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one后期处理流程介绍,比较全
委托的概念是什么呢?它是包括了制片的全过程和制作的全流程。它委托什么呢?是从流程的设计开始到技术应用,到设备的测试到标准的衔接,到品质的管理,一直到母版交付,完整的一个数据流程进行管理的一家公司,它是囊括了从创作、技术、制片各方面进行全程委托。我们也用这样的一个方案完成了国内,包括国外有很多部数字化拍摄的影片,也是获得了很多经验。因为过去在传统胶片时代,可能大家也都会想到它是很成熟的,到今天一个数字化的方案,可能跟过去已经有很大的差别了,你光靠一个摄影师靠一个导演,自己完成不了这么复杂,这么细致的整个数据流程的管理和它品质的控制,所以应该有一个专业公司来进行从头到尾的管理和制作。
技术是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创作弹性和自由,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审美体验,但技术只是基础而创作才是灵魂,我们应该积极努力的探索和掌握数字影像工具所具有的美学特征和创作方法。先进的技术只有和无限的艺术创作结合在一起才能有发展空间,也才有蓬勃的生命力。我希望热爱电影的同仁一起努力,不断掌握最新的数字技术,不断创作出更优秀的影片。希望我们从过去的高清的影像,能够尽快过渡到2K,甚至于未来的4K方案。谢谢大家!
主持人:
谢谢吴老师,虽然我不懂技术,但不得不感谢吴老师为了我们做了这么多功课,非常感谢。好,给大家留出10分钟时间来清内存,这之后会给您带来RED ONE后期系统搭建方案推介以及中国影视4S店全方面服务体系介绍。我们一会儿再见。
主持人:
欢迎大家回到会议现场,接下来的时间,有请强氧工程师刘红亮先生,为我们介绍几款RED ONE后期搭配方案,有请!
刘红亮:
非常高兴能站在这里为大家讲解一下RED ONE的相关后期流程。下面吴老师已经讲了非常多RED ONE前期拍摄的细节。我们前期拍完以后将会进入后期流程,有哪些流程,还有流程的优缺点是什么?我今天给大家讲解一下相关的东西。
RED ONE拍摄的是4K,我们可以在基础上做标清的,做高清的,做2K,或者做4K的。现在看到的是整个系统。刚才吴老师讲了非常多关于COMS成像和本身的优点,这些我们不会再细讲。因为RED ONE本身有自己R3D原始流程,有一些是需要转的,有些是不需要转的,最好的状态是不需要任何转换的调整,也就是后期,RED ONEDI系统,转码对图像是有一定损失的,像平时用的都是转码,然后再进行细加工。我们想一想,RED ONE出现以前,我们有一些高清的机器,或者标清的机器,我们以前拍完直接进到非线系统里面进行剪辑,但是RED ONE出现以后,由于本身文件格式的特殊性,以前的流程相对于RED ONE来说已经不可以在继续用了,RED ONE出现以后,出现了一些新的流程。
RED ONE拍完以后有一些代理文件,拍摄的时候,有些时候有一些特殊的原因,造成文件有一些记录的不是特别全,或者有一些损坏,这些损坏的文件对我们后期制作有一些流程,最好我们进行检查,检查完以后的素材存到存储器里面。RED ONE8G会拍4分钟,当你用转换格式流程来做的时候,对存储码流的预算,还有它的容量,安全性,都有一定的要求。
我们检查完了,管理完素材以后,就会进入到相关的后期流程。PC对大家来说最熟悉不过了,PC流程上面会有它自己的软件,由于RED ONE本身的开放,在时间线里面进行编辑,可以看一下简单的流程图。
中心处理软件素材导进来以后会有一些剪辑,需要从低码流转换到多码流,然后再进行生成。它的优点平台非常容易入手,比较便宜,但是由于这个软件本身对RED ONE支持并不是非常好,虽然是原生文件,但是我们看到的画面尺寸是比较小的。还有就是我们在调整完以后,会有一个生成过程,这个生成过程也是比较长。在这个软件读取的时候,它的色彩空间控制会有一点点偏差。
除了PC流程,还有一款非常熟悉的后期机型就是苹果,可以说现在苹果用的用户是比较多的,尤其是RED ONE推出以后,它的开放SDK,苹果在它的流程上兼容了很多功能,可以走一个相关的苹果流程。还有就是Color。
