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续写1】第一二一回 痴和尚剃度俗未断 奇女子现身命将从
嗷…把我一脚踹到YY的世界别回来了!【滚!……
第一二一回 痴和尚剃度俗未断 奇女子现身命将从
话说那日僧道二人携宝玉飘然登岸而去,僧道一唱一和作“渺茫归荒”之歌,疾步前行之际,宝玉突然停下,神情迷茫道:“谁与我游兮,吾谁与从……这二十余载我却是与谁游,与谁从?”
僧道二人相视一笑,并不做声,回到宝玉身后。
宝玉继续独自一人喃喃道:“这么些年来我倒是真正与谁交好?姐姐妹妹们天天围着我宠着我,我害了她们多少,误了她们多少?我却又从她们那里得了些什么?为什么会如此无忧无虑度过了这些年岁?”
正想着,回头一看,早已不见那一僧一道,只有一菲薄纸片飘落地面,上头有一行狂草之字:渺茫二仙任逍遥,情根自断始还乡。
宝玉收起纸片,仰头看了看远处水天相接的暮色,自笑道:“情根自断?那您二位却是何时才能带我离开啊!”宝玉叹了口气,往寺里去了。
却说宝玉这多情之种,剃度出家本不因看破红尘。他这番心思细密,是万不可能将这“情”字放下的,只因家人骗他娶了宝钗,林妹妹又大病而去,自觉一腔激情忽的被一抽而空,实是痛苦难耐,才逃离那充斥回忆之地。
就这样,宝玉与寺中僧人们一同吃斋念佛,晨钟暮鼓,日子一天天过去。他常趁着下山渡船去镇上买茶买盐的当儿,在回程面对湖水山丘发呆——仅仅是发呆,脑中几乎没有任何意象,却是时而皱眉时而浅笑,待到自己清醒过来,总觉得之前所经历过的一切都是做梦,恍如隔世,一路踱回寺中,不得其解,便又开始念佛学经,直到休息。
这日,宝玉照常起居,去镇上采购。下山路上,正遇见一位相貌平平、妆扮独特的女子。宝玉并没放在心上,只当是上山还愿的香客,或是来采摘草药菌菇之类的。擦肩而过时,宝玉忽的感觉到异样,回头看那女子,只见她似是也刚瞧完自己,扭转头去,用手撩了撩鬓上的头发,牵着裙子继续往前走。宝玉恍惚一下,觉得这女子似乎面熟,却记不起何处见过。只是很快便把此事忘了。上完晚课,宝玉同僧人们沐浴完毕,便回房睡觉了。
第二天,宝玉醒得特别早。因为昨夜他做了个奇怪的梦,梦中出现了白天碰到的那位女子。他梦见自己在山下雾青湖边散步,前面出现了那个身穿灰色粗布裙、墨绿粗布上衣的女子,长发及腰,两股秀发从耳边梳至脑后轻轻挽起,头上再无其他装饰。左手戴了黑色透着银光的镯子,看起来坚硬却轻便。女子手里捧着一个碗,在薄雾中缓缓向他走来。
宝玉问道:“敢问施主……”女子不予理睬,继续向前走,却在相差三两步的地方随着雾气渐渐散开,消失了。宝玉环顾四周不见女子踪影,向前走了几步,只见一座小桥弯于湖上雾中。这时,宝玉便醒了。
踏着晨露往山下盘旋,宝玉呼吸着青草和晨露的清香,手拿佛珠诵经。脑海中清晰印着昨夜梦中那弯小桥上刻着三个字:奈何桥。
话说宝玉想到梦中的种种,不知怎么的,自觉心气忽的就变得舒坦许多,没有了之前雾蒙蒙的感觉,却像这天一样明得要飞起来一般。这时,寺里的鼓响了,宝玉赶忙往回走。
这座寺庙不算大,但因是供给附近好些个村镇的居民祷告许愿,香火也还挺旺。
寺里的管束并不十分严,除了早晚课,僧人们便可做任何不违寺规的事情,写字作画,练功诵经,或是像宝玉那样常在山上山下的景色中留恋冥想,虽说俗念尚未剔净,却还都尊规守矩,从不犯大戒,每日必要的作息都须按时。
因此当宝玉赶回山腰寺庙之时,发现钟声已停,寺里除大殿外空无一人。宝玉赶忙奔向大殿,进去后头也不敢抬,便坐回自己的位置,住持道:“无常,早课迟到,以本寺戒规当如何处置?”
