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登之死:为恐怖叫好很恐怖
2日中午看央视新闻频道,正在持续报道本·拉登被击毙的消息。当听到这个新闻的时候,我脑子里快速闪过了萨达姆和卡扎菲。对拉登之死,我选择当做信息而不是事实来接受。在这个由文字描述,镜头呈现,论点引导的媒体世界里是很难有真相的。
近十多年来,一直都是恐怖主义弥漫世界的日子。十年前,当9.11事件发生的时候,很多人在拍手叫好。而今天,拉登之死又让全球无数人兴奋。我想说,为恐怖叫好是件很恐怖的事情。
不知道有多少人了解埃及、伊拉克、阿富汗及中东、中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如今更多人心中对于以上国家和地区的认识就是生灵涂炭、战火纷飞的人间地狱。
记得我第一次知道塔利班是因为他们炸毁了作为珍贵宗教遗产的巴米扬大佛,当时我还读中学,老师就讲这是他们希望世界对这个小国引起注意,之后整个世界都对塔利班闻声色变。
塔利班、基地组织确实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下伊斯兰复兴运动的极端产物。2日美国政府的声明中也提到了击毙拉登并不是针对伊斯兰世界,而只是针对恐怖组织。为什么要强调本次斩首行动无意触犯伊斯兰世界,又为什么在伊斯兰世界会有塔利班、基地这样极端的组织?或许很多人还是搞不明白埃及、伊拉克、阿富汗这些国家为什么那么多的动乱,难道真的是身逢乱世?
我觉得放到相对宏观的文化视野里去理解以上乱象要好一些。这些问题都跟全球一体化和殖民主义相关。
目前世界就是两大阵营,一个西方、一个东方,不多说,你自己明白。埃及、伊拉克、阿富汗这些国家自古就是被东方、西方大国所争夺的地域。政治需要、战略需要、资源需要都是理由。只说阿富汗从古到今就先后被希腊马其顿(亚历山大)、蒙古、英国、沙俄、苏联侵占过,在列强眼里,阿富汗就是一块肉,没人在乎这个国度的人民、文化。这也是绝大多数中东国家长久以来的处境,而反对异教、异族文化的入侵,是“全盘伊斯兰化(原教旨主义)”思潮产生的根源。
任何政治都有文化背景。比如资本主义的文化背景是耶稣基督,那么伊拉克、阿富汗、埃及从文化上就是不能接受,因为他们是伊斯兰国家。历史上的十字军东征就是这个问题。苏联对它们来说,也同样不能接受。从现实来看,接受一种政治,那么原本的文化就会荡然无存。按理说,世界的文化是多元的,文化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平等的。但很少有政客们在乎过这个。推行霸权主义,必然意识形态殖民。这是一种强迫。
强迫之下必然有反抗,这种反抗多数依托本身的文化特征而发起。利用宗教进行世俗的争权夺利,这个在宗教史上例子很多,基督教发展史中有政权和教会勾结或者政权假借基督教名义而发动的血腥运动非常多,佛教发展史里也有,不然怎么会有三武灭佛?至于伊斯兰教,它的不少运动是跟基督教的运动相对应的,比如十字军东征。西方国家可以不承认它们的行动跟文化有关系,但事实就是那样,文化是人类思想的根源。
“社会主义是药,资本主义是饭”。作为中东国家,它们是两边都靠不上的,靠了自己文化怎么办?这是少数文化族群的艰难。为什么他们就要是次等文化次等民族次等国家呢?作为这些国家的人民是不愿意接受这样的事情,所以就会有反抗,从零散到有组织,从理性到极端。不是他们愿意,而是自从他们意识到自己终将变成丧家之犬,自身的文化终将会被吞噬和取代后的反应。
其实殖民主义的想法存在于现代社会交战双方的绝大多数,你会奇怪,怎么会呢?那怎么不会呢?呵呵。殖民主义不仅被大国用来征服,也正在被受侵略者用于反征服。它是殖民者和被殖民者共同的意识形态,这是一个现实存在的悖论。所以恐怖主义不是伊斯兰世界仅有的,是双方或者多方存在的。舆论导向把恐怖主义界定的狭隘了。
殖民主义也存在于东西方世界,换一个说法,就是文化自民族中心主义一直存在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的文化是优秀的,我们的族群是优秀的,所以你要臣服我们,学习和效忠我们。”这个论调在东西方历史里一直都是存在的。所以这个可以解释日本的“大东亚共荣”思想。日本又从谁那里学的?
