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星空,望远镜(一)
我记不起来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星空的,不过对星空着魔大概是初中的时候。对于一个内向略有自闭的孩子来说,星空或许是最好的后花园(说到自闭其实我并不纯粹,这种不纯粹让我一直都活在两个世界的矛盾之中,也导致我成年后背叛了童年的自己——选择了实实在在的世界)。
自从上了中学,课堂唯一让我喜欢的就是可以有大把的时间发呆,因为老师已经不再监控学生的思维。
于是我只需要坐在座位上深情的望着黑板,间或的点点头表示赞同或理解,老师动作慢慢模糊,声音渐渐消失,只剩下透过玻璃窗的温和阳光和在里面欢快跳舞的灰尘……巨大的飞船悬停在教室的窗口,我在老师同学惊讶的注视中走向窗台。我要回去了,回我的星球。我看着张楠楠,该怎样开口呢?你愿意和我一起去么?我带你看美丽的星云……
在这样的状态下很快就能听到下课的铃声,惬意而安全。只是要留心不要张着嘴巴,因为有一次我嘴里突然飞进来一个粉笔头儿,老师依然在那里讲课,就好像不是他干的一样。
学校图书室有一本天文画册,里面有漂亮的彩色天体图片,这本书是我的最爱,我一直续借到我自己有了更丰富的天文书籍才肯还回去。书里面的图片都是大型天文望远镜和宇宙探测器拍的照片,肉眼是看不到这些美丽的天体的。
自从看了这本书以后,只是认识几个星座和行星已经没法满足我了,多想能亲眼看到这些梦幻般的景色啊。那时就想,要是有台天文望远镜该多好啊。
不过这个愿望基本只是一闪而过,因为拥有望远镜对我来说科幻程度要甚于遭遇外星人。长了那么大我连小孩玩的塑料玩具望远镜都没碰过。
或许,或许,或许,我可以自己做一架天文望远镜。
新开的物理、化学和几何课程着实让我很得意,因为同样是上课发呆,这几科成绩却遥遥领先于其它科目。物理、化学课那点粗浅的知识在拿到课本的一周内就已经被我贪婪的吸光,上课的时候只能继续发呆。至于几何,我想不到这东西竟然能作为一门学问,并且还让那些老师的得意爱徒们脑浆告急。
有一次考试后我发现几何分数有问题,一道题没错却给了个不及格,老师给的答复是,这次考题很难,从不学习怎么可能考这么好的成绩,你一定是作弊了。我作弊了?班里最好的成绩是七十几分,我要怎么作弊才能得满分呢?
为什么这几门功课对我来说很轻松呢?因为我的星空需要它们。
作为一名中国的中学生放学回家后的唯一事情就是学习。我也一样,每天是不能早于10点睡觉的。事实上我往往“学习”到更晚一些,因为每天的英语课用来发呆都是很没心情的,所以可以用那个时间补一觉。
我卧室的桌子上面摞满了各科参考书、习题集,纸本卷册,它们说明我是一个伏案苦读的学子。但真正的“案”是桌子正中的大抽屉,里面摆满了我“学习”的东西:
火箭飞船的设计图,望远镜的设计图,这些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发呆的灵感,晚上回来整理研究。还有光学原理的大学教材,天文年历等资料。还有平时收集来的各种透镜,电机,杂七杂八的零件。还有一些小瓶,里面装的各种的化学药品,氯酸钾,硝酸银什么的,它们是每次化学试验课从化学实验室里一点点收集的。氯酸钾是准备为火箭发动机提供氧气的,硝酸银是准备为望远镜反射镜镀银用的。
当我专注于我的“功课”时,耳朵会谨慎的听着房间的门。只要有轻微响动,我就会轻轻直起身子,用前胸静静推上抽屉。这时往往是爸爸或妈妈端着一杯热牛奶,放在正在“苦读”的孩子的身边,看看他正在做的功课,关爱的说,不要熬得太晚了,我们先睡了。
在他们休息后,我会打开窗子,将身体尽量探出窗外,呆呆的凝视我的星空。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星河静静的流淌着。深不可测的黑色天幕里,每一颗晶莹闪烁的星星都有了生命。
天蝎座里有一颗红色的星,它的中国名字叫心宿二,也叫大火,西方名字叫做天蝎座α。它是天蝎的心脏,一颗火红燃烧的心,如果夜足够深,你甚至可以看到注入这颗心脏的一条暗河,里面翻涌着魅惑幽暗的邪恶之泉。
猎户座腰带下的佩剑里镶嵌着一颗宝石,那就是极少的几个肉眼可见的星云之一——蟹状星云。虽说是肉眼可见,但能看到的不过是一个模糊的小斑点,如果在望远镜里就会看到又是一团燃烧的火焰。
