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七日谈》-南京业余电影协会会长陈光先生谈南业余影协
七日谈(一)梦想篇
新历新年才过,老历新年又到了尾声。乍暖还寒时候,风侧侧地吹着,抬眼四望,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这是一个深刻的时代,这是一个矛盾的时代,这是一个飞跃的时代。你不能说它最好,也不能说它最坏,无论你接受或者不接受,它就这么咣地一声,来了。
今天下午发一段《河北农村春晚上新农村建设主题之动感歌舞--自由飞翔》,笑晕了微博上的一群人。仔细回味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这个时代,香花共毒草一色,欢呼与砖头齐飞,人们不光审美,同时还在审丑,爱情剧当成扫雷比赛,历史剧变为找荐游戏,暴力可以成为美学,CULT已经变作文化,垮掉的不止一代,00后已然登上舞台。当璋珂说浪子终要归属,王朔道痞子才最多情,姜文言站着也能把钱挣了,小刚称植入才叫成功。山寨和戏仿难分伯仲,解构与颠覆层出不穷,再好的东西也有人唾弃,再烂的物是亦遭遇热捧。一个又一个的热点,一波接一波的潮流,我们是随波逐流,还是遗世独立呢?
在这样的时代,有人迷茫,有人无助,然而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才叫春。一片树叶和另一片树叶不可能完全相同,为什么非要人人的想法都一样呢?有人把庸俗的无耻的东西展示给我们看,让我们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指摘,同时获得无上的快感和优越感,又何尝不是一种奉献?
而在这个时代,视频制作早已经去技术化,去专业化,手机,卡片机,家用小DV,微单,单电,单反,当然还有某些高科技人士的手表,无论是谁,都能顺手拿起一件工具,记录下一段视频,然后用movie maker,会声会影,威力大导演,甚至是专业的EDIUS,VEGAS,AE,PR,FCP,剪巴剪巴,捣饬捣饬,上传到四面开花的视频网站,就有可能一夜之间暴红。明星平民化,而草根明星化,这是一个吸引眼球的年代,除了关注人数,神马都素浮云啊!
你,对,就是你,停止抠牙齿,挖鼻孔吧,聚光灯已经对准你,这是你的时代,也是你的舞台!无论声音再小,这也是你尽力呐喊的时候!拿起你的工具,开动你的脑筋,把你的奇思妙想,或者是你酝酿许久却未流出的一滴泪,转化为影像,让人们惊讶,让人们共鸣,让人们会心一笑,让人们慨然长叹,让你的思想凝固,让你的情绪定格,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上,留下一段属于你的影像,记录一段属于你自己的声音!
野百合也有春天,之所以没看到,是坚持的还不够。如果你有话要说,却无从说起,如果你有情要诉,却无处投递,如果你有梦很美,却难描难画,来我们的影像天地吧,见微知著,光影年华,用一段影像,记录你的情怀,期待在千万人中,能有人驻足回首,惆然张望。
是的,你是编剧,你是导演,你是演员,这就是你的电影!
南京业余电影协会,我们梦想开始的地方。
《七日谈》二传承篇
确实,现在器材和技术已经不再成为壁垒,每个人都可以轻松的拍出剪出自己想要的东西,然而这算不算艺术呢?能看懂的又会有几个?是给铺天盖地的视频潮再增添一点垃圾,还是真能脱颖而出,成为其中的佼佼者呢?
除了尊重每一个人的创作自由之外,我们还得尊重三样东西:真理,规律和经验。幸好现在网上教程比比皆是,推荐教程教材的文章也很多,完全可以按需下载,反复嚼读,并且努力实践之,这是经师。而在各大论坛,比如邓大的拍电影,就有机会跟高手们直接请教,如果拿到QQ,哇噻,就更可以实时交流了,这是人师。所谓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啊!