“罚去青埂峰打扫思过七日。”宝玉仍旧低头应道。
“早课结束,你且随你无尘师兄去青埂峰,七天后此时回来早课。”住持一直看着宝玉,语重心长,但言语间透着些无奈,甚至一丝担忧。
宝玉只道跟无尘应了句:“是。”
早课结束,宝玉回房换了件新的白色衬衣和黑色僧袍,来到住持的房间,推门进屋,刚一站定,猛地一惊:昨日白天遇到、夜里梦见的女子正立在他面前,仍是粗布的墨绿上衣和灰色裙子,手上戴着闪银光的黑镯子,脚蹬一双白色的布鞋,身形娇瘦,皮肤稍黑。
女子也先是一惊,但很快恢复平静,向宝玉微笑行礼。
住持对宝玉道:“你去院子藏物间取扫帚出来,稍后无尘会来带你去青埂峰顶。”又转头向那女子:“孟施主请回吧,过些时日贫僧自会派些弟子前去帮忙的。”
女子笑言:“那就有劳大师了。只是小女子还有一事相求,不知当不当讲。”
住持微微一笑,道:“阿弥陀佛,只要是贫僧力所能及的事,何谈当讲不当讲?孟施主大可不必担心。”
女子登时神采一扬:“我想这位小师父定是出家未久,但也并非浪荡无礼之徒,触犯戒律,能否免了他三日五日的责罚,给点教训就罢了。况且这小师父也一定是无心,以后不再犯便是了。”
住持望着宝玉想了想,忽的轻轻叹了口气道:“既然施主如此替这孽徒说情,便就饶了他这回。”正巧此时无尘推门进来,住持对他道:“无尘,你稍后便带无常取了扫帚,到青埂峰去思过一日。回来时替他下山买些油米罢。”
二僧正要退去,那孟姓女子大声道:“且慢!”随即对住持耳语起来。
住持脸上一阵诧然,待那女子语毕,方回过神来,看了看女子,有转头看了看宝玉,皱眉低头沉思片刻,摇了摇头叹道:“阿弥陀佛,我佛慈悲。那就依施主罢。”女子行礼道:“多谢大师!”
宝玉随无尘到了青埂峰顶,与他道别后独自一人坐在山顶的一块巨石上呆望。宝玉忽然想起那日在雾青湖边遇见父亲的场景,不由得心酸不已。他开始念自己的母亲父亲,叔舅姨嫂,还有院子里的姐姐妹妹们,一个个地数过来念一遍。“不知道他们现在过得如何,日子是否好些了……”
这时,一个黯雅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既是出了家,又何苦想我们这些俗人呢?”宝玉回头,见那孟姓女子臂弯里挎着一个食盒向自己走来,脸上带着浅笑。
“施主……姑娘如何称呼?我们似乎……似乎哪里见过?”
女子只笑不答,弯下身将食盒放下打开,端出几个碟子抬头道:“吃吧,一些斋食,我从寺里带来的。住持让我过来照看你给你送饭。”
宝玉看着饭菜,也笑道:“师父让你来?怕是施主自己求师父的罢。”说罢席地而坐,拿起一个馒头吃了起来。
女子低头不语。半晌,抬起头看宝玉吃完准备起身,便收拾起碗筷,准备回去。起身时,她撩着头发对宝玉道:“我姓孟,原是您家府上的丫鬟,您见过我那是自然。我没去多久,在妙玉姑娘那儿帮忙服侍着,这便是为什么您不熟悉我了。”
宝玉张了张嘴,刚想说些什么,女子行礼道:“我先走了,晚些时候再送饭过来。告辞了。”留下宝玉一人空茫然。
傍晚,女子再次上山给宝玉送来食物。宝玉见她便直接上前发话:“姑娘能否把想说的都说出来?您一定想告诉我些什么不是吗?那天见过您也没多想,却在梦中相遇,不知是否是缘。”
女子坐下,打开食盒道:“吃吧。”也不看宝玉,只管手上的活儿。宝玉讨了个没趣儿,无奈坐下。
第一二一回 痴和尚剃度俗未断 奇女子现身命将从
话说那日僧道二人携宝玉飘然登岸而去,僧道一唱一和作“渺茫归荒”之歌,疾步前行之际,宝玉突然停下,神情迷茫道:“谁与我游兮,吾谁与从……这二十余载我却是与谁游,与谁从?”
