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泼辣子笔记
![]() |
油泼辣子 |
辣椒大约在十六世纪晚期才传入中国,而在此之前,辛辣味于中餐古已有之,辣椒之外的香辛料不胜枚举。表守着几百年甚至几十年的传统当历史,没事多读读书。
这是完全手工的油泼辣子,前半部分用的是石臼,所以很粗糙,只能吃萃取的红油
后半部分用了铁器,依然手工研磨
油泼是余温烹饪法之一,同理可以做辣椒油等……
这个版本的特点是香而不辣,但是请不要拘泥于这个版本
http://www.douban.com/note/156500110/?start=100
网上有一个流传很广的“秘方”,豆瓣也出现过:
““ 陕西线辣椒 500克
八角 170克
花椒 220克
姜片 150克
良姜 50克 (高良姜)
甘草 100克
毕卜50克 (应该作——荜茇,有人“研究”后注释为鼠尾草,鼠尾草是唇形科,而这是胡椒的一种,所以可以用黑胡椒代替)
桂枝 100克(与中国桂皮是同根生的)
桂皮 100克 (两种肉桂的对比)
白胡椒 100克
茴香 50克 (小茴香)
肉扣 80克 (肉豆蔻)
白扣 50克 (白豆蔻)
丁香 25克
做法1:
将以下香料配好磨碎,另将陕西红辣椒磨碎(不要磨成面面哦),二者掺合,取菜籽油若干(油一定不要少放,一般都要没过辣椒好多),加热到冒大烟,关火,冷却一下,无烟了直接泼到辣椒上。(辣椒里加点盐也可以),陕西一般用这种辣椒油做凉拌,好多凉皮店视此配方如命啊
做法2:以上原料,在菜市场叫卖调料的用粉碎机粉碎成最大的片,然后又用油泼,效果更佳,而且一次用不完可以放着,等下一次再用。””
以上就是那个“秘方”,括号里是我注解的。其中甘草、荜茇、桂枝可以在中药房买到,其他在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可以买到。桂枝可以用加量的桂皮代替,刚才也说过了,黑胡椒可以代替荜茇;姜应该用干姜,而非鲜姜片,可以晾干或干焙,最好再加一些干的大葱白,方法同姜,干蒜米(这个只能晾干,不能干焙)。
![]() |
基本是上述配方十分之一的量,鲜姜25g,切碎干焙 |
顺时针方向:甘草、八角、小茴香、丁香、桂皮、生姜、白胡椒、线辣椒、白豆蔻、肉豆蔻、花椒、荜茇、高良姜。
如何磨碎,我还是坚持用石臼,电动的粉碎机会产生高热,磨碎时就香味四溢,不信你就试试。但是石臼磨碎不会搞得很碎,尤其是良姜、甘草和白豆蔻的皮,可能要借助刀具,辣椒是用剪刀。我是要吃萃取了香料的味的油,基本不吃渣,也就不用搞得很细碎。无论你采用何种方式,不要把很多香料粉碎了保存,现磨是王道。
![]() |
另外:干料加了半熟的白芝麻,油料用菜籽油+(花)生油+麻油
![]() |
市面上根本就没有压榨一级的菜籽油,国清菜籽油已经是最好的了 |
非一级油烟点很低,烧到170度左右就浓烟滚滚了,这还不够,起码要过200度,让有害物质和菜油味多挥发一些,然后熄火降温到还有淡淡的烟,泼入香料缸
![]() |
我们是在用余温烹饪,这里要避免迅速降温,所以选用了不锈钢料斗(盆) |
![]() |
再烧一些花生油,因为是压榨一级油,微微冒烟即可熄火,略降温,再泼入 |
![]() |
在油还热的时候加一些麻油,因为香料很粗糙,所以油不够红,等明天吧 |
![]() |
第二天 |
![]() |
石器研磨很难做到很细,其实还缺了一样关键配料,以后再想办法吧 |
进入铁器时代
![]() |
原料如前,左上角是灭活籽粉和焙干的姜末 |
![]() |
铁器的能力 |
![]() |
白蔻皮捡去不要 |
![]() |
另外一件铁器,很轻松就搞成这样了 |
![]() |
加白芝麻混合 |
![]() |
油分两次烧,第一锅略多,烧至冒大烟,熄火略降温再分次泼 |
![]() |
第一锅油分三次泼,第二锅分两次 |
![]() |
白瓷碗中的成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