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遥远的年代——法国化学家拉瓦锡
从20岁开始直到死去每天早晚记录天气状况,从未间断;
曾因研究节食对健康的影响,而一度仅靠牛奶生活;
试图从水中蒸馏出泥土,守候了100天使水温正好低于沸点的实验,结果只证明了长久持续的沸腾将会使玻璃融化;
为探索“城市街道照明最佳方案”,解决巴黎夜间犯罪问题,在黑暗的屋内蛰伏了整整6个星期……
这位不苟言笑、一身呆气的化学家拉瓦锡,注定要成为现代化学的创始人之一。
他那身为知名辩护律师的父亲本想让儿子继承自己的衣钵,但即使在法律学校读书的时候,拉瓦锡还是抽时间去听化学和物理学课,听得越多就越意识到他找对了职业。
拉瓦锡明白,仅仅从事这项职业是远远不够的。法国的科学家必须同时是科学院的院士,科学院除了能够为他带来声誉,还有望从中获得薪金,虽然自己的成绩仅限于街灯方案比赛金奖和一篇分析石膏的文章,但并没有阻止他1766年对于科学院院士职位的竞争。这一次拉瓦锡失败了,但他在1768年得偿所愿。
除此之外,他还就任火药专员一职,在大农场拥有获利颇丰的股份。
如果说对自身职业的规划是既定方案,1771年的包办婚姻则有点儿出乎意料,他没有想到自己将要娶的人,竟是自己在大农场合作伙伴的女儿,即便如此,他还是非常高兴。因为新娘玛莉.安娜.波尔泽尽管不满14岁,却也楚楚动人,尤其是她立即就对他的工作产生了兴趣,更使得拉瓦锡大喜过望。
她先是成为了他的学生,后来又当了他的工作伙伴。
这幅油画描绘的是拉瓦锡与他的夫人玛莉,作者是法国新古典主义绘画代表之一的Jacques Louis David。由于拉瓦锡曾经当过收税员,在恐怖统治的极端时期被捕并处决。
每天早晨6点到8点,拉瓦锡在实验室工作;
其余时间被用来分别处理火药专员的事物、管理税收方面的投资和完成科学院交办的工作;
直到晚上7点,他又变成了一位科学家。他会用一种与干了一整天工作很不相符的轻盈步伐登上阁楼,再度花上3个小时,在堆满成百上千的烧杯瓶罐和各种仪器的实验室里埋头工作。
拉瓦锡的大多数日子都是同前天一样,从实验室开始,在实验室结束。唯独周六这个“幸福的日子”,除了吃饭时间之外,这位科学家可以和经过挑选的一组学生一起,整日埋头于一个接一个的实验之中。
玛莉经常和他们一起忙碌,所坐的椅子几乎被她的波纹绸裙盖住,脑袋一边点动,一边快速记下实验步骤和结果。有时候她的笔记上还画有设备的草图和正在工作的科学家们的素描。
对拉瓦锡来说,每一个实验即是在精确度方面的练习,又是一次对真理的追求过程。的确,他强调计量必须准确这一点本身,就是对化学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化学不再仅仅是一门定性的科学,也变成了定量的科学。
更值得一提的是,正是通过像他们这样的人们的双手,化学才最终摆脱了亚里士多德有史以来的火、水、土、空气四要素理论的影响,在一个仍然要通过学习才能接受牛顿学说的世界中确立了自身地位。
事实上,拉瓦锡多年来一直都在对燃烧的性质和空气的成分进行集中的调查研究。
他总是在问自己这样的问题:当物体烧过之后,为什么燃烧的生成物比原来的材料要重呢?燃烧本身的性质怎么就会把物质毁灭了呢?
正如德国物理学家乔治.斯塔尔所认为的那样,如果所有的物质都含有在燃烧过程中游离出来的隐形物质燃素的话,为什么生成物不比作用物轻呢?
最让人迷惑不解的是,为什么这么多有声望的科学家都接受这样一种本身似乎就有负重量的理论呢?
