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在重复悲剧 2
药家鑫二审维持原判,在网上炒得很火。各大门户网站的评论里都有人叫着血债血偿,有人放鞭炮,还有人说这个判决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在是否废除死刑方面,我一直持中立观点,根据当前的中国法律,药被判死刑没什么不正常的,难道这很值得庆幸么?个人觉得无论方式如何,一个小青年的生命被动的画上句号,这怎么说也是一件很悲催的事,留给我们的不应该是欢庆放鞭炮,而是反思。再说,药的案子只是全中国千百刑事案件中的冰山一角,因为社会舆论的推动而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它的结果对整个中国司法系统的影响可能远没有一些人说的那么大。我们当然希望法制能进步,但不可否认这条路还很长。至于那些叫嚣着血债血偿的人,我只说流的又不是你们的血,只有受害人家属才有资格说这样的话,你们这些愤青凭什么?
我想到了鲁迅小说中看砍头看得拍手称快的看客们,尽管鲁迅的时代离我们快有一个世纪了,这一个世纪里教育发展了生活富裕了,可一些劣根性还是像基因一样潜伏在我们骨髓里,并在这次药家鑫事件中招摇起来。虽然我也支持法院的决定,但看到那些评论里“大快人心”的话语时还是觉得脊背发凉。张妙流的血和药家鑫流的血有本质区别么?都是我们同胞在痛苦中挣扎。那些刺耳的欢呼声和看客们拿人血蘸馒头有本质的区别么?都是墙倒众人推的冷漠。我们是否心平气和的想过,药家鑫作为一个大有前途的青年学生,为什么会冲动犯下大错?答案还是冷漠,对生命的漠视。没错,也许药家鑫也曾经是愤青中的一员,也曾经举着“正义”的大旗,把“不正义”的少数踩在脚下。这些欢呼着的愤青们,若有一天也遭遇到药一样的境况,会不会再次举起他们象征着正义和冲动的屠刀呢?
药家鑫的死是既定的事实了,这样的决定是正确却令人惋惜的。悲剧不仅是在一条年轻生命逝去之后还要搭上另一条年轻生命,更是除了射出一个炽热的子弹,我们对身边的冷漠无可奈何。我们的思想意识、我们的道德觉悟、我们的教育水平、我们的社会风气都摆在那里,不会因为张或者药的死而改变,全社会的冷漠还会继续。今天我们可以处决一个药家鑫,而谁能保证还有千千万万的药家鑫潜伏在我们身边,会在一个不经意的时刻朝我们举刀?或者说,药只是凶器而已,影响着药和大多数人的对生命的漠视,才是真正的元凶。
很疑惑,二十年前我们就唱出“让世界充满爱”这样漂亮的歌,可随着年代的推移,两个人之间的真爱都这么稀少珍贵,那种包容开放普泽众生的大爱什么时候才有呢?
我想到了鲁迅小说中看砍头看得拍手称快的看客们,尽管鲁迅的时代离我们快有一个世纪了,这一个世纪里教育发展了生活富裕了,可一些劣根性还是像基因一样潜伏在我们骨髓里,并在这次药家鑫事件中招摇起来。虽然我也支持法院的决定,但看到那些评论里“大快人心”的话语时还是觉得脊背发凉。张妙流的血和药家鑫流的血有本质区别么?都是我们同胞在痛苦中挣扎。那些刺耳的欢呼声和看客们拿人血蘸馒头有本质的区别么?都是墙倒众人推的冷漠。我们是否心平气和的想过,药家鑫作为一个大有前途的青年学生,为什么会冲动犯下大错?答案还是冷漠,对生命的漠视。没错,也许药家鑫也曾经是愤青中的一员,也曾经举着“正义”的大旗,把“不正义”的少数踩在脚下。这些欢呼着的愤青们,若有一天也遭遇到药一样的境况,会不会再次举起他们象征着正义和冲动的屠刀呢?
药家鑫的死是既定的事实了,这样的决定是正确却令人惋惜的。悲剧不仅是在一条年轻生命逝去之后还要搭上另一条年轻生命,更是除了射出一个炽热的子弹,我们对身边的冷漠无可奈何。我们的思想意识、我们的道德觉悟、我们的教育水平、我们的社会风气都摆在那里,不会因为张或者药的死而改变,全社会的冷漠还会继续。今天我们可以处决一个药家鑫,而谁能保证还有千千万万的药家鑫潜伏在我们身边,会在一个不经意的时刻朝我们举刀?或者说,药只是凶器而已,影响着药和大多数人的对生命的漠视,才是真正的元凶。
很疑惑,二十年前我们就唱出“让世界充满爱”这样漂亮的歌,可随着年代的推移,两个人之间的真爱都这么稀少珍贵,那种包容开放普泽众生的大爱什么时候才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