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家的馒头
记忆中的外婆家一直是那种青瓦红墙的老式院子,谨遵着老祖宗的那些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风水格局,院子中间一棵梧桐树,高大魁梧的像个卫士,守护着院子40多年了,据说跟妈妈年纪一样大。那只陪伴着外婆的老黑猫年纪也不小了,每天按时钻进外婆被窝里,霸占着最舒适的枕头一角,春节我去的时候还调戏了一下它。
我出生的时候外公已经过世了,残存的记忆只有外婆的身影,小时候和姐姐去外婆家,翻过县城边南岭那小山丘,对当年的我们来说就是一次探险和远足,路上的荆棘和酸枣至今停留在记忆中,夹杂着几声狗叫和谁家妈妈喊孩子回去吃饭的回音,十分有趣。外婆特别疼我和老姐,因为同一辈的我俩最小,并且这一辈就我姐姐一个女娃,疼爱的不得了。
穿过巷子口那两面土墙,转角处的核桃树依然茂盛,每年都有汁水饱满的核桃盈盈满枝,外婆家门前的槐树上,春天总是挂满了甜润的白花,可以蒸了吃,甜而不腻,斜对面还有一颗皂角树,记得小时候姐姐和妈妈捡掉落的皂角洗头,发质细腻飘滑。大门下面有一张床,阴凉的穿堂风吹过,即便炎热的夏日也十分舒适,每年这时节,外婆总在床上午睡,床下的石板上,睡着她的黑猫,屋檐下的燕子窝里,时而钻出两三只小脑袋,好奇的瞄着慈祥的老人,现在,她老人家应该还在梦乡吧。
外婆口味清淡,不喜油盐,于是那些好吃的都留给我和姐姐这两个馋猫,每思至此,十分回味。昨天午夜梦回,不知道怎么回事想起了外婆家里的馒头,越发的睡不着了。老爸教生物,自小就教育我们细菌真菌微生物,兴之所至,还会把半个馒头放于阴凉处,几日后,长出细细的绿毛,十分恐怖,拿出来现场指点,不过我已忘记了那是真菌呢还是“假菌”呢,大抵他们那个年代的大学生毕业后,还是心存很多的理想主义吧,我已被抹去不少,总之留给我和姐姐的,就是坏了的馒头吃不得,因为有菌,坏掉了。
馒头长毛了,就是坏掉了吧,这是潜意识里自己一直的思路,相信老姐也是吧。真是这样子么,若干年后当些微的接触了一些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恍惚了。一如刚接触弗洛伊德时候的兴奋,然后又慢慢意识到,这不过是年轻时力比多的作用下自己的意淫而已,也是片面到不反光而已。其实这样的馒头也是可以吃的,外婆说。
扯开记忆,总能看到外婆家的平房顶东一块西一块的晾晒着各种,有卷着的红薯片,新一季的红枣,还没剥的玉米,土灰色的扁豆等等,夹杂其中的,就是“坏掉”了的馒头,绿色都晒成了灰色,硬硬的。那个年代的人,总是对五谷杂粮十分的有感情,外婆心里的食谱上面密密麻麻的写着各种土地的原始产出,从没听说过塑化剂为何物。这种晒过的馒头,总是会出现在她晚餐的粥里面,或是扁豆粥,或是小米粥,偶尔也会是细细的面条吧,肯定是清水煮面条。
昨晚爬起来看新闻,说是有月食,可惜武汉的上空看不到月亮,天空像长了绿毛的馒头,还是渗人。表面风平浪静,内心早已铁马冰河,流星滑落大海,水天相接处,溅起的是水花呢还是火花呢。很长一段时间里对坏掉了的否定,是否能改变外婆家里馒头的命数。恍然大悟来自于一次无心的俯视赞赏,总算是给了机会剥开坏掉了的馒头皮,内里的颜色依然泛着白光。
外婆家后面的坡上,有一片蒿草地,时而出没一些刺猬和野兔,记得有一年惊了一只野兔飞奔逃走,我和姐姐像宫崎骏画面里的那些孩子一样撒腿就追,极尽生命的张力,跑过一片红薯地,晃过隔壁的苹果园,一跃而过不窄的小沟,兔子逃走了,跑的真快。现在,趿拉拖鞋的我一天到晚晃过校园,徐徐前行,不紧不慢。
外婆家的馒头,坏掉了只是个形容词,并且“无实意”。聊以自励。
五月份老姐结婚我回家,听说了表哥为了爱情跟舅舅等对抗了五年,记忆的碎片一下子粘在了一起,五年前高二的春节,表哥背着家里人去约会,我和老姐竟然傻乎乎的就成了幌子,高喊着口号说是带我俩去玩,结果那么小我就做过电灯泡啊。那时节老姐还在和她现在的老公网恋着,眨眼五年,老姐和她的网友老公修成正果,满城爆竹的青烟夹杂着亲友的祝福,这就拜堂成亲了,表哥一瞒就是五年,也在这个时节有了蛛丝马迹,舅舅最终还是默许了,总还是想着孙子嘛,对不,老妈笑着说,我附和。