还有那金牛座昂星团,那个米粒大的亮斑,其实是很多星星聚集在一起,只要很小的望远镜就可以看到那是一个极其灿烂光明的世界。
上学的路上有一家科学仪器商店。一天,橱窗里摆了一架天文望远镜。天啊,12000元,估计典当了学校也买不起的,不知道它摆在那里干什么用。 我的积蓄有23元,足足攒了一年。这点钱让我羞于路过那个橱窗,因为害怕一旦售货员看穿我的心事,全世界就多了一个笑料。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地球”。
给我几个透镜,我能做成一架望远镜。
可是,物资极度匮乏,在干净的城市里能捡到一跟无主的木棍都很难,别说搞到合适的透镜了。既然我的望远镜注定只能存在于草纸上,那就让我把它画得美伦美幻吧,这样总比只存在于梦里更真实。
中学的课程表里面多了一个很人性的课——自习课。这个课的迷人之处在于,同学们可以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在教室里自由“学习”,班主任老师只是偶尔来巡视一下,而且他巡视的规律很快就被我们掌握了。
同学们“情深谊长”,一年300天挤在一起却永远也倾吐不完彼此的心声。除了少数几个同学在真正的学习——他们占据了成绩排名榜的前十名——大多数同学都前后左右三五一组的亲切座谈着。
我前面的小组正在探讨哈雷慧星的回归,王辉对着他的同桌阐述得口吐莲花,白沫四溅。不过他连九大行星的顺序都说不明白,对哈雷慧星更是解释得一塌糊涂 。
我听不下去了就插了一句:“彗星的尾巴并不是永远朝向后面的,它是被太阳风吹散的物质,所以只是背着太阳的方向,彗星是太阳系里孤单美丽的雪球。”
这个时候我突然感觉到前面不远处一束目光投向我。我寻向望去,是张楠楠,目光接触的瞬间她便转过头继续在她的本子上写东西。我从没见过那样的眼睛,就像深深的夜空,幽不见底。
学校附近一片旧居民区要拆迁,家家沿街摆放着希奇古怪的经年旧物折卖。我在一堆旧书中翻出了一本《青少年天文观测》。
翻开书第一页,“毛主席说:‘坐地日行八万里,顺天遥看一千河’”真是好诗啊!再继续翻,大量的观测数据,天啊!竟然还有天文望远镜制作的详细数据。顿时如获至宝,讨价还价后花了八毛。捧回家一看定价才一毛二分钱,出版年分是1971年,后面还印着轻工业局图书馆的模糊的蓝印章。真是个好年代啊,有这么好的书,又这么便宜,又可以借来不还。
贪婪的读到深夜,心情是那么的激动。轻轻推开窗子,星星们扑面而来,散落到床上、被子上……
带我走吧,带我去你们那里,光明,宁静……
自从上了中学,课堂唯一让我喜欢的就是可以有大把的时间发呆,因为老师已经不再监控学生的思维。
于是我只需要坐在座位上深情的望着黑板,间或的点点头表示赞同或理解,老师动作慢慢模糊,声音渐渐消失,只剩下透过玻璃窗的温和阳光和在里面欢快跳舞的灰尘……巨大的飞船悬停在教室的窗口,我在老师同学惊讶的注视中走向窗台。我要回去了,回我的星球。我看着张楠楠,该怎样开口呢?你愿意和我一起去么?我带你看美丽的星云……
在这样的状态下很快就能听到下课的铃声,惬意而安全。只是要留心不要张着嘴巴,因为有一次我嘴里突然飞进来一个粉笔头儿,老师依然在那里讲课,就好像不是他干的一样。
学校图书室有一本天文画册,里面有漂亮的彩色天体图片,这本书是我的最爱,我一直续借到我自己有了更丰富的天文书籍才肯还回去。书里面的图片都是大型天文望远镜和宇宙探测器拍的照片,肉眼是看不到这些美丽的天体的。
自从看了这本书以后,只是认识几个星座和行星已经没法满足我了,多想能亲眼看到这些梦幻般的景色啊。那时就想,要是有台天文望远镜该多好啊。
不过这个愿望基本只是一闪而过,因为拥有望远镜对我来说科幻程度要甚于遭遇外星人。长了那么大我连小孩玩的塑料玩具望远镜都没碰过。
或许,或许,或许,我可以自己做一架天文望远镜。
新开的物理、化学和几何课程着实让我很得意,因为同样是上课发呆,这几科成绩却遥遥领先于其它科目。物理、化学课那点粗浅的知识在拿到课本的一周内就已经被我贪婪的吸光,上课的时候只能继续发呆。至于几何,我想不到这东西竟然能作为一门学问,并且还让那些老师的得意爱徒们脑浆告急。
有一次考试后我发现几何分数有问题,一道题没错却给了个不及格,老师给的答复是,这次考题很难,从不学习怎么可能考这么好的成绩,你一定是作弊了。我作弊了?班里最好的成绩是七十几分,我要怎么作弊才能得满分呢?
