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表现主义的一些讨论2
b 支线1, 表现主义的两重方向
德国jojo【表现主义1】德勒兹在褶子第二章中提到了表现主义的分裂:康定斯基或者保罗克利。这是蓝骑士或者魏玛包豪斯的两个半面。“克利指出弯曲是活的,自生的线条的因素,由此表明他与巴洛克风格、与莱布尼茨的亲近和与笛卡尔派的康定斯基的对立”。问题是:这一对如何共容在表现主义之中?
【表现主义2】康定斯基的追求很明确:在《点线面》中他试图建立绘画的新科学。旧的绘画科学通过印象派的攻击已经破败,而新的科学建立在将“艺术的元素”(点线面)组合为有机体的过程之中。这个过程与其说是笛卡尔式的,不如说是洛克式的。发现生命及驾驭其规律,导向内心启示是这一科学的目标。
【表现主义3】相反,克利确是莱布尼茨主义者,世界灵魂。一生的多变风格不逊毕加索。“他尝试具有综合力的解释,从中产生出迷宫,很快又有由组合、对立、摇摆和决裂组成的韵律:一种抛物线.房屋的嵌合,鱼的游弋,植物的涌现,火的蔓延,波浪的滑动,晶体的形成,道路的分合,离去和归来。”——本雅明与德勒兹
【表现主义4】问题:表现主义有没有且如何统合了其洛克派与莱布尼茨派?一条未被重视的左派运动线索似乎贯穿在从表现主义运动到五月风暴的情境主义运动(居伊德波)中。深受黑格尔和包豪斯影响的SI运动的中心概念:心理图像,漂移,异轨,似乎提供了一些反观表现主义统一性的观察点。
【表现主义5】这种后来从黑格尔左派走出的“统一性”在何种程度与表现主义左派相关,问题重重。其历史传承上的结合线索,在情境主义的国际包豪斯印象(image)运动(康定斯基的学生Asger Jorn为代表,眼镜蛇画派代表,他本人也是二战时抵抗派,长期在巴黎活动)和伦敦心理地理学的来源中。
【表现主义6】个人认为,心理测量术(尼采是其现代代表),层次分明的组合术构成表现主义的洛克派与莱布尼茨派的最大交集。但是,这种组合数是否仅仅是主观的,或者也拥有客观的数学结构呢?康定斯基显然是数学结构派,对他而言,数学结构是绘画中必有的,只是始终存在着落后于情感体验的危险。
【表现主义7】很难说对康定斯基而言,这种数学结构是非主体性非内在性的。是情感的内在力量,而非几何学构成了绘画的点。克利完全强化了这种心理力量,他批评Ostwalds的数学性颜色论,主张表现性颜色的绝对性。对他而言,线不是运动量的外在组合,而是力量的自身组合。线的变化没有目的,线自身漫游。
【表现主义8】通过线出于于自身意愿的漫游,克利只谈论表现性的测量。这的确十分莱布尼茨。本雅明高度评价克利。后来他所“发现”的漫游的艺术,其实在克利那里已经存在。如果对于康定斯基而言,稳定或不稳定点是绘画科学的基本的话,那么可以说,线的力量对于克利才最基本,而点则是这一力量的结晶。
【表现主义9】无疑德勒兹熟悉这种漫游的技术,时间的空间绘制术。问题是:德勒兹是否满意其心理测量学基础?客观性数学结构怎可能不是绝对表现运动结晶?(克利并不介意在此重返康定斯基的数学点)在我看来,德勒兹不仅不想反对表现主义的克利传统,而且要强化它。他属于表现主义的伟大行列。
相关评论
万壑之松 时间晶体,不可能在绘画艺术这个形式中讨论。因为无论主观心理的机制和客观结构的呈现,绘画的本体都和电影不同。德勒兹也许在绘画上属于某种表现主义的伟大行列。但是不是对此没有批评呢?(4月17日 00:28)
德国JoJo 回复@万壑之松:考虑一下那个所谓眼镜蛇画派的代表到居伊德波,他们都是拍电影的。这个是我说的那条线索内的事情。现在我问你,在实践影像上,如何区分绘画本体和电影本体?这个德勒兹说过吗?@EcoOntoLogie(4月17日 00:31)
万壑之松 回复@德国JoJo: 啊,那我要补看那些电影。因为电影开始的时候没有自己的语言,比如像《三国演义》那样的,不是影视作品,更像话剧戏剧作品,几乎没有分镜头~ 关于D我没印象,问@Hatari ,她专业;但要考虑“新浪潮”背景,也许D觉得不需要区分了,是common sens~ 我们可以开贴讨论这个(4月17日 00:40)
德国JoJo 回复@万壑之松:@Hatari 你们看这个,http://t.cn/hrnMQ2 1951到1952, jorn和德波(4月17日 01:00)