(图)我们看一下简单的流程图。记录和传输—Send to Color—Send to FCP—HD+SD Finishing
记录和传输—2K—媒体管理—原生R3D—Send to Color—2K原生R3D调色—渲染—2K DPX序列帧
现场进行剪辑的时候,RED ONE本身有四个代理文件,最小的文件进行缩减的时候,对机器本身的性能要求比较低,可以用一个笔记本进行现场剪辑,剪辑完以后会出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将来会怎么用,这就是如何把苹果系统和DI系统如何相连接的问题。
我们先看一下这个流程,也就是DI流程,RED ONE拍完了,可以现场进行剪辑,剪辑完以后会出一个EDL,EDL就是一个标注了入点和出点的文本文件,我通过这个文本文件导入到DI系统里面进行一个“回批”,RED ONE数字回批就是现场拍完以后,我们有一个存储,存储之上进行剪辑,剪辑之后出一个低码流的东西,这个目的其实就是得到一个原始文件的时间,这也需要提一下素材的拷贝,RED ONE文件本身就是一个数据文件,为了安全需要进行备份,有一个备份就会备份到现场存储里面,还有一个备份会拿到后期处理系统里面,所有的处理都是基于这些经过检查,然后有安全性的个人存储上进行的。假如你的盘造成一些问题,造成你的素材丢失,损失是非常大的。
两个备份完成了,有一个备份在现场剪辑里面,我们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低码流的剪辑,还有一个备份会拷到DI里头,回批的速度和时间是非常快的,可以说瞬间就完成。完成以后会得到一个和我现场剪辑,或者在另外一个时间剪辑时间线一模一样的最高值分辨率的时间线,这个时间线的优点在于所有的素材全是R3D的素材,RED ONE文件本身是一个比较鲜活的素材,可以进行色彩选择,参数设置,这些东西只有在原始R3D文件基础之上才可以调整,当你用上面两个流程,PC流程或者苹果流程转完码以后,这些调整参数就不复存在了。
当我们回批以后得到一个完整的时间线以后,我们在时间线进行加工,调色,剪辑,修改,还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特效,特效怎么办?因为本身这套系统可以说在调色上非常专业,但是它本身并不是基于一个非常好的特效软件进行开发的,而且很多特效软件做起来非常容易,效果非常好。像QUICKTIME。
特效做完了,调色、配光做完了,还有叠加都做完了,我们还有一个必须注意的就是配音,可以通过DI系统做一个小尺寸的参照视频,这个参照视频会给到专业的音棚,会做配音,通过DI系统本身的CDI可以出到磁带里面,假如你想做一些拷贝,可以出DBS的文件,如果你想视频发布,可以有一些文件。这样我们从前期RED ONE素材进来,到中间的调整,到合成,到最后输出,我们整个DI流程完成了,大家可以注意到,我们整个流程没有一个中间的转码过程时间,或者生成时间,我需要的生成时间只在于我们最后调整完以后,客户最终认定完以后,我们才进行一个最终的输出,为什么要进行这个输出,其实你不进入输出也可以录磁带,我们是为了保证数字磁带的播放流畅性,或者我们必须有一个备份,或是多个备份。
整个流程说完了,大家可以看一下简单的审片的环境。它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客户可以实实在在去看你影片的电影级的效果,假如当时觉得颜色定位不是非常好,这个人员可以现场进行修改,由于不有生成时间,这样节省了后期修改,对流程和效应是一个非常大的提升。
我们刚才介绍了有PC的流程,有苹果的流程,有DI流程,它们本身有各自的优缺点,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性价比,假如已经达到你所要求的质量以后,你会自己去选择,比如说PC,可以做一个实验性的东西,比如说做一些广告,苹果,做一些更高的东西就是DI的东西。假如你是其他格式的文件也可以直接导到里面进行调整,或者进行相关的类似流程处理。
