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场失落的爱情——法国电影《妈妈的记忆》
《妈妈的记忆》如同许多法国小成本制作电影,简单的故事情节没有多大的波澜起伏,却在观影之后于心中留下久久回味。影片从主人公,处于青春期叛逆阶段的少女露西尔开始,展开她对母亲朱丽叶特的一段情感历程,从渴望母爱却得不到而讨厌母亲,到母亲病重,最后理解了母亲,母女俩达到了心灵的契合。这一结局的直接原因却是女儿发现了母亲的青春往事,宽容地理解了她的过往。从多亲情与爱情的情感融合,使这部九十分钟的电影于静静的观影之中散发愈来愈浓的芳香。
一、女儿与母亲:叛逆的青春与生命的缺失
影片由露西尔与一个男生打架时的愤怒开场,象征性地暗示了这是关于一个青春叛逆期少女的成长故事。因为感受到男同学对自己名字的嘲笑她动手和他打了一架,尽管在对方来说这只是是出于对她的好感而呼唤她的名字,但露西尔所能感受到的却是挑衅与嘲笑。在这个阶段,性对于少女来说尚处于懵懂状态,而少男少女间的情感亦处于性别模糊的争斗状态,对爱情是未知的,使露西尔更倾向于亲情与友情。
影片是由露西尔作为主要叙述者展开的,全片都有她的画外旁白。影片另一个重要人物就是母亲,而母亲这一形象是在女儿的最初旁白中塑造的。她不能理解母亲为什么总是一个人孤单地坐在院子里的长椅上,继而猜测她可能陷入了她父亲、她所有死去的亲人的死亡中无法自拔。影片将人物的想象用现实的手法外化,从母亲的父亲的死亡,连尸体都未找到开始,追溯了一代又一代前人的身世,而每个人最终的结果都是死得很惨,少女天马行空般的幻想将母亲的闷闷不乐归因于一代又一代直系血亲的非正常死亡之上。
但露西尔对父母也有诸多不满,尤其是自己的母亲。影片第一次出现女儿与母亲正面相对的镜头,是露西尔与男生打架后带着污垢与伤痕回到家,母女俩的照面中充满了女儿的顶撞与母亲的不解。所以影片一开始即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解决母女间的敌对与不解。
露西尔眼中的母亲是病态无力、从不言笑。母亲有金黄色的头发,精致的五官,功条却偏病态的身材,脸上的表情总是在沉思、在追忆。露西尔不断地尝试用自己认为对的方法让母亲开心,但她的想法与她是如此格格不入。她一再地发现自己遗传了母亲甚至外婆的性格,却对这种性情同样感到厌烦。在父亲出差的一次停电过程中,她看到了母亲的笑容,忘记了手头的事情,不停地喃喃着,你笑了!在母亲对她的情感没有反应的时候,她采取了极端的方式用工具砸坏了电表,只是为了“好玩”,为了看到母亲的笑。
在好朋友的生日晚会上,她无意中看到了母亲试衣的场景,情不自禁地对母亲片刻展露出的春光动心和惊讶,原来一直病态、惹人生厌的母亲笑起来如此灿烂,身材也如此地充满诱惑力。但母亲对这一切却置若罔闻,使得露西尔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好感再次崩塌。露西尔尤其觉得讨厌的是母亲只关心她自己的胃,而此处的胃具有的隐喻含义则是,作为一个人的食物消化器官,胃承载了人的基本生命所需之物质、能量来源,一旦失去了这个功能,生命所需的物质来源泉就缺乏保障。母亲的生活已经衣食无忧,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并非物质,而是影片渐渐展开的关于情感的的故事——母亲的生命中有着让她挥之不去的缺失。
二、相片与录像带:往事再现与爱情体验
这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普通家庭,妻子、丈夫、女儿,外人眼中的美满家庭,却正是“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各不同”,在母亲的生命中,情感一直处于缺失的状态。如果不是女儿的无意与好奇,也许母亲就会这样郁郁而终。
影片由母亲独坐于花园长椅上的画面正式开始,伴着淡淡的钢琴音乐,如一张漂亮的贺卡,开始了诗意的述说。露西尔一直想不通母亲为什么坐在那里发呆,花园的长椅其实是母亲孤独内心的外在表现,虽然这是一个外人看来再美满不过的家庭,她的丈夫工作努力家庭生活富裕,母亲还是对自己的初恋,一生挚爱的那个男人念念不忘。影片并没有具体交代当年朱丽叶特与雅克分手的原因,而省去了这些具体的原因,则更让人感受到爱情并不是全部,当要面对生活的油盐酱醋时生活完全可能是另一种样子。但是在物质生活中的情感缺乏却令母亲二十年一直闷闷不乐,直至患上重病。记得看到过一幅名为“初恋”的画作,画面上没有少男少女的年轻面庞,也没有象征一切初恋美好的自然风景,有的只是夕阳西下,一个老人孤独地站在一座坟前。初恋并不都是美好的,却是一定让人难忘的。
