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忘于江湖——金庸里的爱情
阿朱——
阿朱正色道:“便跟着你杀人放火,打家劫舍,也永不后悔。跟着你吃尽千般苦楚,万种熬煎,也是欢欢喜喜。”
萧峰哈哈大笑,说道:“是了!从今而后,萧某不再是孤孤单单、给人轻蔑鄙视的胡虏贱种,这世上至少有一个人……有一个人……”一时不知如何说才是......
阿朱接口道:“有一个人敬重你、钦佩你、感激你、愿意永永远远、生生世世、陪在你身边,和你一同抵受患难屈辱、艰险困苦。”
萧峰纵声长笑,四周山谷鸣响,他想到阿朱说“一同抵受患难屈辱、艰险困苦”,她明知前途满是荆棘,却也甘受无悔,心中感激,虽满脸笑容,腮边却滚下了两行泪水。
她不会要求名利或虚荣,她只是爱你的英雄侠气,爱的无怨无悔,爱的不留余地,甚至可以为你去死。
这样的女子似乎世间没有,却栩栩如生地在你面前,一笑一颦,惹人怜爱,一举一动,牵人心魂。让你不得不叹息,造物神奇。
他抱起阿朱的尸身,走到土坑旁将她放了下去,两只大手抓起泥土,慢慢撒在她身上,但在她脸上却始终不撒泥土。
他双眼一瞬不瞬的瞧着阿朱,只要几把泥土一撒下去,那便是从此不能再见到她了。耳中隐隐约约的似乎听到她的话声,约定到雁门关外骑马打猎、牧牛放羊,要陪他一辈子。不到一天之前,她还在说着这些有时深情、有时俏皮、有时正经、有时胡闹的话。从今而后再也听不到了。在塞上牧牛放羊的誓约,从此成空了。
萧峰跪在坑边,良久良久,仍是不肯将泥上撒到阿朱脸上。
突然之间,他站起身来,一声长啸,再也不看阿朱,双手齐推,将坑旁的泥土都推在她身上脸上。回转身来,走入厢房。
萧峰脸上露出一丝苦笑,心道:“我既误杀阿朱,此生终不再娶,阿朱就是阿朱,四海列国,千秋万载,就只一个阿朱。岂是一千个、一万个汉人美女所能代替得了的?皇上看惯了后宫千百名宫娥妃子,那懂得‘情’之一字?”
朱颜淡,
镜前云鬓残妆暗。
残妆暗,
心花微绽,
缕丝微乱。
凝眸憔悴芳菲散,
柔情不尽秋波闪。
秋波闪,
似梦非幻,
暗生倾念。
阿紫——
阿紫:“我怎么是小孩子?在那小桥边的大雷雨之夜,我见到你打死我姊姊,哭得这么伤心,我心中就非常非常喜欢你。我心中说:‘你不用这么难受。你没了阿朱,我也会像阿朱这样,真心真意的待你好。’我打定了主意,我一辈子要跟着你。可是你又偏偏不许,于是我心中说:‘好吧,你不许我跟着你,那么我便将你弄得残废了,由我摆布,叫你一辈子跟着我。’”
阿紫嘟起了嘴,转过了身,道:“我早知在你心中,一千个我也及不上一个她,一万个活着的阿紫,也及不上一个不在人世的阿朱。看来只有我快快死了,你才会念着我一点儿。早知如此……我……我也不用这么远路来探望你。你……你几时又把人家放在心上了?”
萧峰听她话中大有幽怨之意,不由得怦然心惊,想起她当年发射毒针暗算自己,便是为要自己长陪在她身边,说道:“阿紫,你年纪小,就只顽皮淘气,不懂大人的事……”阿紫抢着道:“甚么大人小孩的,我早就不是小孩啦。你答应姊姊照顾我,你……你只照顾我有饭吃,有衣穿,可是……可是你几时照顾到我的心事了?你从来就不理会我心中想甚么。”
萧峰越听越惊,不敢接口。
阿紫转背了身子,续道:“那时候我眼睛瞎了,知道你决不会喜欢我,我也不来跟你亲近。现下我眼睛好了,你仍不来睬我。我……我甚么地方不及阿朱了?相貌没她好看么?人没她聪明么?只不过她已经死了,你就时时刻刻惦念着她。我……我恨不得那日就给你一掌打死了,你也就会像想念阿朱的一般的念着我……”
她说到伤心处,突然一转身,扑在萧峰怀里,大哭起来。
萧峰一时手足无措,不知说甚么才好。
虚竹、段誉等一干人站在萧峰的遗体之旁,有的放声号哭,有的默默垂泪。忽听得一个少女的声音尖声叫道:“走开,走开!大家都走开。你们害死了我姊夫,在这里假惺惺的洒几点眼泪,又有什么用?”她一面说,一面伸手猛力推开众人,正是阿紫。虚竹等自不和她一般见识,被她一推,都让了开去。
阿紫凝视着萧峰的尸体,怔怔的瞧了半晌,柔声说道:“姊夫,这些都是坏人,你别理睬他们,只有阿紫,才真正的待你好。”说着俯身下去,将萧峰的尸休抱了过来。萧峰身子长大,上半身被她抱着,两脚仍是垂在地下。阿紫又道:“姊夫,你现下才真的乖了,我抱着你,你也不推开我。是啊,要这样才好…姊夫,咱们再也不欠别人什么了……今日总算如了我的心愿。”
阿紫对萧峰的爱,是最惨烈,也是最无望的爱,因为一千个活着的阿紫,也比不上一个死去的阿朱.
她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来换取心爱之人的感念,那么凄楚,那么绝望,真让人深深感动。
我们曾经深深地爱过一些人。爱的时候,把朝朝暮暮当作天长地久,把缱绻一时当作被爱了一世,于是承诺,于是奢望萧峰与阿朱
执子之手,幸福终老。然后一切消失了,然后我们终于明白,天长地久是一件多么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幸福是一种多么玄妙多么脆弱的东西。也许爱情与幸福无关,也许这一生最终的幸福与心底最深处的那个人无关,也许将来的某一天,我们会牵住谁的手,一生细水长流地把风景看透。
其实承诺并没有什么,不见了也不算什么,所有的一切自有它的归宿。我们学着看淡,学着不强求,学着深藏,把你深深埋藏,藏到岁月的烟尘企及不到的地方。
只是,只是为什么在某个落雨的黄昏,在某个寂寂的夜里,你还是隐隐地在我心里淡入、淡出;淡出、淡入,拿不走,抹不掉。
我,曾经,这样爱你;我,曾经以为,你是幸福的原因。
她是绛紫为邪,她生来就连名字也入了邪道,她生来就是要和阿朱做比较的。她生来就心灵早入了地狱,她生来就肉体也入了地狱,她生来就没有怜惜,她生来就不明白爱,她生来就不懂得情,她生来就唯利是图,她生来就狠毒冷血,她却为了姐夫对她的一丝怜惜而付出整颗心,她却因为姐夫眼中的伤悲而对他怜惜。唯一怜惜她的姐夫,她就以死相随,她却是个最可恨又最可怜的孩子,她不懂得爱,却比谁都热爱珍惜这份爱,她却是个与姐夫同病相怜的孩子,她在世上是无依无靠,他在世上是众矢之的,她用毒针射他···只想他不再离开身旁,她,要保护他,她可怜他,他有愧于她,她依赖他,他宠爱于她,她陪伴他,他抛弃于她,他以死谢天下,她以死谢他一人,她其实早已改变,她其实早有了心,只是她无法正视人间的诸多温暖和所谓的正邪,她内心只留着天生的寂寞和自我保护色,她为所欲为地害人,她为所欲为地爱人,她活着十七年,太短暂,也太漫长,短暂的美好,漫长的孤独,她的心是肉长的,她的泪是血生的,阿紫在黄泉路上,也注定一个人了,她的姐夫,始终是姐姐的夫。
岳灵珊——
岳灵珊:“平弟……平弟,他去了吗?……我的丈夫……平弟……他……他瞎了眼睛……很是可怜……他在这世上,孤苦伶仃,大家都欺负……欺负他……他……他不是存心杀我的”……她这是又唱了起来自是想着当日与林平之在华山两情相悦的甜蜜时光——正是“漫唱采茶觉已迟,犹怜深信未相欺。世间多少痴情女,伤尽男儿不自知”。
令狐冲——
我想再次醉倒在草木青青的华山脚下
我想重新登上冰雪晶莹的思过崖
我想折下千尺峒畔带雨的梨花
我想采摘一朵依山带水的紫色晚霞
他们现在都叫我一声令狐少侠
他们说我身怀出神入化的高深剑法
他们猜测我何时能无敌于天下
他们羡慕我无拘无束浪迹天涯
我喝酒只是为了让泪水流下
我浪迹天涯因为我无以为家
我不想挑战武当松柏少林古刹
我只是忘了是谁陪我舞起冲灵剑法
一直认为岳灵珊是爱着林平之的,令狐冲是想着岳灵珊的……
仪琳——
要找一个比仪琳更可爱的女子,恐怕绝不容易。她天真无邪,心地纯洁,毫不懂得掩饰,而她最独特之处,是她对"善"的坚定信心,即使身在危难苦楚,也不动摇。是这份信心,使仪琳逢凶化吉。她对宗教的虔诚出于内心,出于自然,毫不造作,好像不是宗教塑造了她,而是宗教精神恰好最能表达她的个人性格与信念。美貌可爱的小尼姑并不是常见的小说角色,即使以金庸来说,仪琳也是不可多得之作。
仪琳是个热心肠的人,对令狐冲由感激、敬佩、关心怜惜而产生恋爱思慕之情,实在是最自然不过。她自幼出家,不沾尘俗,整个人就如浑金朴玉,遇上这样的难关,即使比她世故十倍的人也不易应付,但她却勇敢地本着自己的一贯原则信念去面对,令人既敬重而又怜惜。
她说田伯光挟持她到酒家,叫了满桌子酒肉要她吃,不然便撕破她的衣裳,仪琳不为所动,坚决不吃;她解释说,佛门戒腥荤,她决不能破戒,田伯光要撕破她的衣裳,虽然不好,却不是她的过错,这绝不是仪琳推卸责任,这从她“偷西瓜”一节可见,而是她真的善恶分明。
正因她善恶分明,所以仪琳偷西瓜一节才能那么饶有意义。
令狐冲伤重口渴躺在瓜田之畔,要吃西瓜,仪琳对他敬若天神,他又身受重伤,不忍不为他摘来,然而物主不在,要吃便得不告而取,也就是偷。佛门子弟戒偷盗,偷是她的过错,况乎"令狐大哥要吃西瓜"又不是什么重大理由,她这样做,无可原宥。
仪琳这场内心挣扎,不下于寻常的重大道德问题,最后她决定偷,所抱的心情正是为怜爱一个受苦的人甘受罪责的舍己为人的心情,既不为自己分辩,又不后悔犯戒,
最令人敬重的是,她一直自然诚实地面对自己的感情,从不对自己或对他人隐瞒她对令狐冲的思念,但同时她对自己应该怎样做,也毫无疑问。她是个出家女尼,不应作情欲之想,何况令狐冲根本对自己没有爱慕之意。她应做的是加以自制,在行为心思上都不要越轨。
仪琳叹了口气,轻声道:“你不用哄我。我初识得他时,令狐大哥只爱他小师妹一人,爱得要命,心里便只一个小师妹。后来他小师妹对他不起,嫁了别人,他就只爱任大小姐一人,也是爱得要命,心里便只一个任大小姐。”
仪琳道:“我可不信。令狐大哥日后和任大小姐成亲,自然会生好几个小宝宝。他二人都这么好看,生下来的儿女,一定可爱得很。”
仪琳道:“我知道他心中只有任大小姐一个。”那婆婆道:“他任大小姐也娶,你也娶。懂了吗?一共娶两个老婆。这世上的男人三妻四妾都有,别说娶两个了。”
仪琳道:“不会的。一个人心中爱了甚么人,他就只想到这个人,朝也想,晚也想,吃饭时候、睡觉时候也想,怎能够又去想第二个人?好像我爹爹那样,自从我妈走了之后,他走遍天涯海角,到处去寻她。天下女子多得很,如果可以娶两个女人,我爹爹怎地又不另娶一个?”
