观测地点。也可以查看北京天文馆新推出的奥运日食网站http://www.eclipse2008.cn/,上面提供第一手的日食资讯。
NASA日全食报告中附有详尽的全食带地图(虽然我看上面的地名跟国内出版的地图有些对不上),还有一张日食地图,为了方面各地的朋友,我们就来重点解释一下这张地图。(见我的豆瓣相册)
由于月球自西向东穿过日面,所以我们看到的日食总是从太阳西边缘开始,同时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结果,月球投下的阴影也从西向东扫过地面,西边总是比东边先看日食开始,北京就比天津要早1分钟。(因为月食是发生在月球表面上,对能够看到月亮的各地都是同时的。)
图中深蓝色的就是全食带,只有这一区域内的人才能看到日全食。全食从加拿大北部开始,穿越北极和俄罗斯,到达中国。全食带很长,但很窄,宽度一般只有200公里,本次的有400公里,看来老天对奥运还是很优待的。综合天气、交通等观测条件来说,又以新疆哈密、甘肃酒泉、嘉峪关为最优,世界各地的“日全食症”患者们早在两年前就开始踩点订房间了,今年涌到哈密的观测者有好几万人,这对当地的接待条件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深蓝色区域之外平行的湖蓝色线就是食分线,0.9表示此线上可以看到日偏食最高潮的时候月球遮挡住太阳直径的90%,依此类推,直到0.0也就是日食区域的南北界线。比如北京就在0.9食分线附近,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在0.7以上。那些误以为看不到日食的朋友注意了,不要白白放过这机会哦。
红色线条则表示日食开始、食甚和结束的情况。根据标注最东侧的红线,也就是从朝鲜海峡和台湾海峡这条线上,非常不幸,太阳落山的时候,日食正好开始。朝鲜半岛、东北东部和我国华北、东南沿海稍微幸运一些,可以看到日食的开始部分,但无法看到日食的高潮——食甚。北京的位置正好在日落时食甚线的西边,观测条件理想的时候可以看到(但此时太阳高度只有2度,基本不可能),这同样适用于中国腹地,从东北直到云贵,这里都无法看到日食结束,这种情况天文上称为“带食而没”。
兰州以西则可以看到日食的全过程,日落之前日食就会结束。一位老先生向我描述日全食发生时的情况,刚开始还不觉得有什么,但临近食既,也就是全食开始的时候,由于日全食发生太阳本体完全被遮挡,“天空突然变黑了,温度迅速下降,一阵冷风刮起来,鸟雀都以为天黑了,匆匆忙忙往回赶,牛羊也焦躁地叫起来”,日全食的感觉跟偏食的感觉时完全不一样,难怪有那么多“日全食症”患者常常不远万里追逐日全食的脚步。这种日落前发生全食,在天文上还有一个名称叫做“天再昏”,也就是等于经历了两次黄昏,与之对应的则是“天再旦”,如果日出后不久就发生日全食,相当于经历了两次日出。“天再旦”的闻名是跟夏商周断代联系在一起的,我国古书《竹书纪年》中记载,西周“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即在郑国(今山西华县)发生了清晨的日全食。考古学家们为了这次日全食的发生具体日期争论不休,这不是天文学家们计算不准,而是因为地球自转有着不确定因素,经常会“跑调”,这里就不展开了。
与食分线垂直的,是月球阴影的中心线,也就是食甚的行进路线。对于中国来说,食甚总是发生在19点以后了。
奥运日全食已经成为奥运之前的媒体狂欢,跟随数万爱好者西去的,包括了央视、科学网、新浪、搜狐、腾讯各大门户网站的记者们,大都会提供网上直播,因为某种原因无法亲自体验的朋友可以通过电视或网络收看,不过希望大家碰到天象时第一反应不要是“哪个频道?”:)
亲近大自然,亲近天空,追寻我们儿时的梦想吧。
最后仍要严重提醒所有要观测日全食的朋友们(通过网络看直播的就没关系了),一定一定一定要注意安全。尤其是使用望远镜时,主要滤光片要安装牢固,防止突然滑落,或者用投影法观测时,一定要派专人看住,防止小朋友或不知情的人凑到跟前去看,非常危险,会在瞬间烧伤眼睛,无法挽回。
感谢:
NASA日全食报告制作人F. Espenak、J. Ander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