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市集未来时
肩题:有机达人解读
标题:农夫市集未来时
导语:农夫市集能否带来全新的食品安全进步运动?如何做才能让我们不再为缺少安全美食的餐桌而羡慕嫉妒恨。看看有机达人们对未来农夫市集的新解读。
稿1:
节能减碳、缩短食物里程、地产地销、品尝食物原貌……新生代农夫市集为我们提供了迥然异于工业化主流农业的新消费体验。似乎也让大规模农场、跨国贸易、标准化生产、化学农药(肥料)、食品添加剂以及超市大卖场组成的利益链条江湖渐渐远离我们的餐桌。
不过,我们的农夫市集还像稚嫩的新芽,有很多现实问题需要思考、解决。
譬如,虽说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是农业工业化和食品产业链过长造成的,但强调本地化的有机食品也并非不需要监管。什么安全认证模式才好?在法国,摊贩出售的新鲜蔬菜,镇上小食品店出售的蜂蜜和干酪都较大型超市的同类货品价格更贵,基于这个道理。也许对友邻关系“知根知底”的信任,比冷冰冰的安全认证和法律文书更坚实。
再譬如,食品本地化在国外已经运行几十年,近几年越来越强劲,而我们的农夫市集却又生产成本相对高、农民培训不足、农夫市集之间缺乏交流的问题。如何解决才能持续发展下去?在美国,从校园到政府、民间机构,都有许多不同形态的农夫市集相继成立。有机食品成为一种新兴的地方文化产业,农夫市集的可持续经营策略和愿景,让生产者和消费者真正获益。
不管怎样,只有让更多人和机构参与进来,才可以改变我们对待食物的原有的消费习惯和行为方式。
稿2:农夫市集的美国机密
(配图表文字)
美国是全球新型农夫市集成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也影响了其他国家市集的发展。美国在1970年对农夫市集法案的订立和执行使农夫市集的发展迅速由谷底翻升,对农夫市集发展有很深的影响。1970年市集的数目只有约340个,在1976-1986这10年间,市集的成长节节升高。之后10年的发展趋于稳定阶段,到了2000年市集的数目则激增到将近3000个。近年来市集成长的数目又迈向新的高峰,到了2009年已经高达5274个,比前一年成长了13%。
解答人:董时睿
台湾兴大有机农夫市集创办人
Q:在美国农夫市集以每年10%的速度发展,造福了很多有机小农,主要原因是什么?
A:美国政府部门对农夫市集的介入功不可没。美国农业部(USDA)很早就认为都市化快速扩张,将为农夫市集的发展带来好的前景,因此积极以政府角色鼓励各地设立农夫市集。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政府对各州农业部门拨发专款,让其制定相关法规,以促进农夫市集直销渠道的建立。负责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教育的官员也积极与农民、地方人士互动筹办市集,故而农夫市集在此法案通过后快速发展。
Q:有机食品价格昂贵是高收入者的专享,但农夫市集持续发展却需要更多人参与,怎么办?
A: 很多低收入的家庭并没有能力购买新鲜的蔬果,美国政府利用发行食物券(food stamp)或者点知储值卡的方式让低收入的家庭,能在农夫市集购买在当地生产的新鲜、营养的蔬果。为此美国政府还特别推出“食物与营养方案”将社会福利措施与农夫市集经营结合起来。这套方案中有针对妇幼人口的农夫市集营养方案,专门提供孕妇、产后妇女和5岁以下小孩免费的食物补给和营养教育;也有年长者农夫市集营养方案,特别给年长者食物券用来兑换新鲜的当地蔬果、草药。
Q:民间组织对农夫市集的成长有什么作用?
A:私人组织和非盈利组织的协助是美国农夫市集稳定成长的另一个原因是。2005年11月成立的农夫市集联盟。这个联盟除了政府部门之外,也让很多民间组织参与,比如基金会、大学、推广教育中心。这个组织不但为美国城市周边的农夫市集提供研究资讯、技术支援、训练及对有机小农和有机食品销售者所需设备进行设计支援,也协助那些摄入有机行销的企业发展有效的商业策略。
图表:农夫市集联盟干什么?