除了经师和人师,当然还有两种人是我们要紧紧抓住的:一种人,有一流的学习力,也有一流的行动力,他可能暂时还不是高手,但他在不断学习,不断行动,不断进步,学,做,教结合,才是最好的学习。这样的人很有带动力,紧跟着他们,多沟通,多商量,可以共同成长,成为我们迈向梦想路上的一个益友,也是将来我们打造团队的基石。这样打拼出来的兄弟,才真正的有感情,有基础,将来一起做事,绝对更有默契!另一种人,可能不懂电影,不懂视频,什么编剧,导演,表演,灯光,录音,后期,全部不搭界。但他们有着朴素的审美观,有着最干净的无偏见的第一感觉。白居易的诗,都喜欢让老妪来听,以她们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创作方向,我们的东西,一开始都是放在网上,所以普通网友的第一感觉,也是我们要去琢磨和把握的。
其实,独立电影,所谓的独立,当然要有自己的独立意志,学习是为着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是躲在巨人的阴影里,而了解观众的感受,不是为着迎合,而是引导……
总之,学习是为着突破,了解是为着打破,传承和创新,本来就不矛盾。
关键是要有这么一个空间,一个氛围,可以共同交流,互相促进,所谓独木不成林,一滴水只有放在大海里才会永远不干,为着自己的成长,为自己的梦想能实现,我们需要一个好的环境。这个环境,当然要靠你,靠我,靠他,靠大家了!
一起来经营吧!
七日谈(三)主动篇
每次有人要拍电影,都会在很多的地方去发贴,征集合作伙伴。相信很多的朋友就是这样稀里糊涂踏进我们群的。来的朋友有很多不同的想法,有打酱油的,有试水的,也有怀着理想梦想而来的,不管怎么样,既然报了名,当然是希望能够得到加入的机会。
然而有些人虽然很积极的报名,却选择了在贴子下面贴自己的联系方法。既然别人发贴的时候已经留了征集人的电话和QQ,为什么不主动直接的联系呢?贴在贴子底下,别人会回来看吗?会在什么时候看呢?而且,每次应征的人都相当的多,如果没有给别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别人会不会第一时间选择你呢?
毛毛虫的破蛹成蝶,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挣扎出来,这样汁液才可以注入到原来的脉管中,有足够的强度能支撑起身体,可以自由地在天空飞翔。鸡蛋从里向外突破才叫新生命,从外向里破的,那叫荷包蛋。既然已经决定要迈出这一步,很多的细节都需要抓紧,更主动的去争取。
拍一个自己喜欢的片子,对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又没有足够经验的普通人来说,要面临的困难实在太多。每一个资源的整合,每一个设想的实施,都需要主动出击,努力解决。经常看到有人说,你批评这个,批评那个,有本事自己拍一个片出来看看,虽然说这种回复很酸,但对有志于独立拍电影的人来说,确实是一个真理。
什么样的电影是最好的?拍出来的就是最好的。不管水平如何,只有不停的拍,不停的总结,才可以不断的进步。看到别人拍的比我们好,可以向他学习,看到别人拍的不如我们,也能给我们信心:他都可以,我们也没问题!
化被动为主动,化主动为行动,化行动为带动,为自己的理想,主动出击吧!
七日谈(四)沟通篇
沟是一定要通的,不然就会臭。平凡人,不凡梦,想拍一部片子,需要多人合作。而我们相对经验不足,带领的又是一群水平参次不齐,心态各自不同的伙伴,就有更多的东西需要沟通,约定,表达,确认。
经过一段时间的拍片,群里已经形成一种工作习惯和模式:拍片大家都是AA制,自己出路费,自备服装,自己解决伙食,而拍片用到的器材,基本都是免费提供,而导演(往往就是制片人)需要负责电池,道具等的很少的制作费用,关机饭,看情况,有时候导演请,有时候大家AA制。当然更提倡AA制,这种方式可以让更多的人得到机会去拍自己想拍的片。
