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和模仿
乔帮主曾经指点江山,鄙薄也算是一流电子厂商三星等为抄袭先锋,没有创意;iPad降价以后,汉王感叹,说是断同行生路;最近在Mac Pro上面装好了xcode,却发现凡是能想得到的应用,App Store上面都有。
周鸿祎以前提到过一个观点,在互联网时代,需求几乎都被人做了,微创新还有机会。上次去北京,Jenvy给介绍了一个朋友开的网上书店,按说卖书已经有当当亚马逊,这人独辟蹊径,将一个需求无限放大,做出来“快书包”,下单之后一小时之内可以拿到书。
我的老大,阅平板无数,算上囤积的开发机,绝对能每个平板draw一张手牌,玩一场三国杀。可是跟他出差,发现他只带三星Glaxy Pad。提问之前我先思考,Glaxy Pad对我来说的优点在于尺寸,我这种颈椎男尽量避免工作以外的时间采用坐姿凝视屏幕,而iPad的尺寸重量,在躺在枕头上的时候举在头顶观看,手肘劳累,苦不堪言。但是Glaxy Pad的尺寸,只手可以固握(作为实用主义者,这也从侧面解释了为什么我是A-B杯控),当然缺点是还是有点厚重,但是和iPad的差距可忍,Android操控上面的些许不便,也可忍。
我还是拿这个问题去请教当事人——天下平板夥矣,为何独prefer三星Pad?
老大语重心长的对我说,作为一个宅男,你拿什么去吸引mm呢?固然不是电子产品本身。很少有女生关注电子产品的配置本身。而是借助电子产品,你可以假装一个潮人。比如说我,Glaxy Pad正好可以放入风衣口袋,在茶余饭后可以适时抽出来登录大众点评,带领mm直奔吃喝玩乐地点(内置针对系统优化了用户体验的Google Map服务和GPS、3G网络),在一个人的时候还可以用来发发微博(有摄像头,而iPad初代是没有的),看看paper。至此上述需求满足得要比iPad强,故而无它,唯独三星。
老大的泡妞理论我实在不敢苟同,作为一个比我还大两岁的,自身条件殷实的高等教育男,至今单身,让人不得不怀疑其泡妞技巧。但是这段话给我了一个启发,就是需求是一个长尾的存在,如果你能更好的满足某些环节的需求,你还是有小规模胜出的机会。对于一个闷骚、主要需求是阅读和发微薄,出差路痴,标榜独特自我却又偶尔从众(大众点评),有选择恐惧症的典型风衣IT男,纵使Galaxy比iPad厚一点,操控迟滞一点,贵一点,也还是有足够的自身理由来选择Galaxy的。
这篇不是三星的枪稿,只是在叙述厂商作为后进者在跟进一个已经遍插旌旗的红海的时候,如何找准自己的位置,而不是简单的悲观失望,或者盲目抄袭。
我手上还有一块某深圳厂商的国产神器,他有两个usb接口,内置陀螺仪、GPS、3G、Wifi、存储卡、蓝牙等等你能想得到的几乎一切无线设备的外设他全都集成了,甚至还内置一个小风扇,呼呼吹风。能跑xp、win7和android。如今沦为我们的开发机,因为外设很全,甚至全过美国发来的官方开发平台。但是我在消费市场并不看好这样的大而全。
这就是模仿和模仿的差异吧,好歹要动一下脑子,找一下自己的位置。不能盲目的发挥自己廉价劳动力或者系统集成的制造业底层优势,要往工业设计的上层努力。否者只能抱怨别人“断同行的生路”了。
周鸿祎以前提到过一个观点,在互联网时代,需求几乎都被人做了,微创新还有机会。上次去北京,Jenvy给介绍了一个朋友开的网上书店,按说卖书已经有当当亚马逊,这人独辟蹊径,将一个需求无限放大,做出来“快书包”,下单之后一小时之内可以拿到书。
我的老大,阅平板无数,算上囤积的开发机,绝对能每个平板draw一张手牌,玩一场三国杀。可是跟他出差,发现他只带三星Glaxy Pad。提问之前我先思考,Glaxy Pad对我来说的优点在于尺寸,我这种颈椎男尽量避免工作以外的时间采用坐姿凝视屏幕,而iPad的尺寸重量,在躺在枕头上的时候举在头顶观看,手肘劳累,苦不堪言。但是Glaxy Pad的尺寸,只手可以固握(作为实用主义者,这也从侧面解释了为什么我是A-B杯控),当然缺点是还是有点厚重,但是和iPad的差距可忍,Android操控上面的些许不便,也可忍。
我还是拿这个问题去请教当事人——天下平板夥矣,为何独prefer三星Pad?
老大语重心长的对我说,作为一个宅男,你拿什么去吸引mm呢?固然不是电子产品本身。很少有女生关注电子产品的配置本身。而是借助电子产品,你可以假装一个潮人。比如说我,Glaxy Pad正好可以放入风衣口袋,在茶余饭后可以适时抽出来登录大众点评,带领mm直奔吃喝玩乐地点(内置针对系统优化了用户体验的Google Map服务和GPS、3G网络),在一个人的时候还可以用来发发微博(有摄像头,而iPad初代是没有的),看看paper。至此上述需求满足得要比iPad强,故而无它,唯独三星。
老大的泡妞理论我实在不敢苟同,作为一个比我还大两岁的,自身条件殷实的高等教育男,至今单身,让人不得不怀疑其泡妞技巧。但是这段话给我了一个启发,就是需求是一个长尾的存在,如果你能更好的满足某些环节的需求,你还是有小规模胜出的机会。对于一个闷骚、主要需求是阅读和发微薄,出差路痴,标榜独特自我却又偶尔从众(大众点评),有选择恐惧症的典型风衣IT男,纵使Galaxy比iPad厚一点,操控迟滞一点,贵一点,也还是有足够的自身理由来选择Galaxy的。
这篇不是三星的枪稿,只是在叙述厂商作为后进者在跟进一个已经遍插旌旗的红海的时候,如何找准自己的位置,而不是简单的悲观失望,或者盲目抄袭。
我手上还有一块某深圳厂商的国产神器,他有两个usb接口,内置陀螺仪、GPS、3G、Wifi、存储卡、蓝牙等等你能想得到的几乎一切无线设备的外设他全都集成了,甚至还内置一个小风扇,呼呼吹风。能跑xp、win7和android。如今沦为我们的开发机,因为外设很全,甚至全过美国发来的官方开发平台。但是我在消费市场并不看好这样的大而全。
这就是模仿和模仿的差异吧,好歹要动一下脑子,找一下自己的位置。不能盲目的发挥自己廉价劳动力或者系统集成的制造业底层优势,要往工业设计的上层努力。否者只能抱怨别人“断同行的生路”了。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