仪琳道:“我要去啦。婆婆,你要是向旁人提到今狐大哥他……他要娶我甚么的,我可不能活了。”
那婆婆道:“那又为甚么?他说非娶你不可,你难道不喜欢么?”
仪琳道:“不,不!我时时想着他,时时向菩萨求告,要菩萨保佑他逍遥快活,只盼他无灾无难,得如心中所愿,和任大小姐成亲。婆婆,我只是盼他心中欢喜。我从来没盼望他来娶我。”
爱当然要回报,仪琳的爱不要。仪琳说服自己不要,对自己假装不要。仪琳就在说服和假装中消耗了。喜爱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必先得辩白和洗清欲望,在自知不合的人那里,才允许堂堂正正,浮出意识的水面。因此全是内心的挣扎。蒙混,企图过自己的关。
仪琳深知是没有资格任性的,仪琳连成全别人的资格都没有。所以仪琳没有轻嗔薄怒,佯羞诈愧,乔酸假醋。无望的爱,没有观众,原不需要这些富丽闲妆。先是在长辈前不避嫌疑的维护,又有嵩山封禅台上大胆的注目——原来光明磊落,竟是无望的爱里最没法子的选择。
仪琳对哑婆婆自诉,相思到极致,轻轻叫令狐冲的名字,心里才会舒服。真如羯鼓一挝,万花齐落。杨过的舍身跳崖,小龙女的十六年苦等,全都黯然失色——那毕竟是彼此守望的。沙静水清;芦絮飘飞,终于悄然堕地。清浅澄明中却尽是凄凉,美丽而哀伤。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空游无所依的柔情,最无故使人落泪。
仪琳的爱,不是沉溺,是全神贯注的提防。仪琳的爱,在针尖上舞蹈,经不起推敲与计较,愚蠢而伟大,幼稚而坚强,稍有犹疑,立即全盘崩溃。爱总有可以推诿赖账之处,仪琳是全然断了自己的后路了
仪琳的爱,是弱者的爱——任何行为未曾“失范”者都是弱者。仪琳的爱,不危险,全部杀伤力都内敛,只杀她自己。
仪琳的爱,是无望的爱,反而更斩不断了——遥遥望过去,惟有他的好,连失望都不可得。挣脱于是更加遥遥无期。
仪琳的爱,是所有人的单恋情结;而令狐冲则是最好的单恋对手。千载难逢的对手啊,貌似不羁,律己其实极严;洞悉一切却始终不曾费心挂怀,只微微喟叹过,也是为人事阴差阳错,百般的不合榫;适度的关照,若即若离,似有实无,不让人尴尬,更不存招惹的心;自始至终都没有撑拒与紧张,因为有坐怀不乱的自信作底,也实在是心无旁骛——先有岳灵珊,后有任盈盈,又自愿恪守游戏规则,对他方的珍爱,只剩了柔和宽容(暗里是惺惺相惜的怜悯),全当作好意来接纳。其实哪里是接纳,只散摊在那里,不去拾取,任零落成泥。
纪晓芙——
杨不悔替纪晓芙说的一句:“我叫杨不悔!我妈说这件事她永远也不后悔。”
赵敏——
"赵姑娘,我不该到这儿来,不该再和你相见。我心已有所属,决不应再惹你烦恼。你是金枝玉叶之身,从此将我这个山村野夫忘记了罢。”
赵敏拿起他手来,抚着他手背上的疤痕,轻声道:“这是我咬伤你的,你武功再高,医道再精,也已去不了这个伤疤。你自己手背上的伤疤也去不了,能除去我心上的伤疤幺?”
赵敏:“你心中舍不得我,我甚么都够了。管他甚么元人汉人,我才不在乎呢。你是汉人,我也是汉人。你是蒙古人,我也是蒙古人。你心中想的尽是甚么军国大事、华夷之分,甚么兴亡盛衰、权势威名,无忌哥哥,我心中想的,可就只一个你。你是好人也罢,坏蛋也罢,对我都完全一样。”
殷离——
殷离:她转过头来,柔声道:“阿牛哥哥,你一直待我很好,我好生感激。可是我的心,早就许了给那个狠心的、凶恶的小张无忌了。你不是他,不,不是他……”
殷离神色温柔地瞧着他,呆呆的看了半晌,目光中神情变幻,终于摇摇头,说道:“阿牛哥哥,你不懂的。在西域大漠之中,你与我同生共死,在那海外小岛之上,你对我仁至义尽。你是个好人。不过我对你说过,我的心早就给了那个张无忌啦。我要寻他去。我若是寻到了他,你说他还会打我、骂我、咬我吗?”说着也不等张无忌回答,转身缓缓走了开去.
小昭——
“此后咱们东西相隔,会见无日,我就是再想服侍公子也是不能的了”
“你叫我不装,我就不装。小姐便是杀我,我也不装。”
“你到哪里,我……我也跟到哪里。”
“公子爷,我一定要跟着你,小昭要天天这般服侍你。”
“在光明顶上那山洞之中,我就已打定了主意,你到哪里,我跟到哪里。除非你把我杀了,才能撇下我,你见了我讨厌,不要我陪伴么?”
“只要在你身边,什么危险我都不在乎。公子爷,你带我去罢!”
“我又没要你对我怎样,只要你许我永远服侍你,做你的小丫头,我就心满意足了。” “公子,这是最后的一次。此后咱们东西相隔万里,会见无日,我便是再想服侍你一次,也是不能的了。”
“公子,这件事我一直在骗你。但在我心中,我却没对你不起。因为我决不愿做波斯明教的教主,我只盼做你的小丫头,一生一世服侍你,永远不离开你。我跟你说过的是不是?”
过了一会,那小船又划了过来,船中坐的赫然正是小昭。
她招手说道:“张公子,各位请同到大舰之上。波斯明教决计不敢加害。”赵敏问道:“为甚么?”小昭道:“各位过去便知。若有相害之意,小昭如何对得起张公子?”谢逊忽道:“小昭,你做了波斯明教的教主么?”小昭低眉垂首,并不回答,过了片刻,大大的眼中忽然挂下两颗晶莹的泪水。
霎时之间,张无忌耳中嗡的一响,一切前因后果已猜到了七八成,心下又是难过,又是感激,说道:“小昭,你这一切都是为了我!”小昭侧开头,不敢和他目光相对。
小昭幽幽的道:“我年幼之时,便见妈妈日夜不安,心惊胆战,遮掩住她好好的容貌,化装成一个好丑样的老太婆。她又不许我跟她在一起,将我寄养在别人家里,隔一两年才来瞧我一次,这时候我才明白,她为甚么干冒大险,要和我爹爹成婚。公子,咱们今天若非这样,别说做教主,便是做全世界的女皇,我也不愿。”说到这里,她双颊红晕如火。
也许,在小昭的梦境里,她愿意成为一个中原女子,是因为她愿意成为一个普通的中原姑娘,远离江湖硝烟,远离仇恨,远离恐惧,与一个普通的中原男子,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也许,她背负了那个沉重的故事太久太久,她已经不堪重负。为了那个故事,她放弃了自己的自由,放弃了自己的如花容颜,放弃了人间最朴实的亲情,也许,她还会为此放弃自己短暂而寂寞的爱情。
小昭不知道,后来还有一个女子,也曾这样说过。她说:“管他甚么元人汉人,我才不在乎呢。你是汉人,我也是汉人。你是蒙古人,我也是蒙古人。你心中想的尽是甚么军国大事、华夷之分,甚么兴亡盛衰、权势威名,无忌哥哥,我心中想的,可就只一个你。你是好人也罢,坏蛋也罢,对我都完全一样。”
后来,说话的那女子真的成为了汉人,而小昭,却独守西域。
她终究还是不能如愿。
思念,从今日始,如逝水东流,不尽。也许更早一点,光明顶秘道里的须臾片刻,就足以让张无忌这个名字,成为自己黯淡人生记忆里的一朵肆意盛开的向日葵。身负重大使命,聪明体贴,精通奇门八卦、阴阳五行之术,母亲是明教四大护教法王之首紫衫龙王。小昭,注定是个不寻常的女子,父母为了爱情,欠了一身的债,这一切,都需要她来偿还。流落江湖,少尝人间亲情,忍辱负重,她苦心孤诣潜入明教,不惜将自己弄跛,弄丑。小昭,生来就背负着一个沉重的故事。
这一切,都在遇见那个少年后被毫无征兆的改写。也许,注定要被改写,因为,他们注定要遇见。
人生,毫无自主地突然换了方向。
范蠡——
范蠡退出宫来,寻思:“大王等不得两三年,我是连多等一日一夜,也是……”想到这里,胸口一阵隐隐发痛,脑海中立刻出现了那个惊世绝艳的丽影。
那是浣纱溪畔的西施。是自己亲去访寻来的天下无双美女夷光,将越国山水灵气集于一身的娇娃夷光,自己却亲身将她送入了吴宫。
从会稽到姑苏的路程很短,只不过几天的水程,但便在这短短的几天之中,两人情根深种,再也难分难舍。西施皓洁的脸庞上,垂着两颗珍珠一般的泪珠,声音像若耶溪中温柔的流水:“少伯,你答应我,一定要接我回来,越快越好,我日日夜夜的在等着你。你再说一遍,你永远永远不会忘了我。” 。。。。。。
这时范蠡正坐在山坡草地上,讲述楚国湘妃和山鬼的故事。阿青坐在他身畔凝神倾听,一双明亮的眼睛,目不转瞬的瞧着他,忽然问道:“那湘妃真是这样好看么?”
范蠡轻轻说道:“她的眼睛比这溪水还要明亮,还要清澈……”阿青道:“她眼睛里有鱼游么?”范蠡道:“她的皮肤比天上的白云还要柔和,还要温软……”阿青道:“难道也有小鸟在云里飞吗?”范蠡道:“她的嘴唇比这朵小红花的花瓣还要娇嫩,还要鲜艳,她的嘴唇湿湿的,比这花瓣上的露水还要晶莹。湘妃站在水边,倒影映在清澈的湘江里,江边的鲜花羞惭的都枯萎了,鱼儿不敢在江里游,生怕弄乱了她美丽的倒影。她白雪一般的手伸到湘江里,柔和得好像要溶在水里一样……”
阿青道:“范蠡,你见过她的是不是?为甚么说得这样仔细?”
范蠡轻轻叹了口气,说道:“我见过她的,我瞧得非常非常仔细。”
他说的是西施,不是湘妃。
抬头向着北方,眼光飘过了一条波浪滔滔的大江,这美丽的女郎是在姑苏城中吴王宫里,她这时候在做什么?是在陪伴吴王么?是在想着我么?
阿青道:“范蠡,你的胡子很奇怪,给我摸一摸行不行?”
范蠡想:她是在哭泣呢,还是在笑?
阿青道:“范蠡,你的胡子中有两根是白色的,真有趣,像是我羊儿的毛一样。”
范蠡想:分手的那天,她伏在我肩上哭泣,泪水湿透了我半边衣衫,这件衫子我永远不洗,她的泪痕之中,又加上了我的眼泪。
阿青说:“范蠡,我想拔你一根胡子来玩,好不好?我轻轻的拔,不会弄痛你的。”
范蠡想:她说最爱坐了船在江里湖里慢慢的顺水漂流,等我将她夺回来之后,我大夫也不做了,便是整天和她坐了船,在江里湖里漂游,这么漂游一辈子。。。。。。。
我不懂范蠡是否是爱西施的美貌,我只知道,他爱的是多么深,那在短暂的时光里打磨出来的爱情,那应该眼神就能领会的体贴,需要时候不需要时候,在不在你身边,不能给你甜言蜜语的时候,他也能献出自己无尽的思念,给你美好的爱情,不是么。。。。
胡逸之——
鹿鼎记里面的百胜刀王,胡逸之。对陈圆圆爱到刻骨铭心,为他舍弃了身名,理想,自己曾经的一切,甘愿去为她种菜,挑粪。做一个乡农。最可贵的,他做这一切,并不是为了要得到什么,只是想要她好。并且在她不知道的情况下去帮助她所爱的男人。
那日我在四川成都,无意中见了陈姑娘一眼,唉,那也是前生冤孽,从此神魂颠倒,不能自拔。韦香主,胡某是个没出息、没志气的汉子。当年陈姑娘在平西王府中之时,我在王府里做园丁,给她种花拔草。她去了三圣庵,我便跟着去做伙夫。我别无他求,只盼早上晚间偷偷见到她一眼,便已心满意足,怎……怎会有丝毫唐突佳人的举动?”