当然,如果片子一开始就冲着奖去,以后也得了奖,理所当然的,导演要请大家吃一顿啰!只要不是得两百,请一千就好!哈哈。
然后,在拍之前,对剧本的讨论,分镜头的研磨,对表演的把握,都需要充分的沟通。要知道,每个人的审美观都有区别,更不要说,就算想的东西完全一样,表达力,操作力,又有异同,这个必须要不断的确认,再三沟通,才可以让最终出来的东西尽量的接近当初想象中的模样。
在这方面,SURF相对就比较有经验。开拍之前,跟摄像一起讨论影像风格,找景,在拍摄过程中跟演员反复说戏,而且在每次拍片之前,也有非常详尽的通告,把将要拍的场,镜,服装,道具等都告诉给剧组所有的人。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他拍片的进度一般都比较理想,说好下午五点收工,误差都在十分钟之内。
说了没有做,等于没有说,做了没结果,等于没有做。沟通的目的,当然是要让别人开始想些什么,然后去做些什么。从说到,到做到,是世间最遥远的距离。所以,为着带动更大的团队,更好的实现自己心中的电影,我们要更多的沟通,沟通,更沟通……
七日谈(五)成本篇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一个平衡的概念。曾经有人说,为了理想而奋不顾身,勇于献身,这是不成熟的人,为了梦想忍辱负重,委屈求全,才是真成熟的人。一个人之所以幸福,不是因为得到的多,是因为要求的少。对于能够改变的事,倾尽全力,绝不放过机会,对于无法改变的事,不做无谓的挣扎,坦然接受,而智慧的人,能分得清这两种事。
南京业余电影协会,有很多人说这个名字一听就觉得不专业,很不好,建议我们改名。但其实我们的真正含义是:业余的时间,专业的态度。无论如何,我们目前都不是专职的电影人,将来有可能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是这辈子都没有机会以电影为生。如果当成业余爱好,把自己当成发烧友,那反而更有激情和乐趣。
既然是业余的,那我们的兴趣一定不能影响本职的工作,千万不要影响到吃饭,这可是立足之本啊!另外,业余时间一定要做好三分化:一分给家人,一分给爱人,一分给电影。千万不要为了爱好,兴趣,冷落了家人,爱人,在没有片拍的时候,必须要哄好另一半,这样在我们要用周六,周日拍片的时候,才会得到他(她)们的支持。而在我们成立剧组的时候,同样要想到,剧组成员可能面临的家庭压力,有年轻单身女孩参加的,尽量要安排早点结束,尽量送回家,这样我们的活动才会得到更多家人的支持,下次再成立剧组的时候,阻力也可以少很多。
这是指的我们的时间成本,相信只要大家安排得当,一定会把业余的时间过得十分充实,一个接一个片子拍,一步接一步的积累经验,直到你的作品的光芒再也藏不住……擦干口水,停止意淫,再接着说其它的成本。
因为我们的定位和一开始的约定,基本上大家可以做到零成本拍片,找一个有机器的人做摄像,在群里或者在豆瓣和新浪上征集合作伙伴,如果是现代剧情,场景和道具要求不高的话,基本就可以玩出一个片子,反正大家的交通费伙食费服装什么的都自理,关机饭也是AA制。
不过,根据大家目前的情况,最好是拍十五分钟以内的片,这样的话,有可能集中在四到六天拍完,拖的时间不会太久,若超过三个月,大家的兴奋点有可能会转移,发型会改,有些演员可能会毕业,有人可能会去外地,而且不是每个人的周六周日的时间都准备着拍这个片子的,要凑齐所有的演员,并不是那么容易。
但还有很多的朋友,开始写四十分钟,一个小时的片,场景多,场面大,演员多,需要更多的调度能力。个人觉得,这样的成本就太大了,无论是时间的,精力的,经验的,统筹等方面,都带来很大的压力。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在网上看视频,不知名的没有人强力推荐的片子,超过十五分钟的一般是不会点开的。以现在的能力,磕磕绊绊的拍一个没有人有耐心看完的长片,付出这么大的心血,得到这样的反馈,会不会很伤?伤重了,会不会从此消失?