除了这些流程,可能会还有其它一些流程,像别的软件也都在RED ONE提供的基础上进行开发,由于时间的关系不给大家做多的介绍。
这里简单说一下QUICK,QUICK的功能非常强大,像李连杰变塑像的镜头就是用QUICK做的。
回顾一下RED ONE的一些应用范围,高端会有电影,比较常用的会有一些广告、电视、MV等等其它一些格式。流程、质量、性价比,完全决定于客户自己。
DI流程简介。多格式导入,我们的DI不仅仅是针对RED ONE的,可能有其他格式可以直接导进来。这张图是RED ONE可调的一张截图,可以看一下它的颜色选择和时间选择,反减压的一些设置,你是想4K解成4K,还是想4K解成2K,在这里选择。进行套底,到底完成后时间线,时间线和我们低码流是一模一样的。它的局部特效处理,非常非常多的颜色调整工具。多版本发布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到的一些参照。
刚才这些只是它软件的几个实际应用时候注意的几步,其实大家还有好多的应用技巧和比较强大的功能,这些东西大家可以直接去看现场的演示。
昨天我们去小区看3D的电影,票很紧张,RED ONE本身出现以后,大家基于RED ONE软件进行3D的实验,比如说拍摄以后的后期处理流程,我们的DI系统也是可以进行3D处理的。先看一下RED ONE本身3D的机架。我们在后期颜色配光处理的时候,尤其是双层,或者是左右眼,进行3D调整的时候,一定要保证让左右眼的颜色是一致的,这样对DI系统提出一个比较高的要求,如何高效、适时、高质量的保持颜色一致的,可以通过好多好多的快捷方式,上面是一个眼睛的色彩,下面是另一个颜色的色彩,我们可以把上面的色彩拷贝到下面的眼睛。
还有我们可能需要看适时的3D系统,我们这套系统可以视频适时输出左右两路的视频,假如说你的投影机,或者后期播放系统,可以直接支持两种,你就可以直接看到效果。这样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极大的减少了由于颜色调整的失误,而造成的反光的时间。假如我们的系统保证左右两只眼睛颜色并不是非常好,当时我们不能看到适时的效果,只是说审,审完以后觉得突然不好,这个东西还会返回到实验室,这样时间上是一个很大的浪费。
要输出两路的时候,需要同时播放两路视频,需要非常高的码流,假如我们将来做一个4K的东西,码流可能要乘以4倍以上,数据量挺可怕的,但是可能有一天硬盘的存储,或者码流的发展会到那一步。
我们再简单回顾一下,我们有PC流程、苹果流程、DI的更高端流程。其中性价比不一样,对于时间的花费和效益的提升也是不一样的。我们介绍了3D比较入门的介绍,除了RED ONE或是其它一些格式的简单调整介绍,结合DI系统。
今天带给大家的就是这些相关流程,由于时间的原因很难说一些技术的东西。我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技术是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创作弹性和自由,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审美体验,但技术只是基础而创作才是灵魂,我们应该积极努力的探索和掌握数字影像工具所具有的美学特征和创作方法。先进的技术只有和无限的艺术创作结合在一起才能有发展空间,也才有蓬勃的生命力。我希望热爱电影的同仁一起努力,不断掌握最新的数字技术,不断创作出更优秀的影片。希望我们从过去的高清的影像,能够尽快过渡到2K,甚至于未来的4K方案。谢谢大家!
主持人:
谢谢吴老师,虽然我不懂技术,但不得不感谢吴老师为了我们做了这么多功课,非常感谢。好,给大家留出10分钟时间来清内存,这之后会给您带来RED ONE后期系统搭建方案推介以及中国影视4S店全方面服务体系介绍。我们一会儿再见。
主持人:
欢迎大家回到会议现场,接下来的时间,有请强氧工程师刘红亮先生,为我们介绍几款RED ONE后期搭配方案,有请!