露西尔在与男孩争斗的过程中无意发现的一张相片让她再次惊讶地看到当年的母亲原来如此美丽迷人,性感又充满了活力,与现在的母亲大相径庭。虽然她一直顶撞母亲,在内心却抑制不住对她的好奇与关心,也就是这样一种极端和反面的方式来表达对母亲的关怀,她成为了母亲青春往事的揭露者。在外婆家母女三代相处的对话中,得知母亲喜欢动物,当年很想成为兽医,却因为种种原因,包括固执的外婆的反对而没有成功,最后也没能嫁给自己最爱的男人。故事在外婆家一盘旧录影带中慢慢揭开,露西尔与好友一起在夏夜草地上观看了母亲与雅克当年一起拍摄的一段短片,里面充满了两人间亲密的爱意与性触。从相片的静观影像到录像带中母亲真实般活动的影像,那个健康、美丽的母亲形象激发了露西尔要找到雅克的决心。
露西尔细心安排了母亲与雅克的见面,但她的最初用意,只是在发现雅克不再年轻不再帅气后,希望以事实告诉母亲,不要再沉浸在过往的回忆中,应该直面现实,走出那个封闭自己的世界。意外的是母亲与雅克竟再次陷入恋情,并在重病的日子中因为雅克的到来与细心照料而焕发出从未有过的生命活力。这是不是应对了杜拉斯《情人》的开头?
“我已经上了年纪,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个男人朝我走过来。他在做了一番自我介绍之后对我说:‘我始终认识您。大家都说您年轻的时候很漂亮,而我是想告诉您,依我看来,您现在比年轻的时候更漂亮,您从前那张少女的面孔远不如今天这副被毁坏的容颜更使我喜欢。’”
母亲与雅克之间的情感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容貌的衰老而改变,却在他们二十年后再次的相遇中重新点燃。从夜晚两人一起观看运动粪便,到玻璃房中的轻曼舞步,他们找回了年轻时的快乐时光。在这个工作平平、相貌平平、已经谢顶的中年男子身上,母亲找到生活的快乐与勇气。母亲的故事,其实不外乎于嫁给了自己并不爱的男人,但那个男人同样也很体帖,工作很努力,对家庭也很负责,可是日常的生活并没有磨灭母亲对初恋情人的挂念。哈代在自己评论《苔丝》的时候说,上帝在造人的时候很残酷,将一个人分成了两半生活在世界上,而当其中一个人为了寻找失去的另一半而苦苦挣扎不停呼唤“在哪儿”时,对应的那一半并不会在适时适地回答一声“在这儿”。母亲的另一半失散在了人海中,直到二十年后在女儿的安排下才得相见。日常生活的秩序和道德似乎受到了挑战,可是在母亲重病之时,女儿的体谅、雅克的关怀使母亲的爱情如此感人至深。在他们懂得何时相见又何时分别的时候,母亲说,我没有遗憾。也许可以说,在尽到了家庭的责任和体尝了挚爱的甜蜜后,她的一生终于完满了。
影片的最后,母亲艰难地从床上爬起寻找露西尔,却一直没有在房间里找到她,在她的行走过程中,画面处于失真状态的亮光之中,这也许是对母亲最终离去的诗意表达。不管如何,开场露西尔的愤怒面容与母亲的孤独身影已经不再,她们最终直抵了彼此内心的深处。
三、如梦似幻的影片风格:臆想的青春与诗意的外化
影片是由露西尔作为主角,不时穿插旁白,构筑起了整部影片的故事情节。因为主人公的年龄特点,影片将她的想象,或称之为青春期的臆想外化,展示了她在用暴力、用固执解决问题背后的温情。母亲的故事是影片的主线,而露西尔的初恋则是另一条线索,正因为对母亲初恋的理解,她也最终接受了那个总喜欢“挑衅”她的男孩,明白了他一切另她厌恶的行为,其实是出于对她的喜爱。正如《情书》中少男少女之间的来往,没有说过多少话,却总是以恶作剧收场,直到多年后才发现,男孩之所以老要捉弄她,正是因为喜欢她。而露西尔内心世界的流露则是通过半真半假的影像来实现,包括她臆想出的理想的“母亲”角色,就是她最喜欢的简·伯金,无论何时只要她遇到麻烦,她都会来到她身边,甚至让父亲还看到了简·伯金,产生了梦幻与现实交织的效果。于是无论是母亲的孤独、在玻璃房与初恋情人深情起舞,及母亲与雅克一起坐在长上中间还有了一头豹子,都表现了母亲不再孤独,生命得以在离去之际终得完美的唯美画面。在这些亦真亦幻的画面中,我也不再刻意去追寻其真实性,而是随着露西尔一起,观看着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童话结局。
一、女儿与母亲:叛逆的青春与生命的缺失
影片由露西尔与一个男生打架时的愤怒开场,象征性地暗示了这是关于一个青春叛逆期少女的成长故事。因为感受到男同学对自己名字的嘲笑她动手和他打了一架,尽管在对方来说这只是是出于对她的好感而呼唤她的名字,但露西尔所能感受到的却是挑衅与嘲笑。在这个阶段,性对于少女来说尚处于懵懂状态,而少男少女间的情感亦处于性别模糊的争斗状态,对爱情是未知的,使露西尔更倾向于亲情与友情。