带两三个人,凭热情就可以,带七八条枪,需要一定的能力,而整合一个二三十人的剧组,不是简单的数字翻倍那么简单。拍片子也一样,三分钟短片,十五分钟短片,三十分钟,一个小时,所需要的东西不是简单的翻倍。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积累的过程,积累知识,积累经验,积累人脉,积累影响力,积累观众群,《老男孩》有六千万的点击,但大家不要忘记他们在五年前的《男艺妓回忆录》,后来的《你在哪里》的积累,以及推广方《十一度青春》活动有十部短片为它造势,网站不断的首页强推,才有这个知名度。
我始终觉得,一定要讲究成本核算,千万要在这条路上走下去,不要走到一半就破产,听到不最后的掌声……
新历新年才过,老历新年又到了尾声。乍暖还寒时候,风侧侧地吹着,抬眼四望,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这是一个深刻的时代,这是一个矛盾的时代,这是一个飞跃的时代。你不能说它最好,也不能说它最坏,无论你接受或者不接受,它就这么咣地一声,来了。
今天下午发一段《河北农村春晚上新农村建设主题之动感歌舞--自由飞翔》,笑晕了微博上的一群人。仔细回味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这个时代,香花共毒草一色,欢呼与砖头齐飞,人们不光审美,同时还在审丑,爱情剧当成扫雷比赛,历史剧变为找荐游戏,暴力可以成为美学,CULT已经变作文化,垮掉的不止一代,00后已然登上舞台。当璋珂说浪子终要归属,王朔道痞子才最多情,姜文言站着也能把钱挣了,小刚称植入才叫成功。山寨和戏仿难分伯仲,解构与颠覆层出不穷,再好的东西也有人唾弃,再烂的物是亦遭遇热捧。一个又一个的热点,一波接一波的潮流,我们是随波逐流,还是遗世独立呢?
在这样的时代,有人迷茫,有人无助,然而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才叫春。一片树叶和另一片树叶不可能完全相同,为什么非要人人的想法都一样呢?有人把庸俗的无耻的东西展示给我们看,让我们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指摘,同时获得无上的快感和优越感,又何尝不是一种奉献?
而在这个时代,视频制作早已经去技术化,去专业化,手机,卡片机,家用小DV,微单,单电,单反,当然还有某些高科技人士的手表,无论是谁,都能顺手拿起一件工具,记录下一段视频,然后用movie maker,会声会影,威力大导演,甚至是专业的EDIUS,VEGAS,AE,PR,FCP,剪巴剪巴,捣饬捣饬,上传到四面开花的视频网站,就有可能一夜之间暴红。明星平民化,而草根明星化,这是一个吸引眼球的年代,除了关注人数,神马都素浮云啊!
你,对,就是你,停止抠牙齿,挖鼻孔吧,聚光灯已经对准你,这是你的时代,也是你的舞台!无论声音再小,这也是你尽力呐喊的时候!拿起你的工具,开动你的脑筋,把你的奇思妙想,或者是你酝酿许久却未流出的一滴泪,转化为影像,让人们惊讶,让人们共鸣,让人们会心一笑,让人们慨然长叹,让你的思想凝固,让你的情绪定格,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上,留下一段属于你的影像,记录一段属于你自己的声音!
野百合也有春天,之所以没看到,是坚持的还不够。如果你有话要说,却无从说起,如果你有情要诉,却无处投递,如果你有梦很美,却难描难画,来我们的影像天地吧,见微知著,光影年华,用一段影像,记录你的情怀,期待在千万人中,能有人驻足回首,惆然张望。
是的,你是编剧,你是导演,你是演员,这就是你的电影!
南京业余电影协会,我们梦想开始的地方。
《七日谈》二传承篇
确实,现在器材和技术已经不再成为壁垒,每个人都可以轻松的拍出剪出自己想要的东西,然而这算不算艺术呢?能看懂的又会有几个?是给铺天盖地的视频潮再增添一点垃圾,还是真能脱颖而出,成为其中的佼佼者呢?
除了尊重每一个人的创作自由之外,我们还得尊重三样东西:真理,规律和经验。幸好现在网上教程比比皆是,推荐教程教材的文章也很多,完全可以按需下载,反复嚼读,并且努力实践之,这是经师。而在各大论坛,比如邓大的拍电影,就有机会跟高手们直接请教,如果拿到QQ,哇噻,就更可以实时交流了,这是人师。所谓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啊!
