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见闻(8)——瓦普寺游记
一路上春光明媚,即使在这里不知道何时春天来临,看到路旁各色的花和各种小动物也能猜出来春天到了,小动物们刚刚从妈妈肚子里钻出来,毛都还没有理顺,有小黄牛,小水牛,小马还有小羊、小狗。顺道提一句,这里的动物们可是真是要赶上印度的牛了,就在公路上慢悠悠的走,有只小狗跟着妈妈都不管我们马上要压到它的车轱辘,牛更是厉害了,怎么按喇叭也不动,我们只好灰溜溜的绕过去,要是它牛脾气上来了,还要顶我们呢。
瓦普寺这座世界遗产距离巴色市只有46公里,开到一个岔口,有瓦普寺的大广告,我一下好激动说:“怎么这么快就到了!”其实还有好长一段,那个广告是要告诉我们在这个路口拐去坐船,渡口在班孟村,开到湄公河就看到很简陋的摆渡船——三条绑在一起铁船上面铺了很多木板,大的可以载六辆汽车,小的也就载两辆摩托。到了湄公河的另一岸占巴塞以后发现这座古城真的只有一条路,路两旁是房子,再往外就是稻田了。
开了一会就到了瓦普寺,门口只有我们一帮人,静悄悄的,还以为会有很多人,人这么少真好,不过我到了里面才知道人为什么那么少。售票处盖的房子宽敞凉快,有藤桌和藤椅,看着很舒服,桌上有各种语言的介绍,还卖各种当地人手工做的布艺,有怪娃娃、杯垫、钥匙链还有项链,很好看但是价钱有点儿贵。
从售票处到景点的路上有两个很大的水池,里面养着鱼,其中一个水池的尽头就是瓦普寺的大门,说是大门现在只剩下基座了,是用相同大小的砂岩和玄武岩的岩石块堆砌起来的,这座大门如果健在,应该非常高,雕刻也肯定非常精美。站在基座上回身望去,水池泛着浅浅的绿色,虽然太阳很大,但是站在水边还是觉得很舒服。
继续向前就是甬道了,两边是大约一米高的砂岩石柱,时间让它们变成了黑色,显得更加神秘肃穆,在甬道两边还有很多倒下折断的石柱,可以想象当时甬道两边密密的石柱,感觉会更加神圣吧。甬道的两边还有两座水池,但是都几近干涸,一头黄牛在旁边安静的吃着草。
甬道的尽头就是两座四边形亭阁了,分列在左右两边,正方形的,全部用栅栏围起来了,里面有吊车,搭着凉棚,工人们在对着两座建筑进行修缮。虽说栅栏门口写着“No Entry”,但是还是溜进去拍了几张照片,老挝人看到也不说,好像那开着的门就是让我们进去参观。我不甘心,往前走绕到了亭阁的后边,看到一部分的墙全都倒塌了,另一部分也倾斜的非常严重了,看来修缮真是非常必要,但是想到老挝人的工作效率,估计七八年以后来看还差不多。再到过道上看不到的一边,墙砖有一半都被编好号拿掉放在一边,工人们在修缮亭阁的内部,从这个角度可以清楚的看到整个亭阁的结构,一个没有顶的回字形,要是能在回廊里漫步该有多好。腼腆的老挝人也有特例,有个工人看到我拍照还特意摆了姿势。南边亭阁的后面是南迪大殿,南迪是一头白色的公牛,湿婆的座骑,同样也在进行修缮,只能远远的看了一下,不能走近,很可惜。这里有一条古道直接通往吴哥。
沿着砖道继续往上走是那伽造型台阶,非常的陡直,通向最高的圣殿,两旁种着鸡蛋花树,清淡的花香飘满了一路,坐在台阶上时间就像停止了一样。圣殿除了屋顶以外保存的较为完好,石雕精美完整,应该是每个都有个故事,但是我来不及搞明白,只有赞叹人类的智慧,恍惚间像是到了吴哥。大殿里供着很多神像,有的是佛,有的我叫不上来名字。殿后的一整块大石上雕刻着三位一体神像,即印度教三位主神湿婆、毗湿奴和梵天合雕于一身的合体像。再向后面走是一处从砂岩缝隙滴出的山泉,一位老挝妇女念念有词地用泉水给她的孩子沾湿头顶和脸,给她自己给做同样动作的时候,小女孩在旁边也学着妈妈样子给自己洗脸,非常可爱。我尝了一下山泉,清凉干净,没有任何的味道,这儿的泉水以前会直接流进大殿给佛像沐浴。泉水的一边有小路通往鳄鱼石和大象石,不知道它们被雕刻出来的确切时间,但是可以感受到它们的历史,大象石的浮雕很精美非常逼真,但是鳄鱼石却跟它完全不一样,线条很简单,很深的陷在石头里,像是史前的文明,也许和石缸平原一个时期,当然这是我的臆测了。
