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可能性
Y男,荷兰人,23岁。
一个风格不明粉丝极少的小乐队里单纯而笨拙的主唱和吉他,兼吹口琴。一次演出结束后跟此人跳舞,发现他永远踩不到节奏上,不知道这作曲啊唱歌啊弹吉他之类的事他是怎么做到的……
除他之外这个乐队还有一把面无表情的贝斯和一只歪歪斜斜的鼓。三人不经常性地在两三个年轻人泛滥的小城里学生混迹的小酒吧演出,自己胡乱录过两张Demo,连封套都是Y自己胡画的。每张几百拷,2欧一张都没几个人买,多数送掉了。这三人除了上学玩儿音乐外还常常骑着自行车去或近或远的地方逛悠——近的荷比卢,远点的法德,再远点的瑞典挪威之类。所以乐队名字是法文“在自行车上”的意思。
Y说乐队这回事儿就是几个人玩儿得开心罢了。他的志向是做个低年级小学老师,每天教小孩子唱歌画画,所以学的是低龄教育并且正在一所为残疾儿童开设的学校里实习。
并非事事顺利,但这样的日子正是他想要的,他过的很开心,也许毕业后就留在那所小学校里。
E女,瑞典人,27岁。
本国一所大学博士生兼研究员。此女一生的最爱就是企鹅这种全世界除了鸵鸟以外最傻的鸟,选择了学习生物与自然地理,并致力于研究世界各地企鹅的生活习惯、生活环境与保护。她到南非做“penguin observer”已有段日子,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在一座小岛上观察和记录关于企鹅的各种数据,并且向当地人宣传如何保护。
谈到她心爱的不会飞只会跩的鸟,不管听众是否表现出兴趣,她都可以滔滔不绝。
G男,南非人,35岁。
Garden Route上的一个导游,所服务的小公司是他和一个合作伙伴一起开的,全公司就他们俩。此人天生就是干导游的材料,热爱他出生并熟悉的这块地盘儿,并真正懂得如何享受各种不同的人,可以与一路遇到的认识不认识的所有人立即开始唠嗑并迅速熟络起来——"It's all about enjoying people",他说。
但开办这家小公司才是这几年的事情。他上学时候念的是视觉设计,毕业后感到在办公室里为新啤酒设计酒瓶子并不是他喜欢的职业,便不顾同样从事设计的父母的反对参加了服务业的培训后在一家星级酒店从事酒店管理。酒店繁忙的工作仍然不是他喜欢的,但给了他足够的经验从本质上参透了服务业。之后他参加了另一次培训,旅游业的培训并顺利成为一名导游。在找到自己真正想要从事的行业后不久,他便从原先服务的旅游公司学到了必要的一切并成立了自己的小企业。
事业开展之后生活变得无比忙碌,有那么多调查与营销要做,那么多关节要打通,那么多人脉要维持,那么多文件要处理,那么多细节要安排。可他庆幸着自己能最终找到完全适合自己的事业,而且有时还能有空闲爬上梯子修理他漏雨的屋顶。
P女,阿根廷人,27岁。
化学工程专业毕业并在实验室里守着各色瓶瓶罐罐若干年后终于呆不下去了。她对野生动物比对分子式和分析仪有兴趣得多。
在鼓起勇气报名竞争位于南非与津巴布韦交界处的Kruger National Park的野生动物观察员后,幸运地得到一份lion observer的临时工作。此后的几个月,她会露营在那里,每天早晨4点起床,带上相机,记录本和厚厚的野生动物识别手册,寻找狮子的踪迹,期待近距离(希望不要太近?)接触的机会。没有因特网,没有人群,有携带危险疟疾的蚊子,有醒来时会绕着帐篷打转的鬣狗。
而这份工作结束后何去何从她也不得而知,只是再也不会回实验室了。
S男,南非人,24岁。
一家小型电子商务公司的网管。不善言辞,从少年时喜爱音乐,弹一手动人心弦的布鲁斯吉他并创作歌曲。曾与朋友及姐姐组成乐队,并不成功。
如今网管的工作做了一年半了,不好不坏,说不上喜欢也说不上厌恶,但音乐之路上的脚步并没有停止。业余时间仍然弹琴唱歌作曲,有时去原创音乐人聚集的小酒馆演出,每次必紧张必冒冷汗必颤颤巍巍地报歌名。还刚刚还建立了自己的facebook专页,上传录制的音频和视频,目前粉丝仅有不到300——我是第295。
慎重考虑并与老板商量之后,他每天下午来公司上班,上午去公司附近的表演学校深造吉他技术。于是午休时间我们小广场上总有个背着吉他来上班的黑人小伙默默穿过,不情愿地钻进办公室里。