Hatari 回复@德国JoJo:关于绘画,爪在写培根一书Logic of Sensation中集中提到,循的是塞尚-培根一线。基本路径是"改造"康德的先验感性论,论及感性之先天所予的“源起”发生。 在其中已经提到sensation和先验意义上的时间之关系(比如在培根的三联画中),我想可能正式如此之后才写了《电影》。(4月17日 20:03)
Hatari 回复@德国JoJo: 但有趣的是,在《什么是哲学》中谈到艺术部分,将之视为是sensation之自我保存/存留(preservation),但唯独没有提到电影~ 要请教 @EcoOntoLogie ~(4月17日 20:08)
Hatari 回复@德国JoJo: 我觉得有可能为了要应对电影复杂的情况,才摆出了“影像”(4月17日 20:22)
德国JoJo 回复@Hatari:“影像”是个大问题,但关键是,是否只有影像(4月17日 21:32)
Hatari 回复@德国JoJo: 嗯,上次回复z,不晓得@ 你没。爪没有提到过pure image(那是阿甘本说的),爪是说的actual image和virtual image,我觉得”影像“在这里更像一个”桥“,重点在the virtual,所以并非”只有影像“。(4月17日 23:03)
Hatari 回复@德国JoJo:另外,z让我给你看以下的背书内容~ http://t.cn/hrdyqx(4月17日 23:03)
(Hatari 回复@万壑之松: 本雅明和爷爷的区别? 运动影像和时间影像的区别?前者我可以推荐你看做爷爷的人写的文章,后者我现在只能背书(4月17日 21:39))
(Hatari 回复@万壑之松: “自动”即是运动影像中,作为automaton-thought的”思-影像“同一,而时间影像,the force of the outside(爷爷电影当中那些无理断裂,不论是影音,或者新的组接),也即是想说明the genesis of thinking。不即使接下去”域外“的自我褶皱)
德国JoJo 回复@Hatari:那virtual是什么东西?等下我看你背的书哈(4月18日 02:53)
德国JoJo 回复@Hatari:好吧,记得说明一下撒子是个外部的强力哈(4月18日 02:57)
德国JoJo 回复@Hatari:还有和时间有个甚关系(4月18日 02:58)
Hatari 【The Virtual 一】the virtual可以大概译成Being或者Becoming吗 。the virtual对应the actual,这一对似乎是用来保证存在的单义性吧。一方面,比如各种不同程度差别的红都作为红这个idea的virtuality,而保证现实对象的连续性(橙红西红柿的红etc.)。(4月18日 21:08)
Hatari 回复@德国JoJo: 【The Virtual 二】另一方面,也是来自柏格森吧,纯粹过去作为历时时间的the virtual side。virtual image即是time-image,电影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在使得the virtual或者先验意义上的时间(你说的实在?)可以被sensed(或者说“领会”或者“直观”?)(4月18日 21:09)
Hatari 回复@德国JoJo: 【外部强力一】是爪在处理思和存在之关系的时候,为了避免一种简单的总体性,或者也为了避免将时间空间化,而引入了一个“绝对的外部”(这个概念好像是从《电影》开始,然后延续到《福柯》,最后到《褶子》),褶子即使外部的自我褶皱,在“内部”方有了生命和主体性。(4月18日 21:10)
Hatari 回复@德国JoJo: 【外部强力二】而在电影当中,比如戈达尔那里,影像之间或者影音之间的断裂,构成一种非关系的关系,在爪看来就是将外部的强力展现为裂隙。而此亦是先验意义上的时间之“绽出”。当然,他还分述了关于他所述的时间的几个综合在电影中的一些体现,我想应该对应时间的不同面向。(4月18日 21:10)
Hatari 回复@德国JoJo: 【外部强力三】《褶子》没咋读过,不了解。背书背得不好 ,请多指教。(4月18日 21:13)
德国JoJo 回复@Hatari:知道了,其实所说的virtual image乃是一种程度或者内生力量上的实在感。这种实在感不能被混同为表示空间广度的数量(伯格森)。在这个意义上防止时间空间化。(4月18日 22:10)