除了经师和人师,当然还有两种人是我们要紧紧抓住的:一种人,有一流的学习力,也有一流的行动力,他可能暂时还不是高手,但他在不断学习,不断行动,不断进步,学,做,教结合,才是最好的学习。这样的人很有带动力,紧跟着他们,多沟通,多商量,可以共同成长,成为我们迈向梦想路上的一个益友,也是将来我们打造团队的基石。这样打拼出来的兄弟,才真正的有感情,有基础,将来一起做事,绝对更有默契!另一种人,可能不懂电影,不懂视频,什么编剧,导演,表演,灯光,录音,后期,全部不搭界。但他们有着朴素的审美观,有着最干净的无偏见的第一感觉。白居易的诗,都喜欢让老妪来听,以她们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创作方向,我们的东西,一开始都是放在网上,所以普通网友的第一感觉,也是我们要去琢磨和把握的。
其实,独立电影,所谓的独立,当然要有自己的独立意志,学习是为着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是躲在巨人的阴影里,而了解观众的感受,不是为着迎合,而是引导……
总之,学习是为着突破,了解是为着打破,传承和创新,本来就不矛盾。
关键是要有这么一个空间,一个氛围,可以共同交流,互相促进,所谓独木不成林,一滴水只有放在大海里才会永远不干,为着自己的成长,为自己的梦想能实现,我们需要一个好的环境。这个环境,当然要靠你,靠我,靠他,靠大家了!
一起来经营吧!
七日谈(三)主动篇
每次有人要拍电影,都会在很多的地方去发贴,征集合作伙伴。相信很多的朋友就是这样稀里糊涂踏进我们群的。来的朋友有很多不同的想法,有打酱油的,有试水的,也有怀着理想梦想而来的,不管怎么样,既然报了名,当然是希望能够得到加入的机会。
然而有些人虽然很积极的报名,却选择了在贴子下面贴自己的联系方法。既然别人发贴的时候已经留了征集人的电话和QQ,为什么不主动直接的联系呢?贴在贴子底下,别人会回来看吗?会在什么时候看呢?而且,每次应征的人都相当的多,如果没有给别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别人会不会第一时间选择你呢?
毛毛虫的破蛹成蝶,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挣扎出来,这样汁液才可以注入到原来的脉管中,有足够的强度能支撑起身体,可以自由地在天空飞翔。鸡蛋从里向外突破才叫新生命,从外向里破的,那叫荷包蛋。既然已经决定要迈出这一步,很多的细节都需要抓紧,更主动的去争取。
拍一个自己喜欢的片子,对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又没有足够经验的普通人来说,要面临的困难实在太多。每一个资源的整合,每一个设想的实施,都需要主动出击,努力解决。经常看到有人说,你批评这个,批评那个,有本事自己拍一个片出来看看,虽然说这种回复很酸,但对有志于独立拍电影的人来说,确实是一个真理。
什么样的电影是最好的?拍出来的就是最好的。不管水平如何,只有不停的拍,不停的总结,才可以不断的进步。看到别人拍的比我们好,可以向他学习,看到别人拍的不如我们,也能给我们信心:他都可以,我们也没问题!
化被动为主动,化主动为行动,化行动为带动,为自己的理想,主动出击吧!
七日谈(四)沟通篇
沟是一定要通的,不然就会臭。平凡人,不凡梦,想拍一部片子,需要多人合作。而我们相对经验不足,带领的又是一群水平参次不齐,心态各自不同的伙伴,就有更多的东西需要沟通,约定,表达,确认。
经过一段时间的拍片,群里已经形成一种工作习惯和模式:拍片大家都是AA制,自己出路费,自备服装,自己解决伙食,而拍片用到的器材,基本都是免费提供,而导演(往往就是制片人)需要负责电池,道具等的很少的制作费用,关机饭,看情况,有时候导演请,有时候大家AA制。当然更提倡AA制,这种方式可以让更多的人得到机会去拍自己想拍的片。
当然,如果片子一开始就冲着奖去,以后也得了奖,理所当然的,导演要请大家吃一顿啰!只要不是得两百,请一千就好!哈哈。
然后,在拍之前,对剧本的讨论,分镜头的研磨,对表演的把握,都需要充分的沟通。要知道,每个人的审美观都有区别,更不要说,就算想的东西完全一样,表达力,操作力,又有异同,这个必须要不断的确认,再三沟通,才可以让最终出来的东西尽量的接近当初想象中的模样。