韦小宝道:“那么你心中爱煞了她,这二十几年来,她竟始终不知道?”
胡逸之苦笑摇头,说道:“我怕泄漏了身份,平日一天之中,难得说三句话,在她面前更是哑口无言。这二十三年之中,跟她也只说过三十九句话。她倒向我说过五十五句。”韦小宝笑道:“你倒记得真清楚。”
胡逸之坐了下来,握住他手,说道:“小兄弟,人世间情这个东西,不能强求,你能遇到阿珂,跟她又有师姊师弟的名份,那已是缘份,并不是非做夫妻不可的。你一生之中,已经看过她许多眼,跟她说过许多话。她骂过你,打过你,用刀子刺过你,那便是说她心中有了你这个人,这已经是天大的福份了。”
韦小宝点头道:“你这话很对。她如对我不理不睬,只当世上没我这个人,这滋味就挺不好受。我宁可她打我骂我,用刀子杀我。只要我没给她杀死,也就是了。”
胡逸之叹道:“就给她杀了,也很好啊。她杀了你,心里不免有点抱歉,夜晚做梦,说不定会梦见你;日间闲着无事,偶然也会想到你,这岂不是胜于心里从来没你这个人吗?”
胡逸之道:“小兄弟,这话可不大对了。你喜欢一个女子,那是要让她心里高兴,为的是她,不是为你自己。倘若她想嫁给郑公子,你就该千方百计的助她完成心愿。倘若有人要害郑公子,你为了心上人,就该全力保护郑公子,纵然送了自己性命,那也无伤大雅啊。”
这个人和余鱼同极像,只是他更懂得收敛,更成熟,才没有让心上人受了洛冰一样的罪……
杨过&小龙女——
他一生天不怕地不怕的独来独往,我行我素,但这时到了彷徨无计之时,忍不住轻轻将小龙女的身子往旁挪了一挪,屈膝跪在地下,心中暗暗祷祝:“只要老天爷慈悲,保佑龙儿身子痊可,我宁愿……我宁愿……”其实在这世界上,他有什么事不愿做以赎回小龙女一命呢?
他全心全意,正在虔诚祷祝,小龙女忽然说道:“是欧阳锋,孙婆婆说一定是欧阳锋!过儿,过儿,你到那里去了?”她突然惊呼,坐起身来。杨过急忙坐回床沿,握住她手,说道:“我在这儿。”小龙女睡梦间蓦地里觉得身上少了依靠,立即惊醒过来,发觉杨过原来便在身旁,并未离去,心中大是喜慰。杨过道:“你放心,这一辈子我是永远不离开你的啦。将来便是要出这古墓,我也是寸步不离的守在你身边。”小龙女说道:“外边的世界,实在比这个阴沉沉的地方好得多,只是一到外边,我便会害怕。”杨过道:“现在咱们什么也不用怕啦。过得几个月,等你身子好了,咱俩一齐到南方去。听说南方终年温暖如春,花开不谢,叶绿长春。咱们再也不要抡剑使拳啦,种一块田,养些小鸡小鸭,在南方晒一辈子太阳,生一大群儿子儿女,你说好不好呢?”小龙女悠然神往,轻轻的道:“永远不再抡剑使拳,那可有多好!没有人来打咱俩,咱俩也不用去打别人,种一块田,养些小鸡小鸭……唉,倘使我可以不死……”
小龙女微微一笑,道:“我这伤是全真道人打的,但全真教的祖师爷造了墓室,备了寒玉床供我安安静静的休憩,回复安康,那么他们的功罪也足以抵过了。”杨过道:“那金轮法王呢?咱们可饶他不得。”小龙女叹道:“只要我能活着,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么?”杨过反手抓住了她软软的小手,柔声道:“你说得是。这次你伤好了,咱们永远不再跟人动手。老天爷待咱们这么好!唉。”
小龙女低低的道:“咱们到南方去,种几亩田,养些小鸡小鸭………”她出了一会神,
小龙女笑道:“那时我打你屁股,你也很快活吗?”杨过伸出双臂,将她搂在怀裏,只觉她身上气息温馨,混和著山谷间花木清气,真令人心魂俱醉,难以自已,轻轻的道:“咱们如这般厮守一十八日,只怕已快活得要死了,别再去杀甚麼郭靖、黄蓉啦。”
小龙女微笑道:“你说怎麼,便怎麼好。以前我老是要你听话,从今儿起,我只听你的话。”她一向神色冷然,如今心胸中充满爱念,眉梢眼角以至身体四肢,无不温柔婉娈,只觉得全心全意的听杨过话,那才是最快活不过之事。
杨过在山边摘了一朵“龙女花”,给小龙女簪在鬓边,一时花人相映,花光肤色,不知是红花为人添了娇艳,还是人面给桃花增了姿色?
郭襄大喜,凝目望那两人时,但见左首一人青冠黄衫,正是杨过,右首那人白衣飘飘,却是个美貌女子。两人各执长剑,舞起一团白光,随在神雕身后,冲向高台。郭襄失声叫道“大哥哥,这位就是小龙女么?”
忽然身旁一个少女声音说道:”杨大嫂,你真美!“正是郭襄。小龙女回头笑道:”小妹子,多谢你为我们祝祷重会。你大哥哥尽说你好,定要带我到襄阳来见你一见。“
郭襄叹了一口气,道:”也真只有你,才配得上他。“
“我以前从来不怕死,反正一生一世是在这墓中,早些死、晚些死又有甚么分别?可是,可是这几天啊,我老是想到,我要到外面去瞧瞧。过儿,我又是害怕,又是欢喜。”
“这些雪花落下来,多么白,多么好看。过几天太阳出来,每一片雪花都变得无影无踪。到得明年冬天,又有许许多多雪花,只不过已不是今年这些雪花罢了。”
“难道,难道......你不当我是你的妻子吗?”
“不是老了,而是我的过儿长大了。”
“老天真是不公平,为什么要把我的过儿折磨成这样!”
“过儿是不会娶你女儿的, 因为我自己要做过儿的妻子。”
小龙女始终没有来。
他便如一具石像般在山顶呆立了一夜,直到红日东升。四下里小鸟啾鸣,花香浮动,春意正浓,他心中却如一片寒冰,似有一个声音在耳际不住响动:“傻子!她早死了,在十六年之前早就死了。她自知中毒难愈,你决计不肯独活,因此图了自尽,却骗你等她十六年。傻子,她待你如此情意深重,你怎么到今日还不明白她的心意?”
他犹如行尸走肉般踉跄下山,一日一夜不饮不食,但觉唇燥舌焦,于是走到小溪之旁,掬水而饮,一低头,猛见水中倒影,两鬓竟然白了一片。他此时三十六岁,年方壮盛,不该头发便白,更因内功精纯,虽然一生艰辛颠沛,但向来头上一根银丝也无,突见两鬓如霜,满脸尘土,几乎不识得自己面貌,伸手在额角发际拔下三根头发来,只见三根中倒有两根是白的。
刹时之间,心中想起几句词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是苏东坡悼亡之词。杨过一生潜心武学,读书不多,数年前在江南一家小酒店壁上偶尔见到题着这首词,但觉情深意真,随口念了几遍,这时忆及,已不记得是谁所作,心想:“他是十年生死两茫茫,我和龙儿却已相隔十六年了。他尚有个孤坟,知道爱妻埋骨之所,而我却连妻子葬身何处也自不知。”接着又想到这词的下半阙,那是作者一晚梦到亡妻的情境:“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对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不由得心中大恸:“而我,而我,三日三夜不能合眼,竟连梦也做不到一个!”
猛地里一跃而起,奔到断肠崖前,瞧着小龙女所刻下的那几行字,大声叫道:“‘十六年后,在此重会,夫妻情深,勿失信约!’小龙女啊小龙女!是你亲手刻下的字,怎地你不守信约?”他一啸之威,震狮倒虎,这几句话发自肺腑,只震得山谷皆鸣,但听得群山响应,东南西北,四周山峰都传来:“怎地你不守信约?怎地你不守信约?不守信约……不守信约……”
他自来便生性激烈,此时万念俱灰,心想:“龙儿既已在十六年前便即逝世,我多活这十六年实在无谓之至。”望着断肠崖前那个深谷,只见谷口烟雾缭绕,他每次来此,从没见到过云雾下的谷底,此时仍是如此。仰起头来,纵声长啸,只吹得断肠崖上数百朵憔悴了的龙女花飞舞乱转,轻轻说道:“当年你突然失踪,不知去向,我寻遍山前山后,找不到你,那时定是跃入了这万丈深谷之中,这十六年中,难道你不怕寂寞吗?”
举步入内,一瞥眼间,不由得全身一震,只见屋中陈设简陋,但洁净异常,堂上只一桌一几,此外便无别物,桌几放置的方位他却熟悉之极,竟与古墓石室中的桌椅一模一样。他也不加思量,自然而然的向右侧转去,果然是间小室,过了小室,是间较大的房间。房中床榻桌椅,全与古墓中杨过的卧室相同,只是古墓中用具大都石制,此处的却是粗木搭成。
但见室右有榻,是他幼时练功的寒玉床;室中凌空拉着一条长绳,是他练轻功时睡卧所用;窗前小小一几,是他读书写字之处。室左立着一个粗糙木橱,拉开橱门,只见橱中放着几件树皮结成的儿童衣衫,正是从前在古墓时小龙女为自己所缝制的模样。他自进室中,抚摸床几,早已泪珠盈眶,这时再也忍耐不住,眼泪扑簌簌的滚下衣衫。
忽觉得一只柔软的手轻轻抚着他的头发,柔声问道:“过儿,什么事不痛快了?”这声调语气,抚他头发的模样,便和从前小龙女安慰他一般。杨过霍地回过身来,只见身前盈盈站着一个白衫女子,雪肤依然,花貌如昨,正是十六年来他日思夜想、魂牵梦萦的小龙女。
两人呆立半晌,“啊”的一声轻呼,搂抱在一起。燕燕轻盈,莺莺娇软,是耶非耶?是真是幻?
过了良久,杨过才道:“龙儿,你容貌一点也没变,我却老了。”小龙女端目凝视,说道:“不是老了,是我的过儿长大了。”
程英——
一日早晨,陆无双与程英煮了早餐,等了良久,不见杨过到来,二人到他所歇宿的山洞去看时,只见地下泥沙上划着几个大字:“暂且作别,当图后会。兄妹之情,皓如日月。”
陆无双一怔,道:“他……他终于去了。”发足奔到山巅,四下遥望,程英随后跟至,两人极目远眺,惟见云山茫茫,那有杨过的人影?陆无双心中大痛,哽咽道:“你说他……他到那里去啦?咱们日后……日后还能见到他么?” 程英道:“三妹,你瞧这些白云聚了又聚,散了又散,人生离合,亦复如斯。你又何必烦恼?”她话虽如此说,却也忍不住流下泪来。”
这一日艳阳和暖,南风熏人,树头早花新着,春意渐浓。程英指着一株桃花,对黄蓉道:“师姊,北国春迟,这里桃花甫开,桃花岛上的那些桃树却已在结实了罢!”她一面说,一面折了一技桃花,拿着把玩,低吟道:“问花花不语,为谁落?为谁开?算春色三分,半随流水,半入尘埃。”黄蓉见他娇脸凝脂,眉黛鬓青,宛然是十多年前的好女儿颜色,想像她这些年来香闺寂寞,自是相思难遣,不禁暗暗为她难过。
公孙绿萼——
“女儿最恨三心两意、喜新厌旧的男子。这姓杨的若是舍却旧人,想娶女儿,女儿便是死了,也决不嫁他。”
“爹爹,你把绝情丹还给我吧,女儿长这么大,从来没求过你什么。现在我就要死了,求你把绝情丹还给我,行不行?”
无可否认,她是美丽的。
只是他身边有太多的人间极品,且不说小龙女,若只论大气淡雅的程英,俏丽刁蛮的陆无双,自卑是谁都会有的,何况是这个从小没有父母疼爱的姑娘?