因为拆迁的需要,外婆家的老房子估计要消失了,外婆也要搬进三室二厅的套房,没有了槐树的清香和梧桐的呢喃,估计也会不适应一阵子吧。那只老黑猫,也没机会偷偷溜出去约会了吧。一闭眼,又想起了曾经去偷花生的日子。
外婆今年97岁了吧,身子骨依旧硬朗。
我出生的时候外公已经过世了,残存的记忆只有外婆的身影,小时候和姐姐去外婆家,翻过县城边南岭那小山丘,对当年的我们来说就是一次探险和远足,路上的荆棘和酸枣至今停留在记忆中,夹杂着几声狗叫和谁家妈妈喊孩子回去吃饭的回音,十分有趣。外婆特别疼我和老姐,因为同一辈的我俩最小,并且这一辈就我姐姐一个女娃,疼爱的不得了。
穿过巷子口那两面土墙,转角处的核桃树依然茂盛,每年都有汁水饱满的核桃盈盈满枝,外婆家门前的槐树上,春天总是挂满了甜润的白花,可以蒸了吃,甜而不腻,斜对面还有一颗皂角树,记得小时候姐姐和妈妈捡掉落的皂角洗头,发质细腻飘滑。大门下面有一张床,阴凉的穿堂风吹过,即便炎热的夏日也十分舒适,每年这时节,外婆总在床上午睡,床下的石板上,睡着她的黑猫,屋檐下的燕子窝里,时而钻出两三只小脑袋,好奇的瞄着慈祥的老人,现在,她老人家应该还在梦乡吧。
外婆口味清淡,不喜油盐,于是那些好吃的都留给我和姐姐这两个馋猫,每思至此,十分回味。昨天午夜梦回,不知道怎么回事想起了外婆家里的馒头,越发的睡不着了。老爸教生物,自小就教育我们细菌真菌微生物,兴之所至,还会把半个馒头放于阴凉处,几日后,长出细细的绿毛,十分恐怖,拿出来现场指点,不过我已忘记了那是真菌呢还是“假菌”呢,大抵他们那个年代的大学生毕业后,还是心存很多的理想主义吧,我已被抹去不少,总之留给我和姐姐的,就是坏了的馒头吃不得,因为有菌,坏掉了。
馒头长毛了,就是坏掉了吧,这是潜意识里自己一直的思路,相信老姐也是吧。真是这样子么,若干年后当些微的接触了一些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恍惚了。一如刚接触弗洛伊德时候的兴奋,然后又慢慢意识到,这不过是年轻时力比多的作用下自己的意淫而已,也是片面到不反光而已。其实这样的馒头也是可以吃的,外婆说。
扯开记忆,总能看到外婆家的平房顶东一块西一块的晾晒着各种,有卷着的红薯片,新一季的红枣,还没剥的玉米,土灰色的扁豆等等,夹杂其中的,就是“坏掉”了的馒头,绿色都晒成了灰色,硬硬的。那个年代的人,总是对五谷杂粮十分的有感情,外婆心里的食谱上面密密麻麻的写着各种土地的原始产出,从没听说过塑化剂为何物。这种晒过的馒头,总是会出现在她晚餐的粥里面,或是扁豆粥,或是小米粥,偶尔也会是细细的面条吧,肯定是清水煮面条。
昨晚爬起来看新闻,说是有月食,可惜武汉的上空看不到月亮,天空像长了绿毛的馒头,还是渗人。表面风平浪静,内心早已铁马冰河,流星滑落大海,水天相接处,溅起的是水花呢还是火花呢。很长一段时间里对坏掉了的否定,是否能改变外婆家里馒头的命数。恍然大悟来自于一次无心的俯视赞赏,总算是给了机会剥开坏掉了的馒头皮,内里的颜色依然泛着白光。
外婆家后面的坡上,有一片蒿草地,时而出没一些刺猬和野兔,记得有一年惊了一只野兔飞奔逃走,我和姐姐像宫崎骏画面里的那些孩子一样撒腿就追,极尽生命的张力,跑过一片红薯地,晃过隔壁的苹果园,一跃而过不窄的小沟,兔子逃走了,跑的真快。现在,趿拉拖鞋的我一天到晚晃过校园,徐徐前行,不紧不慢。
外婆家的馒头,坏掉了只是个形容词,并且“无实意”。聊以自励。
五月份老姐结婚我回家,听说了表哥为了爱情跟舅舅等对抗了五年,记忆的碎片一下子粘在了一起,五年前高二的春节,表哥背着家里人去约会,我和老姐竟然傻乎乎的就成了幌子,高喊着口号说是带我俩去玩,结果那么小我就做过电灯泡啊。那时节老姐还在和她现在的老公网恋着,眨眼五年,老姐和她的网友老公修成正果,满城爆竹的青烟夹杂着亲友的祝福,这就拜堂成亲了,表哥一瞒就是五年,也在这个时节有了蛛丝马迹,舅舅最终还是默许了,总还是想着孙子嘛,对不,老妈笑着说,我附和。
因为拆迁的需要,外婆家的老房子估计要消失了,外婆也要搬进三室二厅的套房,没有了槐树的清香和梧桐的呢喃,估计也会不适应一阵子吧。那只老黑猫,也没机会偷偷溜出去约会了吧。一闭眼,又想起了曾经去偷花生的日子。
外婆今年97岁了吧,身子骨依旧硬朗。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