在这方面,SURF相对就比较有经验。开拍之前,跟摄像一起讨论影像风格,找景,在拍摄过程中跟演员反复说戏,而且在每次拍片之前,也有非常详尽的通告,把将要拍的场,镜,服装,道具等都告诉给剧组所有的人。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他拍片的进度一般都比较理想,说好下午五点收工,误差都在十分钟之内。
说了没有做,等于没有说,做了没结果,等于没有做。沟通的目的,当然是要让别人开始想些什么,然后去做些什么。从说到,到做到,是世间最遥远的距离。所以,为着带动更大的团队,更好的实现自己心中的电影,我们要更多的沟通,沟通,更沟通……
七日谈(五)成本篇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一个平衡的概念。曾经有人说,为了理想而奋不顾身,勇于献身,这是不成熟的人,为了梦想忍辱负重,委屈求全,才是真成熟的人。一个人之所以幸福,不是因为得到的多,是因为要求的少。对于能够改变的事,倾尽全力,绝不放过机会,对于无法改变的事,不做无谓的挣扎,坦然接受,而智慧的人,能分得清这两种事。
南京业余电影协会,有很多人说这个名字一听就觉得不专业,很不好,建议我们改名。但其实我们的真正含义是:业余的时间,专业的态度。无论如何,我们目前都不是专职的电影人,将来有可能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是这辈子都没有机会以电影为生。如果当成业余爱好,把自己当成发烧友,那反而更有激情和乐趣。
既然是业余的,那我们的兴趣一定不能影响本职的工作,千万不要影响到吃饭,这可是立足之本啊!另外,业余时间一定要做好三分化:一分给家人,一分给爱人,一分给电影。千万不要为了爱好,兴趣,冷落了家人,爱人,在没有片拍的时候,必须要哄好另一半,这样在我们要用周六,周日拍片的时候,才会得到他(她)们的支持。而在我们成立剧组的时候,同样要想到,剧组成员可能面临的家庭压力,有年轻单身女孩参加的,尽量要安排早点结束,尽量送回家,这样我们的活动才会得到更多家人的支持,下次再成立剧组的时候,阻力也可以少很多。
这是指的我们的时间成本,相信只要大家安排得当,一定会把业余的时间过得十分充实,一个接一个片子拍,一步接一步的积累经验,直到你的作品的光芒再也藏不住……擦干口水,停止意淫,再接着说其它的成本。
因为我们的定位和一开始的约定,基本上大家可以做到零成本拍片,找一个有机器的人做摄像,在群里或者在豆瓣和新浪上征集合作伙伴,如果是现代剧情,场景和道具要求不高的话,基本就可以玩出一个片子,反正大家的交通费伙食费服装什么的都自理,关机饭也是AA制。
不过,根据大家目前的情况,最好是拍十五分钟以内的片,这样的话,有可能集中在四到六天拍完,拖的时间不会太久,若超过三个月,大家的兴奋点有可能会转移,发型会改,有些演员可能会毕业,有人可能会去外地,而且不是每个人的周六周日的时间都准备着拍这个片子的,要凑齐所有的演员,并不是那么容易。
但还有很多的朋友,开始写四十分钟,一个小时的片,场景多,场面大,演员多,需要更多的调度能力。个人觉得,这样的成本就太大了,无论是时间的,精力的,经验的,统筹等方面,都带来很大的压力。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在网上看视频,不知名的没有人强力推荐的片子,超过十五分钟的一般是不会点开的。以现在的能力,磕磕绊绊的拍一个没有人有耐心看完的长片,付出这么大的心血,得到这样的反馈,会不会很伤?伤重了,会不会从此消失?
带两三个人,凭热情就可以,带七八条枪,需要一定的能力,而整合一个二三十人的剧组,不是简单的数字翻倍那么简单。拍片子也一样,三分钟短片,十五分钟短片,三十分钟,一个小时,所需要的东西不是简单的翻倍。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积累的过程,积累知识,积累经验,积累人脉,积累影响力,积累观众群,《老男孩》有六千万的点击,但大家不要忘记他们在五年前的《男艺妓回忆录》,后来的《你在哪里》的积累,以及推广方《十一度青春》活动有十部短片为它造势,网站不断的首页强推,才有这个知名度。
我始终觉得,一定要讲究成本核算,千万要在这条路上走下去,不要走到一半就破产,听到不最后的掌声……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