德国JoJo 回复@Hatari:而时间影像如果不能以空间的方式被表达,则需要另外一些方式说明其实在性。此在在世的现身情态本身是一个实在说明,但这种说明也落入器具化的世界关联。D显然不满意这种方案,而试图寻找另一个解决方案。其古典来源在莱布尼茨。(4月18日 22:17)
德国JoJo 回复@Hatari:让内部的时间感保持在内部,而用外部的间断来说明其实在性。或者说,外部的强力不过是死亡和被动的物质,它体现实在感,却不产生实在感。而内部时间产生此种感觉,却不体现它(因为实际上内部只有永恒的绵延)(4月18日 22:20)
德国JoJo 回复@Hatari:我现在大概的理解是这样。(4月18日 22:20)
德国JoJo 回复@Hatari:在这个意义上,时间影像仅仅出现在内部绵延受外部压迫而出现裂隙的地方(这些裂隙,从内部的绵延来看是不存在的,它的存在不是以绵延自身为基准,而是以压迫-表现的程度为基准)。所有的实在的时间感都出现在时代危机中,这就是左派。(4月18日 22:24)
德国JoJo 回复@Hatari:而所谓外部的绝对性,不过是在否定意义上的。因为从virtual image来看,它不过是一种绝对必须引入的设定而已。恰恰在这里出现我的问题。(4月18日 22:26)
德国JoJo 回复@Hatari:我的问题:时间的实在感与紧迫感(很明显,第一,它们不是任意的,第二也不是仅仅主观的,第三,更不是普遍同一的)的关联的实在基础是什么?我觉得,zeng的老师说得很对,正是在这个地方可以看出,D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而是存在主义的异端。(4月18日 22:34)
德国JoJo 回复@Hatari:因为无论是程度上的实在,还是绝对的外部,都是一种“非关系的关系”:关系关系关系并间阻关系,但没有任何东西被关系,也没有任何东西被间阻,除了关系自己,除了影响。这的确——在讽刺的意义上——是最大的非关系,也在最深的意义上就是时间的实在感的多重面目。但是:面具之下的人格呢(4月18日 22:38)
德国JoJo 回复@Hatari:我以上批评针对D,G是否仅是爪看来那样,我觉得很可疑。因为我现在倾向于从阿多诺的左派线索,而非从D来理解他。这个我们可以继续讨论。(4月18日 22:40)
Hatari 回复@德国JoJo: “实在的时间感都出现在时代危机中” 这句不明白(4月18日 23:13)
Hatari 回复@德国JoJo: 相关问题我想在论柏格森的部分(以及其它作品中)应都有论及。吾还在初步观摩学习中 ,要请教 @EcoOntoLogie(4月18日 23:13)
Hatari 回复@德国JoJo:“非关系的关系”当时我读到的时候也觉得颇费解,怎么就在这样就打住了~ 又想可能是自己没有贯通~(4月18日 23:14)
德国JoJo 回复@Hatari:意思就是:外部的压迫对于内部生命的绵延意味着一种威胁(当然仅仅在裂隙中才看得到,在内部绵延自己——绝对的游荡的力量来说没有这种东西),威胁造成一种外部创伤,就是某种强烈的时机感:要行动了,要反抗了,该睡觉了,该吃饭了,等等。这些都不是连续的。(4月18日 23:17)
德国JoJo 回复@Hatari:但确实是实在的。这样,所有的时间感都指明一种受压迫而激起的反抗,尽管二者都是在裂隙中才看得到的,而这种裂隙,在绵延自身来看,不过是一次小皱褶而已。(4月18日 23:19)
德国JoJo 回复@Hatari:或者说穿了,外部压迫实际是不过就是一恶搞褶子挤压或者展缓另一个而已。说“绝对外部”,不过只是要说明挤压个展缓的原初性而已。但是,什么挤压?始终是一个问题。绝对的内部绵延并不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它绝对地游荡,穿越一切障碍,没有体积,也没有大小,当然就其自身也就不可能挤压和(4月18日 23:24)
德国JoJo 回复@Hatari:展缓。我说D始终回避马克思意义上的物质基础的实在性,就是这个意思。(4月18日 23:24)
万壑之松 回复@Hatari: 因为对“关系”的理解的问题。这个先mark,也晚上讲。(4月18日 23:25)