“他们的品貌武功,过去和他的交情,又岂是我所能及的?”一句感慨,回味无穷。
绿萼摇头道:“杨大哥,那半枚绝情丹,在我爹爹怀中的瓷瓶之内。我……我是个不孝的女儿。”说到此处,再也忍耐不住,纵声叫道:“妈!”奔向裘千尺身前,扑入她怀中。她说“我是个不孝的女儿”,在裘千尺听来还道是指违抗父亲,其实绿萼心中却说的是不遵母命。满厅数十人中,只有黄蓉一人才明白她的真意。
她能够理解杨过的痴情,她能够忍受不受关注。直至最后,她能够为解杨过身上的情花毒而纵身跳入那情花丛中,弄地自己伤痕累累。然后在下定决心,要为杨过夺得绝情丹。一头撞向了爹爹那把锋利的黑刀。顿时,香消玉损……
“无论你在天涯海角时不时的偶尔会想起我…”
“把我的悲伤留给自己,你的美丽让你带走…”
在那两座深山中的断壁上,一枝幽兰,染出一片芳香……
《神雕侠侣》里,很多人喜欢郭襄因为她可爱的执着,也有很多人喜欢小龙女和程英,因为她们冷静而温柔。或许还有人喜欢李莫愁和傻姑。但我却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神雕侠侣》层出不穷的美女与惊心动魄的情节后,还能记得那名住在绝情谷的
公孙绿萼。
公孙绿萼,一个到最后被人遗忘的女人。杨过的情花毒即使没有绝情丹也痊愈了。即使他曾被情花之毒折磨的痛不欲生,却也从不肯将半分思念与苦楚分享给小龙女以外的女人。即使那些女人无时无刻的惦念着他,亦如中了情花之毒般忍受着相思之苦。即使曾经有一个女人为了拿回绝情丹解杨过的情花之毒,成全他与小龙女而献出了生命。
也许因为她死了,我真真切切地心疼了公孙绿萼。
绝情谷终究不过是个名目。人生于世,哪能绝了七情六欲?任情花开了满天满地,也不能够。公孙绿萼在这绝情谷白白地浪费了一十八年,看着情花一年年轰轰烈烈地开起来,又摧枯拉朽地落下去。
每个女人都有过十八岁,每个女孩子都会有十八岁。十八岁前的我们,也许都等过盼过梦过一个好男人,我喜欢他,他也喜欢我,于是两个人一起手拉手走下去。十八岁后的我们,也许还记得,也许已忘了,也许更多的与当时的梦想渐行渐远。
而公孙绿萼永远停留在了十八岁。
在公孙绿萼的十八岁,她的生命中走入了一个杨过。于是她的生命轰轰烈烈地燃烧起来,又摧枯拉朽地凋零下去。我想她死的时候,也会记得她的那个杨大哥,那个咬住情花,逗她开心的男人。那个拨乱她心,牵引她魂的男人。然而开心终归只是那一刹那,痛苦却绵延漫长。
她死的时候,会不会也怨他,无端端的,为何吹皱一池春水?
她一定有怨他,我执着地想。
纵使她不怨,我也替她埋怨他。
当她背叛父母,千辛万苦,一而再再而三地替他偷绝情丹,而他却轻易地将它丢到一旁时,我替她怨他。当她为了消减母亲之羞,撕下杨过借她蔽体的袍子衣襟给母亲披上,他心中却只可惜那件袍子,因为它是小龙女所缝制的时候,我替她怨他。当她为了他做了这么多事,而他却只因为见到小龙女心中高兴,在众人面前与龙儿亲热的时候,我替她怨他。
公孙绿萼站在她的十八岁上,只看到生命的尽头。前方没有路,她钟爱的人已经有了心上人,他们是一对神仙眷侣,天赐良缘,任她再作多大的努力,始终不能在他眼中停留片刻。后面没有路,只有色迷了脑的父亲仇迷了心的母亲,如豺狼恶虎,人鬼莫辨。
她看不到活路。无论再怎样走,也是枉然。
因此她死。并不单单为着杨过。而是生已无可恋。
那本她与杨过相遇的《神雕侠侣》上,杨过在她死后没有思念过她,也没有人再提起过她。因为她死了,无法在继续属于她的故事和不属于她的故事。没有人可以衡量公孙绿萼这么做值或不值,因为没有人可以说清爱情到底是种什么样的毒。因为纵使结局还是如此,公孙绿萼仍然会感谢杨过出现在她的生命之中,并让她明白到底什么是爱、什么是恨。
绿色始终只是绿色,她的出现只有用鲜血染红,才能让他有一丝的记忆。
郭襄——
郭襄一惊,但随即格的一笑,道:“我才不怕呢。你如真的要害我,还会先说出来么?神雕大侠义薄云天,岂能害我一个小小女子?”
郭襄从不知相思之深,竟有若斯苦法,不由得怔怔的流下两行清泪,握住杨过的手,柔声道:“老天爷保佑,你终能再和她相见。”
郭襄道:“我在风陵渡口听人说起你的侠义事迹,心下好生钦佩,很想见你一面,除此别无他意。今晚饮宴之时,我想起‘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这句话,心下郁郁,那知道筵席未散,我……却不得不走了。”
郭襄道:“你会到你夫人后,叫人带个讯到襄阳给我,也好让我代你欢喜。”
这少女十八九岁年纪,身穿淡黄衣衫,骑着一头青驴,正沿山道缓缓而上,心中默想:“也只有龙姊姊这样的人物,才配得上他。”这一个“他”字,指的自然是神雕大侠杨过了。她也不拉缰绳,任由那青驴信步而行,一路上山。过了良久,她又低声吟道:“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郭襄心想刻凿在石碑上的字,年深月久之后也须磨灭,如何刻在我心上的, 却是时日越久反而越加清晰?
郭襄听了这四句偈言,不由得痴了,心中默默念道:“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只听得铁链拖地和念佛之声渐渐远去。郭襄低声道:“我要问他,如何才能离于爱,如何能无忧无怖?”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郭襄一生劫难,莫不与杨过牵连极深,亦对杨用情极深。然杨龙二人既自相爱,郭襄虽相思难遣,却也只是望二人不弃不离。而其人既称“小东邪”,虽行事不同常人,却不恃骄横行;反是不论贩夫走卒、英雄侠士,皆平等而待之,相与结交,和其姊郭芙大是不同。郭襄胸襟之豪阔,潇洒如诗,既具江南女儿情怀,又不失乃父仁善之风,更有外公黄药师之邪气。便是世上英豪无数,实则又有几人可及?程陆二人,为杨过一生情伤,公孙绿萼甚以情花自刺,郭襄命途,是否上天眷顾?只是削发为尼,读者诸君,也不免心中怅然。然少女任侠,惹人怜惜,岂不亦叫人钦羡?李莫愁、金轮法王,皆心思狠毒之人,却对郭襄无不爱惜。杨龙二人,一心性高傲,一冷对旁人,独于郭襄爱护有加,实乃异数。世有此女,每教人痴痴想及,其引人入胜之处,莫不至于斯?
那一年,我遇着了他,一个清冷孤傲的侠。
那一年,我十六岁,一生中最美的年华。
那一年,我初知情为何物。。。
那一晚,是我的生日,天空布满了烟花。
那一晚,我要他陪我,和我说几句话。
那一晚,极其繁华,极其繁华。。。。。。
而繁华之后,是愈发的寂寞与困乏。
他,更像那烟花,
在我面前,只有一刹那,
徒然留下我的牵挂。。。
人们总是说,江湖儿女,处处是家。但是在我,走遍天涯,寻寻觅觅,只是希望,能够得到一点他的讯息。心头其实早已千遍万遍想过:便是寻到他,却又如何?还不是重添相思,徒增烦恼?他所以悄然远引,也还不是为了我好?但明知那是镜花水月一场空,我却又不能不想 ,不能不找。
从来都知道,只要我还爱着像他那样的人,我就还仰望着高贵而完美的灵魂;只要我还寻找着他的踪迹,我就还听从着自己心的声音。
于是,注定了要浪游四方。正应了那句话,一见杨过误终身……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知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刻难为情。
有的时候,或许流浪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柳絮桃花,自在飞莺,恰恰马蹄,浅草闲人,去到江南赶上春;
关外飞雪,天高云远,银树寒霜,红炉沽酒,漠北塞外有豪情。
——在不同的地方,感受生活在别处的况味。
我也不知正值芳华的她怎么面对这冷冷清清的青灯古佛的人生?
我走过山的时候山不说话,
我路过海的时候海不说话;
我的小毛驴滴滴答答,
倚天剑陪我走天涯。
人人都说我爱上了杨过大侠,
找不到所以在峨嵋安了家;
其实我只是爱上了满山的雾和霞,
像极了十六岁那年绽放的烟花
李莫愁——
生命的最后时刻,李莫愁模模糊糊的竟看到是自己刻骨相思的意中人陆展元,另一个却是他的妻子何沅君。她冲口而出,叫道:“展元,你好狠心,这时还有脸来见我?”
一切散去,李莫愁万念俱灰,直从山坡跃下,投入烈火之中。众人齐声惊叫,从山坡上望下去,只见她霎时间衣衫着火,红焰火舌,飞舞身周,但她站直了身子,竟是动也不动,众人无不骇然。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以身相许?天南地北……”唱到这里,声若游丝,悄然而绝。
我不知道为什么有很多人讨厌李莫愁,也许她手段残忍,冷酷无情,但这些的背后其实隐藏了一颗受伤的心。
在我看来,她只不过是一个可怜的女子。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她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人—陆展元。
书中没有对陆展元进行过正面描写,只知他们一见钟情,彼此两情相依,李莫愁本就是个十分美丽的女子,当时情窦初开,竟爱得如此之深,不惜为了爱情违抗师命,只希望能和所爱之人相守相依。
但陆展元却负了她,离开她之后爱上了另外一个女人—何沅君。
我认为世间本没有恨,所谓的恨其实都是爱的衍生,这些都在李莫愁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展现。
红花绿叶锦帕,是当年李莫愁赠给陆展元的定情之物。红花是大理国最著名的曼陀罗花,李莫愁比作自己,“绿”“陆”音同,绿叶就是比作她心爱的陆郎了,取义于 “红花绿叶,相偎相倚”。
世人皆言李莫愁无情,而她却因为这方锦帕数次不忍对陆无双,程英下杀手,陆展元留下这个手拍救自己的家人,也说明了陆展元知道李莫愁对她的深情,岂非无情?李莫愁夺了襁褓中的郭襄,意图威胁黄蓉,但竟被小婴儿激发起母性,反而柔情无限地抚她入睡,以平常用作杀人武器的尘拂为她赶蚊子。她手段毒辣,却十分疼爱那刚出世的可爱女婴,就算误以为是自己仇人的女儿还是要舍了命的保护她,在临死关头也要含泪请求黄容放过这女婴,岂非无情?
而在书中,金庸先生对她的评语是八个字—美若天仙、毒如蛇蝎 。
李莫愁的狠毒,众所皆知,然而另一方面她又有情,这样使得她成了一个矛盾体,其实这也不意外,她被情所伤,十年来只想复仇,但后来陆展元已死,她又开始迷茫,世间已经没有了牵挂,不知道生存的目标在何方,却又看不得别人的幸福,只觉得世人都欠了她的,以至愈发加剧。
李莫愁一生敢爱敢恨,外表刚强,在爱情面前却是十分柔弱,为所爱之人,付出一切都毫无怨言。哪怕你要对抗整个天下,她也与你站在一边,且貌若仙子,武功高强,从一而终,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世人往往喜欢将错误归于女人之手,是亡国必因妖女,英雄末路为红颜,殊不知红颜也有伤心泪,恨不能遇知心人。
最后不妨借用古诗一句 “生子当如孙仲谋,娶妻当如李莫愁”。
杨过和小龙女最终做了神仙眷侣。
也许他知道,也许他不知道,也许他装作不知道,
程英和陆无双为他负尽青春抛尽韶华,
郭襄为他天涯思君念念不忘;
也许他记得,也许他不记得,
曾经有一个叫公孙绿萼的姑娘把一生停驻在他一刹那的目光里。
而他所能给的,
也只能是一曲清箫、三枚金针或者某一刻的眷顾而已。
世间,太少的相濡以沫,太多的相忘江湖。
阿朱正色道:“便跟着你杀人放火,打家劫舍,也永不后悔。跟着你吃尽千般苦楚,万种熬煎,也是欢欢喜喜。”
萧峰哈哈大笑,说道:“是了!从今而后,萧某不再是孤孤单单、给人轻蔑鄙视的胡虏贱种,这世上至少有一个人……有一个人……”一时不知如何说才是......
