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樱桃炸弹》的浮想联翩
(原本准备为《樱桃炸弹》写一篇正儿八经的影评,结果在看到六点一的成绩和全场批评之后,我灰溜溜地打消了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念头……我一直是个跟着感觉走的观众,似乎是电影控制论的绝佳客体,只要情绪到位情节有多少疏漏仍然可以嗨翻天。樱桃炸弹这种宣泄青少年过剩荷尔蒙的片子对我来说,似乎刚刚好:)
樱桃炸弹,乍听起来像是一道甜点,一个可以引发无数遐想的名字,应该有着甜美的外表和香氛般的诱人气息,以每小时九百英里的速度,从高高的蓝天上突然坠落,炸开世界凡俗的外衣——或许,这就是影片中三个少年想要的吧,可以疯狂,可以堕落,只是不可以寻常。
鲁伯特·格林特的招牌,这个哈利波特三人组中原本最不起眼的角色,现如今渐渐在各类型影片中绽放自己的光芒,有些蔫儿坏,有些雅痞,专注起来也可以让人暂时大脑失控。谁说英俊漂亮才是王道?影片中那个头发卷卷的小帅哥如此卖力搞怪,仍然遮挡不了他的光芒。
年少时光的叛逆和疯狂,是青春影片中不老的主题。岩井俊二的青春记事,在我心中《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永远好过《花与爱丽丝》,或许就源于少年世界中那毁灭性的乖张与绝望——谁都有过那样一段记忆,感觉自己与世界远远隔开,黑色的汁液在内心酝酿,渐渐绽放成一朵剧毒的罂粟。只是,又有多少人可以真正拥有那样的疯狂?我只记得在本子上涂满恶毒词汇之后,仍然伪装成纯良少年坐在课堂听课——人在早年的时候越是缺少什么,到了成年之后越会执迷地寻求补偿。正如地主家的孩子往往是革命中最积极的分子,文革之后的青年拼命读书做学问,没有机会在年少时期疯狂一回的我,也只能在青春影片中寻找补偿,只是有些东西,永远都无法追回,就像年少时疯狂爱上的那个少年。
不过英国的少年显然没有这样的遗憾,他们疯狂地聚会,喝酒,吸烟,抽大麻,在迷幻的音乐中淋漓尽致地挥洒着青春的明媚和悲伤。然后呢?如果没有那场意外,马拉奇会进入随便一所一流大学(7个A!),长成一个外表光鲜亮丽、循规蹈矩的上流精英,卢克多半会和他哥哥一样成为毒枭,而蜜雪儿呢?她仍然会拥有迷人的外表、神经质的气质,然而她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的?也就是在打下这一行字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女孩往往比男孩更具有自我毁灭的天赋。是不是因为她们更脆弱、更敏感、更容易情绪化的缘故?
三人行。好像青春电影惯用的一个主题,两男一女或两女一男,简洁明了地勾勒出了青春期的所有复杂心情:爱慕、嫉妒、友情。蜜雪儿刚出场的时候我并没有像两个男孩一样惊艳(难不成英国女孩要胖些才算好看?),可是当她笑起来的时候,的确是魅力十足。她明媚、活泼、大方,也有自己的小聪明和小心计,把两个男孩耍得团团转。可是到了最后,我才发现她最可怜,父母离异,双方都不情愿承担责任,爸爸和自己的好朋友发生关系,到最后,恰恰是自己喜欢的男孩子导致了父亲的死亡。她就像一只罂粟花,挑拨着两个男孩做出最最离经叛道的举动,而那一切都不过源于寂寞。
“这一切都应该怪父母。”这是蜜雪儿片中的一句话,父母似乎是大多数有关叛逆青春的影片中的替罪羔羊,但仔细想想,这些父母实际上代表了社会大多数的成年人。他们或许本身就存在着不堪,无力承担起教育和安抚青少年的义务,如卢克酗酒成疯的父亲、蜜雪儿连自己老二都管不住的爸爸(而母亲基本处于缺失地位);或者本身存在着良好愿望,却无法触及孩子内心世界,反而成为一种无形的压迫,如马拉奇面目模糊的大家庭及大多数父母。其实说白了,青春期注定是寂寞而孤独的吧,也只有在自我孤立中结成硬硬的茧,又在孤独寂寞中破茧而出,或许才能真正地成长,只是在这个艰难而又黑暗的过程中,有多少少年迷失了呢?
幸好还有希望,马拉奇承担起了责任,即使这样会毁掉他的光辉前途,他微带苦涩的脸上带着男子汉的坚毅和沉着。卢克留了下来,大部分是因为友情。也只有经过这样血与火的磨炼,他们才能褪去年少的轻狂,明白了人生的沉重和粗粝。然而,也只是希望。
另:扮演卢克的男孩好看得令人心动,典型的英伦小帅哥~~~
灯光和音效堪称一流,将青春的萌动和混乱衬托得淋漓尽致。
片中的几首插曲都很好听,不知道哪里可以下载?