万壑之松 回复@德国JoJo: 暂时提示。外部。是在尼采意义上的(4月18日 23:25)
德国JoJo 回复@万壑之松:提示点是什么?还没懂。你说清楚点。(4月18日 23:28)
万壑之松 回复@德国JoJo: “连续”在德勒兹就是属genos中的种species的连续;不是现成存在的连续,不是经验时间中的,却是和时间晶体(思想)有关的。比较搅,晚上清理(4月18日 23:30)
德国JoJo 回复@万壑之松:当然不是,这有什么?(4月18日 23:32)
万壑之松 看完了@Hatari 先说提纲,我觉得要重新澄清你提到的几个重要概念:1关系(relation和rapport),2连续(种属问题),3最后说virtualite和actualite。晚饭前再来~~~
德国JoJo 回复@万壑之松:连续是时间晶体的一个条件,绝不是“时间自身”之类的东西。也肯定不是什么现成存在在,现成存在的不是连续,而是某时刻的某些皱褶。(4月18日 23:35)
德国JoJo 回复@万壑之松:好的,你可以从连续着手来说。种属这个我现在暂时没有联系上来,只能设想为大褶子包小褶子,作为连续的体现。(4月18日 23:37)
德国JoJo 回复@万壑之松:或者说,连续的时间表现绝不是平滑的。这个没什么问题哈。但连续显然不仅表现在时间中。这个先澄清。(4月18日 23:40)
万壑之松 回复@德国JoJo: 比较老火。因为德勒兹其实还有新柏拉图传统在里面,我重点和AJ说这支,和观念论很不同。法国传统主要是认识论(二元---结构)。媛解释的基本是杨凯麟台湾那派对德勒兹的解释(很美学很后康德),但德勒兹的关系和连续都是放在种属问题上说的....适应下术语就知道问题呈现的方式了(4月18日 23:42)
万壑之松 回复@德国JoJo: 连续是时间晶体的一个效果(4月18日 23:44)
德国JoJo 回复@万壑之松:先莫说这些边缘的。勒兹的关系和连续都是放在种属问题上说的,这点我很同意,那么我说的问题在哪里?(4月18日 23:44)
德国JoJo 回复@万壑之松:就image来说的确是这样(4月18日 23:46)
德国JoJo 回复@万壑之松:但如果只是这样,image自己就变成绝对的了。(4月18日 23:46)
国JoJo 回复@万壑之松:请问时间晶体如何凝聚而成的?(4月18日 23:48)
万壑之松 回复@德国JoJo: 对,这个德勒兹承认起来并不困难啊。所以我开始说要区分几种不同的image(4月18日 23:49)
德国JoJo 回复@万壑之松:对啊,这就是我说的他的问题所在啊(4月18日 23:50)
万壑之松 回复@德国JoJo: 它不是凝聚的。它是个“新概念”,不用那么具象的理解它。谈到晶体就是讲清楚虚拟和现实的关系之后的事情了,是德勒兹创造的新形而上学(他自己不称此为形而上),我也有很多反对,AJ晚上答辩大家(4月18日 23:51)
万壑之松 回复@德国JoJo: 啥问题?有这个“绝对”就好象说“思想即绝对”,有什么问题,好像斯宾诺莎说“神绝对”(4月18日 23:52)
德国JoJo 回复@万壑之松:首先,image既不是连续,也不是外部压力,而是他们的表现,这个表现造成连续和外部压力的效果。其次,这种表现之所以能造成这些效果,是通过源始的皱褶与展缓,包裹与打开,种与属,第三,这种种属的可能,又在于晶体中包含着实在的连续和外部的效果,它们之间具有挤压关系(4月18日 23:54)
德国JoJo 回复@万壑之松:但是,其实没有东西在打开和收窄,没有连续的东西,也没有外部的实际压力,一切都是影像在某个时间间隙中的表现。这就是问题所在。(4月18日 23:55)
国JoJo 回复@万壑之松:问题很简单,虚无主义。(4月18日 23:57)
万壑之松 回复@德国JoJo: 好。晚上回答这个。我也对D有这个批评。不过是来自亚里士多德的。AJ在挣扎中。(4月19日 00:00)
德国JoJo 回复@万壑之松:源于亚里士多德,我觉得完全可以达到这个批评哈。我觉得是对的。亚里士多德的问题肯定不在实在性上。(4月19日 00:02)
德国jojo【表现主义1】德勒兹在褶子第二章中提到了表现主义的分裂:康定斯基或者保罗克利。这是蓝骑士或者魏玛包豪斯的两个半面。“克利指出弯曲是活的,自生的线条的因素,由此表明他与巴洛克风格、与莱布尼茨的亲近和与笛卡尔派的康定斯基的对立”。问题是:这一对如何共容在表现主义之中?
