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忆山塘桥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我想这是每个生在江南人小时候都会哼的童谣吧。已经三个月没回家的我开始想家了。想我的木渎,我的奶奶。木渎,古时候的木渎运输都是靠河的,就是因为木头把小河堵了所以才叫“木渎”。于是借着回家看红枫的名义回了一次家,去了一次魂牵梦萦的七里山塘。
上一次去山塘应该已是一年前了吧。虽说苏州到处都是小巷,但还是喜欢这条最有味道的七里山塘,喜欢这条最能代表苏州的街。我想我的以后应该也会在这片属于我的这片土地上继续,说我不思进取也罢,说我无鸿志也好,总之我离不开山塘,离不开那梦中的桥。
算了,还是来说说山塘的桥吧。
在山塘随便到哪一段走一走,都像走进一次桥的聚会,五步一登,十步一跨,谁也记不清一路上经过了多少座桥。山塘的桥每一座都像一条巧妙的比喻,使人浮想连翩,觉得山塘真是文采斐然。每一条巧妙的比喻都像山塘的小桥,在水路频繁割据的地方飞起一道道彩虹,使人们的想象力畅行无阻。山塘街有画桥一十八座,如果一篇散文里竟有十八条比喻此起彼伏,那文章就无论如何也不能小觑了。
桥还是外地人了解山塘风土人情的好处所,伫立桥上,看傍水人家,绿树掩映,山塘女子在河堤上上下下,衣杵起落,声音远远传来,如空谷回音,竟使人恍如隔世。看!苏州姑娘上桥来哉,对襟小衫尽是丝绸,琵琶扣扣得雅致古朴,踩着一级级石阶娉娉婷婷走去,风情万种;又有挽着竹篮的卖花姑娘,打桥端盈盈走过,空气中飘留着她幽幽的香气,使人情思恍惚。
桥走多了,生命的步子就会从容自在。所以,苏州人中间急性子的大约不多,大多优哉游哉,好像生来就有一份闲情逸致,不想一天到晚往前方赶。也许因为我也是苏州人吧,害怕那愈演愈烈的竞争,才不想离开离开这片土地去陌生的大城市打拼吧,就让我没出息好了。我可以有好心情。有了一份好心情,便有了消受自然之美的福分。
伫立在新民桥上向东眺望,一幅最经典的苏州水巷图景便踱如眼帘。河两岸临水人家鳞次栉比,高大的风火墙在民居群落背后半隐半现。向下看,麻条似的石阶层层往下直至河边,贴水的那端又层层地通达上去,象燕子展开了翅膀,临水欲飞不飞。这些临河人家木结构的门窗有的还雕着花,有时还可看到陈旧的砖雕门楣,坚实不朽的柱石,界石在静默中挺立着。那准是官宦世家的旧宅吧?现在早已成了寻常百姓家的住房了。还有一些临水的门窗特别考究,那些精致的方格子现已失去往日繁华的光泽,但人们还是可以据此想象它的过去,也许几百年前那里是一座临水的酒楼或者茶馆,门前一定曾有一面招旗软软地悬挂下来,在几百年前的风中飘扬。几百年前的人们羽扇纶巾踏舟而来,船靠岸边,拾级便入厅堂,宴客歌舞,方便至极。现在风吹雨打,剥蚀了楼台的朱颜,但框架依旧,于古老中透出昔日的华彩底蕴。于是想起“水调行歌断续听,到门沽酒客船停”。
山塘的桥不仅是站立在水巷里,她们还牢牢地站立在历史长河中。她们不仅跨越了河流,还跨越了历史。是桥,把山塘古老的那份文化传递到现在。我们读桥,是在读历史;我们走过桥,就是走过历史。岁月湮远,一座座古桥穿越时空,联系古今。斟酌桥,普济桥,望山桥………我们今天正走着的桥,陆羽捧着野茶走过,白居易吟咏着走过,苏轼、范仲淹神色凝重的走过,沈周‘唐寅、文徵明、祝允明摇着折扇走过……古人们走过的桥我们正在走着,古人们没有走过的路也正在由我们走着。千年百代,象风一样从桥洞里钻过,我们拾级登临,盘桓在一座座古朴的桥上时,便与一位位古代的圣贤悠然心会。山塘的桥是苏州的桥,是现实的桥,是历史的桥,也是我心上的桥,更是我会走一辈子的桥。
