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
一
洋哥和我说要去山区支教的时候我刷豆瓣刷得正欢,哈哈哈地嘲笑了一通,完全不当一回事。
第二天收到手机短信,“ipod,PSP,apple air……等物基本全新,帮我问问有没有人要的,转让。”我回,“干嘛?”
答:“卖东西啊,反正去支教用不着,卖掉筹点钱。对了,我笔记本和相机都卖掉了,这两个不用帮我问。”
我一下子傻了,来真的?
洋哥是个女孩子,讲话彪悍无比,成天自称老子,于是有时候我也管她喊哥。但彪悍至极的外壳下其实还是个柔软人士,见到微博上的病危儿童还认真地去捐款。没事就跑出去旅游,经常要挟我给她介绍深圳的帅哥,养只金毛叫儿子,这样的一个人,我以为她会一直没心没肺地混着,然后某天突然弹我QQ说“哥,下个月来喝我喜酒”。
结果她说要去支教,而且不是受刺激,据说是一直以来的心愿,已经准备几年了。
鉴于她以往偶尔也会发神经冒出些不靠谱想法,我还是很认真地觉得过几天她就不提这回事了。结果前天晚上她突然发过来一句,我周五的飞机哈,身份证被我妈藏起来了,还好老子还有护照,啦啦啦。
我终于意识到,这家伙不是在玩闹。
以往听闻支教人士的事件时总自然地生出敬佩,但当身边的朋友也有这种想法时,自己第一反应不是赞同与支持,而是担忧和劝阻。大概人总是自私的,这种自私体现为划出一个心理上的安全区,不但自己不愿踏出界外,还会制止身边的人迈步——即便在他们看来界外的风景很美好很吸引。
而其实我们都没有资格用自己的价值观去影响他人的行为取向,也没有资格阻止他人追求自己想过的生活,为理想而付出应该是每个人都拥有的权利。何况在这片都市丛林里,“冲动”和“理想”已经越来越稀少也越来越宝贵了。
终于我决定不再劝阻她,只叮嘱要带齐东西,有情况随时向亲人朋友联系。今早她的最新消息是护照也不见了,“老子还有第一代身份证在,哈哈哈”。
还能说什么呢,既然她做了选择,那我就祝福她成功逃逸,然后平安归来吧。
二
说完这件事情后,我又想起上周去顺德碧江外拍时意外遇见的大叔。
碧江有座古祠堂,据闻是全省最旧的祠堂,已有六百多年历史。我们到达时祠堂四周已经围起铁皮板,唯一的门也锁着。大家都不甘心就这么打道回府,甚至犹豫着要不要当回小贼翻门进去时,有人发现附近有座小楼,楼下的空地似乎是通往祠堂前院的。大家决定去扰民,敲了一会门,终于有人来开门了,头发已经有些花白的老人家,听我们说明来意后,眼神里的戒备和怀疑很快就消失了。
接下来的见闻我至今仍觉得很感慨。他带我们到小楼的侧门,我们带着艳羡和惊诧的表情路过一小片竹子和竹下的桌椅茶具,路过养着活蹦乱跳走地鸡的篱笆圈,路过种着青翠蔬菜的小块菜地,然后才到达祠堂前院。老人家乐呵呵地操着本地口音为我们介绍祠堂的历史和现状,中间靠右的柱子是后来换过的,这片地方是要掘起泥土铺设台阶的,那里是用来供奉牌位的,熟识得好像这就是他家。他说自己已经在旁边生活了很多年,那时候门前的小沟渠里流着的还是清水,祠堂是很重要的东西,终于开始动工维修,他很欣慰。
参观完祠堂后我们答谢了他准备离去,小楼门前的铁皮桥两边设了竹架子,架子上都是开得很漂亮的花草,实在是很生动的景致,于是我们在桥上合影留念,抬头时发现楼上的天台边居然有株盛放得张牙舞爪的梅花。这下子大家的兴趣又被勾引起来,大叔豪爽地一挥手,“走,上去看看吧!”
上到天台才发现又是一片小天地,除了虽小小一株却花朵开满了每寸枝桠的那盆梅花外,地上还整整齐齐地排着数行盆栽兰花,墙角有个大缸,某种绿得颇好看的植物爬在上面,整个缸像个大号翡翠,我们好奇地问是什么,答曰,西洋菜。
西洋菜!平时吃的西洋菜原来也可以这么漂亮!大叔拨开表面的一丛,得意地告诉我们下面都是水,“其实还种了莲花,不过现在没开”。
这个天台正好直对着祠堂,我们和他说真是个好风水的房子,他很开心,脸上都是笑,这一天的天气有些阴,但在灰蒙蒙的光线下他面庞的每条皱纹间似乎都散发着夕阳的温暖。
正式告别他之后,我走在路上想起以前遇到过的一些独居老人,很多都在脸上挂了悲苦和忧愁,讲话间总会唉声叹气。是生活造就了心态,还是心态选择了生活?
我想是后者。
三
刚才老友和我聊天,问我最近怎么样。
——还不就是烦闷,工作上的鸟事你知道的,我也不废话了。
——这样的话,你又何必和自己过不去?
遇到的挫折不会因为消沉情绪就识趣走开,抱怨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进程,烦躁只能让自己处理事情时少了冷静多了阻挠。
我清楚有的东西不是靠我一个人就能完成的,那不如好好做完自己那份工作后,在等待他人进度之时享受一下这种难得的闲暇时间,虽说苦了点,熬过去就好了。
刚毕业那年不也苦?真的,熬过去就好了。
活着都是在做选择,有人选择奔跑,有人选择慢行,有人站立眺望,有人干脆回头。
自己做的选择,只要不后悔,就是好选择。
洋哥和我说要去山区支教的时候我刷豆瓣刷得正欢,哈哈哈地嘲笑了一通,完全不当一回事。
第二天收到手机短信,“ipod,PSP,apple air……等物基本全新,帮我问问有没有人要的,转让。”我回,“干嘛?”