影片是由露西尔作为主要叙述者展开的,全片都有她的画外旁白。影片另一个重要人物就是母亲,而母亲这一形象是在女儿的最初旁白中塑造的。她不能理解母亲为什么总是一个人孤单地坐在院子里的长椅上,继而猜测她可能陷入了她父亲、她所有死去的亲人的死亡中无法自拔。影片将人物的想象用现实的手法外化,从母亲的父亲的死亡,连尸体都未找到开始,追溯了一代又一代前人的身世,而每个人最终的结果都是死得很惨,少女天马行空般的幻想将母亲的闷闷不乐归因于一代又一代直系血亲的非正常死亡之上。
但露西尔对父母也有诸多不满,尤其是自己的母亲。影片第一次出现女儿与母亲正面相对的镜头,是露西尔与男生打架后带着污垢与伤痕回到家,母女俩的照面中充满了女儿的顶撞与母亲的不解。所以影片一开始即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解决母女间的敌对与不解。
露西尔眼中的母亲是病态无力、从不言笑。母亲有金黄色的头发,精致的五官,功条却偏病态的身材,脸上的表情总是在沉思、在追忆。露西尔不断地尝试用自己认为对的方法让母亲开心,但她的想法与她是如此格格不入。她一再地发现自己遗传了母亲甚至外婆的性格,却对这种性情同样感到厌烦。在父亲出差的一次停电过程中,她看到了母亲的笑容,忘记了手头的事情,不停地喃喃着,你笑了!在母亲对她的情感没有反应的时候,她采取了极端的方式用工具砸坏了电表,只是为了“好玩”,为了看到母亲的笑。
在好朋友的生日晚会上,她无意中看到了母亲试衣的场景,情不自禁地对母亲片刻展露出的春光动心和惊讶,原来一直病态、惹人生厌的母亲笑起来如此灿烂,身材也如此地充满诱惑力。但母亲对这一切却置若罔闻,使得露西尔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好感再次崩塌。露西尔尤其觉得讨厌的是母亲只关心她自己的胃,而此处的胃具有的隐喻含义则是,作为一个人的食物消化器官,胃承载了人的基本生命所需之物质、能量来源,一旦失去了这个功能,生命所需的物质来源泉就缺乏保障。母亲的生活已经衣食无忧,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并非物质,而是影片渐渐展开的关于情感的的故事——母亲的生命中有着让她挥之不去的缺失。
二、相片与录像带:往事再现与爱情体验
这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普通家庭,妻子、丈夫、女儿,外人眼中的美满家庭,却正是“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各不同”,在母亲的生命中,情感一直处于缺失的状态。如果不是女儿的无意与好奇,也许母亲就会这样郁郁而终。
影片由母亲独坐于花园长椅上的画面正式开始,伴着淡淡的钢琴音乐,如一张漂亮的贺卡,开始了诗意的述说。露西尔一直想不通母亲为什么坐在那里发呆,花园的长椅其实是母亲孤独内心的外在表现,虽然这是一个外人看来再美满不过的家庭,她的丈夫工作努力家庭生活富裕,母亲还是对自己的初恋,一生挚爱的那个男人念念不忘。影片并没有具体交代当年朱丽叶特与雅克分手的原因,而省去了这些具体的原因,则更让人感受到爱情并不是全部,当要面对生活的油盐酱醋时生活完全可能是另一种样子。但是在物质生活中的情感缺乏却令母亲二十年一直闷闷不乐,直至患上重病。记得看到过一幅名为“初恋”的画作,画面上没有少男少女的年轻面庞,也没有象征一切初恋美好的自然风景,有的只是夕阳西下,一个老人孤独地站在一座坟前。初恋并不都是美好的,却是一定让人难忘的。
露西尔在与男孩争斗的过程中无意发现的一张相片让她再次惊讶地看到当年的母亲原来如此美丽迷人,性感又充满了活力,与现在的母亲大相径庭。虽然她一直顶撞母亲,在内心却抑制不住对她的好奇与关心,也就是这样一种极端和反面的方式来表达对母亲的关怀,她成为了母亲青春往事的揭露者。在外婆家母女三代相处的对话中,得知母亲喜欢动物,当年很想成为兽医,却因为种种原因,包括固执的外婆的反对而没有成功,最后也没能嫁给自己最爱的男人。故事在外婆家一盘旧录影带中慢慢揭开,露西尔与好友一起在夏夜草地上观看了母亲与雅克当年一起拍摄的一段短片,里面充满了两人间亲密的爱意与性触。从相片的静观影像到录像带中母亲真实般活动的影像,那个健康、美丽的母亲形象激发了露西尔要找到雅克的决心。
露西尔细心安排了母亲与雅克的见面,但她的最初用意,只是在发现雅克不再年轻不再帅气后,希望以事实告诉母亲,不要再沉浸在过往的回忆中,应该直面现实,走出那个封闭自己的世界。意外的是母亲与雅克竟再次陷入恋情,并在重病的日子中因为雅克的到来与细心照料而焕发出从未有过的生命活力。这是不是应对了杜拉斯《情人》的开头?
