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巴亚,永远有一只鼓为你留
![]() |
桑巴亚北京是目前中国唯一的桑巴打击乐团,将巴西舞蹈与歌曲融入到桑巴节奏之中,为观众带来充满南美韵律的演出,并定期举办桑巴打击乐工作坊,向初学者或有经验的乐手介绍桑巴的《文》化背景、演奏技巧及歌曲。桑巴亚最早由美国音乐家Jimmy Biala和李宝衍(Leon Lee)联合创立于美国旧金山,名字是“桑巴”和“亚洲”两个单词组成,同时也代表两种《文》化的交融。2006年桑巴亚来到北京,到如今已从15人的小团队发展成为拥有上百名成员的桑巴乐团,汇集了一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业余音乐爱好者,参加过300余场演出活动。2008年,桑巴亚北京成为第一支在巴西萨尔瓦多嘉年华受邀请表演的非巴西桑巴乐团。曾与崔健、杭盖、宠物同谋等音乐家合作,并期待未来尝试更多可能,以开放心态促进桑巴音乐在中国的发展。
由于采访当天下午桑巴亚北京要在798参加INTRO电子音乐节的演出,加之成员较多,具体采访时间几经波折终于确定。星期六晚上九点,在鼓楼东大街的Alba Café,我终于见到了桑巴亚北京的几位成员,其中包括乐团“灵魂人物”小勇、乐团“最辣的妞”Fiona、最酷的鼓手吴彤,以及已加入桑巴亚两年仍高调声称“至今不会打鼓”的赵思潇。
桑巴,唤醒身体里沉睡的节奏
坐在我面前的这位江湖人称小勇的桑巴亚北京“灵魂人物”,瘦高、寸头、表情安静、穿白衬衫、目测年龄30上下,堪称清爽之中透着点儿酷劲儿的帅哥一枚,他是位有着十余年鼓龄的专业鼓手,现任桑巴亚北京的艺术总监、老师、领队,参加并指挥了桑巴亚北京几乎所有的商业、艺术性演出以及电视表演。另外,“小勇”这个名字还会出现在桑巴亚北京的官网、博客以及豆瓣小组等所有网络上公布的问路电话前面。据说,他还被许多桑巴亚成员称为“勇叔”、甚至“小勇爸爸”!事实上,小勇从2005年开始跟随Jimmy Biala和Jorge Alabe学习桑巴打击乐,可谓是桑巴亚北京鼻祖Jimmy的入室大弟子,也是桑巴亚北京的开“团”元勋之一。在2010年Jimmy老师回国之前,小勇一直扮演的角色就是“大师兄”,只管领鼓和带师弟师妹们学习,但Jimmy老师一回国,就相当于师傅退隐江湖,大师兄便要一肩挑起整个团队里里外外、上上下下所有的事,从内部的经营管理到对外的宣传联络,不光要教人打鼓、自己做鼓,连成员的生活甚至情绪都得操心,成了桑巴亚名副其实的“灵魂”。可是,就是这位不得已而“长兄为父”的“小勇爸爸”,曾经可是前卫摇滚乐队“美好药店”的拧巴鼓手(乐队成员还有张玮玮、郭龙、小河等)。从摇滚到桑巴,小勇说他找到了真正的快乐。几年的桑巴表演和教学经历,小勇老师和几位老成员对桑巴也有着各自的理解。
![]() |
桑巴亚北京灵魂人物 小勇 |
《文》:你以前是个摇滚乐的鼓手,为什么后来会选择桑巴打击乐呢?
小勇:退出“美好药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不够快乐。不是说在乐队里人与人之间不快乐,通过摇滚乐可以释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那时觉得很过瘾,但是释放久了它反而吞噬我了,所以是摇滚乐让我觉得不快乐,再加上生活方面的一些其他因素,我就退出了。如果我没有接触过桑巴,可能一直做摇滚也不会觉得痛苦,但是我有了对比。第一次打完桑巴,我才发现原来我可以这么快乐,那种释放很舒服。以前做的摇滚乐比较实验,那时的理念就是几乎不想让听众舒服,后来想想那样其实挺病态的,尽管它好不好并不是我可以界定的,但我只知道那不是我喜欢的。我现在只想做舒服的、带给别人快乐的东西。
《文》:桑巴亚北京就可以给人这样的快乐?
小勇:我相信是的。桑巴亚是个挺特殊的团体,是公益性的,人们是觉得好玩、开心才加入,这儿没有工作上的糟心事儿,也没有社交方面的压力,也许一开始就是大家一起打鼓,也没太多交流,时间长了就慢慢融合在一起了,我觉得能来、并且能留下来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向往美好、内心纯洁。
《文》:具体来说,桑巴可以带给人怎样的快乐?