答:“卖东西啊,反正去支教用不着,卖掉筹点钱。对了,我笔记本和相机都卖掉了,这两个不用帮我问。”
我一下子傻了,来真的?
洋哥是个女孩子,讲话彪悍无比,成天自称老子,于是有时候我也管她喊哥。但彪悍至极的外壳下其实还是个柔软人士,见到微博上的病危儿童还认真地去捐款。没事就跑出去旅游,经常要挟我给她介绍深圳的帅哥,养只金毛叫儿子,这样的一个人,我以为她会一直没心没肺地混着,然后某天突然弹我QQ说“哥,下个月来喝我喜酒”。
结果她说要去支教,而且不是受刺激,据说是一直以来的心愿,已经准备几年了。
鉴于她以往偶尔也会发神经冒出些不靠谱想法,我还是很认真地觉得过几天她就不提这回事了。结果前天晚上她突然发过来一句,我周五的飞机哈,身份证被我妈藏起来了,还好老子还有护照,啦啦啦。
我终于意识到,这家伙不是在玩闹。
以往听闻支教人士的事件时总自然地生出敬佩,但当身边的朋友也有这种想法时,自己第一反应不是赞同与支持,而是担忧和劝阻。大概人总是自私的,这种自私体现为划出一个心理上的安全区,不但自己不愿踏出界外,还会制止身边的人迈步——即便在他们看来界外的风景很美好很吸引。
而其实我们都没有资格用自己的价值观去影响他人的行为取向,也没有资格阻止他人追求自己想过的生活,为理想而付出应该是每个人都拥有的权利。何况在这片都市丛林里,“冲动”和“理想”已经越来越稀少也越来越宝贵了。
终于我决定不再劝阻她,只叮嘱要带齐东西,有情况随时向亲人朋友联系。今早她的最新消息是护照也不见了,“老子还有第一代身份证在,哈哈哈”。
还能说什么呢,既然她做了选择,那我就祝福她成功逃逸,然后平安归来吧。
二
说完这件事情后,我又想起上周去顺德碧江外拍时意外遇见的大叔。
碧江有座古祠堂,据闻是全省最旧的祠堂,已有六百多年历史。我们到达时祠堂四周已经围起铁皮板,唯一的门也锁着。大家都不甘心就这么打道回府,甚至犹豫着要不要当回小贼翻门进去时,有人发现附近有座小楼,楼下的空地似乎是通往祠堂前院的。大家决定去扰民,敲了一会门,终于有人来开门了,头发已经有些花白的老人家,听我们说明来意后,眼神里的戒备和怀疑很快就消失了。
接下来的见闻我至今仍觉得很感慨。他带我们到小楼的侧门,我们带着艳羡和惊诧的表情路过一小片竹子和竹下的桌椅茶具,路过养着活蹦乱跳走地鸡的篱笆圈,路过种着青翠蔬菜的小块菜地,然后才到达祠堂前院。老人家乐呵呵地操着本地口音为我们介绍祠堂的历史和现状,中间靠右的柱子是后来换过的,这片地方是要掘起泥土铺设台阶的,那里是用来供奉牌位的,熟识得好像这就是他家。他说自己已经在旁边生活了很多年,那时候门前的小沟渠里流着的还是清水,祠堂是很重要的东西,终于开始动工维修,他很欣慰。
参观完祠堂后我们答谢了他准备离去,小楼门前的铁皮桥两边设了竹架子,架子上都是开得很漂亮的花草,实在是很生动的景致,于是我们在桥上合影留念,抬头时发现楼上的天台边居然有株盛放得张牙舞爪的梅花。这下子大家的兴趣又被勾引起来,大叔豪爽地一挥手,“走,上去看看吧!”
上到天台才发现又是一片小天地,除了虽小小一株却花朵开满了每寸枝桠的那盆梅花外,地上还整整齐齐地排着数行盆栽兰花,墙角有个大缸,某种绿得颇好看的植物爬在上面,整个缸像个大号翡翠,我们好奇地问是什么,答曰,西洋菜。
西洋菜!平时吃的西洋菜原来也可以这么漂亮!大叔拨开表面的一丛,得意地告诉我们下面都是水,“其实还种了莲花,不过现在没开”。
这个天台正好直对着祠堂,我们和他说真是个好风水的房子,他很开心,脸上都是笑,这一天的天气有些阴,但在灰蒙蒙的光线下他面庞的每条皱纹间似乎都散发着夕阳的温暖。
正式告别他之后,我走在路上想起以前遇到过的一些独居老人,很多都在脸上挂了悲苦和忧愁,讲话间总会唉声叹气。是生活造就了心态,还是心态选择了生活?
我想是后者。
三
刚才老友和我聊天,问我最近怎么样。
——还不就是烦闷,工作上的鸟事你知道的,我也不废话了。
——这样的话,你又何必和自己过不去?
遇到的挫折不会因为消沉情绪就识趣走开,抱怨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进程,烦躁只能让自己处理事情时少了冷静多了阻挠。
我清楚有的东西不是靠我一个人就能完成的,那不如好好做完自己那份工作后,在等待他人进度之时享受一下这种难得的闲暇时间,虽说苦了点,熬过去就好了。
刚毕业那年不也苦?真的,熬过去就好了。
活着都是在做选择,有人选择奔跑,有人选择慢行,有人站立眺望,有人干脆回头。
自己做的选择,只要不后悔,就是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