阿朱接口道:“有一个人敬重你、钦佩你、感激你、愿意永永远远、生生世世、陪在你身边,和你一同抵受患难屈辱、艰险困苦。”
萧峰纵声长笑,四周山谷鸣响,他想到阿朱说“一同抵受患难屈辱、艰险困苦”,她明知前途满是荆棘,却也甘受无悔,心中感激,虽满脸笑容,腮边却滚下了两行泪水。
她不会要求名利或虚荣,她只是爱你的英雄侠气,爱的无怨无悔,爱的不留余地,甚至可以为你去死。
这样的女子似乎世间没有,却栩栩如生地在你面前,一笑一颦,惹人怜爱,一举一动,牵人心魂。让你不得不叹息,造物神奇。
他抱起阿朱的尸身,走到土坑旁将她放了下去,两只大手抓起泥土,慢慢撒在她身上,但在她脸上却始终不撒泥土。
他双眼一瞬不瞬的瞧着阿朱,只要几把泥土一撒下去,那便是从此不能再见到她了。耳中隐隐约约的似乎听到她的话声,约定到雁门关外骑马打猎、牧牛放羊,要陪他一辈子。不到一天之前,她还在说着这些有时深情、有时俏皮、有时正经、有时胡闹的话。从今而后再也听不到了。在塞上牧牛放羊的誓约,从此成空了。
萧峰跪在坑边,良久良久,仍是不肯将泥上撒到阿朱脸上。
突然之间,他站起身来,一声长啸,再也不看阿朱,双手齐推,将坑旁的泥土都推在她身上脸上。回转身来,走入厢房。
萧峰脸上露出一丝苦笑,心道:“我既误杀阿朱,此生终不再娶,阿朱就是阿朱,四海列国,千秋万载,就只一个阿朱。岂是一千个、一万个汉人美女所能代替得了的?皇上看惯了后宫千百名宫娥妃子,那懂得‘情’之一字?”
朱颜淡,
镜前云鬓残妆暗。
残妆暗,
心花微绽,
缕丝微乱。
凝眸憔悴芳菲散,
柔情不尽秋波闪。
秋波闪,
似梦非幻,
暗生倾念。
阿紫——
阿紫:“我怎么是小孩子?在那小桥边的大雷雨之夜,我见到你打死我姊姊,哭得这么伤心,我心中就非常非常喜欢你。我心中说:‘你不用这么难受。你没了阿朱,我也会像阿朱这样,真心真意的待你好。’我打定了主意,我一辈子要跟着你。可是你又偏偏不许,于是我心中说:‘好吧,你不许我跟着你,那么我便将你弄得残废了,由我摆布,叫你一辈子跟着我。’”
阿紫嘟起了嘴,转过了身,道:“我早知在你心中,一千个我也及不上一个她,一万个活着的阿紫,也及不上一个不在人世的阿朱。看来只有我快快死了,你才会念着我一点儿。早知如此……我……我也不用这么远路来探望你。你……你几时又把人家放在心上了?”
萧峰听她话中大有幽怨之意,不由得怦然心惊,想起她当年发射毒针暗算自己,便是为要自己长陪在她身边,说道:“阿紫,你年纪小,就只顽皮淘气,不懂大人的事……”阿紫抢着道:“甚么大人小孩的,我早就不是小孩啦。你答应姊姊照顾我,你……你只照顾我有饭吃,有衣穿,可是……可是你几时照顾到我的心事了?你从来就不理会我心中想甚么。”
萧峰越听越惊,不敢接口。
阿紫转背了身子,续道:“那时候我眼睛瞎了,知道你决不会喜欢我,我也不来跟你亲近。现下我眼睛好了,你仍不来睬我。我……我甚么地方不及阿朱了?相貌没她好看么?人没她聪明么?只不过她已经死了,你就时时刻刻惦念着她。我……我恨不得那日就给你一掌打死了,你也就会像想念阿朱的一般的念着我……”
她说到伤心处,突然一转身,扑在萧峰怀里,大哭起来。
萧峰一时手足无措,不知说甚么才好。
虚竹、段誉等一干人站在萧峰的遗体之旁,有的放声号哭,有的默默垂泪。忽听得一个少女的声音尖声叫道:“走开,走开!大家都走开。你们害死了我姊夫,在这里假惺惺的洒几点眼泪,又有什么用?”她一面说,一面伸手猛力推开众人,正是阿紫。虚竹等自不和她一般见识,被她一推,都让了开去。
阿紫凝视着萧峰的尸体,怔怔的瞧了半晌,柔声说道:“姊夫,这些都是坏人,你别理睬他们,只有阿紫,才真正的待你好。”说着俯身下去,将萧峰的尸休抱了过来。萧峰身子长大,上半身被她抱着,两脚仍是垂在地下。阿紫又道:“姊夫,你现下才真的乖了,我抱着你,你也不推开我。是啊,要这样才好…姊夫,咱们再也不欠别人什么了……今日总算如了我的心愿。”
阿紫对萧峰的爱,是最惨烈,也是最无望的爱,因为一千个活着的阿紫,也比不上一个死去的阿朱.
她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来换取心爱之人的感念,那么凄楚,那么绝望,真让人深深感动。
我们曾经深深地爱过一些人。爱的时候,把朝朝暮暮当作天长地久,把缱绻一时当作被爱了一世,于是承诺,于是奢望萧峰与阿朱
执子之手,幸福终老。然后一切消失了,然后我们终于明白,天长地久是一件多么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幸福是一种多么玄妙多么脆弱的东西。也许爱情与幸福无关,也许这一生最终的幸福与心底最深处的那个人无关,也许将来的某一天,我们会牵住谁的手,一生细水长流地把风景看透。
其实承诺并没有什么,不见了也不算什么,所有的一切自有它的归宿。我们学着看淡,学着不强求,学着深藏,把你深深埋藏,藏到岁月的烟尘企及不到的地方。
只是,只是为什么在某个落雨的黄昏,在某个寂寂的夜里,你还是隐隐地在我心里淡入、淡出;淡出、淡入,拿不走,抹不掉。
我,曾经,这样爱你;我,曾经以为,你是幸福的原因。
她是绛紫为邪,她生来就连名字也入了邪道,她生来就是要和阿朱做比较的。她生来就心灵早入了地狱,她生来就肉体也入了地狱,她生来就没有怜惜,她生来就不明白爱,她生来就不懂得情,她生来就唯利是图,她生来就狠毒冷血,她却为了姐夫对她的一丝怜惜而付出整颗心,她却因为姐夫眼中的伤悲而对他怜惜。唯一怜惜她的姐夫,她就以死相随,她却是个最可恨又最可怜的孩子,她不懂得爱,却比谁都热爱珍惜这份爱,她却是个与姐夫同病相怜的孩子,她在世上是无依无靠,他在世上是众矢之的,她用毒针射他···只想他不再离开身旁,她,要保护他,她可怜他,他有愧于她,她依赖他,他宠爱于她,她陪伴他,他抛弃于她,他以死谢天下,她以死谢他一人,她其实早已改变,她其实早有了心,只是她无法正视人间的诸多温暖和所谓的正邪,她内心只留着天生的寂寞和自我保护色,她为所欲为地害人,她为所欲为地爱人,她活着十七年,太短暂,也太漫长,短暂的美好,漫长的孤独,她的心是肉长的,她的泪是血生的,阿紫在黄泉路上,也注定一个人了,她的姐夫,始终是姐姐的夫。
岳灵珊——
岳灵珊:“平弟……平弟,他去了吗?……我的丈夫……平弟……他……他瞎了眼睛……很是可怜……他在这世上,孤苦伶仃,大家都欺负……欺负他……他……他不是存心杀我的”……她这是又唱了起来自是想着当日与林平之在华山两情相悦的甜蜜时光——正是“漫唱采茶觉已迟,犹怜深信未相欺。世间多少痴情女,伤尽男儿不自知”。
令狐冲——
我想再次醉倒在草木青青的华山脚下
我想重新登上冰雪晶莹的思过崖
我想折下千尺峒畔带雨的梨花
我想采摘一朵依山带水的紫色晚霞
他们现在都叫我一声令狐少侠
他们说我身怀出神入化的高深剑法
他们猜测我何时能无敌于天下
他们羡慕我无拘无束浪迹天涯
我喝酒只是为了让泪水流下
我浪迹天涯因为我无以为家
我不想挑战武当松柏少林古刹
我只是忘了是谁陪我舞起冲灵剑法
一直认为岳灵珊是爱着林平之的,令狐冲是想着岳灵珊的……
仪琳——
要找一个比仪琳更可爱的女子,恐怕绝不容易。她天真无邪,心地纯洁,毫不懂得掩饰,而她最独特之处,是她对"善"的坚定信心,即使身在危难苦楚,也不动摇。是这份信心,使仪琳逢凶化吉。她对宗教的虔诚出于内心,出于自然,毫不造作,好像不是宗教塑造了她,而是宗教精神恰好最能表达她的个人性格与信念。美貌可爱的小尼姑并不是常见的小说角色,即使以金庸来说,仪琳也是不可多得之作。
仪琳是个热心肠的人,对令狐冲由感激、敬佩、关心怜惜而产生恋爱思慕之情,实在是最自然不过。她自幼出家,不沾尘俗,整个人就如浑金朴玉,遇上这样的难关,即使比她世故十倍的人也不易应付,但她却勇敢地本着自己的一贯原则信念去面对,令人既敬重而又怜惜。
她说田伯光挟持她到酒家,叫了满桌子酒肉要她吃,不然便撕破她的衣裳,仪琳不为所动,坚决不吃;她解释说,佛门戒腥荤,她决不能破戒,田伯光要撕破她的衣裳,虽然不好,却不是她的过错,这绝不是仪琳推卸责任,这从她“偷西瓜”一节可见,而是她真的善恶分明。
正因她善恶分明,所以仪琳偷西瓜一节才能那么饶有意义。
令狐冲伤重口渴躺在瓜田之畔,要吃西瓜,仪琳对他敬若天神,他又身受重伤,不忍不为他摘来,然而物主不在,要吃便得不告而取,也就是偷。佛门子弟戒偷盗,偷是她的过错,况乎"令狐大哥要吃西瓜"又不是什么重大理由,她这样做,无可原宥。
仪琳这场内心挣扎,不下于寻常的重大道德问题,最后她决定偷,所抱的心情正是为怜爱一个受苦的人甘受罪责的舍己为人的心情,既不为自己分辩,又不后悔犯戒,
最令人敬重的是,她一直自然诚实地面对自己的感情,从不对自己或对他人隐瞒她对令狐冲的思念,但同时她对自己应该怎样做,也毫无疑问。她是个出家女尼,不应作情欲之想,何况令狐冲根本对自己没有爱慕之意。她应做的是加以自制,在行为心思上都不要越轨。
仪琳叹了口气,轻声道:“你不用哄我。我初识得他时,令狐大哥只爱他小师妹一人,爱得要命,心里便只一个小师妹。后来他小师妹对他不起,嫁了别人,他就只爱任大小姐一人,也是爱得要命,心里便只一个任大小姐。”
仪琳道:“我可不信。令狐大哥日后和任大小姐成亲,自然会生好几个小宝宝。他二人都这么好看,生下来的儿女,一定可爱得很。”
仪琳道:“我知道他心中只有任大小姐一个。”那婆婆道:“他任大小姐也娶,你也娶。懂了吗?一共娶两个老婆。这世上的男人三妻四妾都有,别说娶两个了。”
仪琳道:“不会的。一个人心中爱了甚么人,他就只想到这个人,朝也想,晚也想,吃饭时候、睡觉时候也想,怎能够又去想第二个人?好像我爹爹那样,自从我妈走了之后,他走遍天涯海角,到处去寻她。天下女子多得很,如果可以娶两个女人,我爹爹怎地又不另娶一个?”