蜜雪儿的房间,碎花格子纹的小棉被,粉色的窗帘和墙纸,梦幻得像是少女时代最美好的童话~~~~~~~
短信语言的展示十分具有时代感,算是影片一个不小的亮点。
结尾的事故感觉力道不够,但可能是最符合现实的结局了吧。
这部短小精湛的影片恰恰如同它的名字一样,香甜而精致的,带着些许的疯狂和离经叛道,一切都恰到好处。
樱桃炸弹,乍听起来像是一道甜点,一个可以引发无数遐想的名字,应该有着甜美的外表和香氛般的诱人气息,以每小时九百英里的速度,从高高的蓝天上突然坠落,炸开世界凡俗的外衣——或许,这就是影片中三个少年想要的吧,可以疯狂,可以堕落,只是不可以寻常。
鲁伯特·格林特的招牌,这个哈利波特三人组中原本最不起眼的角色,现如今渐渐在各类型影片中绽放自己的光芒,有些蔫儿坏,有些雅痞,专注起来也可以让人暂时大脑失控。谁说英俊漂亮才是王道?影片中那个头发卷卷的小帅哥如此卖力搞怪,仍然遮挡不了他的光芒。
年少时光的叛逆和疯狂,是青春影片中不老的主题。岩井俊二的青春记事,在我心中《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永远好过《花与爱丽丝》,或许就源于少年世界中那毁灭性的乖张与绝望——谁都有过那样一段记忆,感觉自己与世界远远隔开,黑色的汁液在内心酝酿,渐渐绽放成一朵剧毒的罂粟。只是,又有多少人可以真正拥有那样的疯狂?我只记得在本子上涂满恶毒词汇之后,仍然伪装成纯良少年坐在课堂听课——人在早年的时候越是缺少什么,到了成年之后越会执迷地寻求补偿。正如地主家的孩子往往是革命中最积极的分子,文革之后的青年拼命读书做学问,没有机会在年少时期疯狂一回的我,也只能在青春影片中寻找补偿,只是有些东西,永远都无法追回,就像年少时疯狂爱上的那个少年。
不过英国的少年显然没有这样的遗憾,他们疯狂地聚会,喝酒,吸烟,抽大麻,在迷幻的音乐中淋漓尽致地挥洒着青春的明媚和悲伤。然后呢?如果没有那场意外,马拉奇会进入随便一所一流大学(7个A!),长成一个外表光鲜亮丽、循规蹈矩的上流精英,卢克多半会和他哥哥一样成为毒枭,而蜜雪儿呢?她仍然会拥有迷人的外表、神经质的气质,然而她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的?也就是在打下这一行字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女孩往往比男孩更具有自我毁灭的天赋。是不是因为她们更脆弱、更敏感、更容易情绪化的缘故?
三人行。好像青春电影惯用的一个主题,两男一女或两女一男,简洁明了地勾勒出了青春期的所有复杂心情:爱慕、嫉妒、友情。蜜雪儿刚出场的时候我并没有像两个男孩一样惊艳(难不成英国女孩要胖些才算好看?),可是当她笑起来的时候,的确是魅力十足。她明媚、活泼、大方,也有自己的小聪明和小心计,把两个男孩耍得团团转。可是到了最后,我才发现她最可怜,父母离异,双方都不情愿承担责任,爸爸和自己的好朋友发生关系,到最后,恰恰是自己喜欢的男孩子导致了父亲的死亡。她就像一只罂粟花,挑拨着两个男孩做出最最离经叛道的举动,而那一切都不过源于寂寞。
“这一切都应该怪父母。”这是蜜雪儿片中的一句话,父母似乎是大多数有关叛逆青春的影片中的替罪羔羊,但仔细想想,这些父母实际上代表了社会大多数的成年人。他们或许本身就存在着不堪,无力承担起教育和安抚青少年的义务,如卢克酗酒成疯的父亲、蜜雪儿连自己老二都管不住的爸爸(而母亲基本处于缺失地位);或者本身存在着良好愿望,却无法触及孩子内心世界,反而成为一种无形的压迫,如马拉奇面目模糊的大家庭及大多数父母。其实说白了,青春期注定是寂寞而孤独的吧,也只有在自我孤立中结成硬硬的茧,又在孤独寂寞中破茧而出,或许才能真正地成长,只是在这个艰难而又黑暗的过程中,有多少少年迷失了呢?
幸好还有希望,马拉奇承担起了责任,即使这样会毁掉他的光辉前途,他微带苦涩的脸上带着男子汉的坚毅和沉着。卢克留了下来,大部分是因为友情。也只有经过这样血与火的磨炼,他们才能褪去年少的轻狂,明白了人生的沉重和粗粝。然而,也只是希望。
另:扮演卢克的男孩好看得令人心动,典型的英伦小帅哥~~~
灯光和音效堪称一流,将青春的萌动和混乱衬托得淋漓尽致。
片中的几首插曲都很好听,不知道哪里可以下载?
蜜雪儿的房间,碎花格子纹的小棉被,粉色的窗帘和墙纸,梦幻得像是少女时代最美好的童话~~~~~~~
短信语言的展示十分具有时代感,算是影片一个不小的亮点。
结尾的事故感觉力道不够,但可能是最符合现实的结局了吧。
这部短小精湛的影片恰恰如同它的名字一样,香甜而精致的,带着些许的疯狂和离经叛道,一切都恰到好处。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