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孽留档〓中国现代小说对西方文化艺术的借鉴及其所受的影响
谈及中国现代小说,我的第一印象即是——革新。无论是主题、人物、艺术特征等方面,中国现代小说与中国古代小说相比,都有了跳跃性的不同。
下面我就来一一辨析,因所学有限,不免有些偏狭,万望原谅。
一、语言。语言的区别是最直观、明显的。中国古代小说多为古文,即使是明清小说,也还是半文半白。而中国现代小说中,由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则都使用了白话文,语言更加偏向日常用语,更欧化。其次,明清小说由于流派和发源不同,用词有所差异,但是仍然以“雅”为主,而现代小说则无谓雅俗,讲求随性,搭配、用字皆可生造,例如鲁迅、郭沫若。
二、视角。中国现代小说对古代小说的突破也在于视角的转换。受到西方文学的影响,中国现代小说的视角由“上帝视角”的全知全能(如《西游记》),转换为更具有主观和个人性的“人物视角”。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就很好地运用了人物视角所造成的代入感,更好地表达了“吃人”的主题,也更丰富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
三、人物。中国古代小说中,虽然有特例,但是仍然以“扁平人物”居多,主要是刻画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而缺少全面的描写,比如《水浒传》中的108位英雄,不仅在文章中取了各人物的突出性格重下笔墨,而且还取了更富鉴别性和标签性的绰号——“及时雨”、“花和尚”等等。而现代小说中,人物的描写更丰满、更立体,属于受西方文学艺术影响下出现的“圆形人物”,比如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中,方鸿渐这个人,人们就很难直接下定语他是个怎样的人物,体现了人的复杂性,更为真实可感。
四、叙事方式。由于中国古典小说的结构所限制,各个章节都有其矛盾、冲突,因而人物的出场和突出有顺序,依次出现和深入,例如《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之类。而现代小说首先是篇幅比较小,文字为白话,其次是受西方文艺的影响,现代小说的冲突和矛盾铺垫较断,使得其再文章中基本上一开始大部分人物就出场了。
五、布局方式。这点很容易区分,古典小说主要以章回体或系列小说的形式出现,而现代小说的格局更加开放和大胆,没有特定的格式,但都以短篇为主。
六、偏重方面。中国古典小说偏重故事的叙述,而且多为猎奇性(如《聊斋》和《儒林外史》)或历史性(如《三国演义》)的小说,而且受其发展历史的影响,表演的形式比较明显;中国现代小说更偏向体现人物的内心刻画,注重社会现象的揭露和小人物生活的描绘,并借以反映社会现状,更关注文字所描写和表达的情境,比如叶圣陶的《潘先生在难中》。
七、环境、景物描写。虽然不能说中国古典小说中缺少环境和景物描写,但是如果不必要的话,古典小说中对这方面的描写也是比较少的,即使是擅长花前月下、风花雪月之间舞文弄墨的文人所写的小说,其中环境描写也没有占据一定的比例,比如《桃花扇》《金瓶梅》,而冒险猎奇的小说,如《镜花缘》,在历险的时候景色也没有成为亮点;而在中国现代小说里面,环境描写则较为详实,比如《迟桂花》,景色描写不仅充当了描述场景的作用,更反映了主人公内心的变化,衬托了两人之间的情感;再比如《故乡》,那一轮明月更是含义深沉。
八、手法。中国古典小说历来所用手法丰富多彩,这些手法在《文心雕龙》中都有详细阐述,但是现代小说在古典小说的优秀基础上,更吸收了西方艺术中蒙太奇、意识流等手法,使得小说更为吸引人。比如鲁迅的《呐喊》,在现实主义基本精神手法之外,汲取了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等多种手法,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基本品格;郭沫若的《女神》受到泰戈尔、歌德、惠特曼、雪莱等人的多元影响,形成了浪漫主义的风貌;冰心、周作人的散文,也是在西方散文作家的影响下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到了30年代,受弗罗伊德主义及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中国还出现了以刘呐鸥、穆时英等为代表的新感觉派小说。