“我已经上了年纪,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个男人朝我走过来。他在做了一番自我介绍之后对我说:‘我始终认识您。大家都说您年轻的时候很漂亮,而我是想告诉您,依我看来,您现在比年轻的时候更漂亮,您从前那张少女的面孔远不如今天这副被毁坏的容颜更使我喜欢。’”
母亲与雅克之间的情感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容貌的衰老而改变,却在他们二十年后再次的相遇中重新点燃。从夜晚两人一起观看运动粪便,到玻璃房中的轻曼舞步,他们找回了年轻时的快乐时光。在这个工作平平、相貌平平、已经谢顶的中年男子身上,母亲找到生活的快乐与勇气。母亲的故事,其实不外乎于嫁给了自己并不爱的男人,但那个男人同样也很体帖,工作很努力,对家庭也很负责,可是日常的生活并没有磨灭母亲对初恋情人的挂念。哈代在自己评论《苔丝》的时候说,上帝在造人的时候很残酷,将一个人分成了两半生活在世界上,而当其中一个人为了寻找失去的另一半而苦苦挣扎不停呼唤“在哪儿”时,对应的那一半并不会在适时适地回答一声“在这儿”。母亲的另一半失散在了人海中,直到二十年后在女儿的安排下才得相见。日常生活的秩序和道德似乎受到了挑战,可是在母亲重病之时,女儿的体谅、雅克的关怀使母亲的爱情如此感人至深。在他们懂得何时相见又何时分别的时候,母亲说,我没有遗憾。也许可以说,在尽到了家庭的责任和体尝了挚爱的甜蜜后,她的一生终于完满了。
影片的最后,母亲艰难地从床上爬起寻找露西尔,却一直没有在房间里找到她,在她的行走过程中,画面处于失真状态的亮光之中,这也许是对母亲最终离去的诗意表达。不管如何,开场露西尔的愤怒面容与母亲的孤独身影已经不再,她们最终直抵了彼此内心的深处。
三、如梦似幻的影片风格:臆想的青春与诗意的外化
影片是由露西尔作为主角,不时穿插旁白,构筑起了整部影片的故事情节。因为主人公的年龄特点,影片将她的想象,或称之为青春期的臆想外化,展示了她在用暴力、用固执解决问题背后的温情。母亲的故事是影片的主线,而露西尔的初恋则是另一条线索,正因为对母亲初恋的理解,她也最终接受了那个总喜欢“挑衅”她的男孩,明白了他一切另她厌恶的行为,其实是出于对她的喜爱。正如《情书》中少男少女之间的来往,没有说过多少话,却总是以恶作剧收场,直到多年后才发现,男孩之所以老要捉弄她,正是因为喜欢她。而露西尔内心世界的流露则是通过半真半假的影像来实现,包括她臆想出的理想的“母亲”角色,就是她最喜欢的简·伯金,无论何时只要她遇到麻烦,她都会来到她身边,甚至让父亲还看到了简·伯金,产生了梦幻与现实交织的效果。于是无论是母亲的孤独、在玻璃房与初恋情人深情起舞,及母亲与雅克一起坐在长上中间还有了一头豹子,都表现了母亲不再孤独,生命得以在离去之际终得完美的唯美画面。在这些亦真亦幻的画面中,我也不再刻意去追寻其真实性,而是随着露西尔一起,观看着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童话结局。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