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非所问
上次帮公司panel客串前台,就发现好多精英们过着蹊跷的生活。他一抵达签到台后,就径自开始报自己的名字和单位,当你立马打断他并问道“请问您是受哪家公司邀请的?”,他便娴熟的点一下头,表示世故和行动力,然后开始背自己的手机号码,这个时候你已经有点诧异了,于是重复问话:“这边有三个公司的邀请方,您是受到哪边的邀请,是Ad**r还是Sy**?” 对方断然停止背诵电话号码,眉毛轻挑,示意出尴尬和愿意调整他的反应的积极态度,“真是个顽固的人”你心里想,这时,你轻微提高音调重复提示,更傻眼的是,他立马反问:“这是***会吗?两点半开始的?”——他竟然得到“我来错地方了!!??” 的讯息并无厘头的陷入自我怀疑……你可以随意想象这位先生或小姐的来历,混迹在某个500强企业并努力做到中层的职位,虽然白领这个头衔早不如前,但他相信缩水的是越来越明白的外企代表,不是他的国际化视野和能力。升职、待遇和地位不如之前的想象,步子自然是小了,还是得尽力的扯着蛋。信用卡是个不错的扯蛋法宝,所以他全身极力的包装,洋腔洋调,满嘴的世界小段子,衣着上,混杂着zara和某个偏门的意大利名牌,当然还有他网购的打折公务包。你难以想象受过良好教育并且拥有社会经历的人,像一个死机的125内存的老电脑,头脑不清还轻易崩溃,瞬间很崇拜餐厅的服务生……
答非所问还有另外一个呈现形式,昨天和女友们去逛街。碰到几位欧时力的售货员,我们讨论说:“这个颜色好像不是今天的花色”,她搭腔:“嫌长吗?我们可以改短的!”,我说:“这个裤子是棉的吧” 她回答说:"来, 我给你配个小外套!" 婉拒,不成,再拒,不成。整个过程相当滑稽,我们三个人各说各,我们挑剔我们的,她们统筹她们的,默默的为我们假设了很多不满,比如“裙子太长”“就缺一个搭配的小外套!”等等,并帮我们依次解决了。我们的任何疑问在那边都是得不到妥善的答案的,只是感觉售货小姑娘们在集体攻破我们只试不买的险恶用心,而一切又好似有一个假设浮在我们的空中,即她们能对我们造成道德压力——依靠审美。“都美成这样了,你不买?去死!” 这是她们在跟我们说的潜台词。然后在这个介于咨询和胁迫的微妙氛围下,客人不自觉的挑剔和感到诽谤,整个谈话便这样变成了以审美为材料的能量争夺赛,跟你购物与否无关,倒是跟明明被各自主人圈养,还是不忘满小区的尿尿划领土的小狗有点类似。
人类世界非常复杂,用不纠结的理解方式来说,只是我们没对上路子。签到桌上我不是专业的前台,自然不能和刚从另一个会议中跑来的白领对上话,我看的的杂志和电视又和欧时力的小姑娘们接受的培训相差甚远,我的困扰在她那儿根本听上去像是借口。跟北方人说话,你要尽量提供自己的个人需求和困扰,满足对方的统筹意愿,如果你只言片语的希望他象电脑一样乖乖返回你想要的细枝末节的答案,是办不到的,同样的事,如果跟南方人详解自己的个人需要,恐怕会被当做很二吧。只是,真的要面对现实吧,我们还真的是活在太多不同背景的人共存的环境里,不是在同一家地区医院出生,不是同一间中学,也不在同一个城市进入大学和社会,一些人家里从没想过还能不计划生育,一些人家里随便就姊妹5人排开了。想到自己也是个罗里吧索的重庆人,不知道有多少怪逻辑给别人造成了多大困扰,尤其是楼下那个买草莓的夫妇……
答非所问还有另外一个呈现形式,昨天和女友们去逛街。碰到几位欧时力的售货员,我们讨论说:“这个颜色好像不是今天的花色”,她搭腔:“嫌长吗?我们可以改短的!”,我说:“这个裤子是棉的吧” 她回答说:"来, 我给你配个小外套!" 婉拒,不成,再拒,不成。整个过程相当滑稽,我们三个人各说各,我们挑剔我们的,她们统筹她们的,默默的为我们假设了很多不满,比如“裙子太长”“就缺一个搭配的小外套!”等等,并帮我们依次解决了。我们的任何疑问在那边都是得不到妥善的答案的,只是感觉售货小姑娘们在集体攻破我们只试不买的险恶用心,而一切又好似有一个假设浮在我们的空中,即她们能对我们造成道德压力——依靠审美。“都美成这样了,你不买?去死!” 这是她们在跟我们说的潜台词。然后在这个介于咨询和胁迫的微妙氛围下,客人不自觉的挑剔和感到诽谤,整个谈话便这样变成了以审美为材料的能量争夺赛,跟你购物与否无关,倒是跟明明被各自主人圈养,还是不忘满小区的尿尿划领土的小狗有点类似。
人类世界非常复杂,用不纠结的理解方式来说,只是我们没对上路子。签到桌上我不是专业的前台,自然不能和刚从另一个会议中跑来的白领对上话,我看的的杂志和电视又和欧时力的小姑娘们接受的培训相差甚远,我的困扰在她那儿根本听上去像是借口。跟北方人说话,你要尽量提供自己的个人需求和困扰,满足对方的统筹意愿,如果你只言片语的希望他象电脑一样乖乖返回你想要的细枝末节的答案,是办不到的,同样的事,如果跟南方人详解自己的个人需要,恐怕会被当做很二吧。只是,真的要面对现实吧,我们还真的是活在太多不同背景的人共存的环境里,不是在同一家地区医院出生,不是同一间中学,也不在同一个城市进入大学和社会,一些人家里从没想过还能不计划生育,一些人家里随便就姊妹5人排开了。想到自己也是个罗里吧索的重庆人,不知道有多少怪逻辑给别人造成了多大困扰,尤其是楼下那个买草莓的夫妇……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