1. 开发市场:协助市集扩充设备、征聘市集经理人等
2. 训练农夫:经营管理、技术支援和市场营销训练
3. 教育消费者:促进健康饮食习惯、家庭园艺栽培和烹调课程
4. 推广市集:有效的广告和促销建议,帮助建立消费者信息库
稿3:市集达人的理想蓝图
有机蔬食提升小镇活力
温铁军,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
中国不适合城市化而适合城镇化,是我一直以来的观点。将县级以下的城镇集中,在最短半径中让最多的农民获得就业机会。社区支持农业(CSA)模式非常适合城镇化前提下的非农消费者的蔬食需求,让农业进城、市民下乡。政府应对CSA等农业有机生产予以足够重视,国家资金也不应该再以任何政策优惠补贴造成大量污染的规模化、高耗能农业,应将财政政策的重点,从用于治理污染改变为支持零排放的有机小农,或者支持综合性农业合作社的立体循环农业。因为最低成本的有效治污政策在于依靠有机小农及合作社的内部化机制,在支持有机农业的同时,降低污染,促进小规模农户为主体的农业循环经济成为有效经济,达到发展农业与治理污染的双赢局面。
有机食物爱好者的市集教育
沈立,中国乐活第一人
所谓“食育”,就是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教育。是从幼儿期起,给予食物、食品相关知识的教育,并将这种饮食教育,延伸到艺术想像力和人观培养上。农夫市集对于有机农产品的集中售卖,在市集轻松、快乐的氛围下,正好以此为契机,向孩子们普及食品的相关知识。让农夫市集成为食育的互动中心、实践基地。启动中国最好的幼儿园、小学与私立学校,通过学校开始食育——传播与教授以安全、健康与营养为主的饮食知识与饮食技能,把这些非富即贵与中产阶级的孩子都培养成无毒无污染的食品的爱好者与拥护者,从而影响这些学生的家长,培育与开拓有机食品的市场,来有效地支持与拯救有机农场,推动中国有机农业的大发展。
公益是有机农业孵化器
廖晓义,知名民间环保事业倡导者和活动家
农夫市集对农户是采取松散的管理,为了更好的确保产品质量,最大程度发挥农户的作用,可以适当采取新的经营模式,比如“公益+农户”的模式。公益组织以其社会资源和管理经验而引入资金和市场,有机农场作为公益资产,统一规划,集中管理,分户生产,多元经营。公益组织作为孵化器帮扶农户,当农户有能力担当经营主体的时候,实现角色转换,农户既是利益主体又是经营主体,公益组织则作为辅助和监管的角色继续参与经营,在帮助乡村经济的同时,发展自身的公益经济。通过扶持农户,达到对有机农业品持续生产的扶持,消除公司对农户的盘剥,让农户的利益最大化,进而保障有机农业的持续发展。
给农夫市集固定场地
石嫣,小毛驴市民农园创始人
通过三次组织农夫市集,让我们对有机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和定位有了直观的认识。现在来农夫市集的消费者,基本是有较高收入、追求生活品质、关注食品安全的中产阶级,我们希望能有更广大的消费人群参与农夫市集,但是希望这个人群的增长和生产有机农产品的农户增长是同步的,从而避免供货出现问题。而且我们也希望能提供场地的组织加入到了农夫市集的组织工作中,让农夫市集在固定场地、固定时间得以举办,这样才能让市集更加健康、有规模的发展。场地问题一直是我们比较头疼的部分,只有在固定场地的前提下,才能固定这一区域的消费者,让农夫市集成为一个节点,众多的节点形成网络,将有机农产品的消费深入人心。
用友邻关系认证食品
程存旺,中国人民大学武进试验区可持续发展负责人
农夫市集所售农产品的安全如何得到保证,从美国的经验来看,获得商业认证的方式效率低、成本高,农户没有一年约两万的资金来支撑商业认证,这种方式是不值得借鉴的。而日本、韩国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CSA模式本身就是一定的消费者和一定的农户之间,通过签订协议建立事先的供货意向,在有机农产品的种植期间,让消费者认证成为食品安全认证的主要方式,形成互信的购买基础。而且在农户之间也可以形成互相监督的认证基础,通过互相监督确保一个生产小组内的农产品的安全性,形成信誉共担的氛围,一损俱损,一荣皆荣。此外,农夫市集的组织者也可以承担一部分的认证责任,通过他们对农户的长期跟踪了解,确保产品安全。
稿4:农夫市集有什么问题(主图模式中的文字)
1. 小规模农场生产弹性大,但平均生产成本相对高,且产品品质良莠不齐,价格不一,容易让消费者质疑。
2. 农夫市集各自运作,缺乏交流,如果没有公共部门或者非盈利组织管理介入,以及众多义工的投入,市集很不易运作。