九、其它艺术形式的影响。在我看来,西方的神话、歌剧、英国十四行诗、日本俳句、私小说、西方哲学、欧洲音乐、话剧等艺术形式,都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创新和发展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列举了现代小说与古典小说的区别,我想有必要探究一下形成这些区别的实质原因。我们知道西方文化的起源是希腊文化,其中最重要的,即使对“人”的关注。吸收了西方文化的文人,不再一味接受儒家“修、齐、治、平”的主流意识和超然、闲适的社会意识,而主动寻求“人的发现”与“人的意识的普遍化”,开始寻求社会价值中人的解放、阶级的解放、民族的解放。
由此可见,中国现代小说主要为了表现“人的文学”,这种观点与托尔斯泰所主张的“人生的艺术”,莫泊桑《人生》中所书“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以及“人生派”的罗曼罗兰,甚至俄罗斯文学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的观点都不谋而合。这和中国社会的转型、西方思潮的大举进入中国都是分不开的。
其次,在吸收了西方的“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后,新一代的作家们更关注中国的现实和历史两大课题,在看待社会现状时,更具批判性。在思潮中,受到欧洲、俄国表现社会人生为主的作品的直接刺激,现实主义特别是俄国的现实主义的影响最大,后来成为中国文学的主流。浪漫主义也有较大的影响,但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
而“五四运动”作为思想启蒙运动,造就了“思考的一代”,中国现代小说作家开始在作品中进行对“人”的理性探索,对个性化的追求,对多样创作方法的尝试。有趣的是,在这些作品中,出现了“感伤情调”的流行,这跟新一代知识分子自身的脆弱性及传统文人柔弱心理的习染也有关,例如许地山、郁达夫,他们笔下,这反映着中国知识者艰难地追求新生的精神历程。
最后,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影响较大的是西方哲学。其中胡塞尔、海德格尔、尼采、叔本华、克尔凯郭尔、弗洛伊的,间接地推动了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出现的“为人生的艺术”与“为艺术的艺术”的争论。
末了,我想说,中国现代小说,是在丰饶的中国古代小说的土壤中,用西方文化艺术的水浇灌出的花。
下面我就来一一辨析,因所学有限,不免有些偏狭,万望原谅。
一、语言。语言的区别是最直观、明显的。中国古代小说多为古文,即使是明清小说,也还是半文半白。而中国现代小说中,由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则都使用了白话文,语言更加偏向日常用语,更欧化。其次,明清小说由于流派和发源不同,用词有所差异,但是仍然以“雅”为主,而现代小说则无谓雅俗,讲求随性,搭配、用字皆可生造,例如鲁迅、郭沫若。
二、视角。中国现代小说对古代小说的突破也在于视角的转换。受到西方文学的影响,中国现代小说的视角由“上帝视角”的全知全能(如《西游记》),转换为更具有主观和个人性的“人物视角”。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就很好地运用了人物视角所造成的代入感,更好地表达了“吃人”的主题,也更丰富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
三、人物。中国古代小说中,虽然有特例,但是仍然以“扁平人物”居多,主要是刻画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而缺少全面的描写,比如《水浒传》中的108位英雄,不仅在文章中取了各人物的突出性格重下笔墨,而且还取了更富鉴别性和标签性的绰号——“及时雨”、“花和尚”等等。而现代小说中,人物的描写更丰满、更立体,属于受西方文学艺术影响下出现的“圆形人物”,比如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中,方鸿渐这个人,人们就很难直接下定语他是个怎样的人物,体现了人的复杂性,更为真实可感。
四、叙事方式。由于中国古典小说的结构所限制,各个章节都有其矛盾、冲突,因而人物的出场和突出有顺序,依次出现和深入,例如《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之类。而现代小说首先是篇幅比较小,文字为白话,其次是受西方文艺的影响,现代小说的冲突和矛盾铺垫较断,使得其再文章中基本上一开始大部分人物就出场了。
五、布局方式。这点很容易区分,古典小说主要以章回体或系列小说的形式出现,而现代小说的格局更加开放和大胆,没有特定的格式,但都以短篇为主。
