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在哪裡?
來到一個陌生之地,遇到能夠攀談的陌生人,每每有一種尷尬,當別人問起where are you from時。
你知道,我只是一個出身窮鄉僻壤卻不小心有幸在帝都逛了一圈的土鼈而已。
在我這樣的俗人開來,農村比不過城市,郊區趕不上市區,小城市難企及大城市。家鄉這東西就像一張名片,直接反映了自己的檔次、品味和傻逼程度。
但出於對上帝的敬畏,我不太敢光天化日之下謊稱自己其實是ABC,就只好避其鋒而打太極了。
所以經常對話是這樣展開和結束的:
Stranger: Baby, where are you from?
Me: 上海附近。
S: 牛逼,徐家匯的?
Me: 不是。上海,附近。
S: 。。。。。。,那是寧波?蘇州?杭州?
Me: 差不多近了。
S: 。。。。。。,Downtown?
Me: Of course.(繼續死撐)
Me: 別說這個了,你一提我就特思念我老媽,她年紀一大把,可我卻不在她身邊。。。
S: 。。。。。。
Well, 我和自己的很多好朋友一樣,都是出身杯具,但後期成長率狂暴的類型。
如果人生只是一場電子遊戲,那我大可以從最初的村莊出走,開始一段遨遊世界打怪升級的浪漫之旅。
不幸的是,我是巨蟹座的。更不幸的是,我還是獨生子女。
所以我在對家鄉進行了一次多年的遠離後,又回到了它,附近。
之所以選擇住在家鄉的附近,完全是因為我不想太靠近最初的那個家。
它太小了,容不下我的才能和欲望,無法提供某種成就感。
杭州,已經是我生活過的第三座城市了。
可我並不滿足,現階段的某種回歸,或許只是因為家庭的情感召喚。
我很清楚,家人都在老去。這是一個以孝文化為基礎的社會,我是獨子,不能隨隨便便就搞什麼藝術行走。他們需要我,雖然從不明說。
但剔除家人的因素,我最初的那個家鄉,已經不再是從前的那個地方了,換句話說,不再是詩人筆下的某片靈魂歸宿之地。
為什麼會這樣呢?
當別人問我是哪裡人時,我真的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不僅是因為自己很羞愧說出那個小地方的名字,更是因為我對於所經歷的這三座城市,都失去了某種認同。
撲面而來的陌生感。
由於現代化、中國特色城市化的關係,幾乎所有的城市都失去了性格,變得單調、一致。我的老家也是如此。
比如,城管這類新生物的出現直接導致了我小時候喜歡的街頭小吃攤被扔進了歷史垃圾桶。就算今天的我可以在飯店吃到臭豆腐幹,也悲劇地發現,小時候的味道早已不在。即使是同一樣的廚師,同一樣的烹飪手法,同一樣的食物,你也永遠無法在五星級酒店體會到晚間路邊大排檔的那份美味。
再比如,小時候的家鄉,到處都是弄堂、一線天,感覺生活就是一座迷宮,充滿了值得探索的樂趣。可現在回家,再也不見寬度小於10米的石子路,只有滿眼的髮廊、沙縣小吃,和一群不知紅燈為何物、上下班如敢死隊的外來務工人員。悠哉悠哉的日子早已不在,空氣中只剩下忙著討生活的喧囂。
這絕對不是我那個家鄉了。
我絕對不承認。
張檸說,有三個不同意義的故鄉:1、現實的故鄉;2、想像的故鄉;3、被敘述的故鄉。只具備第一項的是農民,只具備第二項的是市民,滿足1和3的是小說家,滿足2和3的是浪漫詩人。但對於我來說,1我看不上,心裡藏著一個2,但最後發現其實是被3騙了。
難道不是嗎?
Fei,你信裡的那個江南水鄉,那條大運河。我只能在文學、畫作中找到存在的證據。即使是小時候,我也從沒見過你筆下那麼清秀明亮的江南,從沒有一株桂花樹可供你我紅葉煮蟹。
所以,我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哪裡人。沒有認同的話,也就沒有了根。於是想四海漂泊,尋找那個不曾見過的靈魂安眠之地。不是為了事業、為了賺錢,只是想,過一種有根基的生活,有依靠的生活。
林奇說,別懷念故鄉了。是你自己殺死了故鄉。
是啊~我沒有親生兄弟姐妹,我也不太願意過年過節挨家挨戶走親訪友,我習慣從朋友,從你們,從網路上去尋找身份,而不是family。
我的血脈情感似乎越來越淡漠,只想對自己負責,家鄉、家族、血親都漸漸變成了虛無。
我沒有故鄉。
那我為何在這裡?