3. 有机认证制度紊乱限制了市集新成员的加入和销售产品的多样性,也使新市集不易成立。
4. 社会对有机认证的信任仍然存在严重不足,对市场的影响很大。
5. 参加市集的农民的视野不够宽广,过于重视眼前的利益,缺乏远景考量。例如在市集销售价格容易因图短利而偏高以及害怕竞争,对新加入者包容性不够。
6. 农民中具有较好有机经营理念的,大多不具有好的有机栽植技术;技术好的,则有许多理念不足,未来需要同时进行更多的理念和技术的教育培训。
编辑话:希望牛肉膏和染色馒头的离奇故事不再成为我们的谈资。
标题:农夫市集未来时
导语:农夫市集能否带来全新的食品安全进步运动?如何做才能让我们不再为缺少安全美食的餐桌而羡慕嫉妒恨。看看有机达人们对未来农夫市集的新解读。
稿1:
节能减碳、缩短食物里程、地产地销、品尝食物原貌……新生代农夫市集为我们提供了迥然异于工业化主流农业的新消费体验。似乎也让大规模农场、跨国贸易、标准化生产、化学农药(肥料)、食品添加剂以及超市大卖场组成的利益链条江湖渐渐远离我们的餐桌。
不过,我们的农夫市集还像稚嫩的新芽,有很多现实问题需要思考、解决。
譬如,虽说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是农业工业化和食品产业链过长造成的,但强调本地化的有机食品也并非不需要监管。什么安全认证模式才好?在法国,摊贩出售的新鲜蔬菜,镇上小食品店出售的蜂蜜和干酪都较大型超市的同类货品价格更贵,基于这个道理。也许对友邻关系“知根知底”的信任,比冷冰冰的安全认证和法律文书更坚实。
再譬如,食品本地化在国外已经运行几十年,近几年越来越强劲,而我们的农夫市集却又生产成本相对高、农民培训不足、农夫市集之间缺乏交流的问题。如何解决才能持续发展下去?在美国,从校园到政府、民间机构,都有许多不同形态的农夫市集相继成立。有机食品成为一种新兴的地方文化产业,农夫市集的可持续经营策略和愿景,让生产者和消费者真正获益。
不管怎样,只有让更多人和机构参与进来,才可以改变我们对待食物的原有的消费习惯和行为方式。
稿2:农夫市集的美国机密
(配图表文字)
美国是全球新型农夫市集成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也影响了其他国家市集的发展。美国在1970年对农夫市集法案的订立和执行使农夫市集的发展迅速由谷底翻升,对农夫市集发展有很深的影响。1970年市集的数目只有约340个,在1976-1986这10年间,市集的成长节节升高。之后10年的发展趋于稳定阶段,到了2000年市集的数目则激增到将近3000个。近年来市集成长的数目又迈向新的高峰,到了2009年已经高达5274个,比前一年成长了13%。
解答人:董时睿
台湾兴大有机农夫市集创办人
Q:在美国农夫市集以每年10%的速度发展,造福了很多有机小农,主要原因是什么?
A:美国政府部门对农夫市集的介入功不可没。美国农业部(USDA)很早就认为都市化快速扩张,将为农夫市集的发展带来好的前景,因此积极以政府角色鼓励各地设立农夫市集。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政府对各州农业部门拨发专款,让其制定相关法规,以促进农夫市集直销渠道的建立。负责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教育的官员也积极与农民、地方人士互动筹办市集,故而农夫市集在此法案通过后快速发展。
Q:有机食品价格昂贵是高收入者的专享,但农夫市集持续发展却需要更多人参与,怎么办?
A: 很多低收入的家庭并没有能力购买新鲜的蔬果,美国政府利用发行食物券(food stamp)或者点知储值卡的方式让低收入的家庭,能在农夫市集购买在当地生产的新鲜、营养的蔬果。为此美国政府还特别推出“食物与营养方案”将社会福利措施与农夫市集经营结合起来。这套方案中有针对妇幼人口的农夫市集营养方案,专门提供孕妇、产后妇女和5岁以下小孩免费的食物补给和营养教育;也有年长者农夫市集营养方案,特别给年长者食物券用来兑换新鲜的当地蔬果、草药。
Q:民间组织对农夫市集的成长有什么作用?
A:私人组织和非盈利组织的协助是美国农夫市集稳定成长的另一个原因是。2005年11月成立的农夫市集联盟。这个联盟除了政府部门之外,也让很多民间组织参与,比如基金会、大学、推广教育中心。这个组织不但为美国城市周边的农夫市集提供研究资讯、技术支援、训练及对有机小农和有机食品销售者所需设备进行设计支援,也协助那些摄入有机行销的企业发展有效的商业策略。
图表:农夫市集联盟干什么?