僧道二人相视一笑,并不做声,回到宝玉身后。
宝玉继续独自一人喃喃道:“这么些年来我倒是真正与谁交好?姐姐妹妹们天天围着我宠着我,我害了她们多少,误了她们多少?我却又从她们那里得了些什么?为什么会如此无忧无虑度过了这些年岁?”
正想着,回头一看,早已不见那一僧一道,只有一菲薄纸片飘落地面,上头有一行狂草之字:渺茫二仙任逍遥,情根自断始还乡。
宝玉收起纸片,仰头看了看远处水天相接的暮色,自笑道:“情根自断?那您二位却是何时才能带我离开啊!”宝玉叹了口气,往寺里去了。
却说宝玉这多情之种,剃度出家本不因看破红尘。他这番心思细密,是万不可能将这“情”字放下的,只因家人骗他娶了宝钗,林妹妹又大病而去,自觉一腔激情忽的被一抽而空,实是痛苦难耐,才逃离那充斥回忆之地。
就这样,宝玉与寺中僧人们一同吃斋念佛,晨钟暮鼓,日子一天天过去。他常趁着下山渡船去镇上买茶买盐的当儿,在回程面对湖水山丘发呆——仅仅是发呆,脑中几乎没有任何意象,却是时而皱眉时而浅笑,待到自己清醒过来,总觉得之前所经历过的一切都是做梦,恍如隔世,一路踱回寺中,不得其解,便又开始念佛学经,直到休息。
这日,宝玉照常起居,去镇上采购。下山路上,正遇见一位相貌平平、妆扮独特的女子。宝玉并没放在心上,只当是上山还愿的香客,或是来采摘草药菌菇之类的。擦肩而过时,宝玉忽的感觉到异样,回头看那女子,只见她似是也刚瞧完自己,扭转头去,用手撩了撩鬓上的头发,牵着裙子继续往前走。宝玉恍惚一下,觉得这女子似乎面熟,却记不起何处见过。只是很快便把此事忘了。上完晚课,宝玉同僧人们沐浴完毕,便回房睡觉了。
第二天,宝玉醒得特别早。因为昨夜他做了个奇怪的梦,梦中出现了白天碰到的那位女子。他梦见自己在山下雾青湖边散步,前面出现了那个身穿灰色粗布裙、墨绿粗布上衣的女子,长发及腰,两股秀发从耳边梳至脑后轻轻挽起,头上再无其他装饰。左手戴了黑色透着银光的镯子,看起来坚硬却轻便。女子手里捧着一个碗,在薄雾中缓缓向他走来。
宝玉问道:“敢问施主……”女子不予理睬,继续向前走,却在相差三两步的地方随着雾气渐渐散开,消失了。宝玉环顾四周不见女子踪影,向前走了几步,只见一座小桥弯于湖上雾中。这时,宝玉便醒了。
踏着晨露往山下盘旋,宝玉呼吸着青草和晨露的清香,手拿佛珠诵经。脑海中清晰印着昨夜梦中那弯小桥上刻着三个字:奈何桥。
话说宝玉想到梦中的种种,不知怎么的,自觉心气忽的就变得舒坦许多,没有了之前雾蒙蒙的感觉,却像这天一样明得要飞起来一般。这时,寺里的鼓响了,宝玉赶忙往回走。
这座寺庙不算大,但因是供给附近好些个村镇的居民祷告许愿,香火也还挺旺。
寺里的管束并不十分严,除了早晚课,僧人们便可做任何不违寺规的事情,写字作画,练功诵经,或是像宝玉那样常在山上山下的景色中留恋冥想,虽说俗念尚未剔净,却还都尊规守矩,从不犯大戒,每日必要的作息都须按时。
因此当宝玉赶回山腰寺庙之时,发现钟声已停,寺里除大殿外空无一人。宝玉赶忙奔向大殿,进去后头也不敢抬,便坐回自己的位置,住持道:“无常,早课迟到,以本寺戒规当如何处置?”
