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着尘埃看繁华
西安,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有着“金城千里,天府之国”的美誉。在西安短暂的七天之行让我对这座城市有着别样的感情。
“长安自古帝王都”作为中国十三朝古都的西安,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不管是踏在书院门的仿古街道,站在钟楼的楼台,还是骑着脚踏车碾过明城墙的青砖,止步于碑林的书法碑迹,你无不沉醉于历史的变迁,你会惊叹,历史又如此真实清晰地摆在你面前,即使曾经错过历史的画幕,但站在西安,你会感受到唐杨“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爱情,乾陵里武则天无字碑的智慧,秦皇兵马俑的大气,法门寺里诵经的虔诚。西安实在是太老了,老到你可以看到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叱咤一时的秦始皇静躺在临潼的骊山脚下,汉阳陵中的文景帝曾励精图治打造“文景之治”,晨钟暮鼓里,唐玄奘取经归来在大雁塔译经传教。透过历史的尘埃,“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的景象再次呈现。
西安是个文化相当融合的地方,就拿西安市内的宗教文化来说,在西安有佛教文化,比如说大慈恩寺,小雁塔,卧龙禅寺,草堂寺,法门寺等等,道教有道教圣地都城隍庙,户县的重阳宫,华山上也有很多道观,由于西安有相当多的回民,所以说伊斯兰教也很兴盛,比如说有名的化觉巷清真寺大学习巷清真寺,在西安据说有两万多的群众信奉天主教,政府开放的教堂就有四十多个,至于伊斯兰教,那就更有渊源了,去过碑林的人都知道,在碑林里陈列着“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大秦就是当时对罗马的称呼,所谓景教,它就是基督教的一个派别,可以这么说,在任何一个城市都很难看到如此多的宗教文化相处在一起。在西安,任何一个宗教它都不会诋毁其他宗教,宗教之间平等和谐地共融,这或许是个奇怪的现象,但它不正体现了西安的包容性吗?在中国历史鼎盛时期的唐朝,西安(长安)一度就是文化兼容性的象征,当时唐太宗实行的是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一度造就贞观之治,可见其文化融合性相当强。现代化的西安也是个国际化的大都市,你可以看到全球最大的水幕电影,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各式的休闲场所,现代化商场林栉节比,可见西安人重振汉唐之风的雄心。
长相思,在长安。
“长安自古帝王都”作为中国十三朝古都的西安,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不管是踏在书院门的仿古街道,站在钟楼的楼台,还是骑着脚踏车碾过明城墙的青砖,止步于碑林的书法碑迹,你无不沉醉于历史的变迁,你会惊叹,历史又如此真实清晰地摆在你面前,即使曾经错过历史的画幕,但站在西安,你会感受到唐杨“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爱情,乾陵里武则天无字碑的智慧,秦皇兵马俑的大气,法门寺里诵经的虔诚。西安实在是太老了,老到你可以看到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叱咤一时的秦始皇静躺在临潼的骊山脚下,汉阳陵中的文景帝曾励精图治打造“文景之治”,晨钟暮鼓里,唐玄奘取经归来在大雁塔译经传教。透过历史的尘埃,“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的景象再次呈现。
西安是个文化相当融合的地方,就拿西安市内的宗教文化来说,在西安有佛教文化,比如说大慈恩寺,小雁塔,卧龙禅寺,草堂寺,法门寺等等,道教有道教圣地都城隍庙,户县的重阳宫,华山上也有很多道观,由于西安有相当多的回民,所以说伊斯兰教也很兴盛,比如说有名的化觉巷清真寺大学习巷清真寺,在西安据说有两万多的群众信奉天主教,政府开放的教堂就有四十多个,至于伊斯兰教,那就更有渊源了,去过碑林的人都知道,在碑林里陈列着“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大秦就是当时对罗马的称呼,所谓景教,它就是基督教的一个派别,可以这么说,在任何一个城市都很难看到如此多的宗教文化相处在一起。在西安,任何一个宗教它都不会诋毁其他宗教,宗教之间平等和谐地共融,这或许是个奇怪的现象,但它不正体现了西安的包容性吗?在中国历史鼎盛时期的唐朝,西安(长安)一度就是文化兼容性的象征,当时唐太宗实行的是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一度造就贞观之治,可见其文化融合性相当强。现代化的西安也是个国际化的大都市,你可以看到全球最大的水幕电影,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各式的休闲场所,现代化商场林栉节比,可见西安人重振汉唐之风的雄心。
长相思,在长安。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