上一次去山塘应该已是一年前了吧。虽说苏州到处都是小巷,但还是喜欢这条最有味道的七里山塘,喜欢这条最能代表苏州的街。我想我的以后应该也会在这片属于我的这片土地上继续,说我不思进取也罢,说我无鸿志也好,总之我离不开山塘,离不开那梦中的桥。
算了,还是来说说山塘的桥吧。
在山塘随便到哪一段走一走,都像走进一次桥的聚会,五步一登,十步一跨,谁也记不清一路上经过了多少座桥。山塘的桥每一座都像一条巧妙的比喻,使人浮想连翩,觉得山塘真是文采斐然。每一条巧妙的比喻都像山塘的小桥,在水路频繁割据的地方飞起一道道彩虹,使人们的想象力畅行无阻。山塘街有画桥一十八座,如果一篇散文里竟有十八条比喻此起彼伏,那文章就无论如何也不能小觑了。
桥还是外地人了解山塘风土人情的好处所,伫立桥上,看傍水人家,绿树掩映,山塘女子在河堤上上下下,衣杵起落,声音远远传来,如空谷回音,竟使人恍如隔世。看!苏州姑娘上桥来哉,对襟小衫尽是丝绸,琵琶扣扣得雅致古朴,踩着一级级石阶娉娉婷婷走去,风情万种;又有挽着竹篮的卖花姑娘,打桥端盈盈走过,空气中飘留着她幽幽的香气,使人情思恍惚。
桥走多了,生命的步子就会从容自在。所以,苏州人中间急性子的大约不多,大多优哉游哉,好像生来就有一份闲情逸致,不想一天到晚往前方赶。也许因为我也是苏州人吧,害怕那愈演愈烈的竞争,才不想离开离开这片土地去陌生的大城市打拼吧,就让我没出息好了。我可以有好心情。有了一份好心情,便有了消受自然之美的福分。
伫立在新民桥上向东眺望,一幅最经典的苏州水巷图景便踱如眼帘。河两岸临水人家鳞次栉比,高大的风火墙在民居群落背后半隐半现。向下看,麻条似的石阶层层往下直至河边,贴水的那端又层层地通达上去,象燕子展开了翅膀,临水欲飞不飞。这些临河人家木结构的门窗有的还雕着花,有时还可看到陈旧的砖雕门楣,坚实不朽的柱石,界石在静默中挺立着。那准是官宦世家的旧宅吧?现在早已成了寻常百姓家的住房了。还有一些临水的门窗特别考究,那些精致的方格子现已失去往日繁华的光泽,但人们还是可以据此想象它的过去,也许几百年前那里是一座临水的酒楼或者茶馆,门前一定曾有一面招旗软软地悬挂下来,在几百年前的风中飘扬。几百年前的人们羽扇纶巾踏舟而来,船靠岸边,拾级便入厅堂,宴客歌舞,方便至极。现在风吹雨打,剥蚀了楼台的朱颜,但框架依旧,于古老中透出昔日的华彩底蕴。于是想起“水调行歌断续听,到门沽酒客船停”。
山塘的桥不仅是站立在水巷里,她们还牢牢地站立在历史长河中。她们不仅跨越了河流,还跨越了历史。是桥,把山塘古老的那份文化传递到现在。我们读桥,是在读历史;我们走过桥,就是走过历史。岁月湮远,一座座古桥穿越时空,联系古今。斟酌桥,普济桥,望山桥………我们今天正走着的桥,陆羽捧着野茶走过,白居易吟咏着走过,苏轼、范仲淹神色凝重的走过,沈周‘唐寅、文徵明、祝允明摇着折扇走过……古人们走过的桥我们正在走着,古人们没有走过的路也正在由我们走着。千年百代,象风一样从桥洞里钻过,我们拾级登临,盘桓在一座座古朴的桥上时,便与一位位古代的圣贤悠然心会。山塘的桥是苏州的桥,是现实的桥,是历史的桥,也是我心上的桥,更是我会走一辈子的桥。
![]()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