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治疗师的客体意象(转载)
作为治疗师的客体意象
治疗的真正重心在于来访者与治疗师的关系,或确切地说是治疗师作为一个重要的客体给予来访者的体验。一定要强调的是治疗师本身肯定会成为来访者重要的客体意象。我们知道,这个客体意象常常投射了来访者对父母的一些情感,但这绝不是这一客体意义的全部。值得注意的是,治疗师身上往往投射了来访者的理想化自我,或理想化的异性(这也是理想化自我的一部分,即潜伏的女性之男性气质和男性之女性气质)。通过对治疗师本身的认同或投射性认同,来访者获得了成长的力量。这也是我们总是强调治疗师本身的人格力量的原因。如果治疗师把治疗技术与其自身修为隔离开来,就很难提供给来访者一个“足够好的”客体意象,从而极大地影响治疗效果。
这个客体意象当然与治疗师本身有关,但又不总是有关。这个客体意象一旦在来访者内心产生并稳定下来,便能不依赖治疗师而发生影响了。治疗过程圆满结束时,来访者需要的那一部分来自治疗师的客体意象应该已经被很好地内化于来访者内部了。
一位治疗师曾经讲述一位来访者每当紧张时便想象治疗师在她的身边,仅仅依靠这一想象,来访者便可免除紧张。此时,治疗师应该把来访者想象出来的治疗师理解为是来访者内在的一部分。治疗师的工作是促使来访者理解此一想象不属于治疗师而是属于她自身,并以以此让来访者体验到自身存在的治愈性力量。
正如佛教所说“心中有佛,诸相皆佛”。能够想象一客体的存在来免除紧张和焦虑,说明来访者内部已经出现了相关良性的客体意象并焕发了力量。这时,治疗师的解释是重要的。治疗的作用体现在来访者可以将治愈自身的力量从混乱和冲突的纠葛中分离出来并外投给治疗师,接下来的工作是,要帮助来访者把经由治疗师进行良性修正后的意象重新内化于来访者内部,成为她自身的一部分,合并入她的自我。我们可以看作来访者本身的一部分成为了治疗师,这时,这个在她面前的特定的真正的治疗师便可隐退了。这个过程可简略地说明为“治疗师和来访者的分离状态”(在治疗初期)——“来访者对治疗师进行外投射”——“治疗师容纳外投的意象并进行修正”——“来访者重新对修正后的治疗师意象进行内投射”——不断内化此意象的过程——变为自体客体——变为自身(自我或超我)的一部分(结束治疗)。
治疗的真正重心在于来访者与治疗师的关系,或确切地说是治疗师作为一个重要的客体给予来访者的体验。一定要强调的是治疗师本身肯定会成为来访者重要的客体意象。我们知道,这个客体意象常常投射了来访者对父母的一些情感,但这绝不是这一客体意义的全部。值得注意的是,治疗师身上往往投射了来访者的理想化自我,或理想化的异性(这也是理想化自我的一部分,即潜伏的女性之男性气质和男性之女性气质)。通过对治疗师本身的认同或投射性认同,来访者获得了成长的力量。这也是我们总是强调治疗师本身的人格力量的原因。如果治疗师把治疗技术与其自身修为隔离开来,就很难提供给来访者一个“足够好的”客体意象,从而极大地影响治疗效果。
这个客体意象当然与治疗师本身有关,但又不总是有关。这个客体意象一旦在来访者内心产生并稳定下来,便能不依赖治疗师而发生影响了。治疗过程圆满结束时,来访者需要的那一部分来自治疗师的客体意象应该已经被很好地内化于来访者内部了。
一位治疗师曾经讲述一位来访者每当紧张时便想象治疗师在她的身边,仅仅依靠这一想象,来访者便可免除紧张。此时,治疗师应该把来访者想象出来的治疗师理解为是来访者内在的一部分。治疗师的工作是促使来访者理解此一想象不属于治疗师而是属于她自身,并以以此让来访者体验到自身存在的治愈性力量。
正如佛教所说“心中有佛,诸相皆佛”。能够想象一客体的存在来免除紧张和焦虑,说明来访者内部已经出现了相关良性的客体意象并焕发了力量。这时,治疗师的解释是重要的。治疗的作用体现在来访者可以将治愈自身的力量从混乱和冲突的纠葛中分离出来并外投给治疗师,接下来的工作是,要帮助来访者把经由治疗师进行良性修正后的意象重新内化于来访者内部,成为她自身的一部分,合并入她的自我。我们可以看作来访者本身的一部分成为了治疗师,这时,这个在她面前的特定的真正的治疗师便可隐退了。这个过程可简略地说明为“治疗师和来访者的分离状态”(在治疗初期)——“来访者对治疗师进行外投射”——“治疗师容纳外投的意象并进行修正”——“来访者重新对修正后的治疗师意象进行内投射”——不断内化此意象的过程——变为自体客体——变为自身(自我或超我)的一部分(结束治疗)。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