拉瓦锡虽然还没有找到答案,但他已意识到答案的重大意义,“这个目标的重要意义,看来是要导致一场物理学和化学上的革命。”
玛莉.安娜.拉瓦锡从来都不怀疑他的丈夫会一鸣惊人。麻烦就在于,他并非是独自一人在干。瑞典的卡尔.威尔海姆.斯基尔、英国的约瑟夫.普利斯特雷、法国的皮埃尔.巴扬以及其他许多人都在渴望成为第一个证明燃素是否存在的人,从而以此为突破口,在科学史上赢得一席之地。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当丈夫在1755年最终证明燃素不存在的时候,玛莉流下了欣慰的眼泪。
让助手戴上面罩呼吸,将“循环空气”导入分析罐,拉瓦锡用这种方法研究呼吸。玛莉.安娜.拉瓦锡在实验期间做笔记。经过几年类似的调查研究,拉瓦锡推断出,呼吸就是一种形式的燃烧,将氧气变成二氧化碳。
拉瓦锡的学说实际上是多种相互竞争理论的综合体,与普利斯特雷的“缺乏燃素的空气说”非常接近。因此能够听见他的那位英国对手在英吉利海峡对岸大叫拉瓦锡违例犯规。
拉瓦锡对对方的宣称付之一笑,“朋友,你知道惊起兔子的人并不总能逮住它。”
18世纪末期的法国政治风云变幻,拉瓦锡的良知使他并不处罚违反税收法的人,1786年,他还亲自主持,将由其令人恶心、只对犹太人征收的所谓“偶蹄税”予以废除。
但不幸的是,人们只记得他曾前后两次增加在大农场的份额、以及他代表农场所做的那些不那么高尚的事。未来10年的革命者们将会磨快断头台的刀锋,使他最终“免受年迈之苦”。
不过一时间,科学仍然在很好地为拉瓦锡服务,“科学就是社会发展的引擎”——这类问题经常是拉瓦锡寓所客厅交谈的话题。
就在那个地方,在一楼设施豪华的接待室里,欧洲最著名的科学家们——连本杰明.富兰克林都在其中——每周两次集合在一起,交换看法,对照实验评价理论,宣读最新的论文。
主持所有热烈讨论的人就是大受欢迎的玛莉.安娜.拉瓦锡,有时她也加入交谈。她在场,既有必要也当之无愧。用一位崇拜她的客人的话来说,她是“一个非常聪明勤奋的化学家”。
拉瓦锡这位据说具有“哲学头脑”的美貌夫人实在是魅力非凡,所以很容易让人为之倾倒。1776年的第一次见面,就让经济学家杜邦发现自己很快爱上了她,直到1781年,他才和这位化学家的妻子成了情人。
这种关系是长久的,玛莉并不想结束她的婚姻。事实上在她这个阶层也没有必要离婚,因为婚外情是一种被社会认可的离婚替代行为。而且她同忙于工作的丈夫依然是朋友和相互重视的伙伴。
对拉瓦锡来说,作为一名启蒙运动成员,对孟德斯鸠的名言恐怕非常熟悉:“丈夫如果想独占自己的妻子,那他就会被看做是一个公众幸福的捣乱分子,一个竟然想排斥他人、独享阳光的傻瓜。”
当拉瓦锡发表他堪称“新化学”全部内容要略的《化学基础轮》的时候,革命风云已经开始在巴黎的大街小巷盘旋起来。
1789年7月14日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节选自《During the Age of Reason , France》
曾因研究节食对健康的影响,而一度仅靠牛奶生活;
试图从水中蒸馏出泥土,守候了100天使水温正好低于沸点的实验,结果只证明了长久持续的沸腾将会使玻璃融化;
为探索“城市街道照明最佳方案”,解决巴黎夜间犯罪问题,在黑暗的屋内蛰伏了整整6个星期……
这位不苟言笑、一身呆气的化学家拉瓦锡,注定要成为现代化学的创始人之一。
他那身为知名辩护律师的父亲本想让儿子继承自己的衣钵,但即使在法律学校读书的时候,拉瓦锡还是抽时间去听化学和物理学课,听得越多就越意识到他找对了职业。
拉瓦锡明白,仅仅从事这项职业是远远不够的。法国的科学家必须同时是科学院的院士,科学院除了能够为他带来声誉,还有望从中获得薪金,虽然自己的成绩仅限于街灯方案比赛金奖和一篇分析石膏的文章,但并没有阻止他1766年对于科学院院士职位的竞争。这一次拉瓦锡失败了,但他在1768年得偿所愿。
除此之外,他还就任火药专员一职,在大农场拥有获利颇丰的股份。
如果说对自身职业的规划是既定方案,1771年的包办婚姻则有点儿出乎意料,他没有想到自己将要娶的人,竟是自己在大农场合作伙伴的女儿,即便如此,他还是非常高兴。因为新娘玛莉.安娜.波尔泽尽管不满14岁,却也楚楚动人,尤其是她立即就对他的工作产生了兴趣,更使得拉瓦锡大喜过望。
她先是成为了他的学生,后来又当了他的工作伙伴。
![]() |
这幅油画描绘的是拉瓦锡与他的夫人玛莉,作者是法国新古典主义绘画代表之一的Jacques Louis David。由于拉瓦锡曾经当过收税员,在恐怖统治的极端时期被捕并处决。
每天早晨6点到8点,拉瓦锡在实验室工作;
其余时间被用来分别处理火药专员的事物、管理税收方面的投资和完成科学院交办的工作;
直到晚上7点,他又变成了一位科学家。他会用一种与干了一整天工作很不相符的轻盈步伐登上阁楼,再度花上3个小时,在堆满成百上千的烧杯瓶罐和各种仪器的实验室里埋头工作。
拉瓦锡的大多数日子都是同前天一样,从实验室开始,在实验室结束。唯独周六这个“幸福的日子”,除了吃饭时间之外,这位科学家可以和经过挑选的一组学生一起,整日埋头于一个接一个的实验之中。
玛莉经常和他们一起忙碌,所坐的椅子几乎被她的波纹绸裙盖住,脑袋一边点动,一边快速记下实验步骤和结果。有时候她的笔记上还画有设备的草图和正在工作的科学家们的素描。
对拉瓦锡来说,每一个实验即是在精确度方面的练习,又是一次对真理的追求过程。的确,他强调计量必须准确这一点本身,就是对化学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化学不再仅仅是一门定性的科学,也变成了定量的科学。
更值得一提的是,正是通过像他们这样的人们的双手,化学才最终摆脱了亚里士多德有史以来的火、水、土、空气四要素理论的影响,在一个仍然要通过学习才能接受牛顿学说的世界中确立了自身地位。
![]() |
事实上,拉瓦锡多年来一直都在对燃烧的性质和空气的成分进行集中的调查研究。
他总是在问自己这样的问题:当物体烧过之后,为什么燃烧的生成物比原来的材料要重呢?燃烧本身的性质怎么就会把物质毁灭了呢?
