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与自律——读《飞吧 孩子》
昨晚一直在读坂元良江的《飞吧孩子》,一口气读完。她的儿子小拓在夏山上了6年学,跟随小拓在夏山来来去去的身影,仿佛亲历孩子、家长的喜乐忧愁。
摘录一些文字,一起分享阅读:
这个时代需要的正是夏山式的办学理念,把孩子们从压制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去追求自己的目标,体会成功的感觉。回头看看日本校园,欺负弱小的现象司空见惯,教职员工束手无策......尼尔说:“学校不是小型军队”,“让孩子们幸福起来吧,幸福会带来一切”。
常常有人质疑,夏山学校的学生能否适应”外面世界”的生活?事实上,他们每个毕业生都遵循着自己的价值观,本着对人生负责的态度,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自由,也可以写成自律。夏山学校虽然是世界上最自由的学校,其实校规却相当的多,相当的细。每个学校的校规都相当多,要说夏山与别的学校有什么不同,也许是孩子们都相对自觉地遵守这些他们投票通过的校规。
读完手头这本《孩子,飞吧》,让我想聊聊自由与自律了。
孔子曾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随心所欲,是自由的最高境界;随心所欲而又能不愈矩,是自律的最高境界。自由又自律,是孔子推崇的终极精神追求。所以孔子将这种人生境界放在自已生命的最后阶段。也许孔子是想以这种方式告诉他人,人终其一生能达到这种精神境界才算是功德圆满了。
孔子从心所欲而又能不愈矩,应该不是像现在的教授们,只是嘴上或是书上过瘾,而是将自律化成自由的举手投足。自由与自律,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自律还是自由的前提,一个不懂得自律的人是不会有自由的。
夏山可以说是全世界最自由的学校,但并不是我们以为的随心所欲,而是在不逾矩前提下的随心所欲。与其说是最自由的学校,不如准确的说是最自律与自由的学校。不能理解这一点精髓,就不能真正的理解夏山。
再摘录几段《飞吧,孩子》里那个在夏山学校上了6年学的小拓的文字:
去年暑假,我回到了阔别一年的夏山学校,遇到一群坐面包车来参观的人。他们没有提前通知也没有得到许可,就到夏山学校来了。
“伊娜允许你们参观夏山学校了吗?”孩子们问。
“没有。这里不是自由学校吗?还需要许可?”他们回答。
一直以来,夏山学校就经常被误解。也许有人认为,法律只是一张纸,未必遵守。但是在夏山学校,大家会自觉遵守每一项规定。破坏规则的人会受到警告,知错不改就会被诉诸学校大会,由大家作出评判。
世界上其他学校都有成绩、学分、考试等,夏山学校没有。所有学校都有这些,也许大家都喜欢这些东西吧!十二三岁的孩子在同伴面前吹嘘“我英语考试得了A”,好像在学校获得好成绩就是他们人生中重要的事。看到他们,我就会庆幸自己在他们那个年纪躲开了考试,又高兴又自豪。我认为成绩无所谓。 成绩也许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学习能力,但是,会学习的人不一定就是最有魅力的人。我认为,作为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堂堂正正,夏山学校正是这样教育我的。
离开夏山一年后,我觉得很难交到朋友。不是说我不习惯跟人交往,而是因为我觉得同龄人都很不成熟。他们玩着我们四五年前乐此不疲的游戏,去游戏厅打电玩,对商店里的人出言不逊,在电车等公交场合大声喧哗影响他人。我无法和他们一起胡闹。
我多半不会要孩子。但是如果有了孩子,一定要把他送到夏山学校去,否则不要生孩子。我渐渐懂得了夏山学校是多么美妙的地方,而“外面世界”又是多么残酷无趣。如果可能,很想重返夏山,不再觉得百无聊赖,不再盼着早点放假回家。我会好好珍惜在夏山学校的日子。
……………………………………………………………………………………………………
摘自《飞吧,孩子》 本野 拓回忆夏山
本书作者简介:
坂元良江,日本电视节目制作人。1961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后进入东京广播公司(TBS)。1970年创建“电视大联盟”。另著有《超越结婚的关系》,合著《身边有逃兵的时代》。
内容摘要:
在老师们眼中,刚上小学四年级的小拓是个“问题”学生:“上课时老爱发出奇怪的声响,制造噪音,影响其他同学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基本不举手发言,也不回答老师的提问,有自闭倾向。”“注意力分散,精神恍惚,无法安静下来。”
在母亲看来,独生子小拓心地善良,有自己的个性,不讨厌上学,成绩也不错。
由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观念、方法大相径庭,小拓常常感到无所适从,甚至一度陷入歇斯底里的状态。为了小拓的将来,母亲良江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让10岁的小拓转学到英国夏山学校。