六、偏重方面。中国古典小说偏重故事的叙述,而且多为猎奇性(如《聊斋》和《儒林外史》)或历史性(如《三国演义》)的小说,而且受其发展历史的影响,表演的形式比较明显;中国现代小说更偏向体现人物的内心刻画,注重社会现象的揭露和小人物生活的描绘,并借以反映社会现状,更关注文字所描写和表达的情境,比如叶圣陶的《潘先生在难中》。
七、环境、景物描写。虽然不能说中国古典小说中缺少环境和景物描写,但是如果不必要的话,古典小说中对这方面的描写也是比较少的,即使是擅长花前月下、风花雪月之间舞文弄墨的文人所写的小说,其中环境描写也没有占据一定的比例,比如《桃花扇》《金瓶梅》,而冒险猎奇的小说,如《镜花缘》,在历险的时候景色也没有成为亮点;而在中国现代小说里面,环境描写则较为详实,比如《迟桂花》,景色描写不仅充当了描述场景的作用,更反映了主人公内心的变化,衬托了两人之间的情感;再比如《故乡》,那一轮明月更是含义深沉。
八、手法。中国古典小说历来所用手法丰富多彩,这些手法在《文心雕龙》中都有详细阐述,但是现代小说在古典小说的优秀基础上,更吸收了西方艺术中蒙太奇、意识流等手法,使得小说更为吸引人。比如鲁迅的《呐喊》,在现实主义基本精神手法之外,汲取了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等多种手法,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基本品格;郭沫若的《女神》受到泰戈尔、歌德、惠特曼、雪莱等人的多元影响,形成了浪漫主义的风貌;冰心、周作人的散文,也是在西方散文作家的影响下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到了30年代,受弗罗伊德主义及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中国还出现了以刘呐鸥、穆时英等为代表的新感觉派小说。
九、其它艺术形式的影响。在我看来,西方的神话、歌剧、英国十四行诗、日本俳句、私小说、西方哲学、欧洲音乐、话剧等艺术形式,都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创新和发展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列举了现代小说与古典小说的区别,我想有必要探究一下形成这些区别的实质原因。我们知道西方文化的起源是希腊文化,其中最重要的,即使对“人”的关注。吸收了西方文化的文人,不再一味接受儒家“修、齐、治、平”的主流意识和超然、闲适的社会意识,而主动寻求“人的发现”与“人的意识的普遍化”,开始寻求社会价值中人的解放、阶级的解放、民族的解放。
由此可见,中国现代小说主要为了表现“人的文学”,这种观点与托尔斯泰所主张的“人生的艺术”,莫泊桑《人生》中所书“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以及“人生派”的罗曼罗兰,甚至俄罗斯文学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的观点都不谋而合。这和中国社会的转型、西方思潮的大举进入中国都是分不开的。
其次,在吸收了西方的“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后,新一代的作家们更关注中国的现实和历史两大课题,在看待社会现状时,更具批判性。在思潮中,受到欧洲、俄国表现社会人生为主的作品的直接刺激,现实主义特别是俄国的现实主义的影响最大,后来成为中国文学的主流。浪漫主义也有较大的影响,但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
而“五四运动”作为思想启蒙运动,造就了“思考的一代”,中国现代小说作家开始在作品中进行对“人”的理性探索,对个性化的追求,对多样创作方法的尝试。有趣的是,在这些作品中,出现了“感伤情调”的流行,这跟新一代知识分子自身的脆弱性及传统文人柔弱心理的习染也有关,例如许地山、郁达夫,他们笔下,这反映着中国知识者艰难地追求新生的精神历程。
最后,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影响较大的是西方哲学。其中胡塞尔、海德格尔、尼采、叔本华、克尔凯郭尔、弗洛伊的,间接地推动了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出现的“为人生的艺术”与“为艺术的艺术”的争论。
末了,我想说,中国现代小说,是在丰饶的中国古代小说的土壤中,用西方文化艺术的水浇灌出的花。
-
鹅鹅鹅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0-02 09:5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