正如德国物理学家乔治.斯塔尔所认为的那样,如果所有的物质都含有在燃烧过程中游离出来的隐形物质燃素的话,为什么生成物不比作用物轻呢?
最让人迷惑不解的是,为什么这么多有声望的科学家都接受这样一种本身似乎就有负重量的理论呢?
拉瓦锡虽然还没有找到答案,但他已意识到答案的重大意义,“这个目标的重要意义,看来是要导致一场物理学和化学上的革命。”
玛莉.安娜.拉瓦锡从来都不怀疑他的丈夫会一鸣惊人。麻烦就在于,他并非是独自一人在干。瑞典的卡尔.威尔海姆.斯基尔、英国的约瑟夫.普利斯特雷、法国的皮埃尔.巴扬以及其他许多人都在渴望成为第一个证明燃素是否存在的人,从而以此为突破口,在科学史上赢得一席之地。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当丈夫在1755年最终证明燃素不存在的时候,玛莉流下了欣慰的眼泪。
![]() |
让助手戴上面罩呼吸,将“循环空气”导入分析罐,拉瓦锡用这种方法研究呼吸。玛莉.安娜.拉瓦锡在实验期间做笔记。经过几年类似的调查研究,拉瓦锡推断出,呼吸就是一种形式的燃烧,将氧气变成二氧化碳。
拉瓦锡的学说实际上是多种相互竞争理论的综合体,与普利斯特雷的“缺乏燃素的空气说”非常接近。因此能够听见他的那位英国对手在英吉利海峡对岸大叫拉瓦锡违例犯规。
拉瓦锡对对方的宣称付之一笑,“朋友,你知道惊起兔子的人并不总能逮住它。”
18世纪末期的法国政治风云变幻,拉瓦锡的良知使他并不处罚违反税收法的人,1786年,他还亲自主持,将由其令人恶心、只对犹太人征收的所谓“偶蹄税”予以废除。
但不幸的是,人们只记得他曾前后两次增加在大农场的份额、以及他代表农场所做的那些不那么高尚的事。未来10年的革命者们将会磨快断头台的刀锋,使他最终“免受年迈之苦”。
不过一时间,科学仍然在很好地为拉瓦锡服务,“科学就是社会发展的引擎”——这类问题经常是拉瓦锡寓所客厅交谈的话题。
就在那个地方,在一楼设施豪华的接待室里,欧洲最著名的科学家们——连本杰明.富兰克林都在其中——每周两次集合在一起,交换看法,对照实验评价理论,宣读最新的论文。
主持所有热烈讨论的人就是大受欢迎的玛莉.安娜.拉瓦锡,有时她也加入交谈。她在场,既有必要也当之无愧。用一位崇拜她的客人的话来说,她是“一个非常聪明勤奋的化学家”。
拉瓦锡这位据说具有“哲学头脑”的美貌夫人实在是魅力非凡,所以很容易让人为之倾倒。1776年的第一次见面,就让经济学家杜邦发现自己很快爱上了她,直到1781年,他才和这位化学家的妻子成了情人。
这种关系是长久的,玛莉并不想结束她的婚姻。事实上在她这个阶层也没有必要离婚,因为婚外情是一种被社会认可的离婚替代行为。而且她同忙于工作的丈夫依然是朋友和相互重视的伙伴。
对拉瓦锡来说,作为一名启蒙运动成员,对孟德斯鸠的名言恐怕非常熟悉:“丈夫如果想独占自己的妻子,那他就会被看做是一个公众幸福的捣乱分子,一个竟然想排斥他人、独享阳光的傻瓜。”
当拉瓦锡发表他堪称“新化学”全部内容要略的《化学基础轮》的时候,革命风云已经开始在巴黎的大街小巷盘旋起来。
1789年7月14日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节选自《During the Age of Reason , 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