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小记1
日志都是逼出来的,事实证明。
不得不说很惭愧,好像是上大学以来第一次写读书小结,但是,居然是针对一本我只读了四分之一的书。惭愧惭愧。
书是《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美国人庞德写的。据说是社会法学的代表性著作。
最大的感觉就是文章比较艰涩,当然这和笔者的法学基础几乎为零有很大关系。读的时候仍然很难找到继续看下去的动力。这让我想起了郑渊洁说过的“五分钟决定论”:凡是看书看了5分钟还看不下去的,就不要再看了。当然这话有点绝对,可是到现在我还是觉得挺有道理的。
虽然书只读了四分之一,但是感受还是要写的。读一点是一点,写一点是一点。
第一个引起我兴趣的论述是庞德关于文明的话。庞德说文明有两个方面相互依赖而成,一个是外在的物质自然界的控制,一个是内在的人类本性的控制。并且他论述两者的关系为:“如果不是由于人们所已达到的对内在本性的控制,他们就难以征服外在的自然界。”
具体论证则是人们若相互毫无信任,自己人把自己人打个半死,怎么去征服自然界呢?
感觉此种说法非常新鲜,虽然看过不少文明的定义,但以前从未从法学角度审视过文明,而庞德以“社会控制”的视角给出对文明的理解,的确颇有新意。笔者在此不展开详细论述了,由大家自己再思考吧。
庞德还给出了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道德、宗教、法律。易于理解,亦不详述。
第二个值得争论的地方是有一句话的表述问题,不知是翻译的问题还是庞德自己表述不清:“即使道德教养可以通过教育来达到的话,学校教育也不能与道德教养等量齐观。”笔者揣测庞德的意思是说学校教育不能够替代教育这个整体概念。但他为何说学校教育不能和道德教养等量齐观呢?当然不能等量齐观了。。。。
第三个颇有收获的地方在于庞德的一句短语:“唯心主义导致专制政治。”经过讨论终于学习到了原来西方学界认为专制主义的起源在于柏拉图的理念论和哲人王思想。其主要逻辑线索是:由于完美的理念世界的存在,由于近乎完美的哲人王的存在,我们须将绝对权力交付于哲人王,由其来治理国家。笔者认为柏拉图提出此种理论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历史背景在于其遭遇,自苏格拉底被雅典民主处死,“苏系学者”就对雅典民主不太感冒,而在柏拉图的政治主张中更明确的体现出来。
人们总是追求美好的事物,而对于现实的失落又总是让我们寄希望于那些看上去很美的事物和人。这追求总是美好的。但在这希望的土地上,居然能够长出极权主义的恶种,大家想想吧。
不得不说很惭愧,好像是上大学以来第一次写读书小结,但是,居然是针对一本我只读了四分之一的书。惭愧惭愧。
书是《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美国人庞德写的。据说是社会法学的代表性著作。
最大的感觉就是文章比较艰涩,当然这和笔者的法学基础几乎为零有很大关系。读的时候仍然很难找到继续看下去的动力。这让我想起了郑渊洁说过的“五分钟决定论”:凡是看书看了5分钟还看不下去的,就不要再看了。当然这话有点绝对,可是到现在我还是觉得挺有道理的。
虽然书只读了四分之一,但是感受还是要写的。读一点是一点,写一点是一点。
第一个引起我兴趣的论述是庞德关于文明的话。庞德说文明有两个方面相互依赖而成,一个是外在的物质自然界的控制,一个是内在的人类本性的控制。并且他论述两者的关系为:“如果不是由于人们所已达到的对内在本性的控制,他们就难以征服外在的自然界。”
具体论证则是人们若相互毫无信任,自己人把自己人打个半死,怎么去征服自然界呢?
感觉此种说法非常新鲜,虽然看过不少文明的定义,但以前从未从法学角度审视过文明,而庞德以“社会控制”的视角给出对文明的理解,的确颇有新意。笔者在此不展开详细论述了,由大家自己再思考吧。
庞德还给出了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道德、宗教、法律。易于理解,亦不详述。
第二个值得争论的地方是有一句话的表述问题,不知是翻译的问题还是庞德自己表述不清:“即使道德教养可以通过教育来达到的话,学校教育也不能与道德教养等量齐观。”笔者揣测庞德的意思是说学校教育不能够替代教育这个整体概念。但他为何说学校教育不能和道德教养等量齐观呢?当然不能等量齐观了。。。。
第三个颇有收获的地方在于庞德的一句短语:“唯心主义导致专制政治。”经过讨论终于学习到了原来西方学界认为专制主义的起源在于柏拉图的理念论和哲人王思想。其主要逻辑线索是:由于完美的理念世界的存在,由于近乎完美的哲人王的存在,我们须将绝对权力交付于哲人王,由其来治理国家。笔者认为柏拉图提出此种理论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历史背景在于其遭遇,自苏格拉底被雅典民主处死,“苏系学者”就对雅典民主不太感冒,而在柏拉图的政治主张中更明确的体现出来。
人们总是追求美好的事物,而对于现实的失落又总是让我们寄希望于那些看上去很美的事物和人。这追求总是美好的。但在这希望的土地上,居然能够长出极权主义的恶种,大家想想吧。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