“罚去青埂峰打扫思过七日。”宝玉仍旧低头应道。
“早课结束,你且随你无尘师兄去青埂峰,七天后此时回来早课。”住持一直看着宝玉,语重心长,但言语间透着些无奈,甚至一丝担忧。
宝玉只道跟无尘应了句:“是。”
早课结束,宝玉回房换了件新的白色衬衣和黑色僧袍,来到住持的房间,推门进屋,刚一站定,猛地一惊:昨日白天遇到、夜里梦见的女子正立在他面前,仍是粗布的墨绿上衣和灰色裙子,手上戴着闪银光的黑镯子,脚蹬一双白色的布鞋,身形娇瘦,皮肤稍黑。
女子也先是一惊,但很快恢复平静,向宝玉微笑行礼。
住持对宝玉道:“你去院子藏物间取扫帚出来,稍后无尘会来带你去青埂峰顶。”又转头向那女子:“孟施主请回吧,过些时日贫僧自会派些弟子前去帮忙的。”
女子笑言:“那就有劳大师了。只是小女子还有一事相求,不知当不当讲。”
住持微微一笑,道:“阿弥陀佛,只要是贫僧力所能及的事,何谈当讲不当讲?孟施主大可不必担心。”
女子登时神采一扬:“我想这位小师父定是出家未久,但也并非浪荡无礼之徒,触犯戒律,能否免了他三日五日的责罚,给点教训就罢了。况且这小师父也一定是无心,以后不再犯便是了。”
住持望着宝玉想了想,忽的轻轻叹了口气道:“既然施主如此替这孽徒说情,便就饶了他这回。”正巧此时无尘推门进来,住持对他道:“无尘,你稍后便带无常取了扫帚,到青埂峰去思过一日。回来时替他下山买些油米罢。”
二僧正要退去,那孟姓女子大声道:“且慢!”随即对住持耳语起来。
住持脸上一阵诧然,待那女子语毕,方回过神来,看了看女子,有转头看了看宝玉,皱眉低头沉思片刻,摇了摇头叹道:“阿弥陀佛,我佛慈悲。那就依施主罢。”女子行礼道:“多谢大师!”
宝玉随无尘到了青埂峰顶,与他道别后独自一人坐在山顶的一块巨石上呆望。宝玉忽然想起那日在雾青湖边遇见父亲的场景,不由得心酸不已。他开始念自己的母亲父亲,叔舅姨嫂,还有院子里的姐姐妹妹们,一个个地数过来念一遍。“不知道他们现在过得如何,日子是否好些了……”
这时,一个黯雅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既是出了家,又何苦想我们这些俗人呢?”宝玉回头,见那孟姓女子臂弯里挎着一个食盒向自己走来,脸上带着浅笑。
“施主……姑娘如何称呼?我们似乎……似乎哪里见过?”
女子只笑不答,弯下身将食盒放下打开,端出几个碟子抬头道:“吃吧,一些斋食,我从寺里带来的。住持让我过来照看你给你送饭。”
宝玉看着饭菜,也笑道:“师父让你来?怕是施主自己求师父的罢。”说罢席地而坐,拿起一个馒头吃了起来。
女子低头不语。半晌,抬起头看宝玉吃完准备起身,便收拾起碗筷,准备回去。起身时,她撩着头发对宝玉道:“我姓孟,原是您家府上的丫鬟,您见过我那是自然。我没去多久,在妙玉姑娘那儿帮忙服侍着,这便是为什么您不熟悉我了。”
宝玉张了张嘴,刚想说些什么,女子行礼道:“我先走了,晚些时候再送饭过来。告辞了。”留下宝玉一人空茫然。
傍晚,女子再次上山给宝玉送来食物。宝玉见她便直接上前发话:“姑娘能否把想说的都说出来?您一定想告诉我些什么不是吗?那天见过您也没多想,却在梦中相遇,不知是否是缘。”
女子坐下,打开食盒道:“吃吧。”也不看宝玉,只管手上的活儿。宝玉讨了个没趣儿,无奈坐下。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