仪琳道:“我要去啦。婆婆,你要是向旁人提到今狐大哥他……他要娶我甚么的,我可不能活了。”
那婆婆道:“那又为甚么?他说非娶你不可,你难道不喜欢么?”
仪琳道:“不,不!我时时想着他,时时向菩萨求告,要菩萨保佑他逍遥快活,只盼他无灾无难,得如心中所愿,和任大小姐成亲。婆婆,我只是盼他心中欢喜。我从来没盼望他来娶我。”
爱当然要回报,仪琳的爱不要。仪琳说服自己不要,对自己假装不要。仪琳就在说服和假装中消耗了。喜爱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必先得辩白和洗清欲望,在自知不合的人那里,才允许堂堂正正,浮出意识的水面。因此全是内心的挣扎。蒙混,企图过自己的关。
仪琳深知是没有资格任性的,仪琳连成全别人的资格都没有。所以仪琳没有轻嗔薄怒,佯羞诈愧,乔酸假醋。无望的爱,没有观众,原不需要这些富丽闲妆。先是在长辈前不避嫌疑的维护,又有嵩山封禅台上大胆的注目——原来光明磊落,竟是无望的爱里最没法子的选择。
仪琳对哑婆婆自诉,相思到极致,轻轻叫令狐冲的名字,心里才会舒服。真如羯鼓一挝,万花齐落。杨过的舍身跳崖,小龙女的十六年苦等,全都黯然失色——那毕竟是彼此守望的。沙静水清;芦絮飘飞,终于悄然堕地。清浅澄明中却尽是凄凉,美丽而哀伤。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空游无所依的柔情,最无故使人落泪。
仪琳的爱,不是沉溺,是全神贯注的提防。仪琳的爱,在针尖上舞蹈,经不起推敲与计较,愚蠢而伟大,幼稚而坚强,稍有犹疑,立即全盘崩溃。爱总有可以推诿赖账之处,仪琳是全然断了自己的后路了
仪琳的爱,是弱者的爱——任何行为未曾“失范”者都是弱者。仪琳的爱,不危险,全部杀伤力都内敛,只杀她自己。
仪琳的爱,是无望的爱,反而更斩不断了——遥遥望过去,惟有他的好,连失望都不可得。挣脱于是更加遥遥无期。
仪琳的爱,是所有人的单恋情结;而令狐冲则是最好的单恋对手。千载难逢的对手啊,貌似不羁,律己其实极严;洞悉一切却始终不曾费心挂怀,只微微喟叹过,也是为人事阴差阳错,百般的不合榫;适度的关照,若即若离,似有实无,不让人尴尬,更不存招惹的心;自始至终都没有撑拒与紧张,因为有坐怀不乱的自信作底,也实在是心无旁骛——先有岳灵珊,后有任盈盈,又自愿恪守游戏规则,对他方的珍爱,只剩了柔和宽容(暗里是惺惺相惜的怜悯),全当作好意来接纳。其实哪里是接纳,只散摊在那里,不去拾取,任零落成泥。
纪晓芙——
杨不悔替纪晓芙说的一句:“我叫杨不悔!我妈说这件事她永远也不后悔。”
赵敏——
"赵姑娘,我不该到这儿来,不该再和你相见。我心已有所属,决不应再惹你烦恼。你是金枝玉叶之身,从此将我这个山村野夫忘记了罢。”
赵敏拿起他手来,抚着他手背上的疤痕,轻声道:“这是我咬伤你的,你武功再高,医道再精,也已去不了这个伤疤。你自己手背上的伤疤也去不了,能除去我心上的伤疤幺?”
赵敏:“你心中舍不得我,我甚么都够了。管他甚么元人汉人,我才不在乎呢。你是汉人,我也是汉人。你是蒙古人,我也是蒙古人。你心中想的尽是甚么军国大事、华夷之分,甚么兴亡盛衰、权势威名,无忌哥哥,我心中想的,可就只一个你。你是好人也罢,坏蛋也罢,对我都完全一样。”
殷离——
殷离:她转过头来,柔声道:“阿牛哥哥,你一直待我很好,我好生感激。可是我的心,早就许了给那个狠心的、凶恶的小张无忌了。你不是他,不,不是他……”
殷离神色温柔地瞧着他,呆呆的看了半晌,目光中神情变幻,终于摇摇头,说道:“阿牛哥哥,你不懂的。在西域大漠之中,你与我同生共死,在那海外小岛之上,你对我仁至义尽。你是个好人。不过我对你说过,我的心早就给了那个张无忌啦。我要寻他去。我若是寻到了他,你说他还会打我、骂我、咬我吗?”说着也不等张无忌回答,转身缓缓走了开去.
小昭——
“此后咱们东西相隔,会见无日,我就是再想服侍公子也是不能的了”
“你叫我不装,我就不装。小姐便是杀我,我也不装。”
“你到哪里,我……我也跟到哪里。”
“公子爷,我一定要跟着你,小昭要天天这般服侍你。”
“在光明顶上那山洞之中,我就已打定了主意,你到哪里,我跟到哪里。除非你把我杀了,才能撇下我,你见了我讨厌,不要我陪伴么?”
“只要在你身边,什么危险我都不在乎。公子爷,你带我去罢!”
“我又没要你对我怎样,只要你许我永远服侍你,做你的小丫头,我就心满意足了。” “公子,这是最后的一次。此后咱们东西相隔万里,会见无日,我便是再想服侍你一次,也是不能的了。”
“公子,这件事我一直在骗你。但在我心中,我却没对你不起。因为我决不愿做波斯明教的教主,我只盼做你的小丫头,一生一世服侍你,永远不离开你。我跟你说过的是不是?”
过了一会,那小船又划了过来,船中坐的赫然正是小昭。
她招手说道:“张公子,各位请同到大舰之上。波斯明教决计不敢加害。”赵敏问道:“为甚么?”小昭道:“各位过去便知。若有相害之意,小昭如何对得起张公子?”谢逊忽道:“小昭,你做了波斯明教的教主么?”小昭低眉垂首,并不回答,过了片刻,大大的眼中忽然挂下两颗晶莹的泪水。
霎时之间,张无忌耳中嗡的一响,一切前因后果已猜到了七八成,心下又是难过,又是感激,说道:“小昭,你这一切都是为了我!”小昭侧开头,不敢和他目光相对。
小昭幽幽的道:“我年幼之时,便见妈妈日夜不安,心惊胆战,遮掩住她好好的容貌,化装成一个好丑样的老太婆。她又不许我跟她在一起,将我寄养在别人家里,隔一两年才来瞧我一次,这时候我才明白,她为甚么干冒大险,要和我爹爹成婚。公子,咱们今天若非这样,别说做教主,便是做全世界的女皇,我也不愿。”说到这里,她双颊红晕如火。
也许,在小昭的梦境里,她愿意成为一个中原女子,是因为她愿意成为一个普通的中原姑娘,远离江湖硝烟,远离仇恨,远离恐惧,与一个普通的中原男子,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也许,她背负了那个沉重的故事太久太久,她已经不堪重负。为了那个故事,她放弃了自己的自由,放弃了自己的如花容颜,放弃了人间最朴实的亲情,也许,她还会为此放弃自己短暂而寂寞的爱情。
小昭不知道,后来还有一个女子,也曾这样说过。她说:“管他甚么元人汉人,我才不在乎呢。你是汉人,我也是汉人。你是蒙古人,我也是蒙古人。你心中想的尽是甚么军国大事、华夷之分,甚么兴亡盛衰、权势威名,无忌哥哥,我心中想的,可就只一个你。你是好人也罢,坏蛋也罢,对我都完全一样。”
后来,说话的那女子真的成为了汉人,而小昭,却独守西域。
她终究还是不能如愿。
思念,从今日始,如逝水东流,不尽。也许更早一点,光明顶秘道里的须臾片刻,就足以让张无忌这个名字,成为自己黯淡人生记忆里的一朵肆意盛开的向日葵。身负重大使命,聪明体贴,精通奇门八卦、阴阳五行之术,母亲是明教四大护教法王之首紫衫龙王。小昭,注定是个不寻常的女子,父母为了爱情,欠了一身的债,这一切,都需要她来偿还。流落江湖,少尝人间亲情,忍辱负重,她苦心孤诣潜入明教,不惜将自己弄跛,弄丑。小昭,生来就背负着一个沉重的故事。
这一切,都在遇见那个少年后被毫无征兆的改写。也许,注定要被改写,因为,他们注定要遇见。
人生,毫无自主地突然换了方向。
范蠡——
范蠡退出宫来,寻思:“大王等不得两三年,我是连多等一日一夜,也是……”想到这里,胸口一阵隐隐发痛,脑海中立刻出现了那个惊世绝艳的丽影。
那是浣纱溪畔的西施。是自己亲去访寻来的天下无双美女夷光,将越国山水灵气集于一身的娇娃夷光,自己却亲身将她送入了吴宫。
从会稽到姑苏的路程很短,只不过几天的水程,但便在这短短的几天之中,两人情根深种,再也难分难舍。西施皓洁的脸庞上,垂着两颗珍珠一般的泪珠,声音像若耶溪中温柔的流水:“少伯,你答应我,一定要接我回来,越快越好,我日日夜夜的在等着你。你再说一遍,你永远永远不会忘了我。” 。。。。。。
这时范蠡正坐在山坡草地上,讲述楚国湘妃和山鬼的故事。阿青坐在他身畔凝神倾听,一双明亮的眼睛,目不转瞬的瞧着他,忽然问道:“那湘妃真是这样好看么?”
范蠡轻轻说道:“她的眼睛比这溪水还要明亮,还要清澈……”阿青道:“她眼睛里有鱼游么?”范蠡道:“她的皮肤比天上的白云还要柔和,还要温软……”阿青道:“难道也有小鸟在云里飞吗?”范蠡道:“她的嘴唇比这朵小红花的花瓣还要娇嫩,还要鲜艳,她的嘴唇湿湿的,比这花瓣上的露水还要晶莹。湘妃站在水边,倒影映在清澈的湘江里,江边的鲜花羞惭的都枯萎了,鱼儿不敢在江里游,生怕弄乱了她美丽的倒影。她白雪一般的手伸到湘江里,柔和得好像要溶在水里一样……”
阿青道:“范蠡,你见过她的是不是?为甚么说得这样仔细?”
范蠡轻轻叹了口气,说道:“我见过她的,我瞧得非常非常仔细。”
他说的是西施,不是湘妃。
抬头向着北方,眼光飘过了一条波浪滔滔的大江,这美丽的女郎是在姑苏城中吴王宫里,她这时候在做什么?是在陪伴吴王么?是在想着我么?
阿青道:“范蠡,你的胡子很奇怪,给我摸一摸行不行?”
范蠡想:她是在哭泣呢,还是在笑?
阿青道:“范蠡,你的胡子中有两根是白色的,真有趣,像是我羊儿的毛一样。”
范蠡想:分手的那天,她伏在我肩上哭泣,泪水湿透了我半边衣衫,这件衫子我永远不洗,她的泪痕之中,又加上了我的眼泪。
阿青说:“范蠡,我想拔你一根胡子来玩,好不好?我轻轻的拔,不会弄痛你的。”
范蠡想:她说最爱坐了船在江里湖里慢慢的顺水漂流,等我将她夺回来之后,我大夫也不做了,便是整天和她坐了船,在江里湖里漂游,这么漂游一辈子。。。。。。。
我不懂范蠡是否是爱西施的美貌,我只知道,他爱的是多么深,那在短暂的时光里打磨出来的爱情,那应该眼神就能领会的体贴,需要时候不需要时候,在不在你身边,不能给你甜言蜜语的时候,他也能献出自己无尽的思念,给你美好的爱情,不是么。。。。
胡逸之——
鹿鼎记里面的百胜刀王,胡逸之。对陈圆圆爱到刻骨铭心,为他舍弃了身名,理想,自己曾经的一切,甘愿去为她种菜,挑粪。做一个乡农。最可贵的,他做这一切,并不是为了要得到什么,只是想要她好。并且在她不知道的情况下去帮助她所爱的男人。
那日我在四川成都,无意中见了陈姑娘一眼,唉,那也是前生冤孽,从此神魂颠倒,不能自拔。韦香主,胡某是个没出息、没志气的汉子。当年陈姑娘在平西王府中之时,我在王府里做园丁,给她种花拔草。她去了三圣庵,我便跟着去做伙夫。我别无他求,只盼早上晚间偷偷见到她一眼,便已心满意足,怎……怎会有丝毫唐突佳人的举动?”
