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的女人真累啊
曾经听人讲过,“海南文化是一种女性的文化”。去海南前,我蜻蜓点水式地瞄了些数据,才知道冼夫人、黄道婆、宋氏姐妹以及海瑞的母亲与海南都有着一定的渊源,有渊源自然就有了历史与文化。此外,为了海南之行,我还专门读了海南女作家孙品的讲述海南女人的作品,有《农妇印象》、《苦楝树》、《山稔》,从这些作品中我体验到的是海南女人的无奈和强劲的抗争。特别是读了《最后的女贞子》之后,一种很强的沉重感和生命的悲悯感便悄悄地在我心头堆砌,为海南乡下比比皆是的老女人们,为她们枉为人妻独守空房伺奉公婆养儿育女还有那无尽的家务与劳作,她们一年年地等待,一天天地衰老,而她们的丈夫却早在异乡立户安家……。作品外现实生活中的海南女人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踏上海南这块土地,我预备以他乡女人的身份、用第三只眼一睹海南的女人。
第一天下榻宾馆,我对一位年轻的女服务员叫了一声“小姐”,谁知她竟狠狠地瞪了我一眼,弄得我莫名其妙。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在海南对年轻姑娘是不能叫小姐,叫“小姐”容易让人产生歧义而误解。在海南对女性有三种称呼:年轻姑娘称“阿妹”,中年妇人称“阿姨”,老年妇女称“阿婆”。然而,在海南对男子则不论长幼,一律称为“阿叔”。通过对称谓的解读,不难觅到海南历史遗留下来的男尊女卑的痕迹。
在三亚,在兴隆,在海口,无论在海南的什么地方,无论在风景区在市面上还是在农贸市场,挑担的或是站在店铺一边吃着早餐或午饭一边招呼着客人的、汗流浃背踏三轮车的、挑担卖水果的,无一不是海南的女人。海南的男人在哪?海南的茶楼茶馆生意是很火爆的,在海南的城乡有许许多多的茶楼,最大众化的莫过于“老爸茶”了,茶楼一色的海南爷们,他们谈着海阔天空事无巨细的事情,点上一些面饼和糕点,终日泡在茶楼,消磨着时光。有一天,我与女伴一起来到南山佛教文化园,因口渴去买椰子,卖主(阿姨级岁数)称我们为阿妹,这可把已是阿姨级的我们叫得心花怒放,我们干脆和海南阿姨聊起了天,当她了解到我们的实际年龄,便问我们,“你们出来玩,家的人怎么办?”朋友告诉海南阿姨,她的丈夫每天都上市场买菜还得倒垃圾时,这位海南女人就忍不住地说,“他不是一个男人!”我们不知这个海南女人的男人是做什么的,此刻是否正坐在某个茶楼呢?一问,得到回答是肯定的。
海南地面上随处可见的是鲜红的槟榔汁,就如三亚街头卖槟榔的女人。无论在大街或是在小巷,一些满脸沟壑,头包花帕的妇女一边嚼着槟榔一边兜售着槟榔。 卖槟榔的女人,脸色黑泛黄,黄脏红,脏红主要来源于嘴的槟榔汁,从嘴角溢出来,经年累月地顺着下颌两侧冲出两条隐约可见的“红河谷”,“红河谷”难以完全洗干净,因此显得很脏。从前曾读过苏东坡的一句关于吃槟榔的佳句——“红潮登颊醉槟榔”,还听说过,在海南和台湾,卖槟榔的女人被称作“槟榔西施”。来海南前我自然而然地把“槟榔西施”想象作《红楼梦》中醉卧花阴的史湘云,还有媚娘杨贵妃,然当我与卖槟榔的海南女人面对面时,却是冷不防“槟榔西施”冷不防吐出来的一口槟榔汁。她们应是毫无柔媚可言的女人了!然三亚卖槟榔的女人也同所有海南女人一样,有着吃苦耐劳的质量,卖槟榔实是谋生的一个手段,她们的身形虽然很瘦小,但身上却有着一股惊人的韧性。操劳与柔媚就如同商星与参星,轨迹不同,交融的机会也就不可能有。
说起海南“四风”(风景、风俗、风情、风骚)之一的“风骚”,即“海南十八怪”之一,叫做“人肉当街卖”,当然,经过当地政府部门的全力扫黄,现在已经不见。在海南,我发现海南的阿妹们似乎人人热衷于穿超短裙,尤其是黎族阿妹穿的一种自己手工编织的七彩短裙,十分艳丽。这也许可以称为另一种“风骚”吧?当你迈步海南街头,近观从身旁走过的海南阿妹,确非“海南十八怪”之一所描摹的那样:“姑娘像老太”的了,与老一代的海南女人相比,她们实在是美丽得多了,只不知葆住青春的时间有多久?