【表现主义2】康定斯基的追求很明确:在《点线面》中他试图建立绘画的新科学。旧的绘画科学通过印象派的攻击已经破败,而新的科学建立在将“艺术的元素”(点线面)组合为有机体的过程之中。这个过程与其说是笛卡尔式的,不如说是洛克式的。发现生命及驾驭其规律,导向内心启示是这一科学的目标。
【表现主义3】相反,克利确是莱布尼茨主义者,世界灵魂。一生的多变风格不逊毕加索。“他尝试具有综合力的解释,从中产生出迷宫,很快又有由组合、对立、摇摆和决裂组成的韵律:一种抛物线.房屋的嵌合,鱼的游弋,植物的涌现,火的蔓延,波浪的滑动,晶体的形成,道路的分合,离去和归来。”——本雅明与德勒兹
【表现主义4】问题:表现主义有没有且如何统合了其洛克派与莱布尼茨派?一条未被重视的左派运动线索似乎贯穿在从表现主义运动到五月风暴的情境主义运动(居伊德波)中。深受黑格尔和包豪斯影响的SI运动的中心概念:心理图像,漂移,异轨,似乎提供了一些反观表现主义统一性的观察点。
【表现主义5】这种后来从黑格尔左派走出的“统一性”在何种程度与表现主义左派相关,问题重重。其历史传承上的结合线索,在情境主义的国际包豪斯印象(image)运动(康定斯基的学生Asger Jorn为代表,眼镜蛇画派代表,他本人也是二战时抵抗派,长期在巴黎活动)和伦敦心理地理学的来源中。
【表现主义6】个人认为,心理测量术(尼采是其现代代表),层次分明的组合术构成表现主义的洛克派与莱布尼茨派的最大交集。但是,这种组合数是否仅仅是主观的,或者也拥有客观的数学结构呢?康定斯基显然是数学结构派,对他而言,数学结构是绘画中必有的,只是始终存在着落后于情感体验的危险。
【表现主义7】很难说对康定斯基而言,这种数学结构是非主体性非内在性的。是情感的内在力量,而非几何学构成了绘画的点。克利完全强化了这种心理力量,他批评Ostwalds的数学性颜色论,主张表现性颜色的绝对性。对他而言,线不是运动量的外在组合,而是力量的自身组合。线的变化没有目的,线自身漫游。
【表现主义8】通过线出于于自身意愿的漫游,克利只谈论表现性的测量。这的确十分莱布尼茨。本雅明高度评价克利。后来他所“发现”的漫游的艺术,其实在克利那里已经存在。如果对于康定斯基而言,稳定或不稳定点是绘画科学的基本的话,那么可以说,线的力量对于克利才最基本,而点则是这一力量的结晶。
【表现主义9】无疑德勒兹熟悉这种漫游的技术,时间的空间绘制术。问题是:德勒兹是否满意其心理测量学基础?客观性数学结构怎可能不是绝对表现运动结晶?(克利并不介意在此重返康定斯基的数学点)在我看来,德勒兹不仅不想反对表现主义的克利传统,而且要强化它。他属于表现主义的伟大行列。
相关评论
万壑之松 时间晶体,不可能在绘画艺术这个形式中讨论。因为无论主观心理的机制和客观结构的呈现,绘画的本体都和电影不同。德勒兹也许在绘画上属于某种表现主义的伟大行列。但是不是对此没有批评呢?(4月17日 00:28)
德国JoJo 回复@万壑之松:考虑一下那个所谓眼镜蛇画派的代表到居伊德波,他们都是拍电影的。这个是我说的那条线索内的事情。现在我问你,在实践影像上,如何区分绘画本体和电影本体?这个德勒兹说过吗?@EcoOntoLogie(4月17日 00:31)
万壑之松 回复@德国JoJo: 啊,那我要补看那些电影。因为电影开始的时候没有自己的语言,比如像《三国演义》那样的,不是影视作品,更像话剧戏剧作品,几乎没有分镜头~ 关于D我没印象,问@Hatari ,她专业;但要考虑“新浪潮”背景,也许D觉得不需要区分了,是common sens~ 我们可以开贴讨论这个(4月17日 00:40)
德国JoJo 回复@万壑之松:@Hatari 你们看这个,http://t.cn/hrnMQ2 1951到1952, jorn和德波(4月17日 01:00)
Hatari 回复@德国JoJo:关于绘画,爪在写培根一书Logic of Sensation中集中提到,循的是塞尚-培根一线。基本路径是"改造"康德的先验感性论,论及感性之先天所予的“源起”发生。 在其中已经提到sensation和先验意义上的时间之关系(比如在培根的三联画中),我想可能正式如此之后才写了《电影》。(4月17日 20:03)