刘红亮:
非常高兴能站在这里为大家讲解一下RED ONE的相关后期流程。下面吴老师已经讲了非常多RED ONE前期拍摄的细节。我们前期拍完以后将会进入后期流程,有哪些流程,还有流程的优缺点是什么?我今天给大家讲解一下相关的东西。
RED ONE拍摄的是4K,我们可以在基础上做标清的,做高清的,做2K,或者做4K的。现在看到的是整个系统。刚才吴老师讲了非常多关于COMS成像和本身的优点,这些我们不会再细讲。因为RED ONE本身有自己R3D原始流程,有一些是需要转的,有些是不需要转的,最好的状态是不需要任何转换的调整,也就是后期,RED ONEDI系统,转码对图像是有一定损失的,像平时用的都是转码,然后再进行细加工。我们想一想,RED ONE出现以前,我们有一些高清的机器,或者标清的机器,我们以前拍完直接进到非线系统里面进行剪辑,但是RED ONE出现以后,由于本身文件格式的特殊性,以前的流程相对于RED ONE来说已经不可以在继续用了,RED ONE出现以后,出现了一些新的流程。
RED ONE拍完以后有一些代理文件,拍摄的时候,有些时候有一些特殊的原因,造成文件有一些记录的不是特别全,或者有一些损坏,这些损坏的文件对我们后期制作有一些流程,最好我们进行检查,检查完以后的素材存到存储器里面。RED ONE8G会拍4分钟,当你用转换格式流程来做的时候,对存储码流的预算,还有它的容量,安全性,都有一定的要求。
我们检查完了,管理完素材以后,就会进入到相关的后期流程。PC对大家来说最熟悉不过了,PC流程上面会有它自己的软件,由于RED ONE本身的开放,在时间线里面进行编辑,可以看一下简单的流程图。
中心处理软件素材导进来以后会有一些剪辑,需要从低码流转换到多码流,然后再进行生成。它的优点平台非常容易入手,比较便宜,但是由于这个软件本身对RED ONE支持并不是非常好,虽然是原生文件,但是我们看到的画面尺寸是比较小的。还有就是我们在调整完以后,会有一个生成过程,这个生成过程也是比较长。在这个软件读取的时候,它的色彩空间控制会有一点点偏差。
除了PC流程,还有一款非常熟悉的后期机型就是苹果,可以说现在苹果用的用户是比较多的,尤其是RED ONE推出以后,它的开放SDK,苹果在它的流程上兼容了很多功能,可以走一个相关的苹果流程。还有就是Color。
(图)我们看一下简单的流程图。记录和传输—Send to Color—Send to FCP—HD+SD Finishing
记录和传输—2K—媒体管理—原生R3D—Send to Color—2K原生R3D调色—渲染—2K DPX序列帧
现场进行剪辑的时候,RED ONE本身有四个代理文件,最小的文件进行缩减的时候,对机器本身的性能要求比较低,可以用一个笔记本进行现场剪辑,剪辑完以后会出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将来会怎么用,这就是如何把苹果系统和DI系统如何相连接的问题。
我们先看一下这个流程,也就是DI流程,RED ONE拍完了,可以现场进行剪辑,剪辑完以后会出一个EDL,EDL就是一个标注了入点和出点的文本文件,我通过这个文本文件导入到DI系统里面进行一个“回批”,RED ONE数字回批就是现场拍完以后,我们有一个存储,存储之上进行剪辑,剪辑之后出一个低码流的东西,这个目的其实就是得到一个原始文件的时间,这也需要提一下素材的拷贝,RED ONE文件本身就是一个数据文件,为了安全需要进行备份,有一个备份就会备份到现场存储里面,还有一个备份会拿到后期处理系统里面,所有的处理都是基于这些经过检查,然后有安全性的个人存储上进行的。假如你的盘造成一些问题,造成你的素材丢失,损失是非常大的。
两个备份完成了,有一个备份在现场剪辑里面,我们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低码流的剪辑,还有一个备份会拷到DI里头,回批的速度和时间是非常快的,可以说瞬间就完成。完成以后会得到一个和我现场剪辑,或者在另外一个时间剪辑时间线一模一样的最高值分辨率的时间线,这个时间线的优点在于所有的素材全是R3D的素材,RED ONE文件本身是一个比较鲜活的素材,可以进行色彩选择,参数设置,这些东西只有在原始R3D文件基础之上才可以调整,当你用上面两个流程,PC流程或者苹果流程转完码以后,这些调整参数就不复存在了。
当我们回批以后得到一个完整的时间线以后,我们在时间线进行加工,调色,剪辑,修改,还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特效,特效怎么办?因为本身这套系统可以说在调色上非常专业,但是它本身并不是基于一个非常好的特效软件进行开发的,而且很多特效软件做起来非常容易,效果非常好。像QUICKTIME。