在海南,除近距离一睹海南的女人外,还认识了被海南人称作为“女人树”的槟榔树,槟榔树纤细、苗条,密叶短直、冲天;也识得了被称为“男人树”的椰子树,椰子树高大、粗壮,宽叶伸展、低垂。在海南的海边地角山坡尽是葱郁的椰子树,它很醒目,是海南景观的代表,它有一只只不属于清香也不属于浓郁的果,那就是椰子,它青青的皮,淡淡的汁,再有一层薄薄的有点甜味的肉而已。而槟榔树在海南也无处不在,然而她却从不张扬地生长着,她的果子——槟榔,是海南人日常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东西,包括用作定情的礼物或是海南阿婆口中咀嚼着的“珍品”。
到过海南,才明白北方水果的清香,海南水果的浓郁。都是一方水土,一轮太阳斜直的关系,好比是海南的女人,甘为附小,那是一种甜蜜也是一种伟大,能爆发出超常的力量,也是无奈人生的一个极高的境界。
第一天下榻宾馆,我对一位年轻的女服务员叫了一声“小姐”,谁知她竟狠狠地瞪了我一眼,弄得我莫名其妙。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在海南对年轻姑娘是不能叫小姐,叫“小姐”容易让人产生歧义而误解。在海南对女性有三种称呼:年轻姑娘称“阿妹”,中年妇人称“阿姨”,老年妇女称“阿婆”。然而,在海南对男子则不论长幼,一律称为“阿叔”。通过对称谓的解读,不难觅到海南历史遗留下来的男尊女卑的痕迹。
在三亚,在兴隆,在海口,无论在海南的什么地方,无论在风景区在市面上还是在农贸市场,挑担的或是站在店铺一边吃着早餐或午饭一边招呼着客人的、汗流浃背踏三轮车的、挑担卖水果的,无一不是海南的女人。海南的男人在哪?海南的茶楼茶馆生意是很火爆的,在海南的城乡有许许多多的茶楼,最大众化的莫过于“老爸茶”了,茶楼一色的海南爷们,他们谈着海阔天空事无巨细的事情,点上一些面饼和糕点,终日泡在茶楼,消磨着时光。有一天,我与女伴一起来到南山佛教文化园,因口渴去买椰子,卖主(阿姨级岁数)称我们为阿妹,这可把已是阿姨级的我们叫得心花怒放,我们干脆和海南阿姨聊起了天,当她了解到我们的实际年龄,便问我们,“你们出来玩,家的人怎么办?”朋友告诉海南阿姨,她的丈夫每天都上市场买菜还得倒垃圾时,这位海南女人就忍不住地说,“他不是一个男人!”我们不知这个海南女人的男人是做什么的,此刻是否正坐在某个茶楼呢?一问,得到回答是肯定的。
海南地面上随处可见的是鲜红的槟榔汁,就如三亚街头卖槟榔的女人。无论在大街或是在小巷,一些满脸沟壑,头包花帕的妇女一边嚼着槟榔一边兜售着槟榔。 卖槟榔的女人,脸色黑泛黄,黄脏红,脏红主要来源于嘴的槟榔汁,从嘴角溢出来,经年累月地顺着下颌两侧冲出两条隐约可见的“红河谷”,“红河谷”难以完全洗干净,因此显得很脏。从前曾读过苏东坡的一句关于吃槟榔的佳句——“红潮登颊醉槟榔”,还听说过,在海南和台湾,卖槟榔的女人被称作“槟榔西施”。来海南前我自然而然地把“槟榔西施”想象作《红楼梦》中醉卧花阴的史湘云,还有媚娘杨贵妃,然当我与卖槟榔的海南女人面对面时,却是冷不防“槟榔西施”冷不防吐出来的一口槟榔汁。她们应是毫无柔媚可言的女人了!然三亚卖槟榔的女人也同所有海南女人一样,有着吃苦耐劳的质量,卖槟榔实是谋生的一个手段,她们的身形虽然很瘦小,但身上却有着一股惊人的韧性。操劳与柔媚就如同商星与参星,轨迹不同,交融的机会也就不可能有。
说起海南“四风”(风景、风俗、风情、风骚)之一的“风骚”,即“海南十八怪”之一,叫做“人肉当街卖”,当然,经过当地政府部门的全力扫黄,现在已经不见。在海南,我发现海南的阿妹们似乎人人热衷于穿超短裙,尤其是黎族阿妹穿的一种自己手工编织的七彩短裙,十分艳丽。这也许可以称为另一种“风骚”吧?当你迈步海南街头,近观从身旁走过的海南阿妹,确非“海南十八怪”之一所描摹的那样:“姑娘像老太”的了,与老一代的海南女人相比,她们实在是美丽得多了,只不知葆住青春的时间有多久?
在海南,除近距离一睹海南的女人外,还认识了被海南人称作为“女人树”的槟榔树,槟榔树纤细、苗条,密叶短直、冲天;也识得了被称为“男人树”的椰子树,椰子树高大、粗壮,宽叶伸展、低垂。在海南的海边地角山坡尽是葱郁的椰子树,它很醒目,是海南景观的代表,它有一只只不属于清香也不属于浓郁的果,那就是椰子,它青青的皮,淡淡的汁,再有一层薄薄的有点甜味的肉而已。而槟榔树在海南也无处不在,然而她却从不张扬地生长着,她的果子——槟榔,是海南人日常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东西,包括用作定情的礼物或是海南阿婆口中咀嚼着的“珍品”。
到过海南,才明白北方水果的清香,海南水果的浓郁。都是一方水土,一轮太阳斜直的关系,好比是海南的女人,甘为附小,那是一种甜蜜也是一种伟大,能爆发出超常的力量,也是无奈人生的一个极高的境界。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