Hatari 回复@德国JoJo: 但有趣的是,在《什么是哲学》中谈到艺术部分,将之视为是sensation之自我保存/存留(preservation),但唯独没有提到电影~ 要请教 @EcoOntoLogie ~(4月17日 20:08)
Hatari 回复@德国JoJo: 我觉得有可能为了要应对电影复杂的情况,才摆出了“影像”(4月17日 20:22)
德国JoJo 回复@Hatari:“影像”是个大问题,但关键是,是否只有影像(4月17日 21:32)
Hatari 回复@德国JoJo: 嗯,上次回复z,不晓得@ 你没。爪没有提到过pure image(那是阿甘本说的),爪是说的actual image和virtual image,我觉得”影像“在这里更像一个”桥“,重点在the virtual,所以并非”只有影像“。(4月17日 23:03)
Hatari 回复@德国JoJo:另外,z让我给你看以下的背书内容~ http://t.cn/hrdyqx(4月17日 23:03)
(Hatari 回复@万壑之松: 本雅明和爷爷的区别? 运动影像和时间影像的区别?前者我可以推荐你看做爷爷的人写的文章,后者我现在只能背书(4月17日 21:39))
(Hatari 回复@万壑之松: “自动”即是运动影像中,作为automaton-thought的”思-影像“同一,而时间影像,the force of the outside(爷爷电影当中那些无理断裂,不论是影音,或者新的组接),也即是想说明the genesis of thinking。不即使接下去”域外“的自我褶皱)
德国JoJo 回复@Hatari:那virtual是什么东西?等下我看你背的书哈(4月18日 02:53)
德国JoJo 回复@Hatari:好吧,记得说明一下撒子是个外部的强力哈(4月18日 02:57)
德国JoJo 回复@Hatari:还有和时间有个甚关系(4月18日 02:58)
Hatari 【The Virtual 一】the virtual可以大概译成Being或者Becoming吗 。the virtual对应the actual,这一对似乎是用来保证存在的单义性吧。一方面,比如各种不同程度差别的红都作为红这个idea的virtuality,而保证现实对象的连续性(橙红西红柿的红etc.)。(4月18日 21:08)
Hatari 回复@德国JoJo: 【The Virtual 二】另一方面,也是来自柏格森吧,纯粹过去作为历时时间的the virtual side。virtual image即是time-image,电影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在使得the virtual或者先验意义上的时间(你说的实在?)可以被sensed(或者说“领会”或者“直观”?)(4月18日 21:09)
Hatari 回复@德国JoJo: 【外部强力一】是爪在处理思和存在之关系的时候,为了避免一种简单的总体性,或者也为了避免将时间空间化,而引入了一个“绝对的外部”(这个概念好像是从《电影》开始,然后延续到《福柯》,最后到《褶子》),褶子即使外部的自我褶皱,在“内部”方有了生命和主体性。(4月18日 21:10)
Hatari 回复@德国JoJo: 【外部强力二】而在电影当中,比如戈达尔那里,影像之间或者影音之间的断裂,构成一种非关系的关系,在爪看来就是将外部的强力展现为裂隙。而此亦是先验意义上的时间之“绽出”。当然,他还分述了关于他所述的时间的几个综合在电影中的一些体现,我想应该对应时间的不同面向。(4月18日 21:10)
Hatari 回复@德国JoJo: 【外部强力三】《褶子》没咋读过,不了解。背书背得不好 ,请多指教。(4月18日 21:13)
德国JoJo 回复@Hatari:知道了,其实所说的virtual image乃是一种程度或者内生力量上的实在感。这种实在感不能被混同为表示空间广度的数量(伯格森)。在这个意义上防止时间空间化。(4月18日 22:10)