韦小宝道:“那么你心中爱煞了她,这二十几年来,她竟始终不知道?”
胡逸之苦笑摇头,说道:“我怕泄漏了身份,平日一天之中,难得说三句话,在她面前更是哑口无言。这二十三年之中,跟她也只说过三十九句话。她倒向我说过五十五句。”韦小宝笑道:“你倒记得真清楚。”
胡逸之坐了下来,握住他手,说道:“小兄弟,人世间情这个东西,不能强求,你能遇到阿珂,跟她又有师姊师弟的名份,那已是缘份,并不是非做夫妻不可的。你一生之中,已经看过她许多眼,跟她说过许多话。她骂过你,打过你,用刀子刺过你,那便是说她心中有了你这个人,这已经是天大的福份了。”
韦小宝点头道:“你这话很对。她如对我不理不睬,只当世上没我这个人,这滋味就挺不好受。我宁可她打我骂我,用刀子杀我。只要我没给她杀死,也就是了。”
胡逸之叹道:“就给她杀了,也很好啊。她杀了你,心里不免有点抱歉,夜晚做梦,说不定会梦见你;日间闲着无事,偶然也会想到你,这岂不是胜于心里从来没你这个人吗?”
胡逸之道:“小兄弟,这话可不大对了。你喜欢一个女子,那是要让她心里高兴,为的是她,不是为你自己。倘若她想嫁给郑公子,你就该千方百计的助她完成心愿。倘若有人要害郑公子,你为了心上人,就该全力保护郑公子,纵然送了自己性命,那也无伤大雅啊。”
这个人和余鱼同极像,只是他更懂得收敛,更成熟,才没有让心上人受了洛冰一样的罪……
杨过&小龙女——
他一生天不怕地不怕的独来独往,我行我素,但这时到了彷徨无计之时,忍不住轻轻将小龙女的身子往旁挪了一挪,屈膝跪在地下,心中暗暗祷祝:“只要老天爷慈悲,保佑龙儿身子痊可,我宁愿……我宁愿……”其实在这世界上,他有什么事不愿做以赎回小龙女一命呢?
他全心全意,正在虔诚祷祝,小龙女忽然说道:“是欧阳锋,孙婆婆说一定是欧阳锋!过儿,过儿,你到那里去了?”她突然惊呼,坐起身来。杨过急忙坐回床沿,握住她手,说道:“我在这儿。”小龙女睡梦间蓦地里觉得身上少了依靠,立即惊醒过来,发觉杨过原来便在身旁,并未离去,心中大是喜慰。杨过道:“你放心,这一辈子我是永远不离开你的啦。将来便是要出这古墓,我也是寸步不离的守在你身边。”小龙女说道:“外边的世界,实在比这个阴沉沉的地方好得多,只是一到外边,我便会害怕。”杨过道:“现在咱们什么也不用怕啦。过得几个月,等你身子好了,咱俩一齐到南方去。听说南方终年温暖如春,花开不谢,叶绿长春。咱们再也不要抡剑使拳啦,种一块田,养些小鸡小鸭,在南方晒一辈子太阳,生一大群儿子儿女,你说好不好呢?”小龙女悠然神往,轻轻的道:“永远不再抡剑使拳,那可有多好!没有人来打咱俩,咱俩也不用去打别人,种一块田,养些小鸡小鸭……唉,倘使我可以不死……”
小龙女微微一笑,道:“我这伤是全真道人打的,但全真教的祖师爷造了墓室,备了寒玉床供我安安静静的休憩,回复安康,那么他们的功罪也足以抵过了。”杨过道:“那金轮法王呢?咱们可饶他不得。”小龙女叹道:“只要我能活着,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么?”杨过反手抓住了她软软的小手,柔声道:“你说得是。这次你伤好了,咱们永远不再跟人动手。老天爷待咱们这么好!唉。”
小龙女低低的道:“咱们到南方去,种几亩田,养些小鸡小鸭………”她出了一会神,
小龙女笑道:“那时我打你屁股,你也很快活吗?”杨过伸出双臂,将她搂在怀裏,只觉她身上气息温馨,混和著山谷间花木清气,真令人心魂俱醉,难以自已,轻轻的道:“咱们如这般厮守一十八日,只怕已快活得要死了,别再去杀甚麼郭靖、黄蓉啦。”
小龙女微笑道:“你说怎麼,便怎麼好。以前我老是要你听话,从今儿起,我只听你的话。”她一向神色冷然,如今心胸中充满爱念,眉梢眼角以至身体四肢,无不温柔婉娈,只觉得全心全意的听杨过话,那才是最快活不过之事。
杨过在山边摘了一朵“龙女花”,给小龙女簪在鬓边,一时花人相映,花光肤色,不知是红花为人添了娇艳,还是人面给桃花增了姿色?
郭襄大喜,凝目望那两人时,但见左首一人青冠黄衫,正是杨过,右首那人白衣飘飘,却是个美貌女子。两人各执长剑,舞起一团白光,随在神雕身后,冲向高台。郭襄失声叫道“大哥哥,这位就是小龙女么?”
忽然身旁一个少女声音说道:”杨大嫂,你真美!“正是郭襄。小龙女回头笑道:”小妹子,多谢你为我们祝祷重会。你大哥哥尽说你好,定要带我到襄阳来见你一见。“
郭襄叹了一口气,道:”也真只有你,才配得上他。“
“我以前从来不怕死,反正一生一世是在这墓中,早些死、晚些死又有甚么分别?可是,可是这几天啊,我老是想到,我要到外面去瞧瞧。过儿,我又是害怕,又是欢喜。”
“这些雪花落下来,多么白,多么好看。过几天太阳出来,每一片雪花都变得无影无踪。到得明年冬天,又有许许多多雪花,只不过已不是今年这些雪花罢了。”
“难道,难道......你不当我是你的妻子吗?”
“不是老了,而是我的过儿长大了。”
“老天真是不公平,为什么要把我的过儿折磨成这样!”
“过儿是不会娶你女儿的, 因为我自己要做过儿的妻子。”
小龙女始终没有来。
他便如一具石像般在山顶呆立了一夜,直到红日东升。四下里小鸟啾鸣,花香浮动,春意正浓,他心中却如一片寒冰,似有一个声音在耳际不住响动:“傻子!她早死了,在十六年之前早就死了。她自知中毒难愈,你决计不肯独活,因此图了自尽,却骗你等她十六年。傻子,她待你如此情意深重,你怎么到今日还不明白她的心意?”
他犹如行尸走肉般踉跄下山,一日一夜不饮不食,但觉唇燥舌焦,于是走到小溪之旁,掬水而饮,一低头,猛见水中倒影,两鬓竟然白了一片。他此时三十六岁,年方壮盛,不该头发便白,更因内功精纯,虽然一生艰辛颠沛,但向来头上一根银丝也无,突见两鬓如霜,满脸尘土,几乎不识得自己面貌,伸手在额角发际拔下三根头发来,只见三根中倒有两根是白的。
刹时之间,心中想起几句词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是苏东坡悼亡之词。杨过一生潜心武学,读书不多,数年前在江南一家小酒店壁上偶尔见到题着这首词,但觉情深意真,随口念了几遍,这时忆及,已不记得是谁所作,心想:“他是十年生死两茫茫,我和龙儿却已相隔十六年了。他尚有个孤坟,知道爱妻埋骨之所,而我却连妻子葬身何处也自不知。”接着又想到这词的下半阙,那是作者一晚梦到亡妻的情境:“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对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不由得心中大恸:“而我,而我,三日三夜不能合眼,竟连梦也做不到一个!”
猛地里一跃而起,奔到断肠崖前,瞧着小龙女所刻下的那几行字,大声叫道:“‘十六年后,在此重会,夫妻情深,勿失信约!’小龙女啊小龙女!是你亲手刻下的字,怎地你不守信约?”他一啸之威,震狮倒虎,这几句话发自肺腑,只震得山谷皆鸣,但听得群山响应,东南西北,四周山峰都传来:“怎地你不守信约?怎地你不守信约?不守信约……不守信约……”
他自来便生性激烈,此时万念俱灰,心想:“龙儿既已在十六年前便即逝世,我多活这十六年实在无谓之至。”望着断肠崖前那个深谷,只见谷口烟雾缭绕,他每次来此,从没见到过云雾下的谷底,此时仍是如此。仰起头来,纵声长啸,只吹得断肠崖上数百朵憔悴了的龙女花飞舞乱转,轻轻说道:“当年你突然失踪,不知去向,我寻遍山前山后,找不到你,那时定是跃入了这万丈深谷之中,这十六年中,难道你不怕寂寞吗?”
举步入内,一瞥眼间,不由得全身一震,只见屋中陈设简陋,但洁净异常,堂上只一桌一几,此外便无别物,桌几放置的方位他却熟悉之极,竟与古墓石室中的桌椅一模一样。他也不加思量,自然而然的向右侧转去,果然是间小室,过了小室,是间较大的房间。房中床榻桌椅,全与古墓中杨过的卧室相同,只是古墓中用具大都石制,此处的却是粗木搭成。
但见室右有榻,是他幼时练功的寒玉床;室中凌空拉着一条长绳,是他练轻功时睡卧所用;窗前小小一几,是他读书写字之处。室左立着一个粗糙木橱,拉开橱门,只见橱中放着几件树皮结成的儿童衣衫,正是从前在古墓时小龙女为自己所缝制的模样。他自进室中,抚摸床几,早已泪珠盈眶,这时再也忍耐不住,眼泪扑簌簌的滚下衣衫。
忽觉得一只柔软的手轻轻抚着他的头发,柔声问道:“过儿,什么事不痛快了?”这声调语气,抚他头发的模样,便和从前小龙女安慰他一般。杨过霍地回过身来,只见身前盈盈站着一个白衫女子,雪肤依然,花貌如昨,正是十六年来他日思夜想、魂牵梦萦的小龙女。
两人呆立半晌,“啊”的一声轻呼,搂抱在一起。燕燕轻盈,莺莺娇软,是耶非耶?是真是幻?
过了良久,杨过才道:“龙儿,你容貌一点也没变,我却老了。”小龙女端目凝视,说道:“不是老了,是我的过儿长大了。”
程英——
一日早晨,陆无双与程英煮了早餐,等了良久,不见杨过到来,二人到他所歇宿的山洞去看时,只见地下泥沙上划着几个大字:“暂且作别,当图后会。兄妹之情,皓如日月。”
陆无双一怔,道:“他……他终于去了。”发足奔到山巅,四下遥望,程英随后跟至,两人极目远眺,惟见云山茫茫,那有杨过的人影?陆无双心中大痛,哽咽道:“你说他……他到那里去啦?咱们日后……日后还能见到他么?” 程英道:“三妹,你瞧这些白云聚了又聚,散了又散,人生离合,亦复如斯。你又何必烦恼?”她话虽如此说,却也忍不住流下泪来。”
这一日艳阳和暖,南风熏人,树头早花新着,春意渐浓。程英指着一株桃花,对黄蓉道:“师姊,北国春迟,这里桃花甫开,桃花岛上的那些桃树却已在结实了罢!”她一面说,一面折了一技桃花,拿着把玩,低吟道:“问花花不语,为谁落?为谁开?算春色三分,半随流水,半入尘埃。”黄蓉见他娇脸凝脂,眉黛鬓青,宛然是十多年前的好女儿颜色,想像她这些年来香闺寂寞,自是相思难遣,不禁暗暗为她难过。
公孙绿萼——
“女儿最恨三心两意、喜新厌旧的男子。这姓杨的若是舍却旧人,想娶女儿,女儿便是死了,也决不嫁他。”
“爹爹,你把绝情丹还给我吧,女儿长这么大,从来没求过你什么。现在我就要死了,求你把绝情丹还给我,行不行?”
无可否认,她是美丽的。
只是他身边有太多的人间极品,且不说小龙女,若只论大气淡雅的程英,俏丽刁蛮的陆无双,自卑是谁都会有的,何况是这个从小没有父母疼爱的姑娘?