有一天,他会将全部精力投入给心爱的布鲁斯。
J男,南非人,29岁。
出生在一片山环水绕的橘子园里,父母是农场主人。
再年轻一点的时候向往大城市的生活,大学毕业后到约堡从事金融业。如今已是某投资公司独挡一面的好手,却厌倦了城市厌倦了每天与黑红数字美元符号和上蹿下跳的走势图打交道的日子,怀念起农场里橘子的,织布鸟悦耳的鸣叫和永远看不够的山映斜阳。
我不舍地离开橘子园的那天,他辞掉工作回来参与打理农场。
不久,河边的那片空地上会盖起一间简单的,属于他的小房子。
看起来世界对于各得其所的人们,宛若天堂。
而对于还没有的人,也会展示出一些可能性,尽管根据气候土壤的不同,大小各异。
纷纷新进职场的朋友们疲惫失落之余,又会重回理想不理想这个坑爹的老话题。
已经用不同的方式跳过这一步的人且不论,在还没有的人群里,会有一些种类:无知而盲目乐观的;寻找到借口或解释而部分释怀的;接受传统的解脱方式而能够躲避的…而我们需要的是直面问题的人。
直面问题的第一步须回答:想要的是什么。
有的人一开始就知道,但大多数人,如果能够并且愿意思考的话,需要通过尝试来获得或者重新获得。
所以世界各地的人们,若能够做到各得其所的比率高一些,必然有生存的门槛低这一点基础条件,此外最重要的应该是价值的多元化了。价值的多元化成就出路的多元化。在一个没有单一价值模式及其相关舆论取向的环境中,人们视野开阔,能够走出很多路,也让别人有更多的路可以走。
讲到价值体系和生存模式的单一,我们每个人,都是构成与其有关的社会舆论环境的一个像素。当我们没有试过,仅从他人的表态得到结论,并以别人用于影响自己的并消除可能性而维持单一性的言论去影响身边的人的时候,就是在犯罪。所有因懒惰而顺从的人都是消除可能性的帮凶。
似乎都在说我们有个恶劣的环境了。对于还想挣扎的人,如果非要以一句口号一样的东西对于清晰或尚不清晰的追求表个态,它不是幼稚的“我相信……”或者自负的“我一定要……”,而是“让我来试试吧”。
试的人多了,事情就会变好。
一个风格不明粉丝极少的小乐队里单纯而笨拙的主唱和吉他,兼吹口琴。一次演出结束后跟此人跳舞,发现他永远踩不到节奏上,不知道这作曲啊唱歌啊弹吉他之类的事他是怎么做到的……
除他之外这个乐队还有一把面无表情的贝斯和一只歪歪斜斜的鼓。三人不经常性地在两三个年轻人泛滥的小城里学生混迹的小酒吧演出,自己胡乱录过两张Demo,连封套都是Y自己胡画的。每张几百拷,2欧一张都没几个人买,多数送掉了。这三人除了上学玩儿音乐外还常常骑着自行车去或近或远的地方逛悠——近的荷比卢,远点的法德,再远点的瑞典挪威之类。所以乐队名字是法文“在自行车上”的意思。
Y说乐队这回事儿就是几个人玩儿得开心罢了。他的志向是做个低年级小学老师,每天教小孩子唱歌画画,所以学的是低龄教育并且正在一所为残疾儿童开设的学校里实习。
并非事事顺利,但这样的日子正是他想要的,他过的很开心,也许毕业后就留在那所小学校里。
E女,瑞典人,27岁。
本国一所大学博士生兼研究员。此女一生的最爱就是企鹅这种全世界除了鸵鸟以外最傻的鸟,选择了学习生物与自然地理,并致力于研究世界各地企鹅的生活习惯、生活环境与保护。她到南非做“penguin observer”已有段日子,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在一座小岛上观察和记录关于企鹅的各种数据,并且向当地人宣传如何保护。
谈到她心爱的不会飞只会跩的鸟,不管听众是否表现出兴趣,她都可以滔滔不绝。
G男,南非人,35岁。
Garden Route上的一个导游,所服务的小公司是他和一个合作伙伴一起开的,全公司就他们俩。此人天生就是干导游的材料,热爱他出生并熟悉的这块地盘儿,并真正懂得如何享受各种不同的人,可以与一路遇到的认识不认识的所有人立即开始唠嗑并迅速熟络起来——"It's all about enjoying people",他说。
但开办这家小公司才是这几年的事情。他上学时候念的是视觉设计,毕业后感到在办公室里为新啤酒设计酒瓶子并不是他喜欢的职业,便不顾同样从事设计的父母的反对参加了服务业的培训后在一家星级酒店从事酒店管理。酒店繁忙的工作仍然不是他喜欢的,但给了他足够的经验从本质上参透了服务业。之后他参加了另一次培训,旅游业的培训并顺利成为一名导游。在找到自己真正想要从事的行业后不久,他便从原先服务的旅游公司学到了必要的一切并成立了自己的小企业。