小勇:比如桑巴能锻炼人四肢的协调性、律动性,桑巴本身就是借助打击乐来体现身体的节奏感,桑巴里鼓和舞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巴西所谓的桑巴大师,必须要会打鼓、会唱歌、会跳舞,而且你还要会几百首甚至几千首曲子。
《文》:那你唱歌和跳舞怎么样?
小勇:其实我一度羞于释放自己的肢体,以前做乐队时候,那些有很强的律动的乐队会让我觉得特别傻,我那时的风格就是特别冷特别、酷的那种。这可能是思维方式的问题。中国人绝大多比较含蓄,羞于表达自己的肢体语言,习惯于内敛、克制自己。而桑巴让我慢慢打开了自己。我发现大部分人的音乐和节奏是在头脑里的,这样节奏会随着心情、思维方式、反应快慢等因素发生变化,是不可靠的。节奏应该在身体里,肌肉的记忆才是最稳定的,这样的节奏才流畅。
《文》:桑巴可以让节奏回到身体里?
小勇:对。我们在课堂上常说一个词:身心结合。就是放松。真正放松时才能更深的体会到桑巴给来的快乐,这种身心结合的放松需要一步步的练习,从身体的放松到精神的放松、再到气息的放松,内在的放松是要自己去观察和体会的。另外,一般情况下人都是一心不可二用,而打桑巴能让大脑同时处理多个工作,比如动身体、击打,还要去倾听,让人既要跳出来、用另外一个意识观察自己,又要把这些统一在一起。
F:所以说打鼓也对专注力也是很好的训练,那期间的压力、速度要求你必须不能跑神。专心打鼓两个小时会像打坐一样有放空的感觉,是一种深度休息。
赵思潇:打鼓也是个修炼的过程,能悟出好多人生哲理。
《文》:对打鼓感兴趣、但是没有基础的人可以加入你们么?内向的人可以打鼓么?
小勇:桑巴亚就是要不会打鼓的人,只要感兴趣,任何人都能从中获得快乐。外向的人能获得激情的快乐,内向的人可能会获得坚持的快乐……每个人都不一样,这个平台特别好,他可以帮助任何人,尤其是节奏,这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只不过由于后天环境的各种影响而沉睡了,桑巴能把人身体里的节奏唤醒,找回生命中的一些缺失,可以使人生活得更平衡、更舒服些。
《文》:能否具体说说哪位成员加入桑巴亚前后变化特别大的例子?
小勇:比如吴彤,她加入桑巴亚一连几年都是来了就打鼓打完就走人,完全不和人交流,也从没见她笑过,我和Jimmy老师都摸不清她什么路数,可是大概一年多以前,有一次她突然笑了,我们都震惊了,但我记得那是我听过最好听的笑声,真正像银铃般的笑声。后来她慢慢和大家有了一些交流,开朗了一些。还有鼓队的另外一个老师,王超,本职工作是《第一财经》的记者,他特别热爱桑巴,不停的练习打鼓,很快就可以给跟他同时开始学习的人当老师了,他是进步最快的成员。
![]() |
人人都爱桑巴亚
被问及那次“惊人”的笑是怎么发生的,吴彤回答说“记不清了,大概是因为一个冷笑话”,可见那之后即便她变开朗了些,仍是“酷”性难移。据说她的工作也挺酷——橱窗设计陈列师、赛车网站艺术总监。桑巴亚北京的成员除了小勇之外都有自己的工作,果然是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有民航局负责国际检排的后备空姐,有拿过中国工业设计大奖的平面设计师,有以色列大使馆的《文》化专员,有来自日本的小学老师,有摄影师,有企业家,也有成立乐队做专业鼓手的,还有一位常年穿梭于亚欧大陆的国际导游,只要在北京就会来桑巴亚打鼓。对桑巴亚的同伴们各有所“酷”的工作如数家珍的“辣妞”FIONA是中国唯一一位女电影灯光师,现在是尤仑斯艺术中心的总经理助理,她说桑巴亚最有魅力的地方就在于“最有魅力的地方就是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人生,错综复杂的人生轨迹都在桑巴亚这儿产生了交点。”
《文》:加入桑巴亚之后你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Fiona:我以前有舞台恐惧症,上台不能唱歌,只有喝多了或者心情郁闷的时候才会上去唱。
来了桑巴亚以后我发现其实没有什么不可以的,普通人也可以有明星范儿,普通人也可以当鼓手,普通人也可以舞台上扭起来。
《文》:印象最深的一次演出是什么情形?
