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文:尝试日本颜料
尝试日本颜料
在参加本次青年美展的作品《翠羽凌风》的创作过程中,我第一次尝试着使用日本颜料。
早在九十年代初,因公创作需要,让我专程去日本购买日本颜料,当时我没有使用过日本颜料,不知其特性。但从那时起,脑子里就有了日本颜料这个概念。
九十年代末,我的作品在全国工笔画大展获金奖。赴京领奖期间,从北京一位颜料商那里带回了一些日本颜料,开始尝试着用日本颜料在中国传统的宣纸上画中国工笔花鸟画。其实这种做法已有人尝试过,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而我是第一次。
日本颜料品种很多,有粉质颜料和透明颜料、无机颜料和有机颜料、动物颜料和植物颜料,从种类上看与中国画颜料没多大区别。于是我开始按传统的着色方法,大胆地在一幅二米见方的大画上使用日本颜料。画着画着,发现没有中国画颜料好用,有些颜色无法染开,而有些颜色干后,手一摸就掉了,而且画完后很艳,感觉有些火气和俗气,有时刚上好的颜色又不得不用清水洗掉,然后重新再上,反反复复折腾,将整个画面弄得一塌糊涂。第一次尝试失败了,这么大一幅白描稿,好不容易勾好,这一来前功尽弃了,一气之下,笔也扔掉,调色碟也被我砸了。
过了几天,情绪好转,我决定再试试,这次为慎重起见,我先在其它宣纸上分别做了各种不同的实验,对每种颜色,进行分析,与中国传统颜料作了比较,发现日本颜料以矿物颜料和化学颜料居多,其特点是厚重,覆盖力强,色泽鲜艳,有些火气,较适合平涂和画工笔重彩画,而相比之下传统的中国画颜料稳定性强,透明色多,色泽古雅沉着。我近几年创作的大量作品都是色薄淡雅,以透明色为主,追求朦胧仿古效果的工笔淡彩画,要将厚重艳丽的日本颜料用在我的工笔淡彩的作品上,不仅是观念上需要更新,技法上也要动一番脑筋。矿物色一般是不能渲染的,我就试着将颜料加足胶后,再多加水,调成很稀,淡淡的一遍一遍上,使其达到透明色的效果,日本颜料加胶也非常讲究,胶加少了,颜料沾不住,加多了,石色表面会形成亮光,也会影响色泽的美感,纸质也会发硬变脆……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初步摸索出一点规律,找出日本颜料的优缺点和特性后,我又重新勾线上色,边摸索边画,花了近三个月时间才把这幅二米见方的巨幅工笔画《翠羽凌风》完成,这一次基本上还算成功。当然,仍然存在许多遗憾,与传统中国画颜料相比,还是有些偏艳,以致夫人戏称这幅画为“俗孔雀”。
在参加本次青年美展的作品《翠羽凌风》的创作过程中,我第一次尝试着使用日本颜料。
早在九十年代初,因公创作需要,让我专程去日本购买日本颜料,当时我没有使用过日本颜料,不知其特性。但从那时起,脑子里就有了日本颜料这个概念。
九十年代末,我的作品在全国工笔画大展获金奖。赴京领奖期间,从北京一位颜料商那里带回了一些日本颜料,开始尝试着用日本颜料在中国传统的宣纸上画中国工笔花鸟画。其实这种做法已有人尝试过,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而我是第一次。
日本颜料品种很多,有粉质颜料和透明颜料、无机颜料和有机颜料、动物颜料和植物颜料,从种类上看与中国画颜料没多大区别。于是我开始按传统的着色方法,大胆地在一幅二米见方的大画上使用日本颜料。画着画着,发现没有中国画颜料好用,有些颜色无法染开,而有些颜色干后,手一摸就掉了,而且画完后很艳,感觉有些火气和俗气,有时刚上好的颜色又不得不用清水洗掉,然后重新再上,反反复复折腾,将整个画面弄得一塌糊涂。第一次尝试失败了,这么大一幅白描稿,好不容易勾好,这一来前功尽弃了,一气之下,笔也扔掉,调色碟也被我砸了。
过了几天,情绪好转,我决定再试试,这次为慎重起见,我先在其它宣纸上分别做了各种不同的实验,对每种颜色,进行分析,与中国传统颜料作了比较,发现日本颜料以矿物颜料和化学颜料居多,其特点是厚重,覆盖力强,色泽鲜艳,有些火气,较适合平涂和画工笔重彩画,而相比之下传统的中国画颜料稳定性强,透明色多,色泽古雅沉着。我近几年创作的大量作品都是色薄淡雅,以透明色为主,追求朦胧仿古效果的工笔淡彩画,要将厚重艳丽的日本颜料用在我的工笔淡彩的作品上,不仅是观念上需要更新,技法上也要动一番脑筋。矿物色一般是不能渲染的,我就试着将颜料加足胶后,再多加水,调成很稀,淡淡的一遍一遍上,使其达到透明色的效果,日本颜料加胶也非常讲究,胶加少了,颜料沾不住,加多了,石色表面会形成亮光,也会影响色泽的美感,纸质也会发硬变脆……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初步摸索出一点规律,找出日本颜料的优缺点和特性后,我又重新勾线上色,边摸索边画,花了近三个月时间才把这幅二米见方的巨幅工笔画《翠羽凌风》完成,这一次基本上还算成功。当然,仍然存在许多遗憾,与传统中国画颜料相比,还是有些偏艳,以致夫人戏称这幅画为“俗孔雀”。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5-30 21: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