德国JoJo 回复@Hatari:而时间影像如果不能以空间的方式被表达,则需要另外一些方式说明其实在性。此在在世的现身情态本身是一个实在说明,但这种说明也落入器具化的世界关联。D显然不满意这种方案,而试图寻找另一个解决方案。其古典来源在莱布尼茨。(4月18日 22:17)
德国JoJo 回复@Hatari:让内部的时间感保持在内部,而用外部的间断来说明其实在性。或者说,外部的强力不过是死亡和被动的物质,它体现实在感,却不产生实在感。而内部时间产生此种感觉,却不体现它(因为实际上内部只有永恒的绵延)(4月18日 22:20)
德国JoJo 回复@Hatari:我现在大概的理解是这样。(4月18日 22:20)
德国JoJo 回复@Hatari:在这个意义上,时间影像仅仅出现在内部绵延受外部压迫而出现裂隙的地方(这些裂隙,从内部的绵延来看是不存在的,它的存在不是以绵延自身为基准,而是以压迫-表现的程度为基准)。所有的实在的时间感都出现在时代危机中,这就是左派。(4月18日 22:24)
德国JoJo 回复@Hatari:而所谓外部的绝对性,不过是在否定意义上的。因为从virtual image来看,它不过是一种绝对必须引入的设定而已。恰恰在这里出现我的问题。(4月18日 22:26)
德国JoJo 回复@Hatari:我的问题:时间的实在感与紧迫感(很明显,第一,它们不是任意的,第二也不是仅仅主观的,第三,更不是普遍同一的)的关联的实在基础是什么?我觉得,zeng的老师说得很对,正是在这个地方可以看出,D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而是存在主义的异端。(4月18日 22:34)
德国JoJo 回复@Hatari:因为无论是程度上的实在,还是绝对的外部,都是一种“非关系的关系”:关系关系关系并间阻关系,但没有任何东西被关系,也没有任何东西被间阻,除了关系自己,除了影响。这的确——在讽刺的意义上——是最大的非关系,也在最深的意义上就是时间的实在感的多重面目。但是:面具之下的人格呢(4月18日 22:38)
德国JoJo 回复@Hatari:我以上批评针对D,G是否仅是爪看来那样,我觉得很可疑。因为我现在倾向于从阿多诺的左派线索,而非从D来理解他。这个我们可以继续讨论。(4月18日 22:40)
Hatari 回复@德国JoJo: “实在的时间感都出现在时代危机中” 这句不明白(4月18日 23:13)
Hatari 回复@德国JoJo: 相关问题我想在论柏格森的部分(以及其它作品中)应都有论及。吾还在初步观摩学习中 ,要请教 @EcoOntoLogie(4月18日 23:13)
Hatari 回复@德国JoJo:“非关系的关系”当时我读到的时候也觉得颇费解,怎么就在这样就打住了~ 又想可能是自己没有贯通~(4月18日 23:14)
德国JoJo 回复@Hatari:意思就是:外部的压迫对于内部生命的绵延意味着一种威胁(当然仅仅在裂隙中才看得到,在内部绵延自己——绝对的游荡的力量来说没有这种东西),威胁造成一种外部创伤,就是某种强烈的时机感:要行动了,要反抗了,该睡觉了,该吃饭了,等等。这些都不是连续的。(4月18日 23:17)
德国JoJo 回复@Hatari:但确实是实在的。这样,所有的时间感都指明一种受压迫而激起的反抗,尽管二者都是在裂隙中才看得到的,而这种裂隙,在绵延自身来看,不过是一次小皱褶而已。(4月18日 23:19)
德国JoJo 回复@Hatari:或者说穿了,外部压迫实际是不过就是一恶搞褶子挤压或者展缓另一个而已。说“绝对外部”,不过只是要说明挤压个展缓的原初性而已。但是,什么挤压?始终是一个问题。绝对的内部绵延并不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它绝对地游荡,穿越一切障碍,没有体积,也没有大小,当然就其自身也就不可能挤压和(4月18日 23:24)
德国JoJo 回复@Hatari:展缓。我说D始终回避马克思意义上的物质基础的实在性,就是这个意思。(4月18日 23:24)
万壑之松 回复@Hatari: 因为对“关系”的理解的问题。这个先mark,也晚上讲。(4月18日 23:25)