Fiona:有一次我们在MAO演出,那时我加入鼓队还没有多久,Jimmy老师就让我上台了,而且打的还是一个特别难的节奏,还有一个动作编排,我给走错了——大家都没走的时候我就先走出去了,Jimmy老师狂吹哨想阻止我,然后我发现,咦?!底下的观众还挺high的,好像没发现我走错了,那一刻我心中那种固有的束缚一下子被打碎了,那种释放的快乐,真的像是出大招之前爆豆的状态,那天演的特别high。那次我彻底的体会到了,你上台要带给大家的就是那种激情,形式反倒不那么重要。拘束可能是由于对自我形象的顾忌和自信心的不足,只要忘掉自我、不去管什么自信,只管尽情表演,和观众的情绪融为一体,会更high。
赵思潇:对!我在打鼓的时候也发现,忘掉自己才是桑巴!
《文》:你们会去桑巴的故乡——巴西学习么?有没有想过去巴西定居?
吴:北京挺好的。
赵:我不敢坐飞机……当然我们俩不代表桑巴亚集体哈。
勇:2008年应当地州长的邀请,我们大约五六个人去巴西萨尔瓦多参加过狂欢节演出,我很喜欢那里。几百人同时上街边走边打鼓、跳舞,彻夜狂欢,那种原始的力量特别震撼,令人窒息。我很喜欢萨尔瓦多五颜六色的房子,可能因为我是色盲(笑),当地人民简单纯洁的眼神也特别打动我,我喜欢那里的气候甚至空气,当时真的想过在那里生活。但是那里穷人太多,治安很差,我到那儿的第二天就被抢了(笑)。当地人民都找不到工作,何况外国人。后来我就没那么想去巴西定居了。我现在更想在北京以桑巴为一个平台,带给大家快乐和一种放松生活的方式,能感觉到人与人之间的爱和关怀。而且如果想学点东西或是去感受桑巴的氛围有个更好地方,就是美国的巴西营,那里聚集了几乎所有风格的大师,在那能学到的东西比在巴西还要多。
![]() |
桑巴亚五岁了!
桑巴亚北京为成员提供鼓,接受采访的几个姑娘都说人找鼓的过程非常的神奇,有种一期一会的感觉,每个人都有一只最适合自己的鼓。桑巴亚北京总共有近70只大小不等的鼓,其中有一半是小勇自己亲手做的,包括曾经为打工子弟小学的孩子们专门做的小鼓。这么多鼓的存放就是个问题,加之打鼓产生的巨大声响,排练场所也不好找,所以桑巴亚成立五年来,曾经多次搬家,多少会对乐团造成物质和精神上的损耗。到了2010年Jimmy回国,精神领袖的离开对整个桑巴亚几乎是个致命打击,又再次遭遇搬家,在此期间流失了很多成员,甚至一度每人参加活动,好在小勇临危受命,经过几个月的波动,桑巴亚终于以合作的形式落户尤仑斯,并且新成员吸纳和演出等方面都进入良性运作状态。不太高的成员学费和演出费已够维持乐团的正常运营,用小勇的话说就是可以“可以保持平衡”。
《文》:今年桑巴亚北京成立就五年了,有什么纪念活动?
赵思潇:6月11号我们在MAO有一个五周年的念演出。
《文》:那么五年之后,你希望桑巴亚北京是怎样的?
小勇:下一个五年,我希望在中国的一些一线大城市都有我们桑巴亚,有更多的老师、有更多快乐的人。
《文》:用一个词来形容桑巴亚北京
F Fiona:一窝仓鼠,毛茸茸的,在乱窜
吴彤:充满爱的……
小勇:家庭
赵思潇:多元
Fiona:桑巴亚会让你对别人很善良。一般人可能对不搭嘎的人就不理,但是不搭嘎的人也可以共同去喜欢一个东西。
《文》:代表桑巴亚说一句最想和每次演出围观你们的观众说的一句话?
赵思潇:我们每次演出后都会说“桑巴亚永远有一只鼓为你留”,这句话我每次听到都很感动。
花絮:
八卦:小勇和Fiona去年结婚啦!目前桑巴亚还有一对儿即将结婚的。另有三个下一代正在孕育中。
爆料:1、有一次小勇说“演出都叫上自己的朋友来捧场啊”,有人回“朋友都在桑巴亚”……
2、记者问三位姑娘“你们什么时候能当上老师啊?”
姑娘们理直气壮的回答:“我们才不当老师呢,太操心,都留给小勇老师一个人去操心吧!”
-
Peggy-小宇宙-*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2-26 13: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