为什么这几门功课对我来说很轻松呢?因为我的星空需要它们。
作为一名中国的中学生放学回家后的唯一事情就是学习。我也一样,每天是不能早于10点睡觉的。事实上我往往“学习”到更晚一些,因为每天的英语课用来发呆都是很没心情的,所以可以用那个时间补一觉。
我卧室的桌子上面摞满了各科参考书、习题集,纸本卷册,它们说明我是一个伏案苦读的学子。但真正的“案”是桌子正中的大抽屉,里面摆满了我“学习”的东西:
火箭飞船的设计图,望远镜的设计图,这些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发呆的灵感,晚上回来整理研究。还有光学原理的大学教材,天文年历等资料。还有平时收集来的各种透镜,电机,杂七杂八的零件。还有一些小瓶,里面装的各种的化学药品,氯酸钾,硝酸银什么的,它们是每次化学试验课从化学实验室里一点点收集的。氯酸钾是准备为火箭发动机提供氧气的,硝酸银是准备为望远镜反射镜镀银用的。
当我专注于我的“功课”时,耳朵会谨慎的听着房间的门。只要有轻微响动,我就会轻轻直起身子,用前胸静静推上抽屉。这时往往是爸爸或妈妈端着一杯热牛奶,放在正在“苦读”的孩子的身边,看看他正在做的功课,关爱的说,不要熬得太晚了,我们先睡了。
在他们休息后,我会打开窗子,将身体尽量探出窗外,呆呆的凝视我的星空。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星河静静的流淌着。深不可测的黑色天幕里,每一颗晶莹闪烁的星星都有了生命。
天蝎座里有一颗红色的星,它的中国名字叫心宿二,也叫大火,西方名字叫做天蝎座α。它是天蝎的心脏,一颗火红燃烧的心,如果夜足够深,你甚至可以看到注入这颗心脏的一条暗河,里面翻涌着魅惑幽暗的邪恶之泉。
猎户座腰带下的佩剑里镶嵌着一颗宝石,那就是极少的几个肉眼可见的星云之一——蟹状星云。虽说是肉眼可见,但能看到的不过是一个模糊的小斑点,如果在望远镜里就会看到又是一团燃烧的火焰。
还有那金牛座昂星团,那个米粒大的亮斑,其实是很多星星聚集在一起,只要很小的望远镜就可以看到那是一个极其灿烂光明的世界。
上学的路上有一家科学仪器商店。一天,橱窗里摆了一架天文望远镜。天啊,12000元,估计典当了学校也买不起的,不知道它摆在那里干什么用。 我的积蓄有23元,足足攒了一年。这点钱让我羞于路过那个橱窗,因为害怕一旦售货员看穿我的心事,全世界就多了一个笑料。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地球”。
给我几个透镜,我能做成一架望远镜。
可是,物资极度匮乏,在干净的城市里能捡到一跟无主的木棍都很难,别说搞到合适的透镜了。既然我的望远镜注定只能存在于草纸上,那就让我把它画得美伦美幻吧,这样总比只存在于梦里更真实。
中学的课程表里面多了一个很人性的课——自习课。这个课的迷人之处在于,同学们可以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在教室里自由“学习”,班主任老师只是偶尔来巡视一下,而且他巡视的规律很快就被我们掌握了。
同学们“情深谊长”,一年300天挤在一起却永远也倾吐不完彼此的心声。除了少数几个同学在真正的学习——他们占据了成绩排名榜的前十名——大多数同学都前后左右三五一组的亲切座谈着。
我前面的小组正在探讨哈雷慧星的回归,王辉对着他的同桌阐述得口吐莲花,白沫四溅。不过他连九大行星的顺序都说不明白,对哈雷慧星更是解释得一塌糊涂 。
我听不下去了就插了一句:“彗星的尾巴并不是永远朝向后面的,它是被太阳风吹散的物质,所以只是背着太阳的方向,彗星是太阳系里孤单美丽的雪球。”
这个时候我突然感觉到前面不远处一束目光投向我。我寻向望去,是张楠楠,目光接触的瞬间她便转过头继续在她的本子上写东西。我从没见过那样的眼睛,就像深深的夜空,幽不见底。
学校附近一片旧居民区要拆迁,家家沿街摆放着希奇古怪的经年旧物折卖。我在一堆旧书中翻出了一本《青少年天文观测》。
翻开书第一页,“毛主席说:‘坐地日行八万里,顺天遥看一千河’”真是好诗啊!再继续翻,大量的观测数据,天啊!竟然还有天文望远镜制作的详细数据。顿时如获至宝,讨价还价后花了八毛。捧回家一看定价才一毛二分钱,出版年分是1971年,后面还印着轻工业局图书馆的模糊的蓝印章。真是个好年代啊,有这么好的书,又这么便宜,又可以借来不还。
贪婪的读到深夜,心情是那么的激动。轻轻推开窗子,星星们扑面而来,散落到床上、被子上……
带我走吧,带我去你们那里,光明,宁静……
-
夜航西飞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24 12:4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