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需求人员沟通
自上次写完那篇《如何与设计人员沟通》后,我又开始思考“设计人员又应如何与需求人员沟通呢?”是的,其实就是把问题反过来想。感觉之前那篇写得有些激进,毕竟对非设计人员也不能要求太高,更何况设计人员之间也常常会出现分歧,我想在沟通过程中,设计人员也需要对需求人加以引导。其实我在这一点上也做的不好,所以能写的东西也不多,这篇就算是抛砖引玉吧!
1、前期看需求
当需求文档提过来时先用最短的时间看一遍,主要是看看大概内容和有没有遗漏什么。之后可以预计一下开始时间和收集相关资料,当然,假如对项目很熟悉的话就不用再收集了。假如发现那些位子没看明白或遗漏要立即找需求人员沟通。
有些需求人员写的需求不规范即使需求很简单一看就明白也应该让他修改好,因为这关系到以后合作流畅度的问题,模棱两可只会让今后的合作越来越困难。而且需求方也不段有新进人员,如果让他们对照不规范的需求文档提新需求,岂不是照猫画虎。
看完需求假如没什么问题可以把你预计的时间安排反馈给需求人员也让他好作计划。不过开始设计前还是要与需求人当面沟通一次,主要是把你大概的想法、风格等给对方说明,行就继续,否则再沟通,总之事先达成一个初步的共识。
2、引导需求人员
在修改方案过程中最容易产生争执,之前那篇写了些修改方案过程需求人员常出现的问题,这里就说说设计人员碰到这些问题时应该如何化解。
有时候需求人员提的修改意见会不知道怎么改,主要是因为意见太虚。比如说“大气”,你这个图不大气,那里显得太小气!之前看过篇介绍什么样做大气图的文章,大概就是说“大气”等于“简洁”,其实不然,现在很多类似“大气”这种词汇滥用,明明不是这个意思却套了这个词,更何况“大气”本身就很笼统。碰到这种问题我的一般作法是把问题拉加实际,尽量在口头上把问题具体化。多问一些“为什么?;怎么小气了?;那你觉得什么样的大气?;是不是背景太暗?”。
至于风格问题之前说过,每个人喜欢的风格肯定千差万别,假如在这个问题上僵持不下时就要看谁更有话语权。而话语权则是由公司文化决定的,我们听过Apple的设计师文化;Google的工程师文化,这两家公司内部谁更有话语权就可想而知。
假如你碰到的需求人员是那种死缠烂打,问他哪感觉不对又道不出个所以然,那只能面带微笑轻轻地对他说一声“你大爷!”呵呵,开个玩笑。不过话说回来真要碰上了,我还真没想出什么好方法对付。
1、前期看需求
当需求文档提过来时先用最短的时间看一遍,主要是看看大概内容和有没有遗漏什么。之后可以预计一下开始时间和收集相关资料,当然,假如对项目很熟悉的话就不用再收集了。假如发现那些位子没看明白或遗漏要立即找需求人员沟通。
有些需求人员写的需求不规范即使需求很简单一看就明白也应该让他修改好,因为这关系到以后合作流畅度的问题,模棱两可只会让今后的合作越来越困难。而且需求方也不段有新进人员,如果让他们对照不规范的需求文档提新需求,岂不是照猫画虎。
看完需求假如没什么问题可以把你预计的时间安排反馈给需求人员也让他好作计划。不过开始设计前还是要与需求人当面沟通一次,主要是把你大概的想法、风格等给对方说明,行就继续,否则再沟通,总之事先达成一个初步的共识。
2、引导需求人员
在修改方案过程中最容易产生争执,之前那篇写了些修改方案过程需求人员常出现的问题,这里就说说设计人员碰到这些问题时应该如何化解。
有时候需求人员提的修改意见会不知道怎么改,主要是因为意见太虚。比如说“大气”,你这个图不大气,那里显得太小气!之前看过篇介绍什么样做大气图的文章,大概就是说“大气”等于“简洁”,其实不然,现在很多类似“大气”这种词汇滥用,明明不是这个意思却套了这个词,更何况“大气”本身就很笼统。碰到这种问题我的一般作法是把问题拉加实际,尽量在口头上把问题具体化。多问一些“为什么?;怎么小气了?;那你觉得什么样的大气?;是不是背景太暗?”。
至于风格问题之前说过,每个人喜欢的风格肯定千差万别,假如在这个问题上僵持不下时就要看谁更有话语权。而话语权则是由公司文化决定的,我们听过Apple的设计师文化;Google的工程师文化,这两家公司内部谁更有话语权就可想而知。
假如你碰到的需求人员是那种死缠烂打,问他哪感觉不对又道不出个所以然,那只能面带微笑轻轻地对他说一声“你大爷!”呵呵,开个玩笑。不过话说回来真要碰上了,我还真没想出什么好方法对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