特效做完了,调色、配光做完了,还有叠加都做完了,我们还有一个必须注意的就是配音,可以通过DI系统做一个小尺寸的参照视频,这个参照视频会给到专业的音棚,会做配音,通过DI系统本身的CDI可以出到磁带里面,假如你想做一些拷贝,可以出DBS的文件,如果你想视频发布,可以有一些文件。这样我们从前期RED ONE素材进来,到中间的调整,到合成,到最后输出,我们整个DI流程完成了,大家可以注意到,我们整个流程没有一个中间的转码过程时间,或者生成时间,我需要的生成时间只在于我们最后调整完以后,客户最终认定完以后,我们才进行一个最终的输出,为什么要进行这个输出,其实你不进入输出也可以录磁带,我们是为了保证数字磁带的播放流畅性,或者我们必须有一个备份,或是多个备份。
整个流程说完了,大家可以看一下简单的审片的环境。它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客户可以实实在在去看你影片的电影级的效果,假如当时觉得颜色定位不是非常好,这个人员可以现场进行修改,由于不有生成时间,这样节省了后期修改,对流程和效应是一个非常大的提升。
我们刚才介绍了有PC的流程,有苹果的流程,有DI流程,它们本身有各自的优缺点,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性价比,假如已经达到你所要求的质量以后,你会自己去选择,比如说PC,可以做一个实验性的东西,比如说做一些广告,苹果,做一些更高的东西就是DI的东西。假如你是其他格式的文件也可以直接导到里面进行调整,或者进行相关的类似流程处理。
除了这些流程,可能会还有其它一些流程,像别的软件也都在RED ONE提供的基础上进行开发,由于时间的关系不给大家做多的介绍。
这里简单说一下QUICK,QUICK的功能非常强大,像李连杰变塑像的镜头就是用QUICK做的。
回顾一下RED ONE的一些应用范围,高端会有电影,比较常用的会有一些广告、电视、MV等等其它一些格式。流程、质量、性价比,完全决定于客户自己。
DI流程简介。多格式导入,我们的DI不仅仅是针对RED ONE的,可能有其他格式可以直接导进来。这张图是RED ONE可调的一张截图,可以看一下它的颜色选择和时间选择,反减压的一些设置,你是想4K解成4K,还是想4K解成2K,在这里选择。进行套底,到底完成后时间线,时间线和我们低码流是一模一样的。它的局部特效处理,非常非常多的颜色调整工具。多版本发布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到的一些参照。
刚才这些只是它软件的几个实际应用时候注意的几步,其实大家还有好多的应用技巧和比较强大的功能,这些东西大家可以直接去看现场的演示。
昨天我们去小区看3D的电影,票很紧张,RED ONE本身出现以后,大家基于RED ONE软件进行3D的实验,比如说拍摄以后的后期处理流程,我们的DI系统也是可以进行3D处理的。先看一下RED ONE本身3D的机架。我们在后期颜色配光处理的时候,尤其是双层,或者是左右眼,进行3D调整的时候,一定要保证让左右眼的颜色是一致的,这样对DI系统提出一个比较高的要求,如何高效、适时、高质量的保持颜色一致的,可以通过好多好多的快捷方式,上面是一个眼睛的色彩,下面是另一个颜色的色彩,我们可以把上面的色彩拷贝到下面的眼睛。
还有我们可能需要看适时的3D系统,我们这套系统可以视频适时输出左右两路的视频,假如说你的投影机,或者后期播放系统,可以直接支持两种,你就可以直接看到效果。这样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极大的减少了由于颜色调整的失误,而造成的反光的时间。假如我们的系统保证左右两只眼睛颜色并不是非常好,当时我们不能看到适时的效果,只是说审,审完以后觉得突然不好,这个东西还会返回到实验室,这样时间上是一个很大的浪费。
要输出两路的时候,需要同时播放两路视频,需要非常高的码流,假如我们将来做一个4K的东西,码流可能要乘以4倍以上,数据量挺可怕的,但是可能有一天硬盘的存储,或者码流的发展会到那一步。
我们再简单回顾一下,我们有PC流程、苹果流程、DI的更高端流程。其中性价比不一样,对于时间的花费和效益的提升也是不一样的。我们介绍了3D比较入门的介绍,除了RED ONE或是其它一些格式的简单调整介绍,结合DI系统。
今天带给大家的就是这些相关流程,由于时间的原因很难说一些技术的东西。我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