“他们的品貌武功,过去和他的交情,又岂是我所能及的?”一句感慨,回味无穷。
绿萼摇头道:“杨大哥,那半枚绝情丹,在我爹爹怀中的瓷瓶之内。我……我是个不孝的女儿。”说到此处,再也忍耐不住,纵声叫道:“妈!”奔向裘千尺身前,扑入她怀中。她说“我是个不孝的女儿”,在裘千尺听来还道是指违抗父亲,其实绿萼心中却说的是不遵母命。满厅数十人中,只有黄蓉一人才明白她的真意。
她能够理解杨过的痴情,她能够忍受不受关注。直至最后,她能够为解杨过身上的情花毒而纵身跳入那情花丛中,弄地自己伤痕累累。然后在下定决心,要为杨过夺得绝情丹。一头撞向了爹爹那把锋利的黑刀。顿时,香消玉损……
“无论你在天涯海角时不时的偶尔会想起我…”
“把我的悲伤留给自己,你的美丽让你带走…”
在那两座深山中的断壁上,一枝幽兰,染出一片芳香……
《神雕侠侣》里,很多人喜欢郭襄因为她可爱的执着,也有很多人喜欢小龙女和程英,因为她们冷静而温柔。或许还有人喜欢李莫愁和傻姑。但我却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神雕侠侣》层出不穷的美女与惊心动魄的情节后,还能记得那名住在绝情谷的
公孙绿萼。
公孙绿萼,一个到最后被人遗忘的女人。杨过的情花毒即使没有绝情丹也痊愈了。即使他曾被情花之毒折磨的痛不欲生,却也从不肯将半分思念与苦楚分享给小龙女以外的女人。即使那些女人无时无刻的惦念着他,亦如中了情花之毒般忍受着相思之苦。即使曾经有一个女人为了拿回绝情丹解杨过的情花之毒,成全他与小龙女而献出了生命。
也许因为她死了,我真真切切地心疼了公孙绿萼。
绝情谷终究不过是个名目。人生于世,哪能绝了七情六欲?任情花开了满天满地,也不能够。公孙绿萼在这绝情谷白白地浪费了一十八年,看着情花一年年轰轰烈烈地开起来,又摧枯拉朽地落下去。
每个女人都有过十八岁,每个女孩子都会有十八岁。十八岁前的我们,也许都等过盼过梦过一个好男人,我喜欢他,他也喜欢我,于是两个人一起手拉手走下去。十八岁后的我们,也许还记得,也许已忘了,也许更多的与当时的梦想渐行渐远。
而公孙绿萼永远停留在了十八岁。
在公孙绿萼的十八岁,她的生命中走入了一个杨过。于是她的生命轰轰烈烈地燃烧起来,又摧枯拉朽地凋零下去。我想她死的时候,也会记得她的那个杨大哥,那个咬住情花,逗她开心的男人。那个拨乱她心,牵引她魂的男人。然而开心终归只是那一刹那,痛苦却绵延漫长。
她死的时候,会不会也怨他,无端端的,为何吹皱一池春水?
她一定有怨他,我执着地想。
纵使她不怨,我也替她埋怨他。
当她背叛父母,千辛万苦,一而再再而三地替他偷绝情丹,而他却轻易地将它丢到一旁时,我替她怨他。当她为了消减母亲之羞,撕下杨过借她蔽体的袍子衣襟给母亲披上,他心中却只可惜那件袍子,因为它是小龙女所缝制的时候,我替她怨他。当她为了他做了这么多事,而他却只因为见到小龙女心中高兴,在众人面前与龙儿亲热的时候,我替她怨他。
公孙绿萼站在她的十八岁上,只看到生命的尽头。前方没有路,她钟爱的人已经有了心上人,他们是一对神仙眷侣,天赐良缘,任她再作多大的努力,始终不能在他眼中停留片刻。后面没有路,只有色迷了脑的父亲仇迷了心的母亲,如豺狼恶虎,人鬼莫辨。
她看不到活路。无论再怎样走,也是枉然。
因此她死。并不单单为着杨过。而是生已无可恋。
那本她与杨过相遇的《神雕侠侣》上,杨过在她死后没有思念过她,也没有人再提起过她。因为她死了,无法在继续属于她的故事和不属于她的故事。没有人可以衡量公孙绿萼这么做值或不值,因为没有人可以说清爱情到底是种什么样的毒。因为纵使结局还是如此,公孙绿萼仍然会感谢杨过出现在她的生命之中,并让她明白到底什么是爱、什么是恨。
绿色始终只是绿色,她的出现只有用鲜血染红,才能让他有一丝的记忆。
郭襄——
郭襄一惊,但随即格的一笑,道:“我才不怕呢。你如真的要害我,还会先说出来么?神雕大侠义薄云天,岂能害我一个小小女子?”
郭襄从不知相思之深,竟有若斯苦法,不由得怔怔的流下两行清泪,握住杨过的手,柔声道:“老天爷保佑,你终能再和她相见。”
郭襄道:“我在风陵渡口听人说起你的侠义事迹,心下好生钦佩,很想见你一面,除此别无他意。今晚饮宴之时,我想起‘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这句话,心下郁郁,那知道筵席未散,我……却不得不走了。”
郭襄道:“你会到你夫人后,叫人带个讯到襄阳给我,也好让我代你欢喜。”
这少女十八九岁年纪,身穿淡黄衣衫,骑着一头青驴,正沿山道缓缓而上,心中默想:“也只有龙姊姊这样的人物,才配得上他。”这一个“他”字,指的自然是神雕大侠杨过了。她也不拉缰绳,任由那青驴信步而行,一路上山。过了良久,她又低声吟道:“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郭襄心想刻凿在石碑上的字,年深月久之后也须磨灭,如何刻在我心上的, 却是时日越久反而越加清晰?
郭襄听了这四句偈言,不由得痴了,心中默默念道:“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只听得铁链拖地和念佛之声渐渐远去。郭襄低声道:“我要问他,如何才能离于爱,如何能无忧无怖?”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郭襄一生劫难,莫不与杨过牵连极深,亦对杨用情极深。然杨龙二人既自相爱,郭襄虽相思难遣,却也只是望二人不弃不离。而其人既称“小东邪”,虽行事不同常人,却不恃骄横行;反是不论贩夫走卒、英雄侠士,皆平等而待之,相与结交,和其姊郭芙大是不同。郭襄胸襟之豪阔,潇洒如诗,既具江南女儿情怀,又不失乃父仁善之风,更有外公黄药师之邪气。便是世上英豪无数,实则又有几人可及?程陆二人,为杨过一生情伤,公孙绿萼甚以情花自刺,郭襄命途,是否上天眷顾?只是削发为尼,读者诸君,也不免心中怅然。然少女任侠,惹人怜惜,岂不亦叫人钦羡?李莫愁、金轮法王,皆心思狠毒之人,却对郭襄无不爱惜。杨龙二人,一心性高傲,一冷对旁人,独于郭襄爱护有加,实乃异数。世有此女,每教人痴痴想及,其引人入胜之处,莫不至于斯?
那一年,我遇着了他,一个清冷孤傲的侠。
那一年,我十六岁,一生中最美的年华。
那一年,我初知情为何物。。。
那一晚,是我的生日,天空布满了烟花。
那一晚,我要他陪我,和我说几句话。
那一晚,极其繁华,极其繁华。。。。。。
而繁华之后,是愈发的寂寞与困乏。
他,更像那烟花,
在我面前,只有一刹那,
徒然留下我的牵挂。。。
人们总是说,江湖儿女,处处是家。但是在我,走遍天涯,寻寻觅觅,只是希望,能够得到一点他的讯息。心头其实早已千遍万遍想过:便是寻到他,却又如何?还不是重添相思,徒增烦恼?他所以悄然远引,也还不是为了我好?但明知那是镜花水月一场空,我却又不能不想 ,不能不找。
从来都知道,只要我还爱着像他那样的人,我就还仰望着高贵而完美的灵魂;只要我还寻找着他的踪迹,我就还听从着自己心的声音。
于是,注定了要浪游四方。正应了那句话,一见杨过误终身……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知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刻难为情。
有的时候,或许流浪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柳絮桃花,自在飞莺,恰恰马蹄,浅草闲人,去到江南赶上春;
关外飞雪,天高云远,银树寒霜,红炉沽酒,漠北塞外有豪情。
——在不同的地方,感受生活在别处的况味。
我也不知正值芳华的她怎么面对这冷冷清清的青灯古佛的人生?
我走过山的时候山不说话,
我路过海的时候海不说话;
我的小毛驴滴滴答答,
倚天剑陪我走天涯。
人人都说我爱上了杨过大侠,
找不到所以在峨嵋安了家;
其实我只是爱上了满山的雾和霞,
像极了十六岁那年绽放的烟花
李莫愁——
生命的最后时刻,李莫愁模模糊糊的竟看到是自己刻骨相思的意中人陆展元,另一个却是他的妻子何沅君。她冲口而出,叫道:“展元,你好狠心,这时还有脸来见我?”
一切散去,李莫愁万念俱灰,直从山坡跃下,投入烈火之中。众人齐声惊叫,从山坡上望下去,只见她霎时间衣衫着火,红焰火舌,飞舞身周,但她站直了身子,竟是动也不动,众人无不骇然。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以身相许?天南地北……”唱到这里,声若游丝,悄然而绝。
我不知道为什么有很多人讨厌李莫愁,也许她手段残忍,冷酷无情,但这些的背后其实隐藏了一颗受伤的心。
在我看来,她只不过是一个可怜的女子。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她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人—陆展元。
书中没有对陆展元进行过正面描写,只知他们一见钟情,彼此两情相依,李莫愁本就是个十分美丽的女子,当时情窦初开,竟爱得如此之深,不惜为了爱情违抗师命,只希望能和所爱之人相守相依。
但陆展元却负了她,离开她之后爱上了另外一个女人—何沅君。
我认为世间本没有恨,所谓的恨其实都是爱的衍生,这些都在李莫愁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展现。
红花绿叶锦帕,是当年李莫愁赠给陆展元的定情之物。红花是大理国最著名的曼陀罗花,李莫愁比作自己,“绿”“陆”音同,绿叶就是比作她心爱的陆郎了,取义于 “红花绿叶,相偎相倚”。
世人皆言李莫愁无情,而她却因为这方锦帕数次不忍对陆无双,程英下杀手,陆展元留下这个手拍救自己的家人,也说明了陆展元知道李莫愁对她的深情,岂非无情?李莫愁夺了襁褓中的郭襄,意图威胁黄蓉,但竟被小婴儿激发起母性,反而柔情无限地抚她入睡,以平常用作杀人武器的尘拂为她赶蚊子。她手段毒辣,却十分疼爱那刚出世的可爱女婴,就算误以为是自己仇人的女儿还是要舍了命的保护她,在临死关头也要含泪请求黄容放过这女婴,岂非无情?
而在书中,金庸先生对她的评语是八个字—美若天仙、毒如蛇蝎 。
李莫愁的狠毒,众所皆知,然而另一方面她又有情,这样使得她成了一个矛盾体,其实这也不意外,她被情所伤,十年来只想复仇,但后来陆展元已死,她又开始迷茫,世间已经没有了牵挂,不知道生存的目标在何方,却又看不得别人的幸福,只觉得世人都欠了她的,以至愈发加剧。
李莫愁一生敢爱敢恨,外表刚强,在爱情面前却是十分柔弱,为所爱之人,付出一切都毫无怨言。哪怕你要对抗整个天下,她也与你站在一边,且貌若仙子,武功高强,从一而终,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世人往往喜欢将错误归于女人之手,是亡国必因妖女,英雄末路为红颜,殊不知红颜也有伤心泪,恨不能遇知心人。
最后不妨借用古诗一句 “生子当如孙仲谋,娶妻当如李莫愁”。
杨过和小龙女最终做了神仙眷侣。
也许他知道,也许他不知道,也许他装作不知道,
程英和陆无双为他负尽青春抛尽韶华,
郭襄为他天涯思君念念不忘;
也许他记得,也许他不记得,
曾经有一个叫公孙绿萼的姑娘把一生停驻在他一刹那的目光里。
而他所能给的,
也只能是一曲清箫、三枚金针或者某一刻的眷顾而已。
世间,太少的相濡以沫,太多的相忘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