我也想知道答案。明明想逃離,卻又被家庭留下。甚至多年後的我發現,內心真正喜歡的女孩,不會是其他地方的某某某,而總是忘不掉的你。
幸運的是,即使最終發現自己沒法找到那片棲息之地,可以確定的是,在這世上,至少還有個你,會成為我的麥加 : )
你知道,我只是一個出身窮鄉僻壤卻不小心有幸在帝都逛了一圈的土鼈而已。
在我這樣的俗人開來,農村比不過城市,郊區趕不上市區,小城市難企及大城市。家鄉這東西就像一張名片,直接反映了自己的檔次、品味和傻逼程度。
但出於對上帝的敬畏,我不太敢光天化日之下謊稱自己其實是ABC,就只好避其鋒而打太極了。
所以經常對話是這樣展開和結束的:
Stranger: Baby, where are you from?
Me: 上海附近。
S: 牛逼,徐家匯的?
Me: 不是。上海,附近。
S: 。。。。。。,那是寧波?蘇州?杭州?
Me: 差不多近了。
S: 。。。。。。,Downtown?
Me: Of course.(繼續死撐)
Me: 別說這個了,你一提我就特思念我老媽,她年紀一大把,可我卻不在她身邊。。。
S: 。。。。。。
Well, 我和自己的很多好朋友一樣,都是出身杯具,但後期成長率狂暴的類型。
如果人生只是一場電子遊戲,那我大可以從最初的村莊出走,開始一段遨遊世界打怪升級的浪漫之旅。
不幸的是,我是巨蟹座的。更不幸的是,我還是獨生子女。
所以我在對家鄉進行了一次多年的遠離後,又回到了它,附近。
之所以選擇住在家鄉的附近,完全是因為我不想太靠近最初的那個家。
它太小了,容不下我的才能和欲望,無法提供某種成就感。
杭州,已經是我生活過的第三座城市了。
可我並不滿足,現階段的某種回歸,或許只是因為家庭的情感召喚。
我很清楚,家人都在老去。這是一個以孝文化為基礎的社會,我是獨子,不能隨隨便便就搞什麼藝術行走。他們需要我,雖然從不明說。
但剔除家人的因素,我最初的那個家鄉,已經不再是從前的那個地方了,換句話說,不再是詩人筆下的某片靈魂歸宿之地。
為什麼會這樣呢?
當別人問我是哪裡人時,我真的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不僅是因為自己很羞愧說出那個小地方的名字,更是因為我對於所經歷的這三座城市,都失去了某種認同。
撲面而來的陌生感。
由於現代化、中國特色城市化的關係,幾乎所有的城市都失去了性格,變得單調、一致。我的老家也是如此。
比如,城管這類新生物的出現直接導致了我小時候喜歡的街頭小吃攤被扔進了歷史垃圾桶。就算今天的我可以在飯店吃到臭豆腐幹,也悲劇地發現,小時候的味道早已不在。即使是同一樣的廚師,同一樣的烹飪手法,同一樣的食物,你也永遠無法在五星級酒店體會到晚間路邊大排檔的那份美味。
再比如,小時候的家鄉,到處都是弄堂、一線天,感覺生活就是一座迷宮,充滿了值得探索的樂趣。可現在回家,再也不見寬度小於10米的石子路,只有滿眼的髮廊、沙縣小吃,和一群不知紅燈為何物、上下班如敢死隊的外來務工人員。悠哉悠哉的日子早已不在,空氣中只剩下忙著討生活的喧囂。
這絕對不是我那個家鄉了。
我絕對不承認。
張檸說,有三個不同意義的故鄉:1、現實的故鄉;2、想像的故鄉;3、被敘述的故鄉。只具備第一項的是農民,只具備第二項的是市民,滿足1和3的是小說家,滿足2和3的是浪漫詩人。但對於我來說,1我看不上,心裡藏著一個2,但最後發現其實是被3騙了。
難道不是嗎?
Fei,你信裡的那個江南水鄉,那條大運河。我只能在文學、畫作中找到存在的證據。即使是小時候,我也從沒見過你筆下那麼清秀明亮的江南,從沒有一株桂花樹可供你我紅葉煮蟹。
所以,我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哪裡人。沒有認同的話,也就沒有了根。於是想四海漂泊,尋找那個不曾見過的靈魂安眠之地。不是為了事業、為了賺錢,只是想,過一種有根基的生活,有依靠的生活。
林奇說,別懷念故鄉了。是你自己殺死了故鄉。
是啊~我沒有親生兄弟姐妹,我也不太願意過年過節挨家挨戶走親訪友,我習慣從朋友,從你們,從網路上去尋找身份,而不是family。
我的血脈情感似乎越來越淡漠,只想對自己負責,家鄉、家族、血親都漸漸變成了虛無。
我沒有故鄉。
那我為何在這裡?
我也想知道答案。明明想逃離,卻又被家庭留下。甚至多年後的我發現,內心真正喜歡的女孩,不會是其他地方的某某某,而總是忘不掉的你。
幸運的是,即使最終發現自己沒法找到那片棲息之地,可以確定的是,在這世上,至少還有個你,會成為我的麥加 :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