“抹黑对手”是现今政治家军事家们惯用的伎俩,在新闻战当中,演绎的更加极致。我们就生活在由各种利益体控制的媒介们所创造的幻象世界里,我们真实的存在,但未必就是在真实的生活。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杀戮是有限的,而且是被操纵的。更多的杀戮不为人知,无辜也更无形。
我倒没想为本·拉登鸣不平,只是觉得对于多数弱国而言,抵抗外来压迫,又反省自身缺陷,才有可能跳出殖民与被殖民的循环,才有可能自强于这个世界,当然这个很不实用主义,但是一条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外的第三条路。
2046
2011年5月2日 23:08:32
顺手写下,没有资料核对,有很多不足也应该有错讹的地方,欢迎提醒。
推荐以下书籍:
《追风筝的人》 卡勒德 胡赛尼著 李继宏译 世纪出版集团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东方学》 萨义德著 王宇根译 三联书店 1997
《文化与帝国主义》 萨义德著 李琨译 三联书店 2007
《中东国家通史—阿富汗卷》 彭树智 黄扬文著 商务印书馆 2000
《全球化背景下的伊斯兰极端主义》 李群英著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7
《现代如何拿来—鲁迅的思想与文学论集》 高远东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
近十多年来,一直都是恐怖主义弥漫世界的日子。十年前,当9.11事件发生的时候,很多人在拍手叫好。而今天,拉登之死又让全球无数人兴奋。我想说,为恐怖叫好是件很恐怖的事情。
不知道有多少人了解埃及、伊拉克、阿富汗及中东、中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如今更多人心中对于以上国家和地区的认识就是生灵涂炭、战火纷飞的人间地狱。
记得我第一次知道塔利班是因为他们炸毁了作为珍贵宗教遗产的巴米扬大佛,当时我还读中学,老师就讲这是他们希望世界对这个小国引起注意,之后整个世界都对塔利班闻声色变。
塔利班、基地组织确实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下伊斯兰复兴运动的极端产物。2日美国政府的声明中也提到了击毙拉登并不是针对伊斯兰世界,而只是针对恐怖组织。为什么要强调本次斩首行动无意触犯伊斯兰世界,又为什么在伊斯兰世界会有塔利班、基地这样极端的组织?或许很多人还是搞不明白埃及、伊拉克、阿富汗这些国家为什么那么多的动乱,难道真的是身逢乱世?
我觉得放到相对宏观的文化视野里去理解以上乱象要好一些。这些问题都跟全球一体化和殖民主义相关。
目前世界就是两大阵营,一个西方、一个东方,不多说,你自己明白。埃及、伊拉克、阿富汗这些国家自古就是被东方、西方大国所争夺的地域。政治需要、战略需要、资源需要都是理由。只说阿富汗从古到今就先后被希腊马其顿(亚历山大)、蒙古、英国、沙俄、苏联侵占过,在列强眼里,阿富汗就是一块肉,没人在乎这个国度的人民、文化。这也是绝大多数中东国家长久以来的处境,而反对异教、异族文化的入侵,是“全盘伊斯兰化(原教旨主义)”思潮产生的根源。
任何政治都有文化背景。比如资本主义的文化背景是耶稣基督,那么伊拉克、阿富汗、埃及从文化上就是不能接受,因为他们是伊斯兰国家。历史上的十字军东征就是这个问题。苏联对它们来说,也同样不能接受。从现实来看,接受一种政治,那么原本的文化就会荡然无存。按理说,世界的文化是多元的,文化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平等的。但很少有政客们在乎过这个。推行霸权主义,必然意识形态殖民。这是一种强迫。
强迫之下必然有反抗,这种反抗多数依托本身的文化特征而发起。利用宗教进行世俗的争权夺利,这个在宗教史上例子很多,基督教发展史中有政权和教会勾结或者政权假借基督教名义而发动的血腥运动非常多,佛教发展史里也有,不然怎么会有三武灭佛?至于伊斯兰教,它的不少运动是跟基督教的运动相对应的,比如十字军东征。西方国家可以不承认它们的行动跟文化有关系,但事实就是那样,文化是人类思想的根源。
“社会主义是药,资本主义是饭”。作为中东国家,它们是两边都靠不上的,靠了自己文化怎么办?这是少数文化族群的艰难。为什么他们就要是次等文化次等民族次等国家呢?作为这些国家的人民是不愿意接受这样的事情,所以就会有反抗,从零散到有组织,从理性到极端。不是他们愿意,而是自从他们意识到自己终将变成丧家之犬,自身的文化终将会被吞噬和取代后的反应。
其实殖民主义的想法存在于现代社会交战双方的绝大多数,你会奇怪,怎么会呢?那怎么不会呢?呵呵。殖民主义不仅被大国用来征服,也正在被受侵略者用于反征服。它是殖民者和被殖民者共同的意识形态,这是一个现实存在的悖论。所以恐怖主义不是伊斯兰世界仅有的,是双方或者多方存在的。舆论导向把恐怖主义界定的狭隘了。
殖民主义也存在于东西方世界,换一个说法,就是文化自民族中心主义一直存在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的文化是优秀的,我们的族群是优秀的,所以你要臣服我们,学习和效忠我们。”这个论调在东西方历史里一直都是存在的。所以这个可以解释日本的“大东亚共荣”思想。日本又从谁那里学的?
“抹黑对手”是现今政治家军事家们惯用的伎俩,在新闻战当中,演绎的更加极致。我们就生活在由各种利益体控制的媒介们所创造的幻象世界里,我们真实的存在,但未必就是在真实的生活。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杀戮是有限的,而且是被操纵的。更多的杀戮不为人知,无辜也更无形。
我倒没想为本·拉登鸣不平,只是觉得对于多数弱国而言,抵抗外来压迫,又反省自身缺陷,才有可能跳出殖民与被殖民的循环,才有可能自强于这个世界,当然这个很不实用主义,但是一条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外的第三条路。
2046
2011年5月2日 23:08:32
顺手写下,没有资料核对,有很多不足也应该有错讹的地方,欢迎提醒。
推荐以下书籍:
《追风筝的人》 卡勒德 胡赛尼著 李继宏译 世纪出版集团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东方学》 萨义德著 王宇根译 三联书店 1997
《文化与帝国主义》 萨义德著 李琨译 三联书店 2007
《中东国家通史—阿富汗卷》 彭树智 黄扬文著 商务印书馆 2000
《全球化背景下的伊斯兰极端主义》 李群英著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7
《现代如何拿来—鲁迅的思想与文学论集》 高远东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
-
等天黑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2-16 00:2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