万壑之松 回复@德国JoJo: 暂时提示。外部。是在尼采意义上的(4月18日 23:25)
德国JoJo 回复@万壑之松:提示点是什么?还没懂。你说清楚点。(4月18日 23:28)
万壑之松 回复@德国JoJo: “连续”在德勒兹就是属genos中的种species的连续;不是现成存在的连续,不是经验时间中的,却是和时间晶体(思想)有关的。比较搅,晚上清理(4月18日 23:30)
德国JoJo 回复@万壑之松:当然不是,这有什么?(4月18日 23:32)
万壑之松 看完了@Hatari 先说提纲,我觉得要重新澄清你提到的几个重要概念:1关系(relation和rapport),2连续(种属问题),3最后说virtualite和actualite。晚饭前再来~~~
德国JoJo 回复@万壑之松:连续是时间晶体的一个条件,绝不是“时间自身”之类的东西。也肯定不是什么现成存在在,现成存在的不是连续,而是某时刻的某些皱褶。(4月18日 23:35)
德国JoJo 回复@万壑之松:好的,你可以从连续着手来说。种属这个我现在暂时没有联系上来,只能设想为大褶子包小褶子,作为连续的体现。(4月18日 23:37)
德国JoJo 回复@万壑之松:或者说,连续的时间表现绝不是平滑的。这个没什么问题哈。但连续显然不仅表现在时间中。这个先澄清。(4月18日 23:40)
万壑之松 回复@德国JoJo: 比较老火。因为德勒兹其实还有新柏拉图传统在里面,我重点和AJ说这支,和观念论很不同。法国传统主要是认识论(二元---结构)。媛解释的基本是杨凯麟台湾那派对德勒兹的解释(很美学很后康德),但德勒兹的关系和连续都是放在种属问题上说的....适应下术语就知道问题呈现的方式了(4月18日 23:42)
万壑之松 回复@德国JoJo: 连续是时间晶体的一个效果(4月18日 23:44)
德国JoJo 回复@万壑之松:先莫说这些边缘的。勒兹的关系和连续都是放在种属问题上说的,这点我很同意,那么我说的问题在哪里?(4月18日 23:44)
德国JoJo 回复@万壑之松:就image来说的确是这样(4月18日 23:46)
德国JoJo 回复@万壑之松:但如果只是这样,image自己就变成绝对的了。(4月18日 23:46)
国JoJo 回复@万壑之松:请问时间晶体如何凝聚而成的?(4月18日 23:48)
万壑之松 回复@德国JoJo: 对,这个德勒兹承认起来并不困难啊。所以我开始说要区分几种不同的image(4月18日 23:49)
德国JoJo 回复@万壑之松:对啊,这就是我说的他的问题所在啊(4月18日 23:50)
万壑之松 回复@德国JoJo: 它不是凝聚的。它是个“新概念”,不用那么具象的理解它。谈到晶体就是讲清楚虚拟和现实的关系之后的事情了,是德勒兹创造的新形而上学(他自己不称此为形而上),我也有很多反对,AJ晚上答辩大家(4月18日 23:51)
万壑之松 回复@德国JoJo: 啥问题?有这个“绝对”就好象说“思想即绝对”,有什么问题,好像斯宾诺莎说“神绝对”(4月18日 23:52)
德国JoJo 回复@万壑之松:首先,image既不是连续,也不是外部压力,而是他们的表现,这个表现造成连续和外部压力的效果。其次,这种表现之所以能造成这些效果,是通过源始的皱褶与展缓,包裹与打开,种与属,第三,这种种属的可能,又在于晶体中包含着实在的连续和外部的效果,它们之间具有挤压关系(4月18日 23:54)
德国JoJo 回复@万壑之松:但是,其实没有东西在打开和收窄,没有连续的东西,也没有外部的实际压力,一切都是影像在某个时间间隙中的表现。这就是问题所在。(4月18日 23:55)
国JoJo 回复@万壑之松:问题很简单,虚无主义。(4月18日 23:57)
万壑之松 回复@德国JoJo: 好。晚上回答这个。我也对D有这个批评。不过是来自亚里士多德的。AJ在挣扎中。(4月19日 00:00)
德国JoJo 回复@万壑之松:源于亚里士多德,我觉得完全可以达到这个批评哈。我觉得是对的。亚里士多德的问题肯定不在实在性上。(4月19日 00:02)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