事业开展之后生活变得无比忙碌,有那么多调查与营销要做,那么多关节要打通,那么多人脉要维持,那么多文件要处理,那么多细节要安排。可他庆幸着自己能最终找到完全适合自己的事业,而且有时还能有空闲爬上梯子修理他漏雨的屋顶。
P女,阿根廷人,27岁。
化学工程专业毕业并在实验室里守着各色瓶瓶罐罐若干年后终于呆不下去了。她对野生动物比对分子式和分析仪有兴趣得多。
在鼓起勇气报名竞争位于南非与津巴布韦交界处的Kruger National Park的野生动物观察员后,幸运地得到一份lion observer的临时工作。此后的几个月,她会露营在那里,每天早晨4点起床,带上相机,记录本和厚厚的野生动物识别手册,寻找狮子的踪迹,期待近距离(希望不要太近?)接触的机会。没有因特网,没有人群,有携带危险疟疾的蚊子,有醒来时会绕着帐篷打转的鬣狗。
而这份工作结束后何去何从她也不得而知,只是再也不会回实验室了。
S男,南非人,24岁。
一家小型电子商务公司的网管。不善言辞,从少年时喜爱音乐,弹一手动人心弦的布鲁斯吉他并创作歌曲。曾与朋友及姐姐组成乐队,并不成功。
如今网管的工作做了一年半了,不好不坏,说不上喜欢也说不上厌恶,但音乐之路上的脚步并没有停止。业余时间仍然弹琴唱歌作曲,有时去原创音乐人聚集的小酒馆演出,每次必紧张必冒冷汗必颤颤巍巍地报歌名。还刚刚还建立了自己的facebook专页,上传录制的音频和视频,目前粉丝仅有不到300——我是第295。
慎重考虑并与老板商量之后,他每天下午来公司上班,上午去公司附近的表演学校深造吉他技术。于是午休时间我们小广场上总有个背着吉他来上班的黑人小伙默默穿过,不情愿地钻进办公室里。
有一天,他会将全部精力投入给心爱的布鲁斯。
J男,南非人,29岁。
出生在一片山环水绕的橘子园里,父母是农场主人。
再年轻一点的时候向往大城市的生活,大学毕业后到约堡从事金融业。如今已是某投资公司独挡一面的好手,却厌倦了城市厌倦了每天与黑红数字美元符号和上蹿下跳的走势图打交道的日子,怀念起农场里橘子的,织布鸟悦耳的鸣叫和永远看不够的山映斜阳。
我不舍地离开橘子园的那天,他辞掉工作回来参与打理农场。
不久,河边的那片空地上会盖起一间简单的,属于他的小房子。
看起来世界对于各得其所的人们,宛若天堂。
而对于还没有的人,也会展示出一些可能性,尽管根据气候土壤的不同,大小各异。
纷纷新进职场的朋友们疲惫失落之余,又会重回理想不理想这个坑爹的老话题。
已经用不同的方式跳过这一步的人且不论,在还没有的人群里,会有一些种类:无知而盲目乐观的;寻找到借口或解释而部分释怀的;接受传统的解脱方式而能够躲避的…而我们需要的是直面问题的人。
直面问题的第一步须回答:想要的是什么。
有的人一开始就知道,但大多数人,如果能够并且愿意思考的话,需要通过尝试来获得或者重新获得。
所以世界各地的人们,若能够做到各得其所的比率高一些,必然有生存的门槛低这一点基础条件,此外最重要的应该是价值的多元化了。价值的多元化成就出路的多元化。在一个没有单一价值模式及其相关舆论取向的环境中,人们视野开阔,能够走出很多路,也让别人有更多的路可以走。
讲到价值体系和生存模式的单一,我们每个人,都是构成与其有关的社会舆论环境的一个像素。当我们没有试过,仅从他人的表态得到结论,并以别人用于影响自己的并消除可能性而维持单一性的言论去影响身边的人的时候,就是在犯罪。所有因懒惰而顺从的人都是消除可能性的帮凶。
似乎都在说我们有个恶劣的环境了。对于还想挣扎的人,如果非要以一句口号一样的东西对于清晰或尚不清晰的追求表个态,它不是幼稚的“我相信……”或者自负的“我一定要……”,而是“让我来试试吧”。
试的人多了,事情就会变好。
-
董卓瑶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22 22:0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