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銓說京港
「我原籍是河北省永年縣,沒去過。小的時候,父母抱著我到過東北、山西、河南、河北。除了邯鄲還有一些印象之外,其他地方都記憶模糊了。十九歲之前,基本上我都住在北京……世界上有兩個都市是『流沙』,就是北京和巴黎。像『流沙』,是形容這兩個都市迷人的地方要慢慢的體會,時間一長,你就愛上她了。愈陷愈深,終於老死斯土。 一九四九年,我就從『流沙』裡鑽出來,到了香港。初臨異地,言語不通,舉目無親。在嘉華印刷公司做校對,月薪七十五元,生活相當苦。白天在寫字樓辦公,晚上睡在寫字邊搭的行軍床上…… 那時候常常想念北京,而想的都是故鄉的好處。 在香港一住就是四十年,漸漸的體會出她的優點來了。在這個半中半洋的社會裡,雖然日夜不停的為生活奔波,但她有相當程度的自由……在這裡交上一個推心置腹的朋友不容易,可是真要交上一個朋友,就是一輩子的事。 離開了香港,時時想念她。我現在流浪美國,有人問我故鄉是什麼地方,我不由自主的說:『就算香港吧。』 ——摘自胡金銓《他鄉與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