1. 开发市场:协助市集扩充设备、征聘市集经理人等
2. 训练农夫:经营管理、技术支援和市场营销训练
3. 教育消费者:促进健康饮食习惯、家庭园艺栽培和烹调课程
4. 推广市集:有效的广告和促销建议,帮助建立消费者信息库
稿3:市集达人的理想蓝图
有机蔬食提升小镇活力
温铁军,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
中国不适合城市化而适合城镇化,是我一直以来的观点。将县级以下的城镇集中,在最短半径中让最多的农民获得就业机会。社区支持农业(CSA)模式非常适合城镇化前提下的非农消费者的蔬食需求,让农业进城、市民下乡。政府应对CSA等农业有机生产予以足够重视,国家资金也不应该再以任何政策优惠补贴造成大量污染的规模化、高耗能农业,应将财政政策的重点,从用于治理污染改变为支持零排放的有机小农,或者支持综合性农业合作社的立体循环农业。因为最低成本的有效治污政策在于依靠有机小农及合作社的内部化机制,在支持有机农业的同时,降低污染,促进小规模农户为主体的农业循环经济成为有效经济,达到发展农业与治理污染的双赢局面。
有机食物爱好者的市集教育
沈立,中国乐活第一人
所谓“食育”,就是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教育。是从幼儿期起,给予食物、食品相关知识的教育,并将这种饮食教育,延伸到艺术想像力和人观培养上。农夫市集对于有机农产品的集中售卖,在市集轻松、快乐的氛围下,正好以此为契机,向孩子们普及食品的相关知识。让农夫市集成为食育的互动中心、实践基地。启动中国最好的幼儿园、小学与私立学校,通过学校开始食育——传播与教授以安全、健康与营养为主的饮食知识与饮食技能,把这些非富即贵与中产阶级的孩子都培养成无毒无污染的食品的爱好者与拥护者,从而影响这些学生的家长,培育与开拓有机食品的市场,来有效地支持与拯救有机农场,推动中国有机农业的大发展。
公益是有机农业孵化器
廖晓义,知名民间环保事业倡导者和活动家
农夫市集对农户是采取松散的管理,为了更好的确保产品质量,最大程度发挥农户的作用,可以适当采取新的经营模式,比如“公益+农户”的模式。公益组织以其社会资源和管理经验而引入资金和市场,有机农场作为公益资产,统一规划,集中管理,分户生产,多元经营。公益组织作为孵化器帮扶农户,当农户有能力担当经营主体的时候,实现角色转换,农户既是利益主体又是经营主体,公益组织则作为辅助和监管的角色继续参与经营,在帮助乡村经济的同时,发展自身的公益经济。通过扶持农户,达到对有机农业品持续生产的扶持,消除公司对农户的盘剥,让农户的利益最大化,进而保障有机农业的持续发展。
给农夫市集固定场地
石嫣,小毛驴市民农园创始人
通过三次组织农夫市集,让我们对有机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和定位有了直观的认识。现在来农夫市集的消费者,基本是有较高收入、追求生活品质、关注食品安全的中产阶级,我们希望能有更广大的消费人群参与农夫市集,但是希望这个人群的增长和生产有机农产品的农户增长是同步的,从而避免供货出现问题。而且我们也希望能提供场地的组织加入到了农夫市集的组织工作中,让农夫市集在固定场地、固定时间得以举办,这样才能让市集更加健康、有规模的发展。场地问题一直是我们比较头疼的部分,只有在固定场地的前提下,才能固定这一区域的消费者,让农夫市集成为一个节点,众多的节点形成网络,将有机农产品的消费深入人心。
用友邻关系认证食品
程存旺,中国人民大学武进试验区可持续发展负责人
农夫市集所售农产品的安全如何得到保证,从美国的经验来看,获得商业认证的方式效率低、成本高,农户没有一年约两万的资金来支撑商业认证,这种方式是不值得借鉴的。而日本、韩国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CSA模式本身就是一定的消费者和一定的农户之间,通过签订协议建立事先的供货意向,在有机农产品的种植期间,让消费者认证成为食品安全认证的主要方式,形成互信的购买基础。而且在农户之间也可以形成互相监督的认证基础,通过互相监督确保一个生产小组内的农产品的安全性,形成信誉共担的氛围,一损俱损,一荣皆荣。此外,农夫市集的组织者也可以承担一部分的认证责任,通过他们对农户的长期跟踪了解,确保产品安全。
稿4:农夫市集有什么问题(主图模式中的文字)
1. 小规模农场生产弹性大,但平均生产成本相对高,且产品品质良莠不齐,价格不一,容易让消费者质疑。
2. 农夫市集各自运作,缺乏交流,如果没有公共部门或者非盈利组织管理介入,以及众多义工的投入,市集很不易运作。
3. 有机认证制度紊乱限制了市集新成员的加入和销售产品的多样性,也使新市集不易成立。
4. 社会对有机认证的信任仍然存在严重不足,对市场的影响很大。
5. 参加市集的农民的视野不够宽广,过于重视眼前的利益,缺乏远景考量。例如在市集销售价格容易因图短利而偏高以及害怕竞争,对新加入者包容性不够。
6. 农民中具有较好有机经营理念的,大多不具有好的有机栽植技术;技术好的,则有许多理念不足,未来需要同时进行更多的理念和技术的教育培训。
编辑话:希望牛肉膏和染色馒头的离奇故事不再成为我们的谈资。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