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見多怪之“苴”條
見識淺,讀書少,難免少見多怪,這一條是關於古代的鞋墊的(後面扯遠了,跑題了,也沒寫清楚)。
讀《廣韻》到上平九魚,有這麼一個字:苴,履中藉。
當時想這不就是古代的鞋墊嗎?
翻《說文》正好又遇到它,說法略有不同:苴,履中艸,从艸且聲。
把“苴”解說為“履中藉”比解說為“履中艸”更容易使人聯想到鞋墊,實際上可能是一回事,大概是草編的鞋墊。俺上周去超市,買拖鞋時發現有麻制拖鞋就買了一雙,很舒服。
回頭再查《廣韻》,奇了怪了,找到的是:苴,苞苴,亦姓,《漢書·貨殖傳》有平陵苴氏,又音疽。找來找去。。。找來找去。。。原來這個字魚韻兩收,我要找的字在七余切下,而不在子魚切下。
苴,一個字形用來表示兩個詞,這兩個詞意義有關聯聲音也很接近,區別只在於精母和清母。
還不只這樣,余迺永先生標出來了,此字有四個音,除了上面魚韻的七余、子魚二切,還有:
下平九麻,苴,鉏加切,詩傳云水中浮草也。(按,出《詩·大雅·召旻》如彼棲苴,這個字大概和現在說的豆腐渣,鬍子拉茬,找茬等詞中的“渣、茬”是一個詞,都是零碎小東西的意思)
上聲八語,苴,子與切,履中草。又子余切
整理一下:
上平九魚,七余切,苴,履中藉。又子魚切
上平九魚,子魚切,苴,苞苴,亦姓,《漢書·貨殖傳》有平陵苴氏,又音疽(按,即七余切)。
下平九麻,鉏加切,苴,詩傳云水中浮草也
上聲八語,子與切,苴,履中草。又子余切
它們的聲韻都十分接近,但是有細微的區別,區別在哪里呢,得細細辨。聲調有平上之別。通過這些差別,表達不同的意思,或者說不同的用法。
苴,履中草。
段玉裁注:賈誼傳,冠雖幣,不以苴履。引申為苞苴。(按,墊東西,包東西,是類似的事情。)
苴,从艸且聲。
段注說,且,薦也(按,說文十四上,且,薦也)。此形聲包會意。
最後,看來:刀俎之“俎”,且聲,也是因為:且,薦也。
俎、苴、蒩,是一組同源字,都有墊在東西下面的意思,它們和“藉”的古音似乎也不遠。
讀《廣韻》到上平九魚,有這麼一個字:苴,履中藉。
當時想這不就是古代的鞋墊嗎?
翻《說文》正好又遇到它,說法略有不同:苴,履中艸,从艸且聲。
把“苴”解說為“履中藉”比解說為“履中艸”更容易使人聯想到鞋墊,實際上可能是一回事,大概是草編的鞋墊。俺上周去超市,買拖鞋時發現有麻制拖鞋就買了一雙,很舒服。
回頭再查《廣韻》,奇了怪了,找到的是:苴,苞苴,亦姓,《漢書·貨殖傳》有平陵苴氏,又音疽。找來找去。。。找來找去。。。原來這個字魚韻兩收,我要找的字在七余切下,而不在子魚切下。
苴,一個字形用來表示兩個詞,這兩個詞意義有關聯聲音也很接近,區別只在於精母和清母。
還不只這樣,余迺永先生標出來了,此字有四個音,除了上面魚韻的七余、子魚二切,還有:
下平九麻,苴,鉏加切,詩傳云水中浮草也。(按,出《詩·大雅·召旻》如彼棲苴,這個字大概和現在說的豆腐渣,鬍子拉茬,找茬等詞中的“渣、茬”是一個詞,都是零碎小東西的意思)
上聲八語,苴,子與切,履中草。又子余切
整理一下:
上平九魚,七余切,苴,履中藉。又子魚切
上平九魚,子魚切,苴,苞苴,亦姓,《漢書·貨殖傳》有平陵苴氏,又音疽(按,即七余切)。
下平九麻,鉏加切,苴,詩傳云水中浮草也
上聲八語,子與切,苴,履中草。又子余切
它們的聲韻都十分接近,但是有細微的區別,區別在哪里呢,得細細辨。聲調有平上之別。通過這些差別,表達不同的意思,或者說不同的用法。
苴,履中草。
段玉裁注:賈誼傳,冠雖幣,不以苴履。引申為苞苴。(按,墊東西,包東西,是類似的事情。)
苴,从艸且聲。
段注說,且,薦也(按,說文十四上,且,薦也)。此形聲包會意。
最後,看來:刀俎之“俎”,且聲,也是因為:且,薦也。
俎、苴、蒩,是一組同源字,都有墊在東西下面的意思,它們和“藉”的古音似乎也不遠。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