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本:假名
阿甘本:《来临中的共通体》XIV
王立秋 试译
XIV
假名(Pseudonym)
一切哀叹总是语言的哀叹,就像一切赞誉原则上都是名字(the name)的赞誉那样。这些就是界定人类语言之领域与视野,其指涉事物之方式的极限。当自然感到为意义所背叛的时候,哀叹就会响起;当名字完满地说出事物的时候,语言也就在赞誉之歌中,在名字的神圣化中达到极点。罗伯特·瓦尔泽的语音看起来同时忽视了二者(哀叹与赞誉)。本体神学的感伤(pathos)——既以不可说性为形式,也以绝对的可说性的(相当)形式出现——对他的作品来说总是陌异的,这在“适度的不准确”与一种手法主义(mannerist)的陈词滥调之间保持了某种脆弱的平衡。(这里,斯卡达内利充满协定[protocol-laden]的语言是在一个世纪前通告伯尔尼[Berne]或瓦尔道[Waldau]散文篇章的预示。)
如果在西方语言一直以来都被当作一种把上帝之名带入存在并在名字中奠立其自身指涉力量的机器的话,那么,瓦尔泽的语言就比其神学任务更经久。在被造的存在间耗尽其命运的自然/天性,与拒绝一切命名之做作的语言相称。瓦尔泽散文的语义状态与假名或诨名(nickname)的语言状态相契。这种情况就像在每个词之前都有某种不可见的“如此-被命名者(so-called)”,“假冒(pseudo-)”和“将-存者(would-be)”先行,或每个词后都有某种“qui et vocatur…”相随(就像在晚期的作者献词中那样,在那里,附加名[agnomen]的出现标志着从三项式的拉丁[语言]系统到单名式的中世纪[语言]系统),这差不多就像一切术语都对它自己的命名力量提出了反对。就像瓦尔泽用来比拟自己散文作品的小舞者那样,“倦死(dead tired)”的词拒绝一切精确的做作。如果说有哪种语法形式与这种竭尽的语言状态相符的话,那么,它就是(拉丁语中的)动名词(supine),也即,那种在格(cases)与时态(moods)上完全实现其“变格/词形变化(declension)”,现在“在背上延伸(stretched out on its back)”,暴露的,中性的词。
这里,小资产阶级对语言的不信任变成了语言在其指示物方面的谦恭。这个指示物不再是为意义所背叛的自然,也不是自然在名字中的变形(transfiguration),它是在假名或在名字与诨名之间的安逸中所容纳的一切。在给马克斯·莱希纳(Max Rychner)的一封信中,瓦尔泽谈到了这种“不绝对陈述某物的迷狂(fascination of not uttering something absolutely)”。“形象(Figure)”——也即,确切地说也就是在圣保罗的书信中(用来)表达在不死的自然面前流逝的东西的那个术语——就是瓦尔泽给予在此间隙中出生的生命的名字。
王立秋 试译
XIV
假名(Pseudonym)
一切哀叹总是语言的哀叹,就像一切赞誉原则上都是名字(the name)的赞誉那样。这些就是界定人类语言之领域与视野,其指涉事物之方式的极限。当自然感到为意义所背叛的时候,哀叹就会响起;当名字完满地说出事物的时候,语言也就在赞誉之歌中,在名字的神圣化中达到极点。罗伯特·瓦尔泽的语音看起来同时忽视了二者(哀叹与赞誉)。本体神学的感伤(pathos)——既以不可说性为形式,也以绝对的可说性的(相当)形式出现——对他的作品来说总是陌异的,这在“适度的不准确”与一种手法主义(mannerist)的陈词滥调之间保持了某种脆弱的平衡。(这里,斯卡达内利充满协定[protocol-laden]的语言是在一个世纪前通告伯尔尼[Berne]或瓦尔道[Waldau]散文篇章的预示。)
如果在西方语言一直以来都被当作一种把上帝之名带入存在并在名字中奠立其自身指涉力量的机器的话,那么,瓦尔泽的语言就比其神学任务更经久。在被造的存在间耗尽其命运的自然/天性,与拒绝一切命名之做作的语言相称。瓦尔泽散文的语义状态与假名或诨名(nickname)的语言状态相契。这种情况就像在每个词之前都有某种不可见的“如此-被命名者(so-called)”,“假冒(pseudo-)”和“将-存者(would-be)”先行,或每个词后都有某种“qui et vocatur…”相随(就像在晚期的作者献词中那样,在那里,附加名[agnomen]的出现标志着从三项式的拉丁[语言]系统到单名式的中世纪[语言]系统),这差不多就像一切术语都对它自己的命名力量提出了反对。就像瓦尔泽用来比拟自己散文作品的小舞者那样,“倦死(dead tired)”的词拒绝一切精确的做作。如果说有哪种语法形式与这种竭尽的语言状态相符的话,那么,它就是(拉丁语中的)动名词(supine),也即,那种在格(cases)与时态(moods)上完全实现其“变格/词形变化(declension)”,现在“在背上延伸(stretched out on its back)”,暴露的,中性的词。
这里,小资产阶级对语言的不信任变成了语言在其指示物方面的谦恭。这个指示物不再是为意义所背叛的自然,也不是自然在名字中的变形(transfiguration),它是在假名或在名字与诨名之间的安逸中所容纳的一切。在给马克斯·莱希纳(Max Rychner)的一封信中,瓦尔泽谈到了这种“不绝对陈述某物的迷狂(fascination of not uttering something absolutely)”。“形象(Figure)”——也即,确切地说也就是在圣保罗的书信中(用来)表达在不死的自然面前流逝的东西的那个术语——就是瓦尔泽给予在此间隙中出生的生命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