小拓在这所崇尚自由教育、顺应孩子们自由天性的学校里健康成长。16岁毕业时,他已经蜕变成为一个开朗、自信的青年,找到了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摘录一些文字,一起分享阅读:
这个时代需要的正是夏山式的办学理念,把孩子们从压制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去追求自己的目标,体会成功的感觉。回头看看日本校园,欺负弱小的现象司空见惯,教职员工束手无策......尼尔说:“学校不是小型军队”,“让孩子们幸福起来吧,幸福会带来一切”。
常常有人质疑,夏山学校的学生能否适应”外面世界”的生活?事实上,他们每个毕业生都遵循着自己的价值观,本着对人生负责的态度,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自由,也可以写成自律。夏山学校虽然是世界上最自由的学校,其实校规却相当的多,相当的细。每个学校的校规都相当多,要说夏山与别的学校有什么不同,也许是孩子们都相对自觉地遵守这些他们投票通过的校规。
读完手头这本《孩子,飞吧》,让我想聊聊自由与自律了。
孔子曾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随心所欲,是自由的最高境界;随心所欲而又能不愈矩,是自律的最高境界。自由又自律,是孔子推崇的终极精神追求。所以孔子将这种人生境界放在自已生命的最后阶段。也许孔子是想以这种方式告诉他人,人终其一生能达到这种精神境界才算是功德圆满了。
孔子从心所欲而又能不愈矩,应该不是像现在的教授们,只是嘴上或是书上过瘾,而是将自律化成自由的举手投足。自由与自律,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自律还是自由的前提,一个不懂得自律的人是不会有自由的。
夏山可以说是全世界最自由的学校,但并不是我们以为的随心所欲,而是在不逾矩前提下的随心所欲。与其说是最自由的学校,不如准确的说是最自律与自由的学校。不能理解这一点精髓,就不能真正的理解夏山。
再摘录几段《飞吧,孩子》里那个在夏山学校上了6年学的小拓的文字:
去年暑假,我回到了阔别一年的夏山学校,遇到一群坐面包车来参观的人。他们没有提前通知也没有得到许可,就到夏山学校来了。
“伊娜允许你们参观夏山学校了吗?”孩子们问。
“没有。这里不是自由学校吗?还需要许可?”他们回答。
一直以来,夏山学校就经常被误解。也许有人认为,法律只是一张纸,未必遵守。但是在夏山学校,大家会自觉遵守每一项规定。破坏规则的人会受到警告,知错不改就会被诉诸学校大会,由大家作出评判。
世界上其他学校都有成绩、学分、考试等,夏山学校没有。所有学校都有这些,也许大家都喜欢这些东西吧!十二三岁的孩子在同伴面前吹嘘“我英语考试得了A”,好像在学校获得好成绩就是他们人生中重要的事。看到他们,我就会庆幸自己在他们那个年纪躲开了考试,又高兴又自豪。我认为成绩无所谓。 成绩也许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学习能力,但是,会学习的人不一定就是最有魅力的人。我认为,作为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堂堂正正,夏山学校正是这样教育我的。
离开夏山一年后,我觉得很难交到朋友。不是说我不习惯跟人交往,而是因为我觉得同龄人都很不成熟。他们玩着我们四五年前乐此不疲的游戏,去游戏厅打电玩,对商店里的人出言不逊,在电车等公交场合大声喧哗影响他人。我无法和他们一起胡闹。
我多半不会要孩子。但是如果有了孩子,一定要把他送到夏山学校去,否则不要生孩子。我渐渐懂得了夏山学校是多么美妙的地方,而“外面世界”又是多么残酷无趣。如果可能,很想重返夏山,不再觉得百无聊赖,不再盼着早点放假回家。我会好好珍惜在夏山学校的日子。
……………………………………………………………………………………………………
摘自《飞吧,孩子》 本野 拓回忆夏山
本书作者简介:
坂元良江,日本电视节目制作人。1961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后进入东京广播公司(TBS)。1970年创建“电视大联盟”。另著有《超越结婚的关系》,合著《身边有逃兵的时代》。
内容摘要:
在老师们眼中,刚上小学四年级的小拓是个“问题”学生:“上课时老爱发出奇怪的声响,制造噪音,影响其他同学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基本不举手发言,也不回答老师的提问,有自闭倾向。”“注意力分散,精神恍惚,无法安静下来。”
在母亲看来,独生子小拓心地善良,有自己的个性,不讨厌上学,成绩也不错。
由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观念、方法大相径庭,小拓常常感到无所适从,甚至一度陷入歇斯底里的状态。为了小拓的将来,母亲良江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让10岁的小拓转学到英国夏山学校。
小拓在这所崇尚自由教育、顺应孩子们自由天性的学校里健康成长。16岁毕业时,他已经蜕变成为一个开朗、自信的青年,找到了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