往回走的路上非常安静,心情十分平和,在老挝想不平和都很难。总是很喜欢古建筑,置身其中就像是时空变换,感受时间的力量。
-------------------------------------------------------
网速不够,加不了照片有点儿可惜。
瓦普寺这座世界遗产距离巴色市只有46公里,开到一个岔口,有瓦普寺的大广告,我一下好激动说:“怎么这么快就到了!”其实还有好长一段,那个广告是要告诉我们在这个路口拐去坐船,渡口在班孟村,开到湄公河就看到很简陋的摆渡船——三条绑在一起铁船上面铺了很多木板,大的可以载六辆汽车,小的也就载两辆摩托。到了湄公河的另一岸占巴塞以后发现这座古城真的只有一条路,路两旁是房子,再往外就是稻田了。
开了一会就到了瓦普寺,门口只有我们一帮人,静悄悄的,还以为会有很多人,人这么少真好,不过我到了里面才知道人为什么那么少。售票处盖的房子宽敞凉快,有藤桌和藤椅,看着很舒服,桌上有各种语言的介绍,还卖各种当地人手工做的布艺,有怪娃娃、杯垫、钥匙链还有项链,很好看但是价钱有点儿贵。
从售票处到景点的路上有两个很大的水池,里面养着鱼,其中一个水池的尽头就是瓦普寺的大门,说是大门现在只剩下基座了,是用相同大小的砂岩和玄武岩的岩石块堆砌起来的,这座大门如果健在,应该非常高,雕刻也肯定非常精美。站在基座上回身望去,水池泛着浅浅的绿色,虽然太阳很大,但是站在水边还是觉得很舒服。
继续向前就是甬道了,两边是大约一米高的砂岩石柱,时间让它们变成了黑色,显得更加神秘肃穆,在甬道两边还有很多倒下折断的石柱,可以想象当时甬道两边密密的石柱,感觉会更加神圣吧。甬道的两边还有两座水池,但是都几近干涸,一头黄牛在旁边安静的吃着草。
甬道的尽头就是两座四边形亭阁了,分列在左右两边,正方形的,全部用栅栏围起来了,里面有吊车,搭着凉棚,工人们在对着两座建筑进行修缮。虽说栅栏门口写着“No Entry”,但是还是溜进去拍了几张照片,老挝人看到也不说,好像那开着的门就是让我们进去参观。我不甘心,往前走绕到了亭阁的后边,看到一部分的墙全都倒塌了,另一部分也倾斜的非常严重了,看来修缮真是非常必要,但是想到老挝人的工作效率,估计七八年以后来看还差不多。再到过道上看不到的一边,墙砖有一半都被编好号拿掉放在一边,工人们在修缮亭阁的内部,从这个角度可以清楚的看到整个亭阁的结构,一个没有顶的回字形,要是能在回廊里漫步该有多好。腼腆的老挝人也有特例,有个工人看到我拍照还特意摆了姿势。南边亭阁的后面是南迪大殿,南迪是一头白色的公牛,湿婆的座骑,同样也在进行修缮,只能远远的看了一下,不能走近,很可惜。这里有一条古道直接通往吴哥。
沿着砖道继续往上走是那伽造型台阶,非常的陡直,通向最高的圣殿,两旁种着鸡蛋花树,清淡的花香飘满了一路,坐在台阶上时间就像停止了一样。圣殿除了屋顶以外保存的较为完好,石雕精美完整,应该是每个都有个故事,但是我来不及搞明白,只有赞叹人类的智慧,恍惚间像是到了吴哥。大殿里供着很多神像,有的是佛,有的我叫不上来名字。殿后的一整块大石上雕刻着三位一体神像,即印度教三位主神湿婆、毗湿奴和梵天合雕于一身的合体像。再向后面走是一处从砂岩缝隙滴出的山泉,一位老挝妇女念念有词地用泉水给她的孩子沾湿头顶和脸,给她自己给做同样动作的时候,小女孩在旁边也学着妈妈样子给自己洗脸,非常可爱。我尝了一下山泉,清凉干净,没有任何的味道,这儿的泉水以前会直接流进大殿给佛像沐浴。泉水的一边有小路通往鳄鱼石和大象石,不知道它们被雕刻出来的确切时间,但是可以感受到它们的历史,大象石的浮雕很精美非常逼真,但是鳄鱼石却跟它完全不一样,线条很简单,很深的陷在石头里,像是史前的文明,也许和石缸平原一个时期,当然这是我的臆测了。
往回走的路上非常安静,心情十分平和,在老挝想不平和都很难。总是很喜欢古建筑,置身其中就像是时空变换,感受时间的力量。
-------------------------------------------